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篇一
在读完《谈谈辩证法问题》后,我深感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辩证法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书中以简明清晰的语言,从哲学的角度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入解析,使我对辩证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首先,书中明确指出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的核心理念是矛盾统一,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而这些对立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善于从对立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点,从而实现矛盾的统一。例如,在处理矛盾问题时,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方面,而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其次,书中强调了辩证法的社会实践意义。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方法论。通过辩证法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变化,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处理矛盾冲突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矛盾中蕴含的机遇,通过统一矛盾来推动社会进步。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组织和社会,对于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辩证法的历史渊源和应用范围。辩证法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辩证法也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通过学习辩证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我深刻认识到辩证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运用辩证法,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辩证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篇二
读完《谈谈辩证法问题》,我对辩证法的理解有了新的启发。这本书以简明的语言、丰富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书中提到了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统一。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而这些对立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善于从对立的事物中寻找共同点,从而实现矛盾的统一。例如,在处理矛盾问题时,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方面,而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辩证法的实践意义。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方法论。通过辩证法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例如,在处理矛盾冲突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矛盾中蕴含的机遇,通过统一矛盾来推动社会进步。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组织和社会,对于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辩证法的历史渊源和应用范围。辩证法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辩证法也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通过学习辩证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我对辩证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我将继续学习和运用辩证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篇三
《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也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的实质。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在列宁看来,对立面是同一的,也即是个别跟一般的联系。个别和一般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般包含但不完全包含个别,个别也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这样,任何个别都能通过一般,在经过或长或短的联系之后和另一个个别联系到一起,这就是社会间事物的联系。而自然科学界也具有这个从个别向一般转变、偶然向必然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换、相互联系的性质。
认可了对立面的同一,就是认可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而这种对立矛盾的倾向,在发展的过程的不断斗争中,它们的对立关系却渐渐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统一。虽然列宁认为事物的对立面是矛盾而又统一的,但并不是一直都是如此。矛盾性是绝对存在的,互相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存在于每一个时间地点,不会消失,但对立面的统一却不然。如同物理学中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一样,虽然对立面的矛盾是绝对的,但对立面的统一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一种存在情况。而这点,也正是客观的辩证法和主观的唯心主义发生分歧的原因所在。客观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的差别是相对的,相对中蕴含着绝对,但主观主义和诡辩论却不认可这种观点,相反,主观主义和诡辩论信奉事物的属性是相对的,即相对的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其实,这点,在我以为,这种排斥却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绝对,就是主观主义绝对性地认为相对性才是真切存在的,排斥绝对性的存在。就像矛与盾的故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何如?”主观主义否认绝对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绝对。
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都普遍存在着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是有重大缺陷的,这种主义一般存在于自然界,而不能看到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本身也具有辩证法的本质特性。因为他们未能看到认识本身是不断发展、不断地去观察客观存在、不断地去接近客观存在,主观和客观无限趋近的过程。在辨证唯物主义者看来,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者是将认识的某一方面无限夸大,以致于到了脱离物质现实的程度,绝对神话了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从这种意义上说,唯心主义者都是和尚或者尼姑。因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迷信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特性,而看不到它另一对立的方面或特征。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相对于辩证法来说,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存在着弊端。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他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说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辩证法的认识是全面的,包含无数源于现实且又能对现实反过来起到促进作用的成分,具有丰富无比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却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不能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换言之,与现实却是脱离了开来。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哲学唯心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则认可了哲学唯心主义的存在,只不过认为其是经过了人的无限复杂的推理演变后,片面的、夸大的、脱离了物质与自然、神话了的僧侣主义。列宁把僧侣主义,即唯心主义,更确切的说是哲学唯心主义,比作一朵不能结出果实的花,但却生长在人类历史这棵活树上,说明它是有认识论的根源的。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的某一成分、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无限夸大而产生的,原文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独立的完整的直线”。更形象地说,是由于把认识曲线上的某一片断单独拿出来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产生的。因此,唯心主义是对现实世界的扭曲,但不能否认,它确实是有认识论的根源的。
