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标题: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与影响
引言: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次社会实践旨在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并分析其对孩子们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
一、根源分析
1.1 家庭经济压力
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他们希望通过打工赚取更多的收入,但这也导致了他们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1.2 教育观念落后
一些农村地区的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普遍认为农村的教育资源不如城市,因此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而不是将他们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1.3 缺乏社会支持
由于农村地区的社会资源相对匮乏,缺乏社会支持机构和志愿者的参与,留守儿童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问题的长期困扰。
二、影响分析
2.1 心理健康问题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情感上的空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2.2 学业水平下降
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心,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容易出现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3 社交能力不足
由于长期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有限,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差,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解决方案
3.1 家庭经济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帮助农村家庭摆脱贫困,减少留守儿童现象。
3.2 加强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明白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3.3 建立社会支持机构
建立农村地区的社会支持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和社交活动等支持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和社交问题。
结论:
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经济压力、教育观念落后和缺乏社会支持。其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问题、学业水平下降和社交能力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扶贫力度、加强教育宣传,同时建立社会支持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标题:社会关怀与留守儿童的成长
引言: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而社会关怀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报告将探讨社会关怀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这一弱势群体更好地成长。
一、提供情感支持
社会关怀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来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志愿者和社工人员可以定期探访留守儿童,与他们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二、提供教育机会
社会关怀可以通过提供教育机会来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设立教育资助计划,为留守儿童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经济支持,帮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三、提供社交机会
社会关怀可以通过提供社交机会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如夏令营、文化交流等,让留守儿童有机会结识更多的朋友,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四、培养兴趣爱好
社会关怀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开展艺术、体育等各类兴趣班,引导留守儿童发展自己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五、加强家庭支持
社会关怀可以通过加强家庭支持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社工人员可以定期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交流,提供育儿指导和家庭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结论:
社会关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教育机会、社交机会、培养兴趣爱好和加强家庭支持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 教育 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07年8月17日—8月22日,我们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宁远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辖1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4个),4个国有林场,68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外出打工人员接近30万。其中调查走访的九嶷洞村,人口139
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壮年外出打工,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其中:
一是生活问题: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家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们调查的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访中有监护人说出“不可能也没能力让孩子上高中”的话语。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当地村支书透露,在该地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五是安全问题:另根据网上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在2005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11名都是留守儿童,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在九嶷洞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诸多的问题。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机制。幼儿园是直接教育管理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措施的制定应当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关怀和呵护。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家或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3)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幼儿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