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职称论文(精简6篇)

时间:2014-09-06 08:15: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工程师职称论文 篇一

标题: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是评价工程师职业能力和业绩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工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推动工程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的分析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旨在不断完善工程师职称评定体系,提升工程师职称评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关键词: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工程师职业能力;工程技术进步;科学性;公正性

引言:工程师是推动工程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工程师职称评定是对工程师职业能力和业绩的一种认可和激励。然而,当前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如评定指标不够科学、评审过程不够公正等,亟待进行改进。因此,本文将对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建议。

一、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的现状

目前,我国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主要包括学历、工作年限、职业培训、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指标。然而,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学历作为评定工程师职称的重要指标,忽略了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其次,工作年限作为评定工程师职称的重要依据,过于强调了时间的长短,而忽略了工作质量和成果的重要性。再次,职业培训的考核方式单一,未能全面评估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最后,科研成果作为评定工程师职称的指标,存在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和公正的问题。

二、改进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的建议:

1. 加强实践能力的评估:在评定标准中增加对工程师实际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评估,包括工程项目实践经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2. 引入绩效评估机制:将工作成果、项目质量、团队合作等绩效指标纳入评定标准,以客观评价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3. 考虑职业发展和学习能力:在评定标准中增加对工程师职业发展和学习能力的考核,包括职业规划、学习成果等方面的评估。

4. 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避免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和难以量化的问题。

结论:工程师职称评定标准的改进是提高工程师职业能力和推动工程技术进步的重要举措。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包括加强实践能力的评估、引入绩效评估机制、考虑职业发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这些建议有助于完善工程师职称评定体系,提升评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推动工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

工程师职称论文 篇二

标题:工程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性及对工程师队伍的影响

摘要:工程师职称评定作为衡量工程师职业能力和业绩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工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推动工程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工程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性和对工程师队伍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和应用工程师职称评定。

关键词:工程师职称评定;职业能力;业绩;整体素质;工程技术进步

引言:工程师职称评定是对工程师职业能力和业绩的一种认可和激励,对于提高工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推动工程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工程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性和对工程师队伍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和应用工程师职称评定。

一、工程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性

工程师职称评定作为衡量工程师职业能力和业绩的重要指标,具有以下重要性:

1. 促进工程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师职称评定是对工程师职业能力的一种认可和激励,能够促使工程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2. 鼓励工程师积极创新:工程师职称评定对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有一定的要求,能够鼓励工程师积极投入科研工作,推动工程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3. 提高工程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工程师职称评定,能够筛选出一批具备较高职业能力和业绩的工程师,从而提高整个工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工程师职称评定对工程师队伍的影响

工程师职称评定对工程师队伍具有以下影响:

1. 激发工程师的职业发展动力:工程师职称评定是对工程师职业能力和业绩的一种认可和激励,能够激发工程师的职业发展动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 提高工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工程师职称评定,能够筛选出一批职业能力较高的工程师,提高整个工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工程技术的进步。

3. 增强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工程师职称评定要求工程师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促使工程师更加注重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工程师职称评定作为衡量工程师职业能力和业绩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工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推动工程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工程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性和对工程师队伍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好地认识和应用工程师职称评定,推动工程师队伍的发展和进步。

工程师职称论文 篇三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材料、能源和信息已被公认为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分支学科,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高分子材料应用的日趋普及,使得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责任。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实施“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应用能力。

  一、社会发展急需工程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分子化纤生产国,化纤工业正在实现由“数量型”向“技术型”的战略转变,使化纤主要常规品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在一些重要高新技术纤维品种上取得产业化成果。

  目前,我国高分子化纤材料工业随着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正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化纤人才的培养速度。据调研统计,化纤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到职工总数的5%,有的甚至不到1%,存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同时还发现,由于化纤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企业原有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跟上行业的发展,急需更新人才。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这些教学理念包括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向开放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从标准化培养模式向个性化培养模式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1,2]。

  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培养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2.重视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社会实践,以及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工程环境背景等多种形式,从而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强化基础训练,拓宽专业口径。

  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强化基础,一是在基础理论和技能上进行面上拓宽,加强要求,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将专业基础课拓宽到新的专业目录的专业口径,为新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专业口径,不是将专业课程的名称加以改变,而是将专业主干课程认真整合,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4.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最直接的体现,是形成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3]。要进行课程重组,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逐步深入;建立大工程观念下的新型课程体系,重视各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渗透和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做到课程综合化、系统化。

  二、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1.实施“平台式”教学。

  本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原则,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教学平台,即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以达到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和充分发展个性空间的目的。

  “理论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能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初步形成学院、学科、专业、职业兴趣四级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教学和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的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平台”则包括学院公共选修课、课外素质教育及社会实践三部分,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4]。

