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论文的 篇一:探索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与传承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融汇了千年的智慧与创造力。然而,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许多人对于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和价值开始产生怀疑。本篇论文旨在探索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与传承,以期能够唤起人们对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首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从古代的青铜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和木雕,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这些作品不仅是工匠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和传承这些传统工艺美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之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其次,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艺术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的价值,更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例如,中国传统陶瓷作品既可以作为艺术品欣赏,又可以用来盛放食物或饮料。这种将艺术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得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经济价值。
然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传统工艺技艺逐渐失传。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一些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和销售方式也面临困境。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我们应该重视对传统工艺技艺的研究和培养。通过对传统工艺技艺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传承,通过开展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培养更多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总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是艺术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然而,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工艺技艺的研究和培养,并注重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传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让其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工艺美术论文的 篇二: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工艺美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能够为现代生活带来美的享受。本篇论文将探讨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首先,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使生活更加精致和有质感。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常常注重细节和手工制作,使其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触感。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工艺美术作品应用于家居装饰、餐具、服装等领域,使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和舒适。例如,一件精美的陶瓷花瓶可以为家居增添一份雅致和艺术气息,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丝温馨和放松。
其次,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促进传统工艺的创新和发展。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材料、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传统的中国丝绸制作技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时尚服装和家居用品,满足现代人对于个性化和时尚的需求。这种融合与创新不仅可以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还可以为现代生活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
然而,在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和专业技艺的支持。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也给工艺美术的创新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
为了促进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我们应该注重对传统工艺技艺的研究和传承,培养更多的工艺美术人才。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了解,通过创新设计和营销策略,推动工艺美术作品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推广。只有这样,工艺美术才能够真正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
总之,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可以使生活更加精致和有质感,并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和发展。然而,这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和专业技艺的支持,并需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和了解。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让美的享受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艺美术论文的 篇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部分传统手工产业都逐渐被机械生产所替代,但是就工艺美术而言,它是永远不可能完全被工业生产所彻底取代的。工艺美术反映着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水平,并且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中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价值也是不允许被摒弃的。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传统师徒授艺的技能传承模式在效率上和方式上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将工艺美术技艺的教学引入到学校中,通过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手段进行相关工艺人才的培养,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庞大需求。
一、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
1、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历史,在工艺美术的创造和成就上也一直处于世界顶尖地位,从青铜器、丝绸、陶瓷到漆器、玉器、金银器,从雕刻、绘画到器皿、建筑,工艺美术可谓是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古代的工艺美术技艺传承模式主要是依靠师徒传授,西式美术课程从清末进入课堂,在民国时期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1]。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作坊里传承了数千年的手工艺传授才正式进入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代表的各大现代学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转变,以往高校中重文化、轻经济的教育理念使得工艺美术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手工工艺美术技艺传承的需求。从1998年高校专业调整把工艺美术更名为艺术设计之后,传统手工工艺美术技艺被极大地边缘化。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之间实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二者虽然都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上,但是很多地方是无法相互代替的。艺术设计服务于现代化工业生产,具有全球共通性;而工艺美术却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艺术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显然不符合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2、现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完善
工艺美术的初衷是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具备实用性的基础上附加欣赏价值,当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后,日常物品则升华成为了艺术品,而一件精美奇巧的艺术品往往需要极其专注的手工制作,注定无法大规模地批量生产。随着工业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了满足工业产品的欣赏性,传统的手工工艺美术演变成了更符合工业化生产需求的.艺术设计,使得产品的欣赏属性得以附加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之上。但是传统工艺美术主要以手工加工为主,其美术工艺往往凝聚了制作者的民族智慧及文化特色,而艺术设计是服务于工业化生产的,它的审美与民族文化无关。艺术设计取代工艺美术的结果就是工艺美术人才的断档,蕴含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手工工艺逐渐失传,并且市场上流通的手工工艺品也逐渐无法满足日渐增大的购买需求。随着社会对手工工艺美术制品的需求量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教育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中职学校已超百所[2]。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教育的模式已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
二、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工艺美术教育的结合
1、两种模式的对比
传统的师徒授艺方式,在技艺的传承上效率低下,学徒需要从小住进师傅家中,为师傅做小工,在学艺有成之前其地位相当于杂役。师傅全凭自己喜好择人而教,并因大多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普遍心态,故在授艺过程中会有所保留,致使技艺传承出现缺漏,而且学艺时间会被故意延长。然而,职业教育在教学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在教学模式上,以班级为单位学生统一从基础开始围绕工作实际内容开展学习,结合文化素质
的培训,在继承传统和改良陋习方面均有显著的优势,教学效率高,专业性强。
2、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势
职业教育院校的定位即专业技能培训机构,评判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劣直接以学生的工作能力为标杆,教师以培训出更优秀的学生为根本教学目标。职业教育院校由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宏观规划,严格监督。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国家扶持政策也积极支持着院校的教学条件。国家日益规范的教学程序最终会将手工工艺美术人才与其他各类专业人才一样,设立统一标准的资格证书,提升手工工艺从业者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可度。在这样专一的、规范的、社会和国家认可的教育模式下,工艺美术行业即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3、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
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专业类别来说,首先应当考虑能体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并且拥有良好市场前景又符合规模化生产的门类,如陶瓷、玉器、织毯等。学生通过职业院校的专业培训应该掌握工艺美术品的手工技能,要富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延续传统文化,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创造符合当下社会背景的新作品。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院校的训练体系要围绕专才教育的特点,以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企业实习三个部分组成。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其对技能的运用程度,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来安排教学进度,而不是盲目地为了完成进度而赶课。现代职业院校寻找相关的社会企业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由院校向企业输送人才,由企业为学院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平台。因为企业处于市场的最前端,能最及时地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学校,使院校的教学计划能第一时间随着市场的发展需求变化而调整。职业院校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合作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合作企业签约就业即可省去招聘、试用、岗前培训的环节,不但企业能够得到足够的人才,而且学生的就业也得到了保障,从而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高职院校一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承担着活动发起者的主要角色,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更积极地承担起有关责任,推动更多企业加入合作育人的行列。现代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更是直接受益者,要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需要企业将育人作为己任,在正确的合作意识指导下,切实改善合作能力,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制度,优化合作方案,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力度。“双师制”是由校外行业专家配合学校专职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执行教学计划的机制,将学校、企业和实践项目连接起来,在课程上,双方各自取长补短;在教学方式上,双方共同研究开发,真正实现学校到行业育人的一体化。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日渐重视。工艺美术产品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与现代工业文明互补互益,在国家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蕴含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传统的师徒授业相比,现代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契合社会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运用科学现代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技艺,还肩负着将这项民族技艺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