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精彩6篇】

时间:2012-09-01 02:28: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情节,也是学生们熟悉的故事。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情节,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角色,并理解她进入贾府的背景和原因。

2.通过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人物形象构建能力。

3.通过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插图和动画片段,引导学生回忆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角色,并简要介绍她的性格特点。

2.核心阅读:

分段阅读《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关键词和句子,并思考以下问题:

a.为什么林黛玉要进贾府?

b.贾母和贾政对林黛玉的态度如何?

c.林黛玉进贾府后的生活如何?

3.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问题的答案,并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

4.个人写作:

要求学生以林黛玉的角度,写一篇日记或书信,描述她进贾府的感受和经历。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和自己的想象,进行情感表达和人物内心描写。

5.课堂讨论: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鼓励他们对彼此的作品提出建议和反馈。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6.延伸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重新演绎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三、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看是否能回答提出的问题。

2.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看是否能准确表达林黛玉的感受和经历。

3.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看是否能深入探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情节和人物,还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写作、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把握环境这个要素在小说中的作用。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布置预习,熟悉课文。

  任务: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阅读文章,划出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路线图,注意她沿途看到的景物。

  活动形式:自由阅读,书面作业。

  (说明:画路线图能激发学生的反复阅读兴趣,从而达到熟悉文章的目的。)

  二、交流路线图,介绍沿途景观。

  任务:梳理内容,深入学习。

  活动形式:班级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环境、具体设施的有关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探讨,学生能够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三、总结贾府的环境特点。

  任务:总结贾府的环境特点。

  活动形式:班级交流。

  贾府的环境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外观宏伟。贾府地处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在黛玉的眼中,首先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二、布局精妙。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三、陈设华贵。写“荣禧堂”,先详细描写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其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四、服饰精美。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都极为讲究,稍微重要一点的人物出场都有服饰描写。五、礼节繁琐。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说明:环境包括建筑设施等自然环境因素,还需要注意的是人文因素,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等对人物的塑造尤为重要。)

  四、探究环境这个要素的作用。

  任务:探究环境这个要素的作用。

  活动形式:班级讨论交流。

  贾府的环境可以看出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丰富,还有礼教的繁琐;另一个方面,也暗示了这里的等级森严。

  (说明:环境描写关键还是为塑造人物、反映社会服务的。)

  五、延伸研究。

  任务: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一章,与本文叙述的角度、描写内容等进行比较。

  活动形式:自主探究、书面作业。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理所当然,要围绕林黛玉这个人物来设计课文的教学内容。

  作为小说,要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品味语言,要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

  一、 理清课文情节

  课文虽然很长,但情节并不复杂。题目是《林黛玉进贾府》,既然是“进”贾府,说明课文是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又由于林黛玉是初进贾府,当然先要去拜见长辈,而拜见长辈,又按人物的身份地位先后拜访,因而行进的路线也就清楚了,即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吃晚饭,安排住宿)。所以课文的情节结构为:

  二、 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主要人物表

  详写 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略写 迎春、探春、惜春

  实写 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母 虚写 贾赦、贾政

  单独介绍 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 群体介绍 邢夫人、王夫人、李纨

  重点是三个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

  (一)林黛玉形象

  提问: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的心理怎样?为何有这样的心理?

  【明确】心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去。

  原因:母亲病故,孤单的身世,寄人篱下的处境,以及自尊、敏感、多疑的性格。

  说明:人物的处境决定人物的心态,决定人物的行动、言行,更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从言谈举止看林黛玉

  对答: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

  ……刚念了《四书》。

  ……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

  坐座: ……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十分推让……

  拜访: 曲曲折折地走了很多路

  (聪明懂礼,小心谨慎)

  2、从外貌、气质看林黛玉

  众人观察: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熙凤赞扬: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

  宝玉所见: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貌美多情,体弱多病)

  提问:三个人对黛玉的共同感受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不同?

  明确:三人共同感受:美丽

  不同:

  众人和宝玉共同感受:多病

  不同:

  不同感受:

  众人地位低下,所以特别注意言谈举止是否有教养。熙凤讨贾母欢喜,只说优点,并带有夸张。宝玉对黛玉有爱慕之情,所以感受最具体、最全面。

  (二)王熙凤形象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

  特征: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提问:从何可见王熙凤与众不同?

