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一
在《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中,我深入了解了西方教育的历史和理念。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对西方教育的发展和对教育的重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对其中几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是《教育的艺术》。这本书由著名教育家艾伦·梅勒所著,他在书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者的角色。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梅勒认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他强调了培养学生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更是要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另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教育的共同之道》。这本书由约翰·杜威撰写,他是一位著名的进步教育家。在书中,杜威强调了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联系紧密。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与生活相融合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在教室中的知识传授。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他还强调了社会合作和集体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合作与他人互动,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是《教育的原理》。这本书由约翰·洛克所著,他是一位启蒙时代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在书中,洛克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而不是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他还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阅读《西方教育名著》,我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名著不仅让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启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我相信这些理念和观点将对我未来的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西方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二
在读完《西方教育名著》之后,我对西方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名著不仅让我了解到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发展,更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情和思考。以下是我对其中几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是《教育的艺术》。这本书由艾伦·梅勒所著,他在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梅勒认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更是要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另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教育的共同之道》。这本书由约翰·杜威撰写,他是一位著名的进步教育家。在书中,杜威强调了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联系紧密。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合作学习。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是《教育的原理》。这本书由约翰·洛克所著,他是一位启蒙时代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在书中,洛克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他还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阅读《西方教育名著》,我对西方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名著不仅让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情和思考。我相信这些理念和观点将对我未来的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西方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三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逃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西方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四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西方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五
读了几本教育名著,学习了先师们的经验,也总结
了自己的一点经验,更重要的是检查了自己的工作方法,让自己的工作不出差错!现将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一、爱心永恒
所有优秀、出色的老师们都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们这一点,要用爱心来从事教育事业,要用真诚的爱来打动、关爱、引导、感染、影响他们。从小一帆风顺的孩子要用爱影响他,让他学会向别人献出爱心,学会关心别人;家境不幸的孩子需要师爱来弥补其亲情的缺失,更重要的是要用加倍的爱来融化他心中的冰冷,帮助其重新相信人间之爱。爱是永恒的,只有爱才能帮助别人,只有爱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豁达。
二、超前的教育眼光
任何阶段的教育都要着眼于未来:学生未来的发展,国家建设的未来,民族生存的未来。优秀的老师在教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生活的态度、良好的习惯,这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获得知识、积极生活的方法。学生在求学期间就积累了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法,他们在离开学校之后会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培养健全的社会的人
在名著中,感受很深的是,他们都与学生亦师亦友。无论是刚入学的小学生,还是个头高高的高中生,他们都一视同仁地、平等地待之,他们给了学生充分的尊重。在学习中,在人格上,都将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人的地位。这样的尊重也换来了学生对他们一生的尊重。尊重,将误入歧途的孩子挽回,将心灵受伤的孩子抚慰,也给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以充足的信心。这些优秀的教师重视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德智体美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不忽视哪一方面,不随便放松要求,这些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四、热情、积极、信心
教师这一行很辛苦,但是从这些书中发现,他们有着高昂的热情,积极地劳动,更有足够的信心等待学生的成长。学习后进的学生,依然会受到热情的帮助和温柔的鼓励。这要求师者有多大的毅力和热情啊!,我真是自愧不如。
读着这些先师留下的著作,惊叹于他们的睿智和胸怀,更多的是反省自己的过失,自身的不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在两千多年前的话,在今天依然那么鲜明,指引我们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满腔的热情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祖国的未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