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优质6篇】

时间:2015-01-08 05:39: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篇一

《亲爱的安德烈》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重要作品,讲述了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主人公安德烈的故事。通过对这本小说的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社会问题和宗教信仰的深刻思考和揭示。这部小说不仅给我带来了震撼和思考,同时也让我对人类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亲爱的安德烈》的主人公安德烈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他身上承载着沉重的罪恶感和无尽的孤独。他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对自己和世界的痛苦的质问,他试图通过信仰、宗教和哲学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救赎。然而,他的尝试并没有带给他真正的救赎,他只能在内心的冲突中不断挣扎和迷失。通过安德烈的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并探讨了人们对于真理和信仰的渴望和追求。

在这部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安德烈的经历和内心的独白,展示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安德烈身处一个充满虚伪和道德沦丧的社会,他看到了贪婪、自私、欺骗和堕落的现象。他对这些社会问题深感痛苦和愤慨,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安德烈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并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除了对社会问题的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还探讨了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渴望和追求。安德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通过信仰来寻求内心的安宁和解脱。然而,他在信仰中也遇到了困惑和矛盾。他对宗教的理解和体验是深入而复杂的,他既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和意义,又对宗教的局限性和虚无感到困惑。通过安德烈的信仰之旅,陀思妥耶夫斯基呈现了对宗教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引发了读者对于宗教信仰的深入思考。

总的来说,读《亲爱的安德烈》让我感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深邃思考和洞察力。通过安德烈的故事,他揭示了人性、社会问题和宗教信仰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部小说引发了我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思考,使我对于人性、社会和宗教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读完《亲爱的安德烈》,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于人生的追求,这部小说给予了我对于生命的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篇二

《亲爱的安德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令人动容的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安德烈的描写和塑造,他深刻地展示了人类内心的痛苦和迷茫。这部小说引发了我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思考,使我对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生命的追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安德烈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他身上承载着沉重的罪恶感和孤独。他对于自己的过去感到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他试图通过信仰和宗教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救赎。然而,他的尝试并没有带给他真正的解脱,他只能在内心的冲突中挣扎和迷失。通过安德烈的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示了人类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脆弱和复杂性。

在《亲爱的安德烈》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安德烈的视角,揭示了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安德烈看到了社会的贪婪、自私和道德沦丧,他对这些现象感到深深的痛苦和愤慨。然而,他也意识到自己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无奈和无力感。通过安德烈的经历,陀思妥耶夫斯基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让我更加关注和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除了对社会问题的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还探讨了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渴望和追求。安德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通过信仰来寻求内心的安宁和解脱。然而,他在信仰中也遇到了困惑和矛盾。他对宗教的理解和体验是深入而复杂的,他既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和意义,又对宗教的局限性和虚无感到困惑。通过安德烈的信仰之旅,陀思妥耶夫斯基呈现了对宗教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引发了我对于宗教信仰的深入思考。

通过阅读《亲爱的安德烈》,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这部小说让我对于人性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引发了我对自己内心世界和对于生命的追求的思考。读完《亲爱的安德烈》,我深深地被其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所触动,这部小说将一直陪伴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篇三

  “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最近我读了龙应台和他的大儿子安德烈合着的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封面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位知性、贴心的母亲和一个睿智幽默、天真烂漫的十八岁男孩,它也同时唤起我对生活的思考。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色彩,自由和乐趣。每天早晨起床,他先要放几首音乐;在放学后,他可以和几个哥们去咖啡馆喝咖啡或者去酒吧喝啤酒;在周末,他能教小朋友踢足球;在闲暇的日子里,他还会和好友开派对或去旅行……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是十万八千里。更重要的是,安德烈有一位能宽容他、理解他的好母亲。龙应台深知自己和儿子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但她没有越过这堵墙,而是透过墙上的窗户来仔细观察自己的儿子,并重新认识他。可是我们的父母呢?一心只追求成绩,却忽视了我们内心的感受。当我们成功时,父母总是觉得