  1、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身

  2、外貌、装束

  写服饰,从头饰、裙饰、服装三个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

  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语言

  出场时:“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见黛玉时:“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气派……”(一箭四雕)。“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只管告诉我,……也只管告诉我。”

  回王夫人时:“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个性化的语言,显示她在贾府特殊地位和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果断能干的性格特征)

  4、绰号:凤辣子

  5、名字:男子之名(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

  总结: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三)贾宝玉形象

  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侧面勾勒:

  1、王夫人向黛玉介绍: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2、林黛玉回忆母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为正面描写铺垫、蓄势

  正面描写:

  外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言行:

  西江月二首:

  第一首:

  补充注释:

  ①世务:时务,就是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法那一套。

  ②文章:指封建经书,时文八股。

  ③偏僻:指思想行为偏激,不端正。

  这首词表明宝玉为人处世既不合乎封建正统标准,又不怕世人的“诽谤”。

  第二首词写贾母等人曾将“于国于家”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于宝玉,最终却完全落空,宝玉是“无能”、“无望”、“不肖”。

  由此正表明贾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逆子贰臣的勇敢反抗精神。反面文章,明贬暗褒。

  总结:贾宝玉是一个善良多情,蔑视功名利禄,争取个性解放,具有封建叛逆精神的贵族公子。

  三、 环境描写

  课文对贾府的环境都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而描写的。

  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它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 补充内容

  1、【枉凝眉】(唱宝玉和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2、《红楼梦》与作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有前80回,高鹗续后40回。《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护官符(四大家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贾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薛

  4、曹雪芹曲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故章。

  5、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史湘云、秦可聊、巧姐、妙玉、李纨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梳理课文结构思路,提高小说阅读能力。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

  3、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2、环境环境描写及其意义。

  3、西江月词对于贾宝玉性格特点刻画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法:展示贾府建筑图、人物关系图,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共同研讨,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品读习惯。

  2、研究学习法:

  (1)自主探究。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

  (2)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仿写法:用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教学时数

:3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

  清代:“开谈不讲《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之说。

  毛泽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冯其庸:“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王蒙:《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红楼梦》迄今有十八种文字六十多种译本,在世界发行,它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珍品。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一部伟大的作品必须由一个伟大的灵魂来创造,而一个创造出伟大作品的灵魂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极高的文学素养,二是要有曲折跌宕波澜壮阔的生活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初识红楼梦,认识曹雪芹。(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zhān),字梦阮(ruǎn),号雪芹,又号芹圃(pǔ)、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yín),伯父曹颙(yóng)、父亲曹頫(fǔ)开始在南方经营丝织业。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曾祖母还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曹寅还奉命经常以密摺(zhé)向康熙报告当地政治情况和大官僚的动态。因此,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煊赫(xuānhè)的贵族世家。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康熙末年,皇子们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禛夺得了帝位,即雍正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书未成,芹为泪尽而绝”;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前八十回在曹雪芹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于世。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红楼梦》前五回内容: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做楔子。

  通灵宝玉隐喻作用:

  一方面暗示宝玉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

  一方面暗示宝玉性格的“顽劣”从天而降,难以被世俗所容。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见贾府人物关系图)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林黛玉进贾府》为全书的情节发展,从环境和人物两个方面,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描写要点,可以归纳为三个“第一次”:

  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

  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

  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相见时心心相通、感情相投的维妙关系。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附: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全书总纲。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如: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东晋女诗人谢道韫,聪慧有才辩。曾在家遇雪,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何所似也?”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后世因称女子的文学才能为“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四、诵读课文:

  (一)、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第1层(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第2层(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

  第3层(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第4层(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二)、思考并回答:

  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

  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整体看,《红楼梦》也有悬念迭起、精彩激烈的故事情节,但《林黛玉进贾府》却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依靠其环境、人物等细节描写的深邃寓意,使其具有独特魅力的。

  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二、环境描写及其意义:

  (一)、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1、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2、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二)、环境描写的意义: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提示一: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提示二: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

  提示三: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提示四: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

  目的明确——为中心服务;

  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抓住特征——写独具特色的景物。

  提示五:客观描写是比较真切地再现景物原形的描写,通过写景来写情,即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主观描写是指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去写客观景物,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这在写作中称做“寄情于景”。

  三、课文环境描写分析:

