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学设计【实用6篇】

时间:2016-05-05 08:42: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太阳》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设计主题:探索太阳的奥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太阳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太阳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2. 太阳的光线和热能。

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 如何保护眼睛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

教学准备:

1. 太阳的图片、模型或视频。

2. 实验材料:透明杯、水、镜子等。

3. 太阳眼镜或帽子。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太阳的兴趣。提问学生他们对太阳的认识和了解。

Step 2: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通过观察太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太阳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光线和热能对地球的影响。

Step 3:实验探索

将透明杯装满水,让学生用手指或镜子反射太阳的光线,观察光线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太阳光线的强度和热能。

Step 4:太阳的保护

向学生介绍太阳辐射对眼睛的伤害,并示范如何正确佩戴太阳眼镜或帽子来保护眼睛。让学生互相检查是否正确佩戴。

Step 5:总结

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所学内容,并强调太阳的重要性和保护太阳的意义。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制作太阳模型,加深对太阳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观察太阳的日出和日落,了解太阳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位置变化。

评估方法: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

2. 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和口头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对太阳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太阳光线的强度和热能,并了解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然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延伸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太阳》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设计主题:太阳的能量利用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

1. 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太阳能的优势和挑战。

4. 如何利用太阳能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

1. 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设备的图片或模型。

2. 太阳能发电实验所需材料。

3. 环保宣传海报或视频。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设备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太阳能的兴趣。提问学生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了解。

Step 2: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简短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太阳能热能、太阳能光能等。

Step 3:太阳能发电实验

安排学生进行太阳能发电实验,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和小灯泡,观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的优势和挑战。

Step 4:太阳能的应用和环保意识

向学生介绍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等。通过观看环保宣传海报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环保意义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Step 5:总结

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所学内容,并强调太阳能的重要性和利用太阳能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设计并制作太阳能设备,如太阳能小风车、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等。

2.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企业代表进行讲座,以进一步了解太阳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评估方法: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

2. 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和口头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了解了太阳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并了解到太阳能的环保意义。然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太阳》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科学事业艰苦卓越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文章构思巧妙,线索清晰。在组材时,没有逐年逐月地悉数照录女画家生活的全过程,而是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本文修辞手法运用巧妙得体,如写南极的冰雪世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描绘女画家眼中的南极冰原壮观,或生动形象,或情满行间,或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中“南极精神”的内涵;理解“三个太阳”的含义。

  2、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3、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

  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了解南极洲:

  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

  (最孤立的大陆、最寒冷的大陆、风最大的大陆、最高的大陆、最干燥的大陆、河流最少的大陆……海浪、冰山、雪原、暴风雪:极其恶劣、艰苦)

  2、观赏南极探险记录片

  二、本课时学习目标

  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把握本文作者构思、选材上的巧妙之处。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标题与作品

  1、观赏图片:南极的雪、山和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2、这是一篇通讯,一篇以描写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文艺通讯。

  四、初读识音义

  1、填字:吞shìcù眉步lǚ翩xiān

  2、注音:亘()古伫()立粗犷()俯瞰()

  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

  五、再读知人事

  1、本文主要写的是女画家,而叙事线索是什么?(属人、物、事、情的哪一种)

  2、记叙顺序是什么?

  [提示: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六、感知品标题

  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

  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

  七、探究课题义

  “三个太阳”既紧扣女画家的长城站壁画内容,又突出南极的特点:这里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作用: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想像、思考的空间。

  八、想像与创造

  朗读第15、16段,体会女画家临近南极后,向大海投下一个漂流瓶的情景;请你以此为开头,展开想像,创作一个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更精彩。

  九、课后作业题

  1、笔头完成续写《漂流瓶的故事》。

  2、用复述的方法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述课文内容。

  2、本文体裁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

  二、出示目标:

  1、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

  2、领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三、阅读品味

  (一)品味内容:

  1、踏上雪原,女画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极?为什么“迟迟不敢迈步”?

  [提示:纯洁、宁静、可爱的南极。不敢相信自己真到了南极。]

  2、第44段描写南极雪原的文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提示:运用三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南极这个雪世界的奇异风光。]

  (二)品味南极人

  1、仔细阅读第24--27段对南极考察队员的描述,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1)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巧妙的鼓动艺术

  有丰富的情感世界(40段)

  其他队员也各具以苦为乐、幽默、自豪的良好品质。

  (2)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

  ①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

  ②每个南极人身上都有着太多的动人故事,一篇文章无法完成。

  2、课文的哪些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女画家

  献身事业的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的高贵品格,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良好气质,(从漂流瓶中字条的语言描写,从她同暴风雪搏斗后的心理活动,从她过生日接受同伴们祝贺时的情感流露……都可见一斑。)

  四、深入探究:

  (一)仔细研读第57-59段,小组讨论南极精神的内涵。

  1、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2、献身事业、代代追求的民族胆略和气概。

  (二)探究“三个太阳”的含义

  读了这篇通讯,你对画中的“三个太阳”作何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言之有理即可。

  五、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归纳:

  1、线索清楚,构思巧妙

  问: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提示:组材没有逐日逐事地悉数照录,而是抓住典型事例--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贵品质,中国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

  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多处运用比喻,并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富有表现力。

  3、语言准确、凝练,富有感情,表现力很强。

  (1)对考察队长用个性化的描述

  (2)善于运用女画家的真情流露、画画前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

  (3)还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女画家的心理感受。

  六、总结全篇

  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七、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53-61段,回答下列问题:

  1、女画家创作壁画运用了哪些手法?