  2.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它是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发现并总结出的一般规律,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探索这一规律内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物理、化学理论与模型计算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并在理论指导下,将科学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使理论体系进一步得以检验并逐步完善,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向前发展的学科。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实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每一理论、发明的诞生都是在实验中孕育、培养出来的。针对上述学科特点,专业教研组在制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分子专业教学实践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教学环节等实践教学部分。在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设计综合型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开放实验室科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毕业教学环节实践中结合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学科前沿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的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工厂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科研能力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研究与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改革上,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此举不仅能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做工程实际应用型人才,而且能够提前将学生“预售”出去。同时,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订单式”培养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助学金等费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就业等问题。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关键是建立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规范的实训环境。要充分利用区域与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设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6]。实习基地可以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和多项工艺实验。学生通过这些实践环节能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了解了本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需要,办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教师的知识更新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提高本专业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对新进教师进行“传、帮、带”教学指导,使新进教师的授课水平快速提高,从而有效地将行业发展动态与理论授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三、结语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极其迅速,每年都会有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而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如何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应用而忽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是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所以在重视应用的同时,还要注意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提倡一种“强化基础,注重应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龚春丽,文胜,郑根稳,汪连生,颜永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孝感学院学报,20xx,28,(6):109-111.

  [2]高炜斌,枝苗,自瑛.高职教育中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23,(12):69-70.

  [3]申长雨,关绍康,张锐.加强课程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随想[J].中国大学教学,20xx,(3):52-54.

  [4]陈立贵,袁新强,李雷权,王忠,付蕾.构建符合学校定位的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教育,20xx,(22):161-162.

  [5]刘仿军,国平,喻湘华,曾小平,周爱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xx,31,(6):88-91.

工程师职称论文 篇四

  [摘 要]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建筑业也逐渐扩大,建筑工程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下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做出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 管理

  中图分类号:T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xx)34-0087-01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及具体标准。

  a实行现场技术负责人责任制,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权限,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总工、施工员、质检员、放线员)各有专职、各司其事,有职,有权、有责(直接跟奖金及工资等挂钩)。

  b在施工前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尤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奖罚措施。

  c在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复查、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关键部位和影响工程全局的技术工作的复核,并需相关人员签字。如建筑物轴线坐标和高程;基础的土质、位置、标高、尺寸;梁、板、柱混凝土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以及预埋件(管)和预留孔的位置;钢材、水泥的试验成果资料:特殊项目大样图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它需要复核的项目。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d坚持“三检签字”制度。自检、互检、专检。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经发现,组织力量严肃处理。对于质量问题的处理,必须按照“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整改不放过)严厉处理。

  1.2质量控制的组织措施

  a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施工工序。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点、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应设置质量控制点,并设专人负责。

  b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专职质检员、技术人员负责客观地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信息。项目部对异常情况应迅速作出反应,纠正偏差。

  c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

  d严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关

  1.3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a根据有关规范组织编制各工序工种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对施工人员交底,质检员进行监督。

  b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

  c严抓材料、构、配件质量。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均需具备合格证(材质证明)或检查报告和复验报告。

  d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等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方可组织下道工序施工。

  e每次测量放线后必须坚持做好复检工作。

  f模板及其支架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g加强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如钢筋绑扎好以后,要及时在过往通道上铺垫木板,防止踩踏。

  2.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2.1施工前的组织计划

  2.1.2施工前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计划工期,编制出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单位工程的总工期等。

  2.1.2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将进度计划报领导审核、审批后严格执行。把进度计划布置下去,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确保到位。动态跟踪及时检查和发现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组织、技术、经济措施,必要时经领导同意修订和更新进度计划。

  2.1.3监督和管理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及时协调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问题。

  2.2工期影响因素

  2.2.1组织原因:施工的任务、责任、目标不明确,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各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以及因待遇问题影响工作积极性等,均会引起工期的延误。

  2.2.2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供应拖延或数量无法满足施工强度等情况。

  2.2.3不可抗力,无法正常施工。

  2.2.4工程款能否及时拨付。

  2.2.5重大的或过多的设计变更。

  2.2.6技术原因。承包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对工程中的重点难点工程掉以轻心,造成返工现象等。

  2.3施工进度管理模式

  2.3.1施工进度控制和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的活动,应遵循:PDCA管理模式,即编制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的结果和分析偏差影响因素、采取纠正措施。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以此类推。

  2.3.2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进度调整和控制。对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差异,应经领导同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2.4施工资源的配置

  2.4.1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工程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资源对其强度的限制和均衡有不同的要求。