  (一)、环境特征:

  1、外观。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板书:外观宏伟)

  2、布局。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板书:布局讲究)

  3、陈设。黛玉去拜见二舅舅贾政时,看到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板书:陈设华贵)

  (二)、作用:

  1、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

  在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本来就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

  贾府的环境是通过林黛玉眼睛展示出来的,随着林黛玉一路行来而一路写来。

  小说以后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环境。

  2、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府第豪华壮丽、庭院轩峻,各种排场、礼节讲究,展示出当时一流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

  东耳房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摆设不同寻常,奶奶、少爷、小姐们在众人簇拥下的出场、就餐时的排场和仪式、就寝时需用物品和陪伴人等的讲究,充分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仆妇、丫鬟、小厮们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的不同凡响。

  3、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

  贾府大门、“荣禧堂”和整个府第的庞大、豪华以及“敕造”、“书赐”和“东安郡王手书”等等字样,充分显示出贾府在社会上尊贵、显赫的地位,与朝廷、皇亲权贵之间的密切关系。

  贾母住处庭院深深、轩峻壮丽,显示她在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贾赦小院远离中心,贾政住处却紧靠“荣禧堂”,也可看出贾母亲幼疏长,兄弟俩在荣府中实际地位的高低,贾政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王熙凤住处就在“荣禧堂”之后,与贾母院、贾政王夫人住处都很靠近,符合她荣府管家的地位,也显示她左右逢源的关系。

  4、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雀鸟,说明其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

  贾政小正房内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显示他刻板、保守却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

  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人出入其间,暗示其玩物、好色之徒而已。

  (三)、手法特点:

  1、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通过黛玉的见闻、感受加以渲染烘托。

  2、白描手法(不加修饰地把人物或景物的面貌勾勒出来,比较接近于叙述的描写手法)。

  3、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如:抓住轩峻壮丽的特点,分三次描绘了贾母的住所:第一次先正面描写,从垂花门写起,接着写抄手游廊和穿堂,然后写大插屏和三间厅房,最后写五间正房和两边穿山游廊的厢房。这样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的描写,充分显示了“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zānyīng)之族”的显赫气派。第二次用笔不多,通过叙述黛玉在贾母处吃晚饭,巧妙地写了贾母住处的后院。第三次更借记叙安排黛玉的住宿时,补写了贾母住所的宽敞。又如:描写贾政的住所时,更不惜笔墨地写了荣禧堂、贾政夫妇的起居室、小正房。

  4、特征鲜明。如: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人出入其间。

  5、角度独特。外观、布局、陈设。

  三、作业布置:

  1、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2、预习思考和练习二、三。

  附:板书设计:

  外观宏伟:地位显赫家族威严

  布局讲究:侯门威仪王府气派

  陈设华贵:富贵豪华生活奢靡钟鸣鼎食之家

  奴仆众多:诗书簪缨之族

  礼数繁杂:

  等级森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符合事理逻辑。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二、人物分析:

  (一)、描写人物的方法:

  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2、侧面描写:

  采用哪种方法,是由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例如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在贾府中的地位身份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处理。

  (二)、主要人物形象赏析:

  1、林黛玉:

  (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比较。

  明确:

  ①众人眼里(第4段):“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第5段):“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③宝玉眼里(第14段):“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病如西子胜三分。”(点评:经过两处铺垫,这里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这种心理(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练习点评。)

  明确:

  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回刑夫人话时的语言、动作。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他待人处事是处处留心的。

  ④还有两次让座的描写。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表现她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表现她细心,在意。

  ⑥黛玉回答贾母(语言描写):“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3)总结: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附:板书设计:

  林黛玉:

  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外貌神情风韵: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2、贾宝玉:

  (1)、宝玉的出场,作者下了相当的功夫。找出写宝玉的内容并练习点评。

  ①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第10、11段):

  王夫人语:“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甜言蜜语”“有天无日”“疯疯傻傻”;

  黛玉母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②出场时的肖像描写(第13段):

  角度:林黛玉观察;

  描写:“心中想着……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分析: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③《西江月》的两首词,这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

  角度:作者插入描述。

  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

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

  二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④出场以后的语言行动描写(14段):

  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

  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2)总结: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精神的体现。

  附:板书设计:

  贾宝玉:

  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二首《西江月》:封建叛逆者(正文反作法)

