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与实例分析论文 篇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面临的现金流不足或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现金以满足业务需求的风险。本篇论文将从成因和实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分析
1. 外部环境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例如,在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会导致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造成银行流动性紧张。
2. 资金筹集困难:商业银行依靠吸收存款和借入资金来满足贷款和投资的需要。但是,当银行面临信用风险或业务不利的情况下,投资者和存款人可能会对银行失去信心,导致资金筹集困难,进而加剧流动性风险。
3. 资产质量下降: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质量下降也会增加流动性风险。例如,当银行大量持有违约风险较高的债券或贷款时,这些资产的流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银行流动性不足。
二、实例分析
1. 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动荡,银行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风险。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因为信用危机和流动性紧张而破产或被迫接受政府救助。
2. 2013年中国货币市场紧张:2013年6月,中国货币市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由于监管政策调整和市场预期变化,银行之间的短期借贷利率(SHIBOR)急剧上升,导致部分银行资金链断裂,流动性风险加剧。
3. 2020年新冠疫情: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金融市场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在疫情期间,商业银行面临着大规模的资金流出、信用风险增加等问题,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变化、资金筹集困难和资产质量下降等因素。而金融危机、货币市场紧张和新冠疫情等事件则是流动性风险的实例。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流动性风险的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与实例分析论文 篇二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面临的现金流不足或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现金以满足业务需求的风险。本篇论文将从成因和实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因分析
1. 外部环境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例如,在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会导致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出,造成银行流动性紧张。
2. 资金筹集困难:商业银行依靠吸收存款和借入资金来满足贷款和投资的需要。但是,当银行面临信用风险或业务不利的情况下,投资者和存款人可能会对银行失去信心,导致资金筹集困难,进而加剧流动性风险。
3. 资产质量下降: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质量下降也会增加流动性风险。例如,当银行大量持有违约风险较高的债券或贷款时,这些资产的流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银行流动性不足。
二、实例分析
1. 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动荡,银行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风险。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因为信用危机和流动性紧张而破产或被迫接受政府救助。
2. 2013年中国货币市场紧张:2013年6月,中国货币市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由于监管政策调整和市场预期变化,银行之间的短期借贷利率(SHIBOR)急剧上升,导致部分银行资金链断裂,流动性风险加剧。
3. 2020年新冠疫情: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金融市场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在疫情期间,商业银行面临着大规模的资金流出、信用风险增加等问题,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变化、资金筹集困难和资产质量下降等因素。而金融危机、货币市场紧张和新冠疫情等事件则是流动性风险的实例。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流动性风险的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与实例分析论文 篇三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与实例分析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与实例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及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使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个别银行甚至局部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紧张;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外币资产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海外机构逐渐增多,对外资银行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形成原因
(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期限错配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以经营货币为主营业务。储户将存款货币存放在商业银行中,即银行的负债端,存款的稳定性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按时间存款可分为短期存款与中长期存款。若在发放贷款的经济活动中,中长期贷款未能及时收回,无法满足储户提款的要求时流动性风险就产生了,其发生条件是由经营模式决定的.。
(二)商业银行其他类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
现实中,流动性风险的作用因素有很多,即流动性不足是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时表现出来的资金短缺。当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假如市场、信用和操作等风险管理问题长期以来存在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防范,会在流动性紧张时火上浇油,引发风险扩散,使其无法控制,各种风险集中爆发出来,最后可能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
(三)储户缺乏基本风险管理意识
在经济不景气与金融危机爆发时,最容易引发客户集中挤兑现象。一方面,客户既担心存放在银行的财富会损失,也害怕存放在银行的资产收入低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另一方面,银行内部系统出现了支付危机,引起了传染效应,若无法在第一时间应对挤兑,这种恐慌情绪所带来的传染效应将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将危及整个金融系统,最终引发银行系统的崩溃。
(四)市场利率下行引起银行资产流动性吃紧
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以及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资产端与负债端带来很大影响。对于拥有大量现金的存款客户来说,存款利率的下行会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投放到收益比较高的债券或股票市场中去。利率下行甚至是负利率时,储户会更青睐收益高的投资组合,因此银行会面临资金大量出逃的被动局面,即发生金融脱媒现象。而利率下降,贷款的需求会更加旺盛,低成本的资金使用权限会使得银行迎来更多的贷款需求。
二、案例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关于被解释变量,本文借鉴刘晓星和王金定(2010)的处理方法选取存贷比(CDB)来表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解释变量主要包括负债结构(DBC)、资产结构(ZQTZ)、盈利能力(SYL)及资本充足率(ZBCZ),分别用定期存款额 / 存款额、证券投资额 / 总资产:净利润 / 年末净资产来表示。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数据收集以全面准确、有效为原则,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工商银行各年年报和 2003- 2013 年度的《中国金融年鉴》。
(二)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1.模型构建
结合各变量的内在联系,对工商银行 2003- 2013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CDBt=α+β1DBCt+β2ZQTZt+β3SYLt+β4ZBCZt+ε
其中 CDBt、DBCt、ZQTZt、SYLt、ZBCZt分别表示第 t 年的流动性风险、负债结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及资本充足率;α 为常数项,β1、β2、β3、β4为回归系数,ε 为随机误差。
2.实证分析 本文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
分析回归结果发现,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为 89.66%,拟和性较好。整体来看,工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显着负相关,而与其自身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的关系不明显。具体表现为:
(1)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对其流动性风险的系数为 - 0.5413,呈现出显着的负向作用,即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定期存款占比)每提高 1 个单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降低 0.5413个单位
;(2)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对其流动性风险的系数 - 0.3518,且在 5%水平下显着,即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每增加 1 个单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降低 0.3518 个单位。
(3)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然呈现出负相关,但未通过显着性检验,即不显着,说明净资产收益率对工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强大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提高其资产的流动性。原因可能是强大的盈利能力有可能是通过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获得的,而此时牺牲了流动性;而资本充足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相对于银行高负债经营的特性,对降低流动性风险的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与流动性风险之间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性,即随着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定期存款占比)的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会显着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对流动性风险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即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证券投资额占比)提高,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效的缓解流动性不足;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然呈现出负相关,但未通过显着性检验。
立足于研究结论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际,本文提出如下相关建议:一是要优化配置资产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进行调节,使其不断趋于合理化,如控制贷款投放的期限;同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二是要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鼓励资产证券化。为扩大盈利来源,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同时可尝试发行转让证券,为银行带来足够的流动性头寸,减轻商业银行在资产端的流动性压力。三是要监测负债集中度水平,避免资金来源单一。在维护老客户的基础上,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挖掘潜在优质客户,扩大银行的负债规模,优化负债结构。四是要实施压力测试管理,降低系统性风险。加快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测试系统。同时要关注流动性风险形成的渠道及来源,并对压力测试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更好的管理流动性,降低系统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晓星,王金定.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4).
[2] 周凯,袁媛.商业银行动态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应用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3).
[3] 彭建刚,王佳,邹克.宏观审慎视角下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7).
[4] 尹继志.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研究[J].金融与经.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