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后的参考文献格式是什么 篇一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既能体现作者的学术素养,也能让读者追溯相关研究的来源。因此,正确使用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参考文献格式——APA格式。
APA格式是由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推出的一种常用的参考文献格式。它主要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中,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APA格式要求参考文献的排版统一、清晰易读,并提供了详细的规范。
在APA格式中,参考文献的排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作者、出版年份、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卷号、期号以及页码。具体格式如下:
作者. (出版年份). 文章题目. 期刊名称, 卷号(期号), 页码.
其中,作者的姓名一般按照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书写,中间用逗号隔开。如果有多个作者,每个作者的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出版年份紧随作者之后,用括号括起来。文章题目需要用斜体表示,并且只有首字母大写。期刊名称需要用斜体表示,并且整个名称要完整地列出。卷号和期号之间用括号括起来,页码用连字符表示。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篇论文的作者是张三和李四,发表于2020年,题目是《APA格式的应用》,发表在《学术期刊A》的第10卷第2期上,页码为56-67,则参考文献的格式应为:
张三, 李四. (2020). APA格式的应用. 学术期刊A, 10(2), 56-67.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如书籍、网页等)在APA格式中可能有细微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外,APA格式还要求参考文献的排版要整齐、一致,建议使用专业的参考文献管理工具来帮助完成。
综上所述,APA格式是一种常用的参考文献格式,它要求参考文献的排版统一、清晰易读。正确使用APA格式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术素养,也方便读者对相关研究的追溯。
论文后的参考文献格式是什么 篇二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作者对相关研究的引用和扩展。不同学科领域的参考文献格式略有差异,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MLA格式。
MLA格式是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常用的参考文献格式,主要应用于人文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中,包括文学、语言学、艺术等。MLA格式要求参考文献的排版规范、易读,并提供了详细的要求。
在MLA格式中,参考文献的排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作者、文章题目、书名(或期刊名称)、出版信息以及页码。具体格式如下:
作者. "文章题目." 书名. 出版信息, 页码.
其中,作者的姓名一般按照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书写,中间用逗号隔开。文章题目需要用引号表示,并且只有首字母大写。书名(或期刊名称)需要用斜体表示,并且整个名称要完整地列出。出版信息包括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年份,用逗号分隔。如果是期刊文章,还需要包括卷号、期号和页码。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篇论文的作者是王五,发表于2020年,题目是《MLA格式的应用》,发表在《学术期刊B》上,页码为78-89,则参考文献的格式应为:
王五. "MLA格式的应用." 学术期刊B, 2020, 78-89.
需要注意的是,MLA格式要求参考文献的排版整齐、易读,建议使用专业的参考文献管理工具来帮助完成。
综上所述,MLA格式是一种常用的参考文献格式,它要求参考文献的排版规范、易读。正确使用MLA格式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术素养,也方便读者对相关研究的引用和扩展。
论文后的参考文献格式是什么 篇三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ld
quo;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
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
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
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相关阅读: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90-112
[2]HenryMintzberg,BruceAhlstrand,JosephLanlpel.Strategysafari.TheFreePress,1998,46-88
[3]陈晓红.战略型资本运营.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6):55-78
[4]王方华.企业战略管理.复旦大学版,1997,46-53
[5]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南开管理评论,1999,(2):29-32
[6]王毅,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学报,2000,(9):33-35
[7]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8]席酉民,姚小涛.复杂多变环境下和谐管理理论与企业战略分析框架.管理科学,2003,(4):39-43
[9]孙晓岭.超越顾客导向.经济管理,2004,l
[10]包鲁生.华能集团发展战略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5,44-48
[11]刘冀生,金占明,吴维库,朗立君,李东红.战略管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部教材,2000,68-83
[12]李梅,金照林.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新逻辑.经济管理,2003,(12):27-29
[13]于凤志,王潇童.大连市“三网融合”增强社会救助力度[N].中国社会报,2012,6:6-7.
[14]张立彦.政府社会救助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3, 09:44-49.
[15]高冬梅.试论九十年来党的社会救助理论创新的经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03:11-15.
[16]张欣,郭士征,钟仁耀等.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与和谐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7]张俊红.完善社会保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 01:26-28.
[18]李树德,姜广举.构建和谓社会与城市“低保群”生存状况探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