  理所当然、不足为奇,殊不知成功是由泪和汗换来的;当我们失败时,父母满是责备,却不知我们心里的委屈和痛苦。

  之后,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造成东西方生活观念差异那么大?后来,我才知道,是生活的态度不同造成的。在第20封信中,安德烈写道,香港人永远在赶时间,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因此他们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学习,为工作,四处奔波,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无法静下心来去思考生活。而在西方,人们总是热爱自然,热爱乡村,热爱闲适自在的生活。他们为了生活而生活。他们可以一下午都呆在酒吧或咖啡厅里和朋友聊天,消磨时光,从而体会生活的乐趣。相比之下,我们活得更辛苦,我们体会不到生活的滋味,渐渐地,我们就会失去原有的真而变得麻木。

  因此,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放下身上的包袱,还自己一份纯真,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篇四

  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幸福时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或许,它就会容易一点点。

  ——安德烈

  老师说,先天下之忧而忧,本应要使我们争取、抗争,但是我早已失去了大声表达的勇气。

  我们是90后,年轻的一代人。政治书上这样说:“青少年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我们从小就接受着高等教育,是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试验品,却还是听到不少此起彼伏的抱怨声。

  所有人的目光在我们身上聚焦。或许有人说,年轻才是资本。于是我们整日忙碌,为了成绩单上能有一个好的分数——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面临着中考高考,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坚信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目光瞄准了市实验、五中、十一中、博中等各大普通高中,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政治课本上讲得多么“天花乱坠”,一旦失足掉进了职业中学,去接受所谓的职业教育,就会成为没有前途的人。

  我们叛逆,我们会问:“后进者会有多么无能为力呢?”长辈形容我们“不见棺材不落泪”。父母口中的“美好生活”,我们当然会羡慕,尽管不愿意用自由换取。但深知将来自己也会陷入消费主义的泥潭之中,自私被放在平等之上,但是没有太多的选择,又将“美好”告诉下一代……所以只能努力,努力,努力。控制住自己内心的各种欲望,埋头于书本之中。也为了不让别人把“叛逆”安在我们头上。

  我们被各种爱包围,手机、电脑、电子书……父母当然会尽量满足我们的愿望,而自己却把烦恼隐藏起来,希望我们无忧无虑地成长。没错,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教育成就辉煌。我们就这样被牵着手走路。父母说哪条路不好走,我们就不去尝试,父母说哪条路好走,我们就纷纷效颦……总是生怕我们这一代人吃苦。渐渐的,在长辈们的庇护下,成为养尊处优的一代。我们学过的“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艰苦奋斗精神”此刻也消失地无影无踪。

  是不是真的应该“放手”?哪怕只是一会儿功夫。我们不是平庸,不是失败,而是看不到现实的出路。

  我们不害怕错误。我们敢于尝试。我们更应该是顶天立地的一代人。请松开手,有些路必须要自己走。不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更像是午夜的梦话。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篇五

  读了《亲爱的安德烈》36封家书信后,书中母亲龙应台带着怀疑的态度,安德烈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教育问题令我们这些做父母有一种难以说出口的压抑?我也不知道如何去感触孩子的心灵,《亲爱的安德烈》中母子之间的睿智对话触及了我的神经。

  书中的安德烈在生活中充满了乐趣,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早早起床,然后匆匆忙忙吃个早饭去学校上学,晚上回家开始忙碌各门功课,周末还要上各种补习班……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那么的重要:其中最令我感动的29封信《第二颗眼泪》,内容是中年父母企盼他们的儿女,哪怕是一点点,能了解自己。当少年儿女知道父母被什么样的电影感动,为什么样的老歌着迷时,两代之间可能又多了一点点体贴和容忍。还没机场,中年的父母已经情不自禁哼起那熟悉的曲子,暮起的那一刻,他们又异常的安静,少年们古怪地回头,好像第一次发现:原来父母也曾经年少过。

  哈贝马斯的老师,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曾经说,Kitsch就是紧紧抓住一个假的感觉,把真的感觉稀释掉。昆德拉的说法更绝:Kitsch让两颗

眼泪快速出场。第一颗眼泪说:孩子在草地上跑,太感动了!第二颗眼泪说,孩子在草地上跑,被感动的感觉实在太棒了,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尤其棒!

