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读后感(精选6篇)

时间:2016-06-05 01:36: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白说读后感 篇一

《白说》是一本由白岩松撰写的散文集,涵盖了他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在这篇读后感中,我想分享一些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我被白岩松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折服。他深入生活,观察社会,从中找到了许多普通人所忽视的细节和真相。他的观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对背后原因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他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令人钦佩。在书中,他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随波逐流,不受他人影响,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种勇气和坚持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立场。

其次,我被白岩松的文字魅力所吸引。他的文字简洁而有力,准确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和情感。他用寥寥几笔勾勒出生活中的点滴,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和真实。他的语言节奏流畅,给人一种亲切而舒适的感觉。读着他的文字,我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他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这让我对他的文字产生了深深的喜爱和敬佩。

最后,我被白岩松的真诚和人文关怀所感动。在《白说》中,他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他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他的文字中透露出一种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他用文字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和温暖。在这个浮躁和喧嚣的社会中,他的真诚和人文关怀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总的来说,读完《白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岩松的洞察力、独立思考能力、文字魅力和人文关怀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他的文字,我不仅看到了社会的现实,更看到了希望和美好。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勇气。我相信,读完《白说》的人都会从中获得一份力量和启示,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积极面对挑战,追求真善美。

白说读后感 篇二

《白说》这本书是白岩松的一部散文集,书中的每篇散文都充满了深度和哲理。读完这本书后,我被其中的一篇散文《选择》深深打动,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

《选择》这篇散文以白岩松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在他小时候的时候,他曾经有机会去考取一所重点中学,但他却选择了一所普通中学。这个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通过回忆和思考,白岩松告诉我们,生活中的选择并不是轻描淡写的,它关乎我们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

这篇散文让我深思。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各种选择。有些选择似乎微不足道,但它们却能够影响我们的人生。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但是,正如白岩松所说,每个选择都是一种成全。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关键在于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有勇气去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这篇散文还让我思考了人生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会影响我们的选择和行为。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它们是我们生活的指南针和动力源泉。而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审视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只有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和幸福。

通过阅读《白说》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选择的重要性和人生的价值观。每个选择都是一种成全,我们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它们会引导我们的选择和行为。我相信,只有在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并坚守之后,我们才能过上真正有意义和幸福的生活。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思考,也给了我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我会珍视每个选择,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白说读后感 篇三

  这天抽空读了下前些日子买的老白的白说这本书,书的开头就谈了我这几年一向在思考的问题,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书上说大多身处中年危机的中年男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今年才26就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说明我提前遭遇中年危机么。

  人生的好处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好处,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就是不在讨论世界的本源,人生的好处其实就与世界的本源有关联),我们就应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爱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好处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好处的,但是没有好处是一件可怕的事,因此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好处,这个好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好处,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杯具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杯具的时刻会长于喜悦的时刻,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好处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述,人活着为什么必须要有好处,无好处的活着也挺好的,我觉得也好像挺有道理。

  写到那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从小就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他说我爹跟我说放羊能够买更多的羊,卖了羊能够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放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数和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觉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杯具的,是毫无情趣的,是不快乐不幸福的,但是放养娃的内心我们是真的能体会到吗?我想不尽然,正因仔细想想我们和放羊娃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从小就被爹妈教育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读完大学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妇,娶完媳妇生个娃,然后再读书,工作,媳妇,生娃。我觉得其实与放羊娃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悲。

  关于人生的好处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后我的体悟是当你被“人活着的好处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时,原因仅仅只是你意识到人生需要一个好处,而人生到底有没有好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没有好处,你的困扰肯本就不会存在。毕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虚无。

白说读后感 篇四

  这两天在看白岩松的《白说》,颇有些感触。这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突然想写点什么。《白说》这本书听其名大概就能够猜到它的主要资料,也就是白岩松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来不太爱好此类书籍,在我看来,人生百态,各有其不一样,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很好奇从一个新闻人眼中看社会和世界是怎样样的。

  此时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这说明这本书给了我收获和共鸣。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没有这种在书中偶遇知音的惊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张爱玲笔下所写:“原来你也在那里”。就像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转身看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种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开始认同读一本好书就如谈一场恋爱的观点了,期间有与作者心灵之通,有意见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争吵,不能转身离开,一阵反思过后仍然爱不释手。

