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优秀读后感(精选3篇)

时间:2018-02-05 06:24: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西厢记》优秀读后感 篇一

《西厢记》是元代文学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这部剧以爱情为主题,讲述了柳湘莲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爱情、人性、社会风俗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我被剧中的爱情故事所打动。剧中的柳湘莲是一个聪明善良、才情出众的女子,而张生则是一个有才华、有责任心的青年。他们两个人一见钟情,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他们的爱情被社会道德和权力所束缚,但他们依然坚守着对彼此的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情的真谛,让我深受感动。爱情是无私的,它不分贫富、不分地位,它只看重两个人的真心和情感。

其次,剧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在剧中,有一些人物不顾道德伦理,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比如贾宝玉,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柳湘莲的感受,将她当作自己的玩物。这些人物的出现让我对人性产生了思考。人性是复杂的,有善良的一面也有恶劣的一面。剧中的人物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性课堂,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剧中的社会风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厢记》描绘了元代的社会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在这个封建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婚姻是由父母和长辈们决定的,个人的意愿往往被置于次要的位置。这种社会制度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选择,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和痛苦。通过阅读《西厢记》,我对现代社会的自由和平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珍惜。

总之,阅读《西厢记》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是一部美妙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展现人性和社会风俗的经典之作。通过这部作品,我对爱情、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自由和平等。我相信,《西厢记》将永远是一部值得我们阅读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西厢记》优秀读后感 篇二

《西厢记》是元代文学家王实甫所创作的一部古典戏剧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该剧以爱情为主题,通过描写柳湘莲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风俗的制约。读完《西厢记》,我深深被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所吸引,同时也对其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产生了深思。

首先,剧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柳湘莲是一个聪明善良、才情出众的女子,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愿被社会的道德观念所束缚。张生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才华的青年,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贾宝玉是一个放荡不羁、自私自利的男子,他将柳湘莲当作自己的玩物。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都让人难以忘怀。

其次,剧中的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故事以柳湘莲和张生的相识开始,他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挫折和考验。他们的爱情受到了社会道德和权力的压制,但他们依然坚守着对彼此的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情的真谛,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剧中的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让我深深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最后,剧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给我留下了深思。在剧中,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和婚姻制度束缚了个人的自由和选择。女性在婚姻中往往受到男性的控制和摆布,她们的个人意愿往往被置于次要的位置。这种社会制度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幸福,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和痛苦。通过阅读《西厢记》,我对封建社会的制约和对个人自由的渴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读完《西厢记》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是一部美妙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展示人性和社会问题的经典之作。通过这部作品,我对人性的复杂性、社会风俗的制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自由和平等。《西厢记》将永远是一部值得我们阅读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西厢记》优秀读后感 篇三

《西厢记》优秀读后感

  记得第一次读《西厢记》的时候,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在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活和内容乏味的语文课本里,读到《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段,看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看到“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又看到“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由此,渐渐体味到阅读的享受,之后开始了对古代诗词歌赋的深入阅读。

  《西厢记》实则是两个有情人冲破思想教化,古代世俗观念和封建家庭主义的桎梏,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故事女主角崔莺莺在随母亲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遇秀才张珙,两人情投意合,又因秀才救下差点被逼迫做他人压寨夫人的崔莺莺而能够娶其为妻。后因崔母反悔,红娘撮合,几经波折,最后张生中状元,娶得美人归。

  人们每读一部作品,首先关注的便是它的故事情节,其次研究的是人物形象分析。这里,读者记得更多的是英俊潇洒、才华出众且富有胆略的张生,和多才多艺,秉礼多情且敢爱敢做的崔莺莺,往往会忽略了红娘这个角色。

  在当今,“红娘”二字已然是情感搭线人,媒人的意思。在我看来,红娘这个人物确是《西厢记》中最具个性色彩的人物。红娘是这部作品中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作为"才子佳人"故事的次角,她的形象却较崔莺莺与张生更加生动逼真。红娘不仅具备了小丫头的乖觉、能说会道、性格爽朗、讨人喜欢的特征,且她有坚定的立场、爱憎分明、富正义感、敢于斗争、智勇双全。在这场自由观念左右的婚姻中,红娘自始至终是主导斗争进行的重要人物。

