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仓颉爱汉字征文【精简3篇】

时间:2011-09-05 08:14: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敬仓颉爱汉字征文 篇一:传承千年的智慧之光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标志。而敬仓颉,是我们对汉字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的载体。仓颉创造了汉字,开创了我们民族的文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以形象的图画来表达事物的含义,具有极高的表达力和艺术美感。仓颉创造汉字的过程中,参考了自然界的形态和物体的特征,通过简化和抽象,将复杂的事物形象化为简约的符号。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准确地传达信息,又能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正是因为汉字的形象特点,使得我们的文字文化在表现力和美感上与其他文字有着明显的差异,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创造和演变,记录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通过形声、会意、转注等方式表达事物的含义,使得我们能够用有限的符号来表达无限的思想和感情。汉字的简洁和多义性,使得我们能够用少量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义,具有高度的经济性和精确性。正是因为汉字的这些特点,使得我们的文学、哲学、历史等各个领域都能够独树一帜地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敬仓颉,就是对汉字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的表达。仓颉以其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汉字,为我们的文字文化立下了丰功伟绩。我们应该敬仰仓颉的智慧和勇气,感激他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仓颉的精神,努力提高汉字的使用和传承,使汉字继续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敬仓颉爱汉字征文 篇二:汉字的艺术之美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敬仓颉,是我们对汉字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的表达。仓颉创造了汉字,开创了我们民族的文字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汉字的艺术之美,正是仓颉智慧的结晶。

汉字是一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态。汉字的字形精致而优美,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每一个笔画的形状和排列都经过仔细的构思和设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汉字通过简约的线条和形状,表达了事物的特征和情感,展现了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正是因为汉字的艺术之美,使得我们的文字文化在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汉字的艺术之美不仅体现在字形上,还体现在书法艺术中。汉字的书写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创作过程,需要艺术家通过笔触的运用和线条的勾勒,将文字的形象和意境展现出来。书法艺术中的每一个笔画都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通过变化的粗细、长短和曲直,表达了情感和意境。书法艺术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正是因为书法艺术的存在,使得汉字的艺术之美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敬仓颉,就是对汉字的艺术之美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的表达。仓颉通过创造汉字,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的文字文化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应该敬佩他的艺术成就,感激他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仓颉的艺术精神,努力提高汉字的艺术水平,使汉字的艺术之美继续闪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敬仓颉爱汉字征文 篇三

  文字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文明诸要素中,文字产生是最重要的标志。因此,中国古代在甚么时候发明了文字,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传说黄帝史官仓颉发明了汉字。史实虽无法详考,但它反映了汉字的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以下是关于敬仓颉爱汉字征文,欢迎阅览!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的猿人时代,人类已有了简单的语言,但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和交流思想的文字,则又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逐渐产生的。

  文字是怎么起源的?又是怎样产生的?长期以来都是人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在古代,人们把文字的起源,看作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并且曾经有过多种说法,《周易·系辞》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庄子》中也有 “民结绳而用之”的句子。“结绳记事”古书多有提及,但怎么用,却没有说明,后人也无法搞清楚。古书上还有刻契的记载,刘熙《释名》解释:“契,刻也,刻识其数也。”这可能和“结绳记事”类似,也只是帮助记忆罢了。另外,宋代郑樵还在《通志·六书略》里提到字起于“一”,即“起一成文”说。这种说法是建立在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础上的。但是,这种说法实属牵强,因为文字的形成,绝非简单的笔画相加所能完成。

  迄今为止,我们知道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但是甲骨文并非最原始的文字。那么,最原始的文字是什么?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呢?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了刻画符号和原始图画,汉字可能是起源于这些刻画符号或原始图画。因为汉字最初是由象形而转变来的。如郭沫若认为在六千年前左右,西安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半坡遗址出土的器物上发现有一些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器。另外,有的陶器上还刻有人面、鱼、鸟、兽等图形。当原始人在器物上刻画一条鱼或一头牛时,为的是记录鱼和牛的数量。因此,当人们知道鱼、牛,以及更多的事物可以用线条移到平面上的时候,也许这时,人们就知道了鱼字、牛字或其他更多的字。既然汉字是由象形而来,那么文字的肇始期即可追溯到这一时期。

  中国最早的文字应该是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商周时期的甲骨文,而甲骨文正是从那些原始刻画符号发展而来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尽管它是卜辞,但涉及面很广,甲骨文是记录语言的单字,它可以组成句子。每个字又成为社会所制定和公认的书写符号。它已不再像以前图画文字那样如实地去刻画了。由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到商周时期,中间相距千余年,而这一时期应该是汉字的形成期。对图画文字和刻画符号,需要有人去进行整理、归纳,使之规范化、符号化。不知有多少先贤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而见诸史册记载的仓颉就是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圣”人。

  关于仓颉造字,据《世本·作篇》记载:“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矣。”又有“仓颉作书”“仓颉作文字”语。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一》记载:“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又“仓颉造文字,然后书契始作,则其始也。”仓颉虽然生于史前社会,但后世史书对其的记载很多,并且,对其“造字”、“作书”亦多有认可,进而崇敬之。《荀子·解蔽》谓:“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充分肯定了仓颉在整理、创造和传播汉字方面的重要地位。《韩非子·五蠹》中指出:“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吕氏春秋·君守篇》亦记载有:“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

六人者,所作当矣。”而将仓颉神化,主要是汉代以后。西汉《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东汉王充《论衡·骨相》也提到“仓颉四目”。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黄帝之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说:“仓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子,官治民察。”前些年,在山东沂南出土的汉画像中,仓颉就被刻画成了长着四只眼睛的人。

  近现代以来,许多人对仓颉造字持怀疑态度,认为仓颉造字是“凭臆之说”,将仓颉造字视为神话。今天,如果我们拂去那些神话的薄雾,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许多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先说“造字”,造字绝不是制造,不能与制作一件物品相比。它首先是一种思维活动,既不能一次完成,又不能孤立地脱离自然、人类社会和各种事物。我国的汉字具有表意性,它是由象形发展变化而来的,不同于其他音素文字。所以,我们可以将仓颉“造字”理解为荟集、整理、完善和创新。

  至于“仓颉四目”、“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则既有神化仓颉的一面,又有赞颂“仓颉作书”的.一面。试想,仓颉为中国文字作出了如此大的贡献,后世自然会把他看得很伟大很神圣,所以才会出现“仓颉四目”。中国自古是农业国,企盼丰收是每个人的愿望,“仓颉作书”天雨粟正是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喜悦心情;鬼夜哭则是强调人类有了文字,迈向文明,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

  另外,“仓颉作书”所“造”的字,也只能是汉字的古文字,其字形、字体均与今天的汉字有很大差异,且字数也很有限。汉字是在不断演变、丰富和完善的,字体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相传,上古时期的蝌蚪文、鸟虫书,至今已难考证了,就是“秦书八体”我们也很难搞清楚。至今,我们所知道的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所能收集到的字数约有4500字左右,其中能辨认的也只有900余字。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很难见到仓颉作书留下的遗迹。然而,这位先哲为中华文明所作的贡献却永远值得纪念。

  陕西白水县是仓颉的故乡,县内的仓颉庙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仓颉的庙宇,200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就已形成规模。有文字可证的历史已有1800余年,根据民间传说可上溯到黄帝时代。庙内建筑整齐有序,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历代石碑竖立前殿,给人以肃穆、优雅之感。而且,这里一直流传着谷雨祭文神的传统习俗。

敬仓颉爱汉字征文【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