  白岩松在书中谈到他的读书之道时,我差点泪流满面。他说你以为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我想想自己错过的确实值得可惜。大学四年,我很多时刻都是跑图书馆,借阅过很多书籍,历史类,哲学类,心理类,文学类等等。但是至今让我想重新想借阅和翻看的是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如果说我是正因爱好历史因此爱此书,那就错了。与此书的相遇说来有些不那么浪漫,如果不是大学老师布置作业,我想此生我注定和它错过,但是我虽然曾与它相遇,却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当时把看《东晋门阀政治》当成一项任务,我爱上它是在喧闹的候车室等火车的时候,当我看到作者笔下的东晋门阀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时,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穿越了,当时的我不知道四年后我还会如此着迷此书。看过太多历史类的书籍,很少有这种觉得历史是个很搞笑的东西的感觉,大多数人对历史总是过于敬畏,因此写出来的作品总是觉得离现实很遥远。历史确实是个遥远的概念,但是我想能把遥远的概念写出昨日的感觉,这才是还原历史最好的方法吧!当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每当我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都觉得黄仁宇先生必定是个很搞笑的人。其实我没有接触过作者,我之因此读出我所认为的作者的性格,但是

  是正因他的作品确实搞笑,确实让我喜爱。当然这也和个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史学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作为大家或者资深的研究者,也许他们在我们看来枯燥的史学中发现了乐趣,然后帮忙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此刻所阅读的都是他们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们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数人都会,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谢我大一的专业老师,是她让我知道陈寅恪,钱穆,顾颉刚,翦伯赞,黄仁宇……这些人的作品有惊人之处,当然惊人之处是我阅读后得出的结论。经过广泛阅读之后,我发现读什么样的和读谁的书太重要了。一本好书读完后就像和恋人分别,其间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和领悟。

  有的时候,我们不带任何目的的去阅读也许会收获更多。仅仅只是喜爱,因此愿意在喧闹的环境中如饥似渴的阅读。正如白岩松所说:阅读也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慢慢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此刻社会大多流行成功学,因此我也用成功学来抒发下感概吧!我认为生活的成功就是把大多数人认为的枯燥感过出趣味感,学者的成功是把多数人认为的枯燥写出趣味感但不对事实进行扭曲。读一本好书时,也许你会泪流满面,也许你会哈哈大笑,拍手称快。也许……

  此刻最想做的事情是把《东晋门阀政治》重新看几遍。虽然以前的年少无知让我错过它,但是再次相遇我会更加去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价值。正因错过,因此更加珍惜。好书原来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白说读后感 篇五

  记得读白岩松上一本书《幸福了吗?》时,我流泪了,曾深深被打动过。新作《白说》收录其几年间在不一样场合的演讲稿,文字直白、说理通透,深刻的东西不多。因一些文字距今久远,故在每一篇文章后,白岩松都续写了当下的感受。相比较,我更喜爱白岩松当下的抒发,接地气,没端着。一本《白说》读下来,没“白说”,几处文字引我深思。

  白说:有了感触不能立即表达,要去追寻。经历了足够漫长的追寻,等到一切成熟了,才会有完美的表达。

  急于表达已成当今社会多数人的通病,包括我自己。人们往往依据第一印象就判定事物的真伪曲直,并急于发声。我明白“追寻”的好处在于勤思考多求证。在一个“畅所欲言”的信息时代,内心安定,持续耐心,坚持理性,难能可贵。

  白说:读书,首先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你要仰视它,然后去攀登。而多数状况,我们会选取与自己脾气相投的,你喜爱的,跟你水平接近的。这种同等水平的阅读,让人失去了自我挑战的机会。

