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摘要:在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积极向上;情感态度
一、引言
情感态度是人的内在感情的外在表现,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 设计适应学生水平的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完成。成功的经验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乐观向上的心态是学生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的重要品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乐观态度:
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应对困难的习惯。
2. 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正能量的故事、播放励志影片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乐观情绪。
3.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适当的目标,并引导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措施,从而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心态。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品德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1. 倡导友善和合作: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示范和鼓励,培养他们友善、合作的品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引导学生学会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3. 解决冲突的能力培养: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冲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五、结论
在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琼.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 传媒导刊, 2018(7): 25-27.
[2] 王明.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9(5): 98-99.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摘要:在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明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育;责任感;公民意识
一、引言
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发展良好的品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明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明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明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明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1.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时间管理表等,培养他们自觉遵守规则、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评选优秀学生等方式,培养学生珍视集体荣誉、尊重他人的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履行家庭责任: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亲子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履行家庭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1. 开展公民教育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公民教育课程,介绍国家法律法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
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博物馆等地方,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公共道德的重要性、展示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 参观社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培养学生对社区的责任感。
2. 参与公益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义务植树、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其公民意识。
3. 进行社会调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结论
在小学三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明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发展积极向上的品格。
参考文献:
[1] 李燕.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8(6): 45-47.
[2] 张明. 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责任感的途径[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9(3): 78-80.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篇三
【#三年级# 导语】古人云:“吾每日三省吾身”。讲究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这种约束是品行上的约束,是在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上的约束,为的是做一个从内到外都健康完整的人。小学生的三观还没有影响,需要家庭、学校共同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所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一】 一、在识字教学中推动德育
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字、词、句,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护”字时,学生组了“保护、爱护”等词语。教师让学生结合听说训练让学生从小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又如,教“打”字,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骂别人。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在指导朗读中感悟德育
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只有通过朗读,在读中悟理,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让学生通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从而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例如,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出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又如,在指导朗读《桥》一文时,让学生用严厉的语气读出村支书执著,沉着冷静、威严的表现,用焦急慌张的语气读出人们在洪水来临时的表现。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徇私情、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了德育。
三、在习作教学中深化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写作练习中也不可忽视。写作练习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如,在训练《我最敬佩的人》《美就在身边》等习作中,学生都能把人物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触发了种种思想感情,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本人以写作训练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让学生在《今天我当家》《我学会了》习作中既体会到了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让学生受到了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
四、在课外活动中践行德育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途径之一。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通过开展排演小话剧《负荆请罪》、“红领巾小记者”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会、“我选我”演讲等活动,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多下工夫进行研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篇二】 一、营造良好德育环境,耳濡目染熏陶学生心灵
良好的德育环境绝非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之美,更需要内涵之美,具体体现在教学环境美,师生交流中流露出的情感美等。如学习氛围、生活气氛的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处,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使他们感受心灵的熏陶。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要通过语言、表情不断给学生创设德育渗透的情境,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子,不失时机渗透品德教育
在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尤为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方面的素材可谓蕴含在各个单元。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这些德育因子,将其适当放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以良好心灵的升华。如,学习动物这个单元的时候,如:dog,cat等,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对动物不友好,一方面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物种逐渐减少,同时,也是在毁坏我们共同的家园,既培养了学生爱护我们共同家园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关爱世间万物,呵护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渗透德育,不留痕迹滋养学生品德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瞄准时机,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收到润物无声、不留痕迹的效果。否则,生硬的灌输、牵强附会的生拉硬扯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
四、组织丰富多彩活动,春风化雨塑造学生心灵
德育教育,重在感化熏陶,一味地说教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遭致学生思想上的反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巧于设计,精于谋划,通过一些学生情感上乐于接受的活动,让学生内化为思想上的认识。如通过课余的单词拼读、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总之,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恰当的方法,将德育渗透与英语教学巧妙融合起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长此以往,美好的品德必然犹如雨露,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成长为自信、健康、向上的合格人才。
【篇三】 一、新媒体的环境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依托互联网、手机等终端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是即时发生、即时传递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的节奏总是不断加快,不断向前的,这种生活状态是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的,也是最能为其所接受和适应的。小学生天生追求快节奏,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新媒体的特点相结合是非常适宜的,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定时、定向的传递信息,新媒体对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等任何定时定量的限制,其时效、快速的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手机信息、QQ、微信、微博等成为小学生沟通的新工具,借助新媒体小学生们可以快速的获得所需信息,避免他们注意力时间短、精力不集中、耐心不长久等问题。
二、新媒体的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网络语言冲击小学生基础语言的学习和积累。网络词语就是在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些由数字、符号谐音组成的特殊语言或者文字,这些网络词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其影响范围和人群逐年递增,其蔓延和渗透之迅速,是很多网络专家、学者始料不及的。网络语言不仅改变了社会的语言体系,也改变着小学生的语言环境,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非常容易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正是处于学习语言的基础时期,如果将网络语言带入课堂,将会严重影响其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效果和程度,将会有很大的负面效果。
2.鱼龙混杂的浏览内容弱化小学生的道德意识。新媒体的特性呼应着小学生活跃的思维、广泛的兴趣,对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很容易让他们沉迷,长时间使用网络,小学生和电脑或手机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不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物,缺乏真实的交流,容易产生孤僻、冷漠、自闭的性格。
三、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对策探索
1.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积极努力营建优良新媒体环境。越来越多的家长呼吁有关部门能够整顿小学生的上网环境,希望能形成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这个愿望的实现,必须要有一个前提作为基础,就是完善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小学生的网络安全。例如,新加坡对互联网的管制方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开展了“分类许可证”制度,用户传输的信息都需要经过政府的电脑控制中心“中转”,这样做有效地过滤了负面的、非法的信息。如果不按政府要求办理“分类许可证”者,是要被处以重罚的。做到这样,(1)要建立健络督察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不良信息的蔓延,可以建立网络信息档案,定期督察各种小学生使用的网站、信息、视频、图片等,肃清小学生网络环境。(2)建立健全完备的惩罚制度,并依法追究责任。通过广泛听取专家、家长、老师、小学生等多方面意见,归纳总结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形成小学生网络安全管理条例,做到有法可依。
2.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双向性、互动性,“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利用各种平台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并作及时引导,打开师生交流的渠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自由的在网络上交流意见、发表观点,“校园手机论坛”、“网上聊天室”、“在线辅导”等,通过轻松的交流与对话,一起探索和求知,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使受教育者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学习、求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可以随时查阅信息,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与老师、同学沟通、探讨。这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及时沟通、探讨、交流,教育者将成为受教育者在道德完善途中的一个知心朋友。
3.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小学生网络道德指导。家长在提高自身网络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和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学校遵循老师的指导,回家听从父母的安排,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他们就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可以任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正因为如此,特别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在使用聊天工具的时候,不懂得保护自己,也容易受到消极观念、恶俗观念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做好人工“防火墙”,帮助孩子过滤掉坏的信息,“对家用电脑中青少年不宜的功能或网页加密等。要求家长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地点做出一定的限制和监管,及时控制可能出现的违规动机和行为,指导并监督孩子们理智地处理上网娱乐和学习的关系”放下对网络所持的片面态度,通过与孩子真诚、耐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所需和真实所想,就会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总之,家长通过正确的引导,家长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就会大大降低网络对小学生的消极影响。网络生活是现今社会的常态化生活方式,要想使孩子有效、安全、合理的利用网络,程度的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强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在网络活动上起到榜样的作用。正确的引导,合理的管理,网络将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