  3、王熙凤:

  (1)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现她的性格。归纳王熙凤出场描写并练习点评。

  ①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表现她的泼辣,又说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②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③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问这问那,关怀备至,善于奉承,随机应变。

  ④回王夫人话:充分表现了她果断能干的才能与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这正是她赢得欢心,成为掌权人的原因)

  (2)总结: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见风驶舵、笑里藏刀。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附:板书设计

  王熙凤:

  写出场: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见黛玉:察言观色,看风使舵

  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三、作业布置: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

  要求:

  ①写一个人;

  ②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亲属我的邻居

  2、预习《祝福》,重点理清故事情节。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在初中对《红楼梦》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开放式创新型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人物性格及形象。

  难点:分析本文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好学生搜集材料的网站和相关内容

  红楼梦

  刘心武百家讲坛《红楼之迷》,详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创作背景。

  学生:

  1、通读全文,熟悉其人物形象,了解相关情节。

  2、从下列题目中选择,写成文段,每人写80—120字,分组讨论,。

  (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评价能力)

  ①从黛玉眼中看贾府

  ②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③黛玉眼中的王熙凤

  ④黛玉眼中的贾宝玉

  说明: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在文中全面把握贾府的特点,了解整个故事发生的大的背景。第二个问题要求结合相关情节对林黛玉做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第三个问题要求细析文中的描写,从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当中揣摸人物性格;第四个问题要求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和《西江月》作认真的分析。

  (把课内外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乃是大语文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所忽视的。)

  3、各组分别选出一名代表做课堂发言人,本组每人写的发言稿全部交给发言人作综合整理,以便在课堂上代表本组作“人物形象分析”发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枉凝眉》。

  一曲深情舒缓的《枉凝眉》,唱出了多少痴情少女的心扉,林妹妹的痴情又让多少人为之流泪!一部《红楼梦》俨然就是林黛玉的流泪史,而贾府又是怎样的环境呢?窥斑见豹,今天我们就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看一看鼎盛一时的贾府,见识一番林黛玉为一偿还一生眼泪的宝哥哥。(为课堂教学营造氛围)

  2.学生复述课文情节。

  3.教师加以补充(幻灯片投影)红楼梦情节梗概及主题: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让我们跟随林黛玉的行踪,走进富贵奢华的贾府,感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喜怒悲欢。

  (说明:鼓励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一、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拓展积累相关内容;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和谐共享的对话氛围,凸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补充可以弥补学生发言的不足,让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自主探究

  1、从黛玉眼中看贾府

  研讨角度:贾府的环境——软件、硬件

  活动形式:圈画、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下同)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明确:硬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②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③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教师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

  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软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②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③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学生的概括可以是粗线条的不必面面俱到,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探讨。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说明:上述内容通过幻灯片投影,让学生有一个具象的认识)

  2、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探讨角度:

  ①众人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②凤姐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③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④作者笔下的林黛玉(动作、语言、神态)

  所勾画的语句:

  “黛玉年貌虽小,……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探讨结果:众人关注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而作者笔下的林黛玉则多疑、自尊自重、谨言慎行。

  3、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投影相关图片或欣赏电视剧片断——熙凤出场)

  探讨角度:

  ①出场②外貌③语言

  所勾画的语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放诞无礼”等等

  探讨结果:

  王熙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闻其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爱。

  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头饰、裙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

  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处处逢迎讨好,博取贾素养欢心,借以炫耀和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丑恶的内心世界。

  4、黛玉眼中的贾宝玉(投影宝黛初会图片或相关影视片断)

  探讨角度:

  ①黛玉听到的和看到的

  ②对两首《西江月》的理解

  所勾画的语句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系着一块美玉。”“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林黛玉还听到贾宝玉讲这样的话:“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还看到贾宝玉怒摔命根子“通灵”宝玉。

  探讨结果:

  宝玉在家人、世人眼中“无能”“不肖”,在黛玉眼中却“眼熟”“极好”。而这“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无限愁恨,他的言论和行动被人看作疯傻。不愿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庸俗官吏结交应酬,不愿遵守封建礼规,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实在是“于国于家无望!”

