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结范文 篇一
在我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性。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实证分析,我对我的研究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通过克服这些困难,我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首先,我研究的主题是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调查和采访农民,我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我发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降水和温度方面。农民们普遍表示,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不足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另外,温度升高也导致了一些病虫害的增加,进一步威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其次,我运用了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我发现降水量和农作物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降水不足会导致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此外,我还发现温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高温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仅仅是直接的物理因素,还包括了市场和经济因素。例如,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和不稳定性会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从而对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我总结了我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鉴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支持和投资,提高农民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以提供及时的气象信息和预测,帮助农民做出科学的决策。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采取合适的农业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通过这次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希望我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小结范文 篇二
在这篇论文中,我主要研究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分析,我发现社交媒体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既有积极的影响,又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交平台,使他们能够与朋友和同龄人保持联系。通过社交媒体,青少年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此外,社交媒体也为青少年提供了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帮助他们扩展视野和拓宽思维。
然而,社交媒体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首先,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导致青少年沉迷其中,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社交生活。研究表明,过多地花费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会导致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成绩下降。此外,社交媒体上的虚拟世界也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社交焦虑和自尊心问题。他们常常会比较自己与他人的生活,产生自卑和焦虑感。
为了应对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我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监督,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社交媒体。家长和教师应该与青少年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其次,社交媒体平台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加强对青少年内容的审核和管理,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此外,青少年自身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合理规划和控制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
通过这次研究,我认识到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希望我的研究结果能够引起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并为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论文小结范文 篇三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论文小结范文 篇四
1导论
研究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与逻辑思路
内容及结构安排
可能的创新之处
2理论研究
交易费用测度的困难与尝试
考虑了交易费用的农户农地流转决策模型
农地流转中交易费用的构成及根源(不知道这个要不要呢?)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作用机理(自己觉得这里很难写,但又想让文章有所升华)
小结
3实证分析:基于广东省xx的农户调查数据
交易费用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总体分析
调查地的选择及农地流转概况
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及计量处理(先用信度检验再用因子分析)
计量检验(用logistic或probit回归分析)
简短结论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不同地域的实证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同一地域不同农户类型的`实证
交易费用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实证
小结
4结论与讨论
论文小结范文 篇五
摘要6-9
ABSTRACT9-12
目录13-18
第1章绪论18-40
研究背景和意义18-24
研究背景18-23
研究意义23-24
国内外文献综述24-35
国外文献综述24-31
国内文献综述31-35
研究内容与方法35-38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35-38
研究方法38
主要创新点38-40
第2章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金融功能的基础40-56
研究对象界定40-46
资源40-41
资源型区域41-46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46-49
经济发展目标的多元化46-47
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47-48
经济结构优化48-49
金融功能49-55
金融发展的演进49-51
金融功能框架51-54
本研究在金融功能体系中的定位54-55
小结55-56
第3章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分析56-86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及其与发达地区的比较56-77
金融基础功能56-61
金融核心功能61-68
金融扩展功能68-72
金融衍生功能72-76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体系总结76-77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的动力机制77-82
内生机制77-79
协调机制79-80
效率机制80-8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的演进方向82-84
横向功能演进82-83
纵向功能演进83-84
小结84-86
第4章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及其作用机制86-111
经济增长机制86-87
结构优化机制87-98
所有制结构优化机制87-88
产业结构优化机制88-90
分配结构优化机制90-91
城乡结构优化机制91-93
区域结构优化机制93-98
发展动力传导机制98-105
金融功能的消费效应99-101
金融功能的资本化效应101-103
金融功能的科技创新效应103-105
效率实现机制105-110
时间成本控制106-107
资源配置效率107-110
小结110-111
第5章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111-139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111-126
评价原则与方法111-113
指标体系设计及权重分配113-117
数据分析及结果117-121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121-126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指标体系的设计126-131
金融指标选取的相关研究综述126-128
金融功能指标体系设计128-131
实证分析过程131-137
控制变量设定131-133
模型的建立133
平稳性检验133-134
协整检验134-135
回归分析135-137
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137-138
小结138-139
第6章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体系安排139-155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突破消除金融锁定139-143
定向融资策略139-141
产融结合策略141-142
非公开融资策略142-143
传统业务倾斜策略143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消除金融抑制143-149
充分利用股票市场144-146
大力推动债券市场融资146-147
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147-148
规范非正规金融体系148-149
充分发挥金融的避险及其衍生功能149-152
积极培育保险市场150-151
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151-152
设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金152-153
提高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153-154
小结154-155
第7章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155-182
金融的外部协调155-164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155-160
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160-162
金融发展与企业发展协调162-164
推进市场化进程164-174
金融市场化164-170
资源价格市场化170-174
承接产业转移减轻金融体系压力174-181
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175-177
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177-179
促进产业转移的对策179-181
小结181-182
结论与展望182-185
1、结论182-183
2、展望183-185
参考文献185-193
致谢193-19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194-195
论文小结范文 篇六
儿 歌 阅 读 与 欣 赏
——专题研究总结
本学年我园开展专题——经典诵读,我们小段以儿歌阅读与欣赏为内容,我们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不断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课题实施交流会、实践课活动等。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形成了共识:童谣儿歌优美动听,节奏感强,并富有童趣,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良好载体和应用工具。孩子们在诵读那些脍炙人口的童谣儿歌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童谣儿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并能轻松、快乐地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这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前阅读技能是十分有益的。但我们也认识到:前阅读时期让幼儿识字不是根本的目的,不能过分追求识字量的多少,不能给幼儿造成识字的压力。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对文字、阅读材料浓厚的产生兴趣,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自主阅读能力,这才是我们语言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显然,这些现代语言教育观念为我们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经过一学年的研究,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阅读环境的创设
1、投放区域游戏材料让幼儿主动靠近字宝宝。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用卡纸制作成了蘑菇,在每个蘑菇的一面贴上幼儿的照片,并在蘑菇另一面写上幼儿名字;我们在外墙上粘贴新学的大字的画有插图的儿歌,让孩子们在来园时,在离园时,在午餐后等空闲时间随时的阅读。孩子们在反复的指读这些儿歌中接触了许多字宝宝为以后的自主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