列宁在文中也给出了一般辩证法的阐述方法,即是从社会中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开始,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来揭示出社会中的一切矛盾或者这些矛盾的萌芽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在所有这些事物中都能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这也表明辩证法本来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阅读《谈谈辩证法问题》这本著作,对于我们了解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的矛盾性,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端正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篇四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列宁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黑格尔在论述辩证法时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它只反映出认识过程的特点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论述结构表现出来的封闭的圆圈。但是却没有反映出辩证法是开放的系统。
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我们说,看到了唯物与唯心对立性质的确立,而没有看到其同一性质,是形而上学式的观点;把握了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两者的对立性,则是知性辩证法的观点。理性辩证法,是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事物转变为事物的本质,把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具体矛盾中。在知性辩证法看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在辩证法内部则是同一的,没有矛盾的。理性辩证法认为,本质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辩证法的实质。因此,在辩证法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列宁的发展观,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停留在运动的表面形式上,它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只有重复,没有转化,因此这种发展观具有片面性。第二种观点深入到运动的本质中,把握了自己运动的源泉,把握了变化的本质是飞跃和质变。这两种观点分别处在不同的认识层次上。它们二者之间属于形式和本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当前学术界存在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种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有矛盾的存在就肯定既有统一又有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绝对的,不能只强调斗争的绝对性;斗争是绝对的、贯穿始终的,只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能因为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否定其本质的绝对性。那么,对于同一性做这样的理解和说明,从而认为同一性是绝的也未尝不可啊。可见,作为同一相对性前提,也可以构成斗争绝对性的前提,而作为斗争绝对性的前提也适用于证明同一绝对性。这种观点和列宁的观点并不矛盾,单纯的只看这两种观点似乎是相对立的,但任何一种观点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立场,这里,两种观点的出发点和立场是不一样的。列宁说“统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从将两者区别开的角度来说的,将两者表现更加突出的特性提出来加以比较,显然斗争的绝对性较相对性更能体现其特征,而统一的相对性较绝对性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必须搞清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列宁就这两者的关系作了说明。
“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的差别也是相对的”这句话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相对和绝对是有差别的。“相对”一般指有条件的、特殊的、暂时的等等,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暂时的静止状态、矛盾的特殊性、同一性都指事物的相对性的方面;“绝对”一般指无条件的、普遍的、永恒的等等,如:矛盾的斗争性、普遍性。相对和绝对反映事物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
但它们之间的这种差别是相对的,这即是本句话的第二层意思。相对和绝的差别不是固定不变,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于事物的范围很大且无限发展,在一定场合为相对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会成为绝对的;在一定场合为绝对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成为相对的。
“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这里列宁指出了“相对和绝对”关系的另一个层面。相对和绝对两者不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且相对包含绝对,相对之所以是相对就是因为它包含着绝对,同时绝对总体现在相对之中。没有不包含相对的绝对也没有不包含绝对的相对。
最后,列宁指出了主观主义关于相对和绝对关系的错误观点。“对主观主义和诡辩轮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这是说,在主观主义那里,相对和绝对的差别是绝对的,相对就是相对,相对中没有绝对,两者香水火一样毫不相干。那他们对于“绝对”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绝对中没有相对,绝对就是完全、纯粹的绝对。这很容易走向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两者都是十分有害的。列宁在这里重点是批判相对主义,反对诡辩论。
掌握辩证思维方法还必须熟悉生活,熟悉所研究的对象。为什么有一些深入生活、对实际情况了如指掌的同志,看问题往往比较全面、比较辩证呢?道理就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就具有辩证的性质。为什么有的同志辩证思维能力比较强,看问题也会陷入片面性呢?原因是他们不熟悉生活,不熟悉所研究的对象。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除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还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和分析,注意克服知识水平、工作岗位、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给认识带来的局限。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思维的全面性,防止和克服片面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指导实践的最佳准则。作为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规律来提高自身的哲学认识水平。同时我们也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会随着不断的实践被继承和发展,未来也将诞生更系统、全面、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著。
写作背景和意义
(一)写作背景
本文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1915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为了替他们的沙文主义立场辩解,公然用诡辩论冒充辩证法,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诡辩论,为了解决社会主义革命所面对的新问题,潜心研究辩证法,做了大量的笔记,并在此基础上写了《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谈谈辩证法问题》和《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专门论述辩证法学说的上下篇。上篇即《辩证法的要素》是讲构成辩证法本身的基本内容,列宁在概括十六要素的实质时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的”。作为下篇《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对这个核心的说明和发挥。该文即是阐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要求,也是当时俄国革命运动的实践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奠定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但是没有完成系统阐述辩证法理论的夙愿。列宁通过一系列哲学著作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读,准确的把握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该文就是这一理论努力的成果之一。
(二)意义
在本文中,列宁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说明和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首次阐发了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和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的关键,并提出阐发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的揭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这篇文章文字虽然不多,但却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纲要和精华,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内容简介
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这里既包括统一物分解为对立面的客观法则,又包括反映这些矛盾的认识法则,强调客观意义的辩证法实质上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2、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对立统一规律不是“实例的总和”,而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列宁认为为了通俗化而举例说明对立统一规律存在的普遍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像普列汉诺夫那样举例来替代论证,甚至举例来代替对规律的揭示。