  (说明:环境和人物这两个环节是本文教学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在对话中学会小说欣赏的要点:聚焦精彩,解读意义。在聚焦精彩中,品读“看”、“听”环节教师起的作用是“引学生鉴赏”、“帮学生鉴赏”、“教学生鉴赏”。体现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

  (三)全班交流

  1、针对上述讨论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展示其个性化解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展示自己的心得,让学生收获信心,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2、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点拨、评价。

  (四)课后作业

  《我眼中的林妹妹》要求:不少于400字。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后作业。

  (二)研读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赏析

  任务: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从侧面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间接描写的经典。

  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这不仅是众人在观察黛玉,描述黛玉,被观察描述者林黛玉也是一面镜子,生动折射出了众人的身份、脾气性格。

  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总结:鉴赏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是小说学习的更高一层目标。本文从多个角度——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细节、正面、侧面等刻画人物,使得人物成为一个立体的人,这一手法值得推敲。)

  (三)拓展总结: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说明:写作上较突出的特点是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贾母——作者在文中虽然没有过分的渲染,但通过黛玉的“感觉”,那围绕在她周围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氛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贵族之家的具有无上权威的享受奢侈荣华的“宝塔尖儿”的形象。

  王熙凤——一个精明强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外表美丽,然而内心却充满着贪婪和俗气,对下蛮横欺诈,对上谄媚奉承,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性格泼辣。如在见黛玉的一场戏中,她先是恭维黛玉是“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是见了”,继而提到黛玉的母亲,在贾母之前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因为贾母笑了而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这一典型性格的表现入木三分。

  贾宝玉——一个备受宠爱,又被他人视做“叛逆”的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而两首《西江月》正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真实写照。

  (四)全班交流

  1、针对上述讨论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展示其个性化解读。

  2、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评价、点拨。

  (五)教师小结

  《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经典,出现一大批文学大家对其研究,并形成“红学”一派,近几年在“经学”研究中,我国著名的作家刘心武有其独到的见解,课外阅读时间可以品读。本课同学们对《林黛玉进贾府》中感兴趣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浅层次的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家团结协作,搜集信息,分析整理,锻炼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学以致用,把作品中的一些写作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红楼梦》博大精深,“红学”探讨也由来已久,我们对作品的认知还需不断深入,得出的一些观点还需不断完善。希望同学们以这次学习活动为契机,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六)课后作业

  1、贾宝玉、王熙凤人物形象赏析。(任选一题)

  2、从下面选择一个开头,给王熙凤作一句话评价。

  ①贾母眼中的王熙风是一个……

  ②王夫人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

  ③林黛王眼中的王熙风是—个……

  ④我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

  3、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说几句话。

  (说明:作业采用开放式题目,人人有话说。)

  板书设计

  宏伟的外观

  硬件讲究的布局

  贾府华贵的陈设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威严袭人

  软件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众人眼中的(外貌)孤弱、多病

  林黛玉凤姐眼中的(外貌)容貌标致

  宝玉眼中的(外貌)多愁善感

  作者笔下的(动作、语言)谨言慎行

  王熙凤出场华贵得势

  外貌刁钻狡黠

  语言随风使舵

  贾宝玉黛玉听到的和看到的

  对两首《西江月》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最成功的是获得了不少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感受到从语言入手,从细节入手,引入体验学习方式,就找到了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每一点看法;教师不下结论,重在引导,及时点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消除学生学习任务中的负担感,让他们获得的只是成功的喜悦。

  “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从那些角度阅读与欣赏小说。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着人与现实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读诗歌有读诗歌的方法,读散文有读散文的方法,同样读小说有读小说的方法,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语文新课程教学是从学生出发,帮助学生“阅读”的知识,帮助学生“实践”的知识。有人称这种知识为“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或者叫“实践性知识”,总之,是帮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管用”的知识,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知识,是真正地把学生当做主体的教学活动。

  不足:

  本设计分为两个课时,教学中我把握“长文章短处理”的办法。第一课时以把握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为重点,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塑造方法为重点,设计符合小说文体特点。教学中因放视频材料,影响了课上时间,因此建议最好在课下集中收看。

  “课前准备”关注网络资料的搜集和读写结合,“课后作业”关注比较和探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由于学生能利用的资源不多,显得对本课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设计虽也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在设计中呈现出来的是现有的结论,学生探究的过程未能得到具体展现,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学设计能给人启示的应该更多的是过程的丰富,而不只是结论的丰富。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