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习录》有感 篇一
《传习录》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之一,它以文字记录了朱熹的一些思考和观点,对于理解朱熹的思想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教育和思维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传习录》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朱熹通过与学生、朋友的交流,表达了他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方法。他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做到治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提醒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贡献。
在《传习录》中,朱熹还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和智慧,使其成为真正的人才。他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教育方法,主张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这种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除了对于修身和教育的思考,朱熹在《传习录》中还对于思维方式进行了探讨。他提出了“思辨”的概念,认为思辨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通过思辨能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真理。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善于思考,不只是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要通过思辨来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总的来说,读《传习录》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通过阅读朱熹的思想,我深刻认识到修身、教育和思维方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传习录》有感 篇二
《传习录》是中国著名思想家朱熹的作品之一,它记录了朱熹的一些思考和观点,对于理解传统文化和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教育和社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传习录》中的思考和观点涵盖了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修身。朱熹认为,修身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有通过修身才能够做到治家、治国、平天下。他强调了道德和品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才能够成为真正有用的人。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是教育。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和智慧,使其成为真正的人才。他主张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这种教育理念对于现代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在《传习录》中,朱熹还对于思维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提出了“思辨”的概念,认为思辨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通过思辨能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真理。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善于思考,不仅仅接受他人的观点,要通过思辨来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通过阅读《传习录》,我对于修身、教育和思维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我深刻意识到修身、教育和思维方式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传习录》有感 篇三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传习录》
看完之后发现原来古人也和我们现在的人犯同样的错误。我理解的上达功夫,就是知识里说的本体论。现在的人对于自己越是不了解的、感觉神秘的东西,就越是感兴趣。
以前我也这样,总是想追求一些形而上的知识,自己能不能理解是一回事,说出去让别人听不懂,自己感觉到很有面子,这也是其中的一个目的。
这里面王阳明讲的很清楚,上达和下学是一个功夫,不追求下学的上达全是空中楼阁。下学就是上达,《中庸》里讲“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不从基础的理论开始,想直接到达哲学的顶峰,那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儒家,我们是入世的学说。追求的就是立功、立言、立德。所以儒家的一切知识都要以现实为出发点,学的东西要在现实当中可以应用的上。只谈理论,不落实到实践上,就达不到知行合一。王阳明举的树生长的例子特别的实际。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设定出树长什么样子,你只有不断的去浇水、培育、养护,它才会向上生长。至于树能长什么样我们控制不了。就像儒家说的我们不可能改变任何人那样。想要追求上达要从自己内在做起,向内求。心擦亮了,明德显现,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上达也就实现了。
读《传习录》有感 篇四
今天所学是陆澄请教关于圣人著述的问题,对于王阳明的回答,大家各有自己的见解。
一上来大龙虾先补交了昨日作业,言道:“自是好名。‘自是’理解为自以为懂得,‘好名’理解为通过炫耀才学来博得认可和赞美。我的理解是好为人师,博取虚名。王阳明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或者得到别人的认可,羡慕。对我们来说要调整心态,明白学习是至善的途径,是历练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断地修正不足,调整心态,争做真人。我们是不完美的,缺点如星,优点似月。月光愈加明亮,星星就会显得暗淡。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学习,让优点散发出像太阳一样的光芒,那缺点就会隐然不见,也就能达到真人的境界!”
大龙虾的发言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特别是这句话“缺点如星,优点似月。月光愈加明亮,星星就会显得暗淡。”比喻大气富含哲理。
此时孔雀鱼说话了:“对于今天所学的这一则,我觉得后世这么多的著述,也不能一概认为不行,也有很多特别好的作品,在追求天理之外,我们也有许多爱好的东西。优美的诗篇、好看的小说、抒情的散文,我们都喜欢。只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多学习经典著作,可以‘约礼’。让我们的心不因为外界的变幻或不平而迷惑,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说仅仅把几位圣人的话当作生活的唯一,也太过无趣。今天的学习,我保留不同意见。我愿意学习天理,也愿意保留生活中的.诸多情趣。”
听完孔雀鱼的发言,我便不再多言,我和她的看法一样。这时大龙虾又说话了:“今天的主题在王阳明看来,经典的传播只要把握思想精髓,而不要过多的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经典,然后再用这些解读代替经典去试图引导大家的思想和做法,这样容易让百姓误解经典。这与前面学的那篇王阳明说孔子删去经典有些相似。都是表达一个观点,圣人传播思想,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真正如何去做,还是要靠学习者自己的领悟。有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我们教学中也是这样的,老师是学习的引领者,我们只需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孩子,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方式,只要能够达到学习的目的,就是最好的修炼。我们只是在孩子面对困惑的时候予以适当的点播。
“我个人感觉,圣人的思想言说不是脱离生活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道德标准下,这些思想势必得到大家的推崇和膜拜。随着时代的推移,在把握思想轮廓的基础上,也应该适应现代的生活和思想。如果一味的学经典,做圣人,我们就成了老夫子了,与周围格格不入。适当地变通,保持内心的纯真和安静,才是真正的向经典致敬!”
孔雀鱼接道:“是的,变通很重要。内心的安定与原则与周围不相抵触,自己舒服,周围的人也舒服,而不能把自己固化。每个人内心世界的宽度与广度,只能自己修炼,我们看过的书都能够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风景。为什么有的人即便遇到大的磨难也能够过的很从容?那是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已经让他有足够的高度和能力看淡眼前的波折。你可以欺负我,却折服不了我,因为你根本不明白我有什么!我们之前千百世的人,思想能够有多大区别?我们之后千百世的人所思所想又能够有多大区别?大家遇到的事情一直是周而复始,顺境、逆境?只是人与人不同而已,它在于自己心境的转换,个体精神生活丰富下的结论而已。我
这几天就觉得知和意很难统一,有些事情我会觉得不用在意了,可是心绪不听我的,犹自翻滚。看来知行合一及其不容易。所以,王阳明说事上练很有道理。”
一直不说话的绿萝发言了,她说:“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预演,明白我们应该做‘知善理’的综合体,当然还需要再历经事的历练,才能于不变应万变,坦然处之,安然受之,使然放之,欣然知之。”
因极度疲惫,我只能静静地品读姐妹们的高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变通二字,比较认可。我始终认为,人不能圆滑,但做事必须圆通,此处的圆通也与变通有相同之意。学祖先有用的东西,但一定与现实生活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