  2.4.2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时间上的均衡由为重要。

  2.4.3施工机械的均衡和限制。主要施工机械(如大型起重机、挖土机、运输车辆等)可能获得的台班数量或工作面和可能布置的机械数量,基本决定了主要工程量可达到的最大施工强度。所以在安排施工进度时,需要考虑大型施工机械的及时进场和转移,使同一种大型施工机械的各个工序上相互衔接,避免时间上的重叠,造成窝工现象。

  2.4.4另一方面,施工强度的均衡也给使施工附属系统(消防道路、商砼运输、材料进场等)带来了方便。

  2.5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2.5.1组织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每条奖罚制度公开示众,对于各分包单位及项目部内部成员,现场负责人应有权进行授权范围内的利益分配。工程款可以拖欠,但施工过程的奖励与处罚必须即时兑现。

  2.5.2技术措施。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

  2.5.3合同措施。认真履行岗位责任书中的义务;要经常与供货厂商、分包单位保持沟通;对对方影响工程进度的事件,要详细记录,及时交涉或提出索赔。

  2.5.4经济措施。制定供货商和分包商的奖惩办法,并保证现场负责人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及时向领导报告阶段进度申请拨付进度款,以保证各分包单位能积极施工,促进关键工作按时或提前完成。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

  2.5.5信息管理措施。在内部要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总之,要做好建筑施工前提是一定要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其次,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还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于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工程师职称论文 篇五

  摘 要:装饰装修职称论文,装饰装修工程师职称论文格式,装饰装修职称论文样本

  关键词:

装饰设计、装修材料、装修施工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是实现建筑装修低碳节能的源头,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能源的浪费。好的装饰装修是采用恰当的设计,选用环保的装饰装修材料,使用相应的施工技术,不破坏建筑主体结构,完善建筑使用功能和美化空间。对一个完整的装饰装修过程来说,设计是龙头,是灵魂,没有健康的设计出不来低碳节能的作品。因此加强设计师对低碳节能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很多设计师对建筑装饰装修节能对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认识不够,以至于不能把低碳节能放在首位。应加强对设计师建筑装饰装修节能认识的教育工作,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个根本转变,使建筑装修节能设计变被动为主动。

  目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普遍存在设计深度不够的现象,致使许多内容实际上是由施工人员自行决定。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材料的选择方面存在随意性。因此,设计师出具的设计文件内容应完整,深度应符合指导施工的要求。这样才能把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节能低碳的理念得到更好地贯彻。

  木材在装饰装修被大量使用,我们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百分之18.21,位居世界第130位。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对森林的保护就显得越发的重要。森林的生长周期很长,一片森林要生长30到50年才能成林。为保护森林资源,最应该做的就是推广以竹代木,用竹材代替木材进行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竹材生长周期非常短,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材料之一。三年到四年就可以成材使用,只要对竹林合理的开发,可永续利用。从资源上讲,中国的竹资源自然条件非常好,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竹子加上设计师的智慧,用竹子生产出更多品种建筑装饰材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木材在装饰装修被大量使用,我们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百分之18.21,位居世界第130位。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对森林的保护就显得越发的重要。森林的生长周期很长,一片森林要生长30到50年才能成林。为保护森林资源,最应该做的就是推广以竹代木,用竹材代替木材进行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竹材生长周期非常短,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材料之一。三年到四年就可以成材使用,只要对竹林合理的开发,可永续利用。从资源上讲,中国的竹资源自然条件非常好,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竹子加上设计师的智慧,用竹子生产出更多品种建筑装饰材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水电施工部分主要产生的垃圾是塑料、铜和一些混凝土块。地面、墙面铺装施工主要产生的垃圾是混凝土。室内造型施工,家具制作主要产生的`垃圾是钉子、螺丝、木材、锯末、胶桶等。墙面、家具表面找平、上漆等施工主要产生的垃圾是漆桶、胶桶、编织袋、腻子粉、纸张等。灯、插座、洁具等安装施工主要产生的垃圾是大量的塑料包装和纸质包装。当了解以上这些情况,加上装修过程是线性的特点,在新建的小区垃圾堆放点建立四到五个区域,实现分别堆放不同工序产生的垃圾是完全做得到的。同时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和加大立法,使装饰装修垃圾处理规范化、法制化。大力宣传装饰装修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好处,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装饰装修全程低碳节能。

  随着我国在经济的高速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建筑装饰装修产业。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空前的繁荣也产生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建筑装饰装修要消耗大量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不符合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需求。老百姓节点儿水省点儿电是低碳,实际有更大的一块可以做到低碳节能,就是建筑装饰装修。老百姓在装修这块投入仅低于买房子买车,有的比买车投入还多。建筑装饰装修如果能做到低碳节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贡献无疑是非常大的。

