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分析论文(精简3篇)

时间:2014-03-02 05:14: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分析论文 篇一

在当今社会,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的重要载体,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由于地方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其功能和效率的发挥受到限制。因此,本篇论文将从治理视域出发,对地方图书馆的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需要注重外部环境的因素。地方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其建设应该紧密结合地方的文化特色和发展需求。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地方图书馆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确保图书馆的定位与地方的发展战略相契合。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协调合作,形成文化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

其次,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需要注重内部管理的完善。地方图书馆应该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责边界。同时,还应该加强人员培训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图书馆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图书馆藏书的管理和更新,确保馆藏资源的质量和时效性。

再次,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需要注重社会参与的推动。地方图书馆应该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通过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合作,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读者服务机制,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最后,在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中,还需要注重评估和监督的加强。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地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建设经费的监督和使用,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公共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综上所述,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需要注重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社会参与以及评估监督等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改进措施,才能够提高地方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效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分析论文 篇二

当代社会,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的重要机构,对于地方的发展和居民的学习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地方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本篇论文将从治理视域出发,对地方图书馆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首先,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需要注重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地方图书馆建设的规划和指导,明确图书馆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经费的投入,确保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的建设。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图书馆的政策支持和协调,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需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地方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再次,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需要注重社会参与的推动。地方图书馆应该积极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还应该建立良好的读者服务机制,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最后,在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中,还需要注重评估和监督的加强。地方图书馆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图书馆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建设经费的监督和使用,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公共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综上所述,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需要注重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社会参与的推动以及评估监督的加强。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改进措施,才能够提高地方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效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分析论文 篇三

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分析论文

  伴随着文化强国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如何让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成为许多实践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在诸多文化传播的路径中,通过图书馆满足广大社会民众的需要成为一种有效方式。为此,许多利益相关群体开始投入到图书馆的建设中,特别是在2008年,文化部提出了“完善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考评体系。鼓励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捐赠、赞助、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如何更好地组织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关系,并达到共同参与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作为一种公共管理的经典理论——治理理论以独特的姿态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并为地方图书馆支撑体系建设提供了思路。

  1 治理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作为治理理论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罗西瑙在其著作《没有政府的治理》中对治理进行了诠释:治理是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的,这个目标未必出自合法的以及正式规定的职责,而且它也不一定需要依靠强制力量克服挑战而使别人服从。这也就意味着,治理机制从传统的单一政府向多元主体转变,伴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展,各类人种、各类组织可以通过相应的机制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去,从而满足个体的自我需要。治理理念呈现了一种理念,即各国政府对于合法的权利方面已然摆脱了传统的垄断局面,社会相关的利益群体,不同机构、组织等都肩负着维持社会秩序,参与社会经济事务管理的职能。治理理论强调社会系统对政府起着重要的补充功能,能够承担起政府忽视或者弱化的职能。

  威格里·斯托克在对治理理论流派的相关观点进行梳理和探究基础上,提出治理理论的主要特质。主要表现在:①在治理的主体方面,它既包括政府,但又不局限于政府,还有众多的社会公共机构和利益群体。多元主体对传统的权威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政府不能作为单一权力的主体,各类组织、各类群体都应该行使相关权力,并由权力的边缘走向中心。②在诸多社会事务的治理过程中,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然摆脱了传统的界限分明的局面,在责任主体方面也日益模糊。这种趋势使得原先国家承担的社会责任开始转向社会,即社会承担着许多政府过去承担的责任。③治理理论强调,在涉及集体参与的事务中,不同社会机构之间的权力互相依赖,需要精诚协作。④治理理论强调诸多参与者形成一个组织网络。⑤治理需要政府参与社会管理事务,不仅仅使用发号施令的手段,还需要寻找更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通过这些新的技术或方法对公共事务进行更好的引导与控制。

  2 地方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新时期以来,黑龙江省的图书馆事业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里程,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通过对一些图书馆的实际调查看,地方图书馆事业大多举步维艰。

  2.1 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单一性

  从2003年开始,文化体制改革逐渐渗透到地方图书馆领域,许多地方开始加快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并探索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公共服务委员管理模式等新兴模式随之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管理体系的桎梏。虽然不少地区开始尝试相关的管理体制改革,并做了一些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在

地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中,清一色的“政府主导”管理模式依旧存在。这种“政府主导”图书馆管理体制,使得当地的图书馆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图书馆管理职能容易错位,导致责任不到位。责任主体与实施主体的无边界,政府包办一切的方式使得图书馆缺乏一定的自主权,没有很好地实现“管办分离”。二是容易导致图书馆管理的职能越位。由于上级文化相关部门对图书馆的管理范围过大、过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发展的路径,从而导致图书馆的服务总是难以满足社会民众的需求。三是图书馆管理职能的缺位。该管的不管,在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图书经费来源等方面却形成了缺位,使得许多社会公众对当地图书馆服务满意程度较低,许多社会公众表示图书馆的图书更新速度慢、图书查阅系统设备落后等。

  2.2 图书馆经费来源的聚焦性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所有社会成员都享有无限期平等获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并通过图书馆服务增进个人的知识福利,并且无需支付税外费用。也就是说,公共图书馆的本质特性是平等服务、免费服务。”从近年的图书馆经费投入看,黑龙江省一些地区政府通过执行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及制定保障机制,使得图书馆藏书数量持续上升。然而,由于投入到图书馆的经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经费投入虽然增加,但总量偏少的局面短时间内仍然难以得到改观。从经费来源渠道看,政府机构仍然是主要渠道,虽然社会捐赠和私人机构投入出现,但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经费投入短缺的问题。在地方经济发展现状下,依靠政府投入更多的经费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私人机构和社会捐赠等途径是当地图书馆经费增加的重要渠道。

