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篇一
标题:公共管理中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公共管理中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与应用。首先介绍了政府绩效评估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了政府绩效评估在提高政府效率、增强政府责任感和透明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接着,本文从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进行了论述,包括绩效评估的概念、评估指标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设计等。然后,本文分析了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归纳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最后,本文提出了研究的目标和方法,希望通过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能够为提高政府绩效和推动公共管理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公共管理、政府绩效评估、效率、责任感、透明度
第一部分:引言
1.1 研究背景
政府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其意义在于评估政府在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绩效表现,以便提供决策依据和改进政府管理的方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地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政府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促进政府的效率、责任感和透明度。
第二部分: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1 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
政府绩效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政府在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绩效进行客观评价。
2.2 评估指标的选择
评估指标应该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绩效的各个方面。
2.3 评估方法的设计
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
第三部分:政府绩效评估的应用情况
3.1 成功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估成功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政府绩效评估在提高政府效率、增强政府责任感和透明度方面的作用。
3.2 挑战与问题
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评估指标的选择和权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等。
第四部分:研究目标和方法
4.1 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促进政府的效率、责任感和透明度。
4.2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总结成功案例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结论:政府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政府绩效和推动公共管理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篇二
标题: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公共管理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首先介绍了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了政策制定与执行在推动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接着,本文从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进行了论述,包括政策制定的过程和要素,以及政策执行的机制和措施。然后,本文分析了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实践情况,并归纳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最后,本文提出了研究的目标和方法,希望通过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研究,能够为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公共管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社会发展、公共利益
第一部分:引言
1.1 研究背景
政策制定与执行是公共管理领域的核心问题,其意义在于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政策,提高公共管理的效能,推动社会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研究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其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推动社会发展。
第二部分: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1 政策制定的过程和要素
政策制定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阶段,要素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影响等因素。
2.2 政策执行的机制和措施
政策执行需要建立合理的机制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组织管理、资源配置、监督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部分: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实践情况
3.1 成功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政策制定与执行在推动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
3.2 挑战与问题
政策制定与执行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公正性等。
第四部分:研究目标和方法
4.1 研究目标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研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推动社会发展。
4.2 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总结成功案例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结论:政策制定与执行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可以为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篇三
论文题目: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一、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全国9亿农民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仅是为了体现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和平等权,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须。
(二)现实意义
我国城乡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无论从人身保障机制还是从待遇上城乡的二元化结构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本课题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消除二元结构,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异,对于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会的公平有重要的意义。
二、论文综述
(一)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包括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两个方面。中国的城市社会养老保障不断得到完善,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对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来说,如果以1951年中国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为标志,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比城镇滞后50年。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合作社的形成,以农村社区经济为基础上的社会保障应运而生,即人民公社和农业生产队体制下的“五保户”供养、养老金等社区保障与家庭共同负担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功能,这种养老保障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下,老龄人口日益增加、家庭规模日益缩小,大量弃老、虐老现象日益严重,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阶段(1986-1990)1986年民政部及有关各部委召开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社会养老,但未获成功。二是试点阶段(199-1992)1991年国务院决定在一批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并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基本方案》。三是制度化阶段(1993-1995)199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各种规章制度与操作方案陆续出台。四是分类推进阶段(1995一至今)1995年10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的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分类指导规范管理。但根据国发[1999]4号文件进入清理整顿至今。
(二)国外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相对与城市职工社会养老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和社会情景各不相同,各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有些国家和地区大的方面相近,但其具体的做法和管理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国家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刚刚起步,一些落后的国家甚至尚未触及,而某些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历史比较长,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他们本国实际比较完备的制度。比如:德国农民的法定养老金支付、法国的“农业社会互助金”、日本农民的年金制度。
(三)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内,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资金问题、管理问题、立法问题等等。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还应逐步地健全和完善这种制度。国内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主要观点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作者:何文炯主要观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就全国而言,应当有进有退:发达地区应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应暂缓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昨天!今天!明天》作者:张德元主要观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能停顿,应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机制改革的若干对策》作者:阳义南主要观点:“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农村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点和对策研究》王中南主要观点:“广大农村缺乏基本社会保障,应尽快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上文章都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
(四)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从以上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对于促进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积极切实的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应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国内,由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人们对社会保险的需求和缴费能力也有不同,因而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应制定不同的方案,建立适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养老体系。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以社会保障原理为理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对大量资料书籍的阅读以及搜集一些官方数据,主要运用文献法、资料法,总结出自己的观点。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现状,建立同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势在必行,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四部分内容。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有可能理论方面的研究视野比较窄,供查阅的数据不够充分使得研究起来有点困难。
五、预期的结果
形成本科毕业论文一篇。
六、论文提纲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日(7.3742亿)占全国总人口(13.1448亿)的561%,其中农村60岁以上老人有1.4901亿人,在73742亿农村人口中占22%以上,65岁以上老人有l.0419亿,占农村人口的14.1%。“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老有所养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的愿望,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一直循以传统养老的形式,使得农村多数老人得到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这种传统的养老形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这就使得建立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成为了社会的必然。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对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提纲
1.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现状
2.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1)中国农村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
(2)单靠家庭养老已难以为继
(3)土地养老举步为艰
3.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
4.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2)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进程
(3)合理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
(4)建立适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养老体系
七、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一)20XX年11月确定论文题目,收集相关资料。
(二)20XX年12月——20XX年3月论文形成提纲,并形成初稿。
(三)20XX年4月初稿第一次被指导教师审阅、批正,并修正形成一稿。
(四)20XX年4月一稿再次审阅,修改,形成二稿。
(五)20XX年5月初二稿再次审阅,修改最终确稿。
(六)20XX年5月16日论文打印完稿,上交系内审核。
八、参考文献
[1]王克强.上海市农民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条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2)
[2]迟福林.中国改革的下一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