  首先,红娘是正义的,极具反叛精神。崔、张的自由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小姐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或置若罔闻,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在封建卫道士的眼中,红娘的形象是反面的、不光彩的,是个罪魁祸首,是辱没夫人家谱、败坏小姐闺范、坏张生行止的"蟊贼"。但在"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宗旨下,红娘却是美好的化身,是美满婚姻的代言人。在这场叛逆的婚姻中,红娘不畏被老夫人责打的危险,几次三番周转于崔张之间,为他们安排月下听琴,并有晓夜奔走,传书递简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她对这场恋情的支持,以行动表现了红娘的反叛精神。说红娘正义,从红娘作为一个社会地位卑贱的丫鬟形象,却因为被张、崔二人的感情感动,而出言顶撞老夫人,并且以礼通之,老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之处便可看出。

  红娘是聪明伶俐的,勇敢的。眼见张生为爱情痛苦异常,红娘积极为他出主意:“张生你这么擅长弹琴,小姐也精于琴音,何不在晚上小姐烧香拜佛之际弹上一曲,以琴音打动小姐?让我细看小姐的反应,再作打算?”于是,一条有着希望曙光的秘密通道出现在张生和莺莺之间。张生听了红娘的话,直感柳暗花明又一村,满心充满希望地等待这一时刻。

  在“琴挑”这一折中,红娘带着莺莺到后花园烧香时,不断的给张生暗号,让张生献上自己的琴声,也吐露自己爱的心声

。听了张生如泣如诉、哀婉缠绵的琴声,莺莺特别感动,从而对张生爱的真诚深信不疑,同时自己对张生的爱也增加了一层,为下一步传书打下了基础,也使莺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多了一份坚定的'信念与力量。她勇敢地与这个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斗争,维护了崔、张的爱情,读来令人为之一振。红娘突破了等级名分的界线,在主子面前,对崔、张的爱情和婚姻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同情,同时也体现了她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力。 “ “拷红”是崔、张幽会事发,老夫人追究引起的一场尖锐的戏剧冲突。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礼教与叛逆封建礼教短兵相接的冲突。红娘的机智、勇敢在这一折里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老夫人的威逼,红娘急中生智,回答拷问。拷问的最后,红娘一针见血地指出老夫人如治莺莺和张生的罪将出现“辱没家谱”、“背义忘恩”、“治家不严”等严重后果,迫使老夫人不得不放弃初衷。就这样,连崔、张当事人都十分惶恐、不知所措的场面,红娘却能沉着应付,巧妙周旋,把老夫人置于无力反驳的地步。“拷红”本是老夫人拷问红娘,结果老夫人反被红娘置于受审地位。整个过程,足见红娘的机智、勇敢,又不乏细心,真是令人叹服!

  红娘是热情泼辣,敢作敢为的。红娘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代表着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的生命个体。她既没有张生的酸腐,也没有莺莺的矫情。她尖利、泼辣,任何无理、固执、蛮横、胆小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甚至是义正词严的驳斥。当张生由衷感激她说:“小生以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红娘反驳道:“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笑倚门儿”。 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当她被张生误抱时理直气壮地指斥张生的无礼和鲁莽,使张生惭愧不已。

  在“拷红”一折中,也体现了红娘的尖利、泼辣。在她滔滔不绝的辩解下,老夫人终于同意红娘的意见,当红娘得令去叫张生和小姐时,面对莺莺的羞答答、张生的惶恐,也用尖利的语言进行了责备:

  「小桃红」当日个月名才上柳梢头,却早人约黄昏后,羞得我脑背后将牙儿衬着衫儿袖。猛凝眸,看时节只见鞋底尖儿瘦…呸!那期间可怎生不带半星儿羞?

  「小桃红」既然泄露怎干休?是我相投首…

  由上面两支小曲,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敢作敢为,有话必说的红娘,这也足可见她尖利、泼辣的一面。

  总之,红娘的形象在古代万千侍女中是个不朽的典型,她促进了《西厢记》的广为流传,在艺术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红娘敢于同封建礼教作斗争,促进了美满婚姻,她的形象在文学史、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她的艺术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里,这种聪明伶俐、帮助小姐实现心事的侍女形象在此后的剧作里一再出现。而在后来的戏剧舞台上,红娘更是取得了远较莺莺更为重要的地位。一些以红娘为中心的片段颇为流行,如:《拷红》、《红娘》等等。不但如此,她还早已从戏剧故事中走出,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她成了美好婚姻的牵线人,随着人类的步伐,将不会泯灭。红娘的形象已在人们心中扎根,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西厢记》优秀读后感(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