  在职场、家庭、教育、医疗中疲于奔命的人,早已丧失了攀登的勇气和力量。在我有限的阅读时刻里,三分之一给了通俗读物。我这样自我安慰:生活已足够疲惫,何苦为难自己,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啃“晦涩难懂”的经典,读些侠骨柔情不好么?阅读本身便兼具休闲娱乐功能。然而,若所有阅读都是通俗读物,我又无法忍受。对于养成阅读习惯的人,内心对自己有要求。很多通俗读物制造短暂的遗忘与虚幻,读时让人沉溺,读后无精打采,给精神麻痹而非滋养,永远无法拥有高品质阅读带来的身心灵的喜悦。真正的阅读是寻找精神共鸣与心灵辉映。能给人力量的阅读,必须是有品质的阅读,教给我们怎样用心应对多蹇的人生。

  白说:学习,相当重要一点是去喜爱你不喜爱的,适应你不适应的。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一样的声音。如同读书,不好正因一本书的主题或表达方式很陌生就去厌恶它。

  再谈读书,我常常会在未读之前就轻易拒绝自己陌生的作家与作品,在自己熟悉与习惯的题材和语言风格里游走。是否能够在阅读中更深入地打开自己,挖掘精神与心灵的潜能?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读到自己,既然人生已渐渐失去选取的可能性,为何不在阅读中尝试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读到未曾发现的自己?

  白说:有的书当你很年轻的时候就把它读了,以为是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太年轻的时候,有些书的味道你是读不出来的。而在你真到了需要它的年纪,却没再次跟它相缝,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我一向认为,人与书的相逢相知需要缘分。为避免好书太早相遇而错过最完美的相知,需要常读常新。初中时便读过《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读到什么?能记住的真不多了。需要重读的书太多,愿有生之年少留遗憾。

  八、九两个月似乎很忙,读书的时刻很少,完整读完的书,《白说》之外仅有一本——冯唐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不仅仅读完,还抄录了不少,仿佛回到中学时代。在同龄人热衷诗歌的年代,我埋头琼瑶金庸,读诗的兴趣不大,而这天却越来越喜爱读诗。诗用简单的文字组合完美诠释了我内心渴望表达的情感。白说:为什么读诗?正因中文有无限可能,每一个玩文字的人都可能有一个新发明。成千上万汉字摆放你面前,当你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字时,每一个字都不是新的,但它们完成了一种全新的组合,又一次发明了中文。我以为,书读久了,对文字亲近到必须程度,肯定会爱上诗,正因那里有最美丽的中文。

  拉拉杂杂,读《白说》最触动我的还是关于读书。对书中关于道德经、关于人性、关于发展、关于世界的言说,不是无感,而是看得太多,没了新鲜感,失去了思想的弹性。在“老生常谈”中,亦有星星点点的精彩言说,如: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好处没有好处,好细节才有好处;结论是危险的,过程是安全的。每每读到这些句子,不得不暂停阅读,闭目思索。

  读过不少媒体人的作品,我心中最好的依然是柴静的《看见》。受文体限制,白岩松的《白说》容量大、情感少。好作品贵在一个“情”字,作者不用“情”,读者自然无法动心。但是作为媒体人的书写,有两个字贯穿始终,就是“职责”。从这个好处上说,白岩松的《白说》值得阅读与尊重。

  用《白说》中的话结束:“生活就是一个问题之后一个问题。人们格外需要学会在不完美中让内心得到纾缓和解脱,回归到正常的日子当中。”

  如何学会?好的阅读与理性思考。

白说读后感 篇六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考研一战失败,后来我二战了。我目前在准备复试,由于遇到一起也是一拖再拖,总之初试复试都遇到了一些,可能看起来不是那么顺利的事情。我从中也特别迷茫焦虑怀疑过,但是我始终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去享受这个过程。

  很多人考研失败了,去问各种身边的人,自己需不需要暗战,我觉得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坚定,是不需要去问别人的,因为别人的意见也改变不了你的想法,我当初选择第2次考研,我的内心是非常的笃定的,也没有说问谁来建议一下我该不该而战。所以我觉得,闭上眼睛问问自己的内心吧。把那些外在的因素除去之后,还有多少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把某事当做借口。

  做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吧,如果回忆没有充满各种跌宕起伏的色彩,回忆什么意义呢?

  与我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

  感谢自己的选择,尽管我现在还有没有录取,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收获是自己的,成长是自己的,真真实实的感受是自己的,是别人夺不走的。

白说读后感(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