唐代古琴艺术探秘论文 篇一
在唐代,古琴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古琴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乐器,它在唐代的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探讨唐代古琴艺术的发展和特点。
首先,唐代古琴艺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背景的影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时代,文化繁荣。这个时期的社会氛围对古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古琴情有独钟,他们用古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些文人墨客的兴起为古琴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唐代古琴艺术的特点是追求自然和谐。古琴艺术强调与自然的融合,追求音乐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唐代的古琴曲目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例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这些曲目通过琴音的起伏和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古琴演奏者也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静谧。他们通过琴音的流动和变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另外,唐代古琴艺术注重技巧和表现力的提升。唐代的古琴演奏者不仅追求技巧的精湛,还注重表现力的发挥。他们通过琴音的起伏和变化,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他们注重琴音的细腻和变化,使得古琴演奏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同时,唐代的古琴演奏者还注重与其他乐器的合奏,丰富了古琴音乐的表现形式。
最后,唐代古琴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唐代的古琴艺术为后世的古琴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唐代的古琴曲目至今仍被广泛演奏和传承。唐代的古琴演奏技巧和表现方式也对后世的古琴演奏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唐代的古琴艺术对后世的古琴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唐代古琴艺术在发展和特点上都有着独特的地位。它在唐代的文化繁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后世的古琴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古琴艺术探秘论文 篇二
唐代古琴艺术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的瑰宝之一。本文将从古琴的起源、演奏技巧和曲目等方面,探讨唐代古琴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首先,唐代古琴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古琴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然而,在唐代,古琴的演奏技巧和曲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代的古琴演奏者注重琴音的变化和表现力的发挥,使得古琴演奏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其次,唐代古琴艺术的演奏技巧十分独特。唐代的古琴演奏者注重琴音的起伏和变化,通过琴音的细腻和变化,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情绪。他们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静谧。古琴演奏者通过琴音的流动和变化,展现了自己对音乐和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另外,唐代的古琴曲目丰富多样。唐代的古琴曲目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例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这些曲目通过琴音的起伏和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唐代的古琴曲目既有抒情曲,也有行云流水的曲子,琴音的变化十分丰富多样。
最后,唐代古琴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唐代的古琴艺术为后世的古琴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的古琴演奏技巧和表现方式也对后世的古琴演奏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唐代的古琴艺术对后世的古琴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唐代古琴艺术在起源、演奏技巧和曲目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它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古琴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的古琴艺术不仅是音乐的艺术,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性的思考和追求。
唐代古琴艺术探秘论文 篇三
唐代古琴艺术探秘论文
一、诗歌与音乐含义
诗歌与音乐是姊妹艺术,二者在塑造形象,反映现实方面,既有相接近的一面,又各有一定的特殊性。前者为语言的艺术,主要通过语言和用以解释概念的词汇、言语来塑造形象,抒写感情;后者为声音的艺术,主要依靠樂音的高下、长短、轻重、徐急以及音色等表现手段,依靠单音在单位时间中运动发展所造成的各种节奏、和声,构成旋律,形成音响结构,进行乐音造型,以表达性情、描写对象。二者通过各自特殊的方式作用于现实世界,各有其不同的审美判断和社会功能。中国的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尧、舜到有史记载的皇帝、贵族、文人、雅士,以不同的方式关注着古琴音乐,使古琴音乐延绵不断继承至今。而古琴音乐又融汇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科学、文学、艺术,构成了古琴文化艺术。作为文化艺术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中国古代历史高峰的唐代,诗歌和古琴音乐更是水乳交融。就《全唐诗》48000 多首中与古琴有关者,就有 1070 多首。可以说,研究唐代古琴离不开唐诗,而研究唐诗,也不可避免要接触许多古琴问题。
二、唐诗与古琴音乐相通
先从唐诗本身的特点来看。唐诗本身具有格律化、音乐性,以及从字词自身的特点就足以表明唐代诗歌与音乐有相通之处。语言文字发展到了唐代,早已有汉字的四个声调,而音乐中有宫商角徵羽等音阶的不同。这就使得诗歌中具有“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的特点。
