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 篇一
《教育教学心理学》读后感
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教育教学心理学》的书籍,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让我对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第一章是关于学习的心理过程,它解释了学习的本质和学习的不同阶段。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了解到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差异明显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教学方法,以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除了学习的心理过程,书中还提到了学习的动机和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状态,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围,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书中的另一个重点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作者介绍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等,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通过学习这些教学方法,我明白了每种教学方法适用的条件和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阅读《教育教学心理学》,我对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状态,并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学习资料,我会将其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 篇二
《教育教学方法与设计》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教育教学方法与设计》的书籍,这本书对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有了重要的启发。作者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这本书的第一章是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作者介绍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等,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通过学习这些教学方法,我了解到每种教学方法适用的条件和效果,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书中还强调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作者指出,教学设计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组织结构,以及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通过学习这些教学设计的要素,我明白了如何设计一堂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书中的另一个亮点是关于课堂管理的讨论。作者介绍了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通过学习这些课堂管理策略,我了解到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阅读《教育教学方法与设计》,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白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学习资料,我会将其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 篇三
在《教育的姿态》里于老师写了六大部分,我仿佛看到一个耄耋之年的慈祥学者在给我们青年教师一些做教育需要懂得很多道理,那是她从教60年来的讲台经验,也是她无数个独处时间的思考。语言够朴实也够真诚,朴实的一看就明白,真诚到针砭时弊,敢说真话。没有真,善就是伪善。这本书像是于老师的日记一样,资料很多,触动也不少,在此我浅谈对我最深的就是寻找教师之根。
不明白读者们是否有和我一样是奉父母之命考的老师。对于我考老师,实话实说,虽然我是师范出身,但是考老师就像我考大学报师范专业一样是糊糊涂涂,大多是听从了父母跟亲人的意见,有编制、铁饭碗、有假期。对于这份工作,我觉得我喜欢教学的感觉,应对偏远乡村的小学生,我觉得我有潜力应付他们。但是教学的第二年让我越来越没有勇气。
接手这两个班的时候,他们的数学基础本来不好,我满有信心能够让他们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结果却是他们始终处于那个位置。于老师说教师得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我想我需要先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带动同学们,因为整个班级的成绩不够好必须是出在我的原因。我觉得我正像于老师说的那样,缺乏独立思考,缺乏深度思考。
是的,我对知识缺乏敬畏之心,恣以为简简单单的小学知识耐得住我大学本科生吗?所以课堂上应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们一头雾水的时候,我气的直拍桌子,恨铁不成钢,可知是我能传道授业却不能解惑。
是的,我对孩子缺乏爱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想这句话不单是告诉学生要尊重老师,也是在提醒老师要爱他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才能配得上父亲的称号,才有资格享受学生那颗单纯的心。
是的,我不能以分判人。他们的成长始终发生着,我不在的时候他们能够把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他们每一天完成我布置的任务,他们学会去宽容别人的错误,他们的父母找我夸孩子最近的成长,让我明白他们的童年就应是快乐的。
是的,我懒惰与和家长联系。每一个孩子都缺乏良好正确的家庭教育,何况我们班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同时他们深受社会上多元文化多元媒体的影响,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在受到污染。
教师的根需要根植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需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如果单纯的训练教学的技巧,却不重视教师的精神之道,就真成了教书匠了。于老师说每个老师都就应学一点哲学是不错的,一味地怪学生材质差是不对的,眼光短浅只定睛与分数上也是不对的,要有柏拉图的眼光“教育是把学生的灵魂不断地提升上来”。
让我们培育出得学生能够有中国人的脊梁,有中华民族的职责感。教育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文化被湮没了,国家就真的没有了。所以教师啊,多一些无私奉献,少一些功利熏心。让我们仰望满天的星空,听内心跳动的声音,看那一双双渴盼的目光,找回自己,育人先育己,也许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 篇四
偶然中在博客里看到了一本好书《好教育好人生》,这是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从他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和《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四本书中精选出一百来篇编成本书。
收录在这本集子中的文字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社会、人生和教育问题的明睿洞察,对教育理想的热切追求,对人类不灭良知的深沉呼唤,对人生当有境界的祈望与希冀。用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成为本书的主线和灵魂,字里行间彰显出作者力图用热忱与真情去点燃希望之火,用生命去守护正义与光明的良苦用心。
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对原来我们固有的思维和做法进行了批判,也给我们今后如何更好地从事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即行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计划有很多,关键是我们的思想定位是什么,愿用肖川先生文中的三句很有启迪的话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是勉励自己,促进学习与提高。
第一句:一个不难确认的真理是:任何一个学习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相反,好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责任感,学会放弃,能够放眼未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第二句话:好人生的境界:明确的目标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内心世界、宽广的活动舞台,构成了他们灿烂的人生。对于我们普通人,同样可以拥有好人生:掌握好谋生的技能,衣食无忧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并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好人生如香茗,淡雅纯净;好人生如佳酿,醇厚悠长。
第三句话:教育就是服务: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在制度、目标、措施、方法层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最充分地实现他们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 篇五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 篇六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
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
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