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通用3篇】

时间:2013-09-05 02:29: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篇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时刻都在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而作为儿童的人格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儿童的人格教育》的书籍,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本书以儿童的人格教育为主题,探讨了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书中提到,人格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幼儿园开始,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引导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格教育的理念。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人格品质将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儿童,他们将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书中提到了一些关键的人格品质,如诚实、正直、责任感和同理心等。这些品质不仅对儿童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他们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诚实和正直是儿童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只有通过诚实和正直的行为,儿童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责任感和同理心则是培养儿童积极向上人格的关键,只有懂得承担责任和关心他人,儿童才能真正地成为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除了阐述人格品质的重要性,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案例。例如,通过启发式教育和情景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体验人格品质的真谛。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家长在儿童人格教育中的作用。家长应该成为儿童人格教育的引导者和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品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儿童的人格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人格品质,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引导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同时,我也会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为儿童的人格教育贡献力量。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健康人格的儿童,他们将成为社会的栋梁和未来的希望。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篇二

作为一名家长,我一直都在关注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儿童的人格教育》的书籍,对儿童的人格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这本书以儿童的人格教育为主题,探讨了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书中提到,人格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幼儿园开始,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引导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格教育的理念。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儿童的人格品质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儿童,他们将成为有道德和责任感的人。

书中提到了一些关键的人格品质,如诚实、正直、责任感和同理心等。这些品质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实和正直是儿童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只有通过诚实和正直的行为,儿童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责任感和同理心则是培养儿童积极向上人格的关键,只有懂得承担责任,关心他人和社会,儿童才能真正地成为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除了阐述人格品质的重要性,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案例。例如,通过启发式教育和情景教育,家长可以帮助儿童理解和体验人格品质的真谛。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教师在儿童人格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应该成为儿童人格教育的引导者和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品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儿童的人格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名家长,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人格品质,通过和学校的合作,共同为儿童的人格教育贡献力量。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健康人格的儿童,他们将成为社会的栋梁和未来的希望。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篇三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我感到愈加迷惘——对于儿童,我是如此无知。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同时作为五十五个孩子的老师,我曾自负地认为,我懂孩子。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将各种“标签”贴于孩子身上,诸如“乖巧懂事”“懒散邋遢”“纪律性差”“积极进取”等,并且自鸣得意,以为那便是对某个儿童或是群体最理性、清醒、深入的认知。比如,一个男孩时常在课堂上发出怪异的声音、上课时还离开座位走来走去,那自然是纪律性极差了;那个女孩见到陌生人就躲到墙角,自然是十分胆小羞怯;那个男孩总是把文具弄得乱七八糟,肯定是邋里邋遢,没有养成良好的收纳、整理习惯……其实,那正是“脱离整个旋律来理解单个音符的意义”,仿佛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自然欠妥。

  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他认为,我们想要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首先了解其总体的生活史,因为儿童的每个活动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作为两个年幼孩子的.母亲,或许这一点我尚可以感到欣慰。毕竟,与自己孩子的接触十分亲密,他们成长的点滴都看在眼、记在心。面对自家孩子,或许稍微能够从整体与统一的视角来看待。而面对班里的几十个孩子,我似乎只能“管中窥豹”、“以偏概全”。

  班里有一个孩子,时常丢三落四,不是把试卷落在家里,就是把文具盒遗忘在书桌前,或是把作业本忘在茶几上。他的妈妈隔三差五就要来学校为他送东西。孩子妈妈为此很是苦恼,她问我,为什么孩子越是在她最忙的时候,越是给她“添乱”?而我也只能给出“帮助孩子养成收拾文具的好习惯”这样的建议,而忽略了每次孩子妈妈忙前忙后时孩子偷偷露出的笑容。为什么大人越是忙,孩子越是“出问题”?是不是孩子敏锐地感知到了大人对他的关注减少、关爱不足,在故意用“惹麻烦”的

方式引起家长的关注?作为家长,最该做的,或许不是一次次为孩子“灭火”,而是用温暖的语言与充满爱意的行动告诉孩子,我们一直很爱你,一直在关注你。作为老师,也不能仅仅双手掐腰,目光严厉,批评与恐吓,而应试着走近孩子的心,听听那里的声音,触摸那里的律动,或许那样,才可以找到更加接近“教育”的方法。

  文中提到,在儿童教育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错误就是,家长和教师对于一个偏离正道的儿童做出恶毒的断语。而这,却是在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伴随恶毒的断语,往往还有“适当的惩罚”。如此一来,不仅没能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困难与焦虑,反而将孩子推向了对立面,与“问题”为伍,共同为难孩子,让困难与焦虑持续递增。

  我们时常抱怨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却很少反思为什么。“只有当一个儿童面临他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境,而且又没有人指导,他只能独自挣扎着去应付时,这种恶劣的行为才会出现。”身为孩子的父母或是老师,在孩子遇见成长的阻力,迫切需要专业的指导、宽容与爱时,我们为何让他独当一面,为何不与他分担如此的重任?甚至,有没有这样的可能——那些孩子面临的困难与障碍,也是我们这些打着爱与专业旗帜的大人人为设置的?

  面对孩子,我有着太多的不解与困惑。我能看到他们,却不知道他们的思潮在奔向何处;我能听到他们,却不知晓他们的心声在呼唤什么。我知道,我还没有读懂这本书,更没有读懂孩子。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