唐诗本身也具有音乐化的特点。以节奏徐疾、音韵铿锵的诗句来绘声绘色地描写音乐舞蹈,正如前人所赞美的“柳荫
春莺”、“情致曲尽”达到了艺术描写上的'高度成就。在其为数众多的音乐评论诗中,我们不仅听到了抑扬顿挫、转换韵调的流丽旋律,而且看到了虹裳霞披、飘然转旋的优美舞姿。描写音乐中,有音调、音色、音景和应用技巧的变化,有力度、速度的表情要素,而且意境深刻、气氛浓郁。唐诗本身还有格律化的特点。人的语音本来就符合五音,音律是根据人的语音产生的。对于构成文章关键的词语,要求应符合音律。在唐代,诗人开始按照“宫羽相变,低昂(间)节,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等方法来创作作品。这就使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等诗句听起来和谐上口、悦耳动听。另外,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还有短小精悍、流畅明快、语浅意深、形象鲜明、声韵起伏、节奏清楚的特点。这正和唐代音乐中通过声音表现作者及表演者的观点的曲谱不宜太长,必须力求短小等特点不谋而合。再看,宴乐的兴盛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发展的直接刺激。唐代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高涨,经济的繁荣昌盛促成了文化的繁荣发展,使唐代音乐和诗歌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而唐代“千歌百舞不可数”的音乐歌舞艺术,又是促进唐代文学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琴歌是古琴音乐最初的表现形式,其多以诗为主体,按曲咏之。在“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唐代,诗歌无疑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也能潜移默化地传达统治阶级的“任”、“礼”。诗要成为歌,必然要符合音乐发展的规律。在唐代,为了适应音乐的需要,诗体突破了古诗的字数和韵律,形成了绝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唐诗和古琴音乐的关系相当密切。唐诗中的琴诗是研究古琴音乐的珍贵资料,古琴也是唐代文人的生活,反映着他们的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政治理念。在唐琴诗中,一方面可以领略唐代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得到有关琴名、琴人、琴曲、评琴的记载,感受古琴音乐思想。
三、蕴涵古琴文化的唐诗作品
唐代诗人对古琴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诗人的参与促进了古琴理论研究和古琴音乐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古琴音乐也为后人研究唐诗和诗人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提到唐诗的古琴文化不得不提白居易的《废琴》,其中“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减,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悲凉之感,甚至有些充满凄清消极之气。因为当时世人爱好的是娱乐性的民间音乐羌笛和秦筝,而白居易则好古琴之声,不为时人所好。白居易其清高思想或因他曾有颇高官位,却遭贬斥。所以他的清高音乐思想,在于自己孤高的心情有所寄托而已。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代表的李白,其诗中却含有娇艳的儿女之情发之于琴:《代别情人》一诗写道:“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其中浪漫浓丽之情,通过琴曲,呈现出鸳鸯之爱恋,至今仍使读者感之甚深。以隐居而得名的孟浩然,在他的《听郑五音弹琴》更是表达了诗人隐居所得之意趣。诗中所述“阮藉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虽然诗中描述的阮藉弹琴衣衫不整,但是诗人却以欣赏之笔写之。阮藉不但以狂放之势弹古圣之器,而又且饮且弹,这种狂放不羁与孟浩然山水之心相得益彰,诗人心中之琴与其无异矣。唐代古琴文化在社会中已不似汉魏以前那么普遍,但在艺术上和在思想上都更成熟和更被敬重,主要是因为唐代诗人中许多爱琴者、能琴者,其在音乐思想的研究上有相当深的程度,体现着唐代古琴音乐艺术的高度发展,而且对我们研究古琴艺术有着重要启示。
四、结语
古琴艺术历经千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古琴的思想的保罗万象,涵盖范围很广,集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哲学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古琴都能融合当时人们的主流思想,通过琴音传达出特立独行的意识形态,伯牙、子期闻琴音而成挚交,古人也说“闻弦歌而知雅意”,
古琴是他们抒发思想的重要载体,古语有云“将治天下先治琴”,他们对乐器有着独特的理解,琴器琴乐贯穿这个唐朝的文化作品中,其散发的理性之光,值得后人不断研究、参悟。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最为繁荣昌盛的年代,它融会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博取了世界文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唐代诗人,不仅积极参与了古琴理论研究,促进了古琴音乐创作,同时,他们运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描写古琴艺术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体验。
纵观这诸多包涵着丰富的思想理念,内容不一、风格多样的咏琴佳作,不仅流淌着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憎分明的清泉,表现他们的理想、抱负和情怀,而且在对琴乐中所表现的借景抒情、叙事达理、摹形写声,描态塑像,以及心理刻画、拓展想象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和价值。诗句中所描述古琴风格之独特、特色之鲜明、手法之高超、技艺之精湛,捧读之时,实是“诗”“乐”俱佳的艺术享受,这也正是唐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整个民族审美趣味的综合体现。它们不仅给古琴音乐史留下大量全面丰厚且弥足宝贵的史料遗产,同时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唐代古琴艺术、唐人的审美情趣提供了客观而详实的参考资料和历史依据,为今人继续繁荣琴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艺术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庆. 中唐音乐诗的繁荣及其成因[D].陕西师范大学,2010.
[2]孟瑶. 《全唐诗》中的古琴史料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3]刘小萌. 古琴、古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 音乐传播,2016,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