  2.3 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较低

  伴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信息技术被引入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去,例如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及其传播,这无疑为图书馆建立高效的服务平台和通道提供了发展契机。但许多地方图书馆对文献资料的开发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大部分图书馆只是简单地满足当地居民的最基本的需求,服务难以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即便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县市,也仅仅是在硬件设备上配置齐全,而进一步的资源利用和开发则难以企及。在地方图书馆中,只有少数图书馆专门设置了电子阅览室或网络信息苑,且其数字化服务功能并没有得到延续性的开发,大多数局限在图书馆内使用,而没有延伸到社区或家庭。另外,大多数社区图书馆只承担馆藏图书的外借流通职责,为社区居民读者服务的内容仍然停留在书刊借阅的传统服务项目上。

  3 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策略

  黑龙江省一些地区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可以看作中国地方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在倡导文化强国的今天,地方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无疑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故此,治理理论的理论精髓能够为地方图书馆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3.1 图书馆治理实现多元管理模式

  为了摆脱传统的.单一的政府主导管理模式,地方图书馆应该积极转变管理思路。首先,需要理清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图书馆、社会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基于“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的治理原则,明确地定位政府、行业协会、法人以及社会机构之间的关系,各自明确自身的职责,推进图书馆的专业化社会管理,在有效保证图书馆管理权限的基础上,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自律、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的管理体制,使政府归政府,社会归社会,法人归法人,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多元治理的图书馆管理格局”。在地方图书馆管理模式方面,美国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典型的分权、分散和多元化的管理体制。1970年,为了有效地对各类图书进行管理,美国成立了“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其目的就是为美国国会和总统出谋划策。到2008 年,该机构合并到美国博物馆暨图书馆服务机构(IMLS)。该机构在美国国内有效地协调各州和地方机构的合作,从而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大多数地方图书馆规定,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管理机构,图书馆理事会或委员会主要负责图书馆发展的规划、经费的预算以及相关人事管理等。如果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就需要实现治理结构的双元化,即包括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外部结构主要指图书馆与外部社会要素之间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协调系统,其主要是处理好政府、图书馆与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权利有效协调。外部利益相关者为图书馆的管理积极策划,并监督图书馆管理职能的履行。图书馆的内部治理结构则是指图书馆内部系统的权力分享机制。在图书馆内部治理体系中,政府部门从传统的“主导管理”向“服务”转变,主要承担政策法规、经费投入和职能监督的角色。在内部事务决策中,图书馆理事会主要承担决策的功能,馆长及相关工作人员则承担履行职能的角色。行业协会则主要承担如何保障社会民众的信息知识自由和文化权益的功能,有效地履行行业协会的使命,推动社会民众对公共图书馆职能的了解,并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各项事务中去。

  3.2 重视社会力量的责任,实现经费渠道多元化

  治理理论强调,当前许多社会问题的责任参与依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政府一头独大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不应该也不可能对地方图书馆建设发挥主导作用。为此,许多国家承担的社会责任,例如经费来源,需要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才能缓解许多地方图书馆经费短缺的问题。在芬兰,其地方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几个方面:25%~50%的经费来自于中央政府的补助,主要对图书馆进行建设和购买流动书车,地方政府则提供15%~20%经费的支撑,其他的经费更多来自于社会和个体的捐赠。

  “单纯依靠政府的经费投入并不能完全满足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给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公私合作联合办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当前许多合作方式中,公办民助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图书馆基础建设、人力资源提供主要由政府负责,相关的机构则主要负责图书馆资源、相关设备资金的提供。地方图书馆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对社会参与机构给予冠名的待遇,对合作机构提供资源免费开放和利用的权限,从而实现双赢。同时,公共图书馆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例如当地的著名企业、相关文化社会组织捐赠、个人资助等。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了企业等赞助图书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免交同等数额税款的有关政策,从而为诸多地方图书馆获得多元化、多渠道的经费投入创设发展机遇。地方图书馆也可以设置募捐机构,积极主动与外界联合,接受社会各种力量的经费捐赠。3.3 挖掘新的管理技术与方法,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治理理论对政府职能的履行提出了新的诉求,如果仅仅局限于发号施令阶段,则无疑会削弱政府功能的发挥。治理理论强调,政府要积极探索更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而保障图书馆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首先,通过民众需求调查,实现图书馆资源为区域居民有效服务。根据不同服务对象,设计相关的问卷或组织实地调研,深入各级社区或街道,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确保图书馆资源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满足区域内不同教育经历、年龄结构、性别差异的民众需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要实现功能的多样化,既要有科学教育功能、信息咨询功能,也要有娱乐休闲功能。

  其次,在当前网络技术发达的环境下,通过网络服务的升级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政府、图书馆与相关利益方的合作,积极建设网络虚拟社区图书馆或电子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虚拟与实体的互补,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第三,地方图书馆积极探讨有效的流通机制,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能够有效流通。通过与其他县市图书馆的合作,建立图书馆藏书的交换机制,实现图书在不同居民和不同图书馆之间流通,进而实现书本在流动中传播知识。

  4 结语

  尽管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许多地方图书馆建设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相关群体的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图书馆建设,特别是地方图书馆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此,发挥地方图书馆的功能,需要切实转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实现多元治理结构,让更多社会力量承担责任,保障经费的投入,并且探讨相关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26%未阅读
治理视域下的地方图书馆建设分析论文(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