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3-07-08 05:44: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 篇一

标题: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摘要:供需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探讨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正文: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供给表示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需求表示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当供给与需求的数量相等时,市场达到了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当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时,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此时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为了促使销售,生产者往往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商品。因此,供过于求的情况会导致市场价格下降。

相反,当供给减少而需求不变时,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少于需求量,此时会出现需求过于旺盛的情况。由于供给量不足,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需求过于旺盛的情况会导致市场价格上升。

其次,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还取决于弹性。弹性描述了市场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当供需弹性较低时,即使供给或需求出现较大的变化,价格变动也相对较小。相反,当供需弹性较高时,即使供给或需求出现较小的变化,价格变动也相对较大。

最后,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竞争、政府干预等。市场竞争会促使生产者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而政府干预可能通过价格管制或补贴等手段影响供需关系,从而影响市场价格。

综上所述,供需关系是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供需关系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帮助经济学家、政府和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从而实现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 篇二

标题:市场失灵及其影响

摘要:市场失灵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本文将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正文: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它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等。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不参与交易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当市场参与者在进行交易时,他们通常只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对其他人的影响。例如,生产厂商的污染排放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未反映在市场价格中。因此,市场无法为这种外部成本进行补偿,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

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任何人使用,并且使用一个人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物品。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质,市场机制无法提供适当的激励来生产和分配这些物品。例如,国防和公共安全是公共物品,市场无法自主提供这些物品,需要政府干预。

不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市场力量不平衡的情况。在垄断或寡头垄断市场中,少数厂商能够控制市场价格,从而限制了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由于市场竞争不完全,市场价格无法有效反映供需关系,导致资源分配失灵。

市场失灵对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市场失灵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其次,市场失灵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现象的加剧。例如,寡头垄断市场中,少数厂商能够操控价格,从而使其利益得到最大化,而消费者则面临更高的价格和较低的选择。最后,市场失灵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机制无法考虑到环境成本,导致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综上所述,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资源分配、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 篇三

  【摘要】 本文综合微观经济学说与微观经济研究方法,运用需求和供给曲线分析归纳经济单位活动内在客观规律,提出了微观经济进深理论和更为实际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经济单位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无差异曲线 均衡价格 效用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对人类行为的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强调了资源的稀缺与选择的问题。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必须做出多种多样的选择,使绝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合理利用。

  根据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不同内容,可将经济学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本文就微观经济学研究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探讨、论析。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诸如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通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在微观经济学中,任何商品的价格都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应用分析,通常被当作微观经济分析的出发点,而微观经济学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主要从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三个层次上逐步深入的。

  这种由个别到一般再到全部的总结、推导,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

  “合乎理性的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三个基本假设是整个微观经济研究的前提。

  两种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相对稳定,二是相对最佳。

  各种理论所寻找的最佳答案,最终都是在某种均衡状态确定了它。

  对于边际分析的方法,要想确定问题的最佳解答,必须考察经济变量在原有水平即边际上所发生的微小变化,以明确事物向最佳状态发展变化的趋势或方向,直至达到极值。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确定单一变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得到供求定理的过程,以及弹性概念的提出及应用都为各种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值、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值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它表明了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相互影响构造出了市场的均衡状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是以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分析作为依据的。

  效用论分析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的行为,并从中推导出需求曲线,因而效用论也被称为消费者行为理论。

  分析供给曲线背后生产者的行为理论,从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供给曲线。

  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并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果表现为产品市场中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相互作用及结合结果,即可分析出产品市场的均衡状态。

  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运用效用论中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分析得出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即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推导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同时可得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表示一种愿意支付与实际支付的差额,代表着一种状态。

  效用论的序数效用论从消费者偏好进而应用无差异曲线细化分析出消费者消费行为。

  应用无论在函数形式上还是在曲线特点上都非常的相似的长期生产理论等产量曲线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再由边际技术替代率和预算线共同推导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所购买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与之对应,由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推导出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以及原理相对应的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生产者的扩展线,规模报酬及规模报酬曲线,而规模报酬的变化又是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一个特例。

  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再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补充了不确定性下消费者的行为。

  生产者行为理论从企业的本质分析各种类型的生产函数,再由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分析得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正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之对应的长期成本可推论出长期生产技术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决定因素,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又决定了长期边际成本也呈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

  长期成本曲线是在短期成本曲线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规模,选择最优后推导出来的。

  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内容构成了市场结构理论。

  市场论的中心是分析不同类型市场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在各种市场的类型以及划分市场类型的四个主要因素中,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和第二产品的差别程度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第三个因素对价格的控制是第一、二因素的必然结果,第四个因素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序是第一个因素的延伸。

  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需求曲线,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供给曲线。

  收益取决于市场对其商品的需求状况,成本取决于厂商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收益和成本决定了利润。

  不同类型的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最有效率的市场类型,为其他类型市场的经济效率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一个参照对比。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供给曲线及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推导得出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三种类型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即论证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微观经济学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为出发点,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一步得出市场的需求曲线。

  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出市场的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

  在所有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寻求最优值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第一宗旨和目标,而微观经济学说和微观经济研究是总结、指导、实现这一宗旨和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但是,认知和研究的局限性、人类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决定了对现实经济不能简单地以帕累托最优理想状态应用“看不见的手”原理去研究、推理每一个家庭都具有一系列反映该家庭对两种物品的偏好的、向原点突出的无差异曲线及一系列代表生产任何一种产品所需的劳动和其他投入品的有连续性或平滑的等量曲线,存在经济中任何一个部门的一系列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存在生产过程中一切投入品的一系列的边际物质产品曲线。