3、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对立面的统一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这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具有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二者又统一又斗争构成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不断发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两种发展观根本对立的'关键。
对立统一的内涵即统一的过程或现象具有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和斗争才导致事物的发展,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否承认矛盾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的发展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的根本区别。
5、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列宁认为,两种发展观的对立首先就在于辩证法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而形而上学发展观则否定对立面的统一,而把发展看成简单的量
的增减。由于这一根本对立导致了第二个对立。辩证法将发展看成是事物的“自己运动”,即认为事物运动发展的泉源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而形而上学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放到事物的外部,主张外因论,因为物质世界之外的原因只能到神或主体那里去寻找。由于这个队里又产生了第三个对立。辩证法把发展理解为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是死板的,贫乏的,认为是同类事物的简单的重复,实质上否认事物的发展,列宁在这里指出只有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出发才能理解事物的发展何以经历否定之否定的道路,才能理解事物何以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辩证法的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的真正动力或内在源泉,由于这一根本对立,便产生了其他方面的对立。
6、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
辩证法认为相对的和绝对的区别也是相对的,诡辩论则只承认相对而排斥绝对。由此引申的理论问题是:辩证法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划界等问题。矛盾两方面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就构成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列宁不仅第一次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面的斗争的关系式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辩证法和诡辩论在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上是根本对立的。列宁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相对中有绝对。
列宁系统的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并把此规律概括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列宁对辩证法理论的贡献,它不同于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辩证法核心的思想。
(二)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法是客观世界发展的逻辑而是人类历史认识发展的逻辑,辩证法与认识论是一致的。
1、分析矛盾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列宁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例,说明马克思以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发展为核心,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构建的资本论的逻辑,既揭示了资本主义辩证转化的规律,也反映了人类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因而作为客观意义的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所以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就是辩证的分析矛盾的方法。
2、任何事物、命题都有个别和一般的辩证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体,人们对客体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A.个别和一般是同一的。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个别也一定是与一般联系而存在,一般和个别相互连结,不可分割。
B.个别和一般是对立有差别的。个别和一般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每个个别的特性并不完全的包含在一般之中,个别比一般要丰富。
C.个别和一般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D.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中包含着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3、辩证法和认识论是一致的。
认识离不开辩证法,辩证法就是认识论。正是在辩证法这个本质的为题上,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这一方面,因为他不懂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懂对立统一规律也是认识的规律,不懂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
(三)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
1、黑格尔和福尔克曼都把人类的认识看作是一串圆圈。
由于外部世界是无限广大的,因而人对世界的认识只能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的进行。在圆圈的往复过程中,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确。
2、哲学思想的螺旋式上升运动。
三个时期,四个圆圈,十三位代表性哲学家。
A.第一个圆圈是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开始,经过柏拉图到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柏拉图:理念世界,否定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
B.第二个圆圈是文艺复兴是到的笛卡尔、伽桑迪和斯宾诺莎。
C.近代,列宁认为有两个圆圈,一个是从霍尔巴赫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到黑格尔。
第二个圆圈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
3、列宁指出,由于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从而使认识获得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调到丰富的发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四)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1、认识论根源。
在认识过程中,由于人的认识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的近似于一串圆圈,这就存在产生唯心主义的可能性,而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是思想方法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直线性就会把无限曲折前进辩证发展的螺旋式认识过程中的任何一小段抽取出来,就会人为的把曲线变为直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加以扩大使其脱离物质自然界,变成超然于客观世界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而陷入唯心主义。
2、阶级根源。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不仅依靠暴力镇压而且还从精神方面进行欺骗,他们是利用唯心主义和宗教作为精神武器,竭力支持它,吹捧它,雇佣和收买一批反动文人宣扬它。
列宁在这里说“唯心主义时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段话表明,第一,唯心主义时有根基的,有他产生的认识论和阶级根源,他不是偶然的产物,从人类社会产生那天起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唯心主义这朵无实花适合唯物主义这朵结果实的花生长在同样这棵人类认识之树上,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总是想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的。第二,唯心主义这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一种华而不实的欺人之谈,对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不仅无益而且极端有害,它阻碍着人们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加以批判。
思考题:
1、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
2、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3、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的?
4、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分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5、如何正确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简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区别?
7、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
8、为什么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9、简述唯心主义产生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