工程师职称论文 篇六

  试论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的管理技术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施工作为智能建筑发展的衍生专业,是机电系统施工的重要分支,在智能化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具有作业空间范围大、周期长、系统复杂、设备使用品种多、与其他专业联系密切等特点。因此探讨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弱电系统主要以信息科学为支撑,保证建筑物内一切机电设备正常运行。通过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促进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遏制施工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还能改变施工单位的生产和管理面貌,进而提高竞争力。近年来,施工竞争愈来愈激烈,部分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其技术管理水平较为薄弱,加之管理制度不完善,使之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将施工技术管理融入至企业管理中,提高施工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对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良好的施工准备可保证安装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减少施工中的混乱,实现均衡施工,缩短工期,确保安全生产与工程质量。首先,根据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所涉及内容,在施工前掌握相关规范和标准,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其次,要熟悉图纸,组织施工图的会审,分析各工序施工技术要点。检查施工图纸是否符合规范与技术要求,图纸资料是否同其他专业的图纸资料相矛盾,图纸设计是否与现有事物环境相矛盾,设计图纸是否齐全,若发现问题,及时与甲方、监理、设计等部门协商,探讨解决对策。

  根据会审后的图纸,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和施工预算,确定项目管理目标;对其他单位进行审核,并进行交底,明确双方职责;对于重要的工程编制施工方案进行组织设计,以确保工程质量;根据甲方要求和合同工期,结合现场实际条件、设备、材料及土建、精装修的进度,编制有效的施工计划;制定安装所需的主要施工机具计划,并做好机具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保证其安全性;根据图纸提出预制加工件(如设备、桥梁、线管、桥架等)的数量和规格,绘制加工图便于集中预制加工;与施工人员明确安装技术要求与所执行的验收标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需要,编制设备、材料的进场计划,确保工程进度。确定施工力量的构成与分配,并且组织施工技术交底,使每位施工人员均能明确自身责任。具体的施工力量分配情况需结合图纸及工期需求进行有效安排,同时项目管理部门作出配合施工的安排。

  2.2 施工中的协调工作

  做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同其他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可提高安装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时办理交接手续:专业人员一旦进场,总包单位则需限时扫管,办理交接手续,否则不允许穿线[1]。而专业人员常以自身利益为重,担心漏项而匆忙办理交接手续,导致穿线工作与扫管工作同时进行。为避免此种现象,管理人员应加强专业队伍数量,集中扫管,提高办理交接手续的效率。

  (2)现场督促补管:穿线过程中,会常碰到管路不通和漏做管盒问题,刚开始总包方较容易接受处理漏做管盒问题,但久而久之,便产生厌烦心理,拖着不补。因此,应要求建筑弱电专业施工方将漏做管盒一次查清,并耐心与总包方说明:大面积管盒,要求一次性查清,确实存在困难。甲方和监理需多与双方人员沟通,深入现场,随时补管。另外及时组成一个由双方参加的临时小组,专门处理补管事宜,避免出现互相指责,推诿局面。

  (3)耐心磨合,交错施工:跨专业之间的施工、调试需仔细安排,尽早分析,协调进行。譬如在设计时,建筑弱电系统可能用到强电的某些线槽,此时则需要强电的线槽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电源线的敷设。这就要求在施工图深化设计时,应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设计图纸。又如电磁屏蔽在挂网时,需涉及到土建和风、水、电等专业的协调配合,甲方、监理人员要深入现场,了解各专业施工进度;土建施工时需督促风、水、电等专业的配合;电磁屏蔽施工前要组织各专业施工队的汇签,制定局部的施工进度配合计划及施工工序等。只有耐心磨合,交错施工,才能确保高水平的工程质量。

  2.3 施工中的检查与验收工作

  建筑弱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各个工序间的检查与验收工作,特别是一些线、配管、线槽及线路的敷设等。因为施工单位不同,其采用的施工标准与方法亦不同,因此在各个工序完成后要加强检查与验收工作,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验收方的要求。每个工序完成后需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与安装表格,对于需要安装的单体设备以及接线、穿线时,需根据隐蔽工程、相关工程验收规范与图纸要求进行工序验收工作,同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并最终符合标准后的测试结果提交至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另外,还应加强建筑建筑弱电工程项目的后期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全部配电箱、盘、开关、插座等设施在竣工前的全面清理工作,以保证配电箱、盘、盒内无污物,配电箱、盘的名称、编号、功能等标记清晰,面板整洁等。检查施工单位完成接地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通电测试和漏电保护测试项目的测试及测试报告的编制。督促施工单位对各种建筑建筑弱电技术资料、质量保证书、合格证书、各类设备与材料的测试报告等资料的汇总,并整订成册。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编制完整的工程竣工图,进行整理汇总,并装订成册,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和建设单位日后维修的原始资料。

  综上所述,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是一项难度和强度都极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与积累,加强建筑弱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同其他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以提高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工作和施工管理水平。

工程师职称论文(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