  我们只有以客观、辩证、唯物的方法,深入市场经济社会实践,总结、认知市场经济社会内在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反过来指导、推动市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方能达到微观经济学说和微观经济研究的真正初衷。

  【参考资料】

  [1] 钟世洪:微观经济学教程[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2] 茅于轼:微观经济学十讲[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微观经济主体空间行为模式论文【2】

  摘 要:需求和环境是微观经济主体的两个重要影响方面,而影响其空间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环境和人的行为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本文就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对个体行为异质性的研究展开讨论,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空间行为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微观经济主体 空间行为 模式研究

  人的行为模式微观经济主体在环境中的行为的规律性总结,依据环境行为基本模式得到人类行为公式:B=f (P·E),其实际含义是指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出于人自身动机作出相应反应;人的行为是在外界环境下作出的刺激性反应,是人与环境共同作用的自然结果。

  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空间行为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些问题。

  一、 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新古典经济学,这一学说中存在一种著名的假定——经济人假定,即每一个经济活动从事者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活跃于各项活动中,以实现自身最大利益为最主要目的。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主体逐名逐利的心态促使了经济的发展遵从一种内在的规律,仿佛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默默地操纵着这一切,使得经济秩序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这种假定在当时陆续得到巩固和发展,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理论假定得到广泛肯定。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和人类思想意识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特征性越来越不明显,大量“异质性行为”的出现向经济人理论发出挑战的信号。

  分析认为,经济人是一种抽象性质的假定,前提是默认了不同的经济个体在思想意识和兴趣爱好以及判断能力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忽略了每个人的特征性,是一种机械化的

框架式思考。

  以一种整体模式来展现一般性特征,没有将个人的意识和行为纳入,也忽略了人的异质性特征,是一种限制性较强的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经济行为日趋复杂,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问题花样百出,同质经济人假定基础上形成的各经济理论也会越来越凸显出自身问题,为行为经济学新理论的出场作铺垫。

  二、行为经济学对个体行为异质性的研究

  以经济个体的异质性为中心,行为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相比有了很大突破,改进了同质经济人的假定,摆脱了对经济个体的抽象化、理想化假定的束缚,在现实的基础上,融合了心理会计、启发式代表性程序以及有限思考等具有个体性特征的因素。

  这种建立在同质经济人之上的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假定称为异质经济人假定,肯定了经济人的不同偏好是自身决策的结果,其行为在外在上的体现也有一定的异质性。

  异质经济人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经济个体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不是完备的。

  经济人假定中,经济个体可以很好地计算出利益损失而不在乎成本的高低,但行为经济学中阐明,人的决策能力和计算力度受到智力和推理能力的约束,因人而异,同时也受到相关环境的制约,人的经济学行为需要将成本考虑在内。

  综合以上因素,经济个体的偏好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经济行为的出现,从而应证了行为经济学中的异质性。

  2.不同的空间位置和时间点会导致同一个体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反应。

  换句话说,在某一情况下的选择换做是另一情况下,结果往往不同,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一定的偏差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稳定性不相符合。

  3.经济个体之间会相互影响,在物质利益和环境的影响下,对于他人的考虑会对同一经济现象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人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所以相互影响之下的经济行为具有时效性。

  4.经济个体对于物质的价值肯定除了物质的固有价值之外,还包括了人们投入到该物品上的精力,即获得该物质的过程。

  在新古典理论中,相同物品之间可以完全替代,没有考虑到人对于不同物质的作用,价值衡量取向单一,与行为经济学相比,范围狭隘了很多。

  行为经济学摆脱了外在强加给人的一种统一性的刻画,将人的特征性和个体性融入在内,并通过不同的喜好和思想,体现在不同的经济行为中,从而肯定了人在经济行为中的作用,加速了异质化进程的发展,实现了差异化的经济个体理论发展。

  三、微观经济主体空间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和人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即使是相同的环境也会由于个体的差异带来行为模式的差异性,微观经济主体空间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年龄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经济个体对于经济行为产生的差异性影响较大,具体来说,对于20岁-50岁的人来说,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对于社会充满着挑战的勇气和激情,而且愿意承担风险,所以其行为方式属于爆发型、激进型,比如自主创业,向繁华都市迁移等。

  而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受到时间、身体和思想上的限制,喜欢平静而稳定的生活,冒险意识薄弱,害怕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一般会选择一种稳定而低风险的行为方式。

  2.性别差异产生较大影响。

  同样的情景之下,性别的不同会带来显著的差异。

  诸如处在恋爱阶段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们,作为男方往往要为房、车等大件考虑,在家庭经济收入上应该占主导地位,而女方在大件的配置上往往不需要投入太多,所以一个新家庭的组成对于男性来说,经济压力更大。

  出于一定程度的物质条件的考虑,女方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经济条件更好的一方作为自己的伴侣。

  3.受教育程度不同。

  受教育程度是后天培养中,对人的思考辨识能力以及搜索信息能力提升的重要过程。

  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社会的认识程度以及自身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有所差异,同样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反映了经济主体之间的差异性。

  四、结论

  微观经济主体的差异对经济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行为经济学发展了传统的同质经济人假定,将经济主体的差异性考虑在内,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影响着微观经济主体的空间行为模式,从而应证了行为经济学中的异质性。

  参考文献:

  [1]贺京同,那艺.经济行为的异质性与行为经济学对经济人假定的发展[J].学术月刊,2009(6):70- 76

  [2]贺京同,那艺,董洁.个体行为动机与行为经济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J].2007(3):12- 18

微观经济学分析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