  2、你认为她赋予了这幅画什么内涵?

  3、作画之前,女画家有哪些构思上的表现?你在创作诗、文、画等之前有没有类似经历?请举一个亲身事例谈谈。

《太阳》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要求: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课前准备:

  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教学过程:

  一、导语(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出示“日”字的象形字,导入课题,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一开始先说了什么?为什么先写后羿射日的传说?

  板书:传说——引人入胜

  出示句子: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起总结作用?

  2.能够在句子中起到总结作用的,除去“一句话”这三个字,还有什么词?(总之,综上所述……)

  3.学生发言,把这些词语带到句子中,大声朗读。

  (这个环节是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体会汉语的丰富多彩。)

  三、精读课文,理清顺序。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并画下来: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并把自己的成果各自书写在黑板上,老师相机指导,并和学生一起介绍收集来的有关太阳的科学知识。

  3.理清顺序,把黑板上大家写的这些凌乱的句子,按照课本的叙述顺序排列整齐。

  学生排列后如下:

  1、太阳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步行去太阳要三千五百年

  3、坐飞机要二十几年

  4、130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

  5、太阳是个大火球

  6、太阳表面温度有六千度

  7、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两千五百倍

  8、关系密切

  9、形成生态环境

  10、产生气象变化

  11、杀菌,防治疾病

  1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美丽可爱的世界。

  4.找这些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明白结构,如下图。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弄清材料和顺序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四、学习方法,读写结合。

  1、读课文,文中是怎样说明太阳的远,大,热这些特点的?找出来,大声朗读,强调数字。

  板书:列举数字。

  2、出示月亮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关于月亮的说明文。

《太阳》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简读】

  《四个太阳》是新课程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讲的是一个小孩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炎热的夏天、丰收的秋天、寒冷的冬天和多彩的春天,愿为大地和人们送去一份爱心、带来一片欢乐。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纯洁的童真、童心、童趣和童乐,语言意象中折射出孩子的纯净、无暇、虚幻和希冀。作者把孩子的这种心愿和希冀融于太阳与万物之间,化于天真无暇的童谣韵语之中。景与文,文与人浑然一体,处处涌动起生命的灵动。

  【设计理念】

  1、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主动识字;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复现生字,实现阅读和识字相互促进。

  2、让学生在各种读书活动中感受读书的乐趣,体验语文的意境,感悟语言的情味,力求让孩子们喜欢读书、喜欢语文。

  【预设目标】

  1、学会认13个生字。

  2、学习读通、读好课文,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或希冀。

  3、培养学生主动认字、自能读书的本领和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后羿射日神话引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看《后羿射日》课件,引出课题《四个太阳》。

  2、从天上的一个太阳到四个太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引入学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次了解四个太阳

  1、自由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2、交流:这是四个怎样的太阳?(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三、学生自主识字,闯过13个生字关

  1、闯关一:“熟、伙、伴、尝、甜”5个生字关:

  ⑴自由尝试拼读5个生字。

  ⑵指名试读。

  ⑶交流学习的好办法。

  ⑷检查认读

  2、闯关二:“该、因、季”3个生字关:

  ⑴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

  ⑵找朋友读。

  ⑶检查认读。

  3、闯关三:“挂、街、温、脸、冻”5个生字关:

  ⑴试着用自己的办法认识5个生字。

  ⑵检查读。

  4、开火车认读13个生字。

  四、美美地朗读课文,用心感悟美好的心愿

  1、自由读文,想一想:四个太阳送给了谁?

  2、交流:四个太阳送给了谁?有什么美好的心愿?(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图片)指导读好相关的段落。

  以绿太阳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方案:

  师生交流:你想把绿绿的太阳送给谁?有什么美好的心愿?

  ⑴尝试读好这一段。

  ⑵教师示范读。

  ⑶学生表演读。

  3、师生、生生合作读好全文。

  五、检测13个生字,共享自主识字的快乐

  1、送礼物。

  2、在儿歌中找到13个生字。

  3、全体拍手按节奏读儿歌:

  ⑴回顾课内外读过的古诗词,其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请默写两句。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该句除外。)

  ⑵文学作品中数字“三”及三的倍数大多表示“多”的意思,如诗句“白发三千丈”。在记忆中,你还有哪些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除外)

  ⑶《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写了关羽等人的“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两个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吗?(该题提到几个的除外)

  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神机()算心悦()服阴谋()计

  滔滔不()走()无路斤斤()较

  ⑸我国许多成语都来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比如“杯弓蛇影”“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邯郸学步”“买椟还珠”,你能给其他同学介绍一个成语并扼要概述故事吗?(以上几个除外)

《太阳》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情“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番茄太阳”)

  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二、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明确课文中的人物,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题。读出温暖而美好的感觉。

  2、过渡: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去感悟。

  二、精读感悟三个“番茄太阳”

  1、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交流:

  (1)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二指明明的笑脸)

  3、过渡: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三、精读感悟“我心中的番茄太阳”

  1、快速地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

  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交流:

  明明是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人;明明热爱生活的人;明明关爱他人的人。

  4、那么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请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5、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

  归纳: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即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6、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说什么?问什么吗?

《太阳》教学设计【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