  我喜欢看孩子在草地上奔跑,散起的发丝在阳光里一亮一亮。简直就是Kitsch的化身了,还好昆德拉说,那第一颗眼泪不是,第二颗才是Kitsch。

  不是每个母亲都能象龙应台这样成功,如果你仔细地读这本书,会发现在太多的时候,那位无私的母亲,正在努力与孩子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在我看来,龙应台的成功,就在她用一颗充满母爱的赤诚之心,坦诚地面对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走进孩子的生活、心灵和世界,为孩子的成长减少一分迷茫。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篇六

  母子通信三年,两人重新变成朋友,在龙应台先生的《亲爱的安德烈》中,我看到了一对与众不同的母子。

  在这本书里,只有36篇长长短短,絮絮叨叨的书信。然而,龙应台却将安德烈所遇到的问题不偏不倚,毫无掩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我看来,再也没有什么话题比书中的话题更真实,再也没有什么沟通比龙应台与儿子的沟通更动人了。

  “信迟了,我和朋友去旅行了3个星期……别埋怨,儿子18岁了还愿意和你写信,你应该得意了。”书中这样的句子数不胜数,当我读到这样的句子时,总会为儿子和妈妈说话的语气感到惊讶。随即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当龙应台兴致勃勃地点开儿子的电子邮件,刚看前两句,还松了口气,接着看就开始埋怨儿子不懂事让自己担心,当看到最后两句后就坐立不安了:“没错,我们在黄金时代里,生活的信条就是性、药、摇滚乐”。

  这样的话儿子也敢说,而且是对着母亲说,外国真是这样开放?上次上生物讲到生殖系统时,老师都不出一言,只是让我们自学?更别说这么多的敏感字眼,简直是大逆不道。不吃爆栗,也要挨一顿训吧?

  出乎意料的是面对这样的情形,龙应台慎重地选择了沟通,她立刻回了一封他们通信以来最短的信:“请你告诉我,你信中的“性、药、摇滚乐”是现实还是隐喻?”在经过了几个胡思乱想的不眠之夜后,她收到了儿子充满讽刺意味的回信:“能不能拜托你,不要只和我谈大知识分子的话题。这当然是隐喻,生活中有许多乐趣,药可以是酒精,也可以是足球或任何让你全心投入、尽情燃烧的东西。”。

  尊重孩子,去理解孩子,才达到了母子的沟通,避免了母子之间的情绪对立。

  有一次,安德烈写了一堆关于摇滚和嘻哈的历史,然后得意地说:“你听不懂我的意思,对不对?我们的代沟就在这里。”龙应台马上回信给儿子,恶补了一顿关于摇滚乐和嘻哈的知识来越过儿子所说的代沟。

  真是一位睿智的母亲。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让那个已十八岁,冷冷看着她,爱她却不喜欢她的安德烈接纳他。以至于马上赢得了儿子心悦诚服的表态:“我和我的母亲有了连结。”

  可很多时候,我那当老师的父母一点都不懂得这些,除了给了我吃穿,便硬逼着我埋头苦读。当我说说LOL,听听E神的歌,不是遭白眼,就是用更多的作业来限制我。

  进走孩子的生活,倾听我们的声音,才能顺利的沟通。

  其实,青少年和父母总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代沟,为什么就不能像这对母子一样,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呢?为何不可以像朋友一样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家长不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帮孩子做出一切的决定;孩子不再是畏畏缩缩,而是畅所欲言,把自己所想的像流水一样倾泻出来。因为只有在尊重与沟通中,孩子和父母才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影响,互相激励,才会有更融洽的父子或母子关系。

  在我们身边,许多家长信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或“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较少看到父母在孩子“放浪不羁”的时候先去尊重我们,与我们坐在一起耐心地沟通,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究竟在想什么,然后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实施。如果我们的父母都能像龙教授一样该有多好。

  尊重与沟通,这个最容易被养育的辛劳所掩盖的母亲的最重要的工作,龙应台在不断地努力实践中做到了。她真是一位智慧的母亲,她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如何去尊重,如何去沟通。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