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特征分析论文 篇一
建筑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涉及到建筑设计、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建筑艺术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的美学价值和创作思路。
首先,建筑艺术的特征之一是功能性。建筑作品首要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性,包括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通风采光等方面。功能性的要求使得建筑作品更加实用和便利,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其次,建筑艺术的特征还包括形式美。建筑作品的外观和形态是其最直观的艺术表现。建筑师通过对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塑造,营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形象。形式美可以通过建筑的比例、立面设计、造型语言等方面来展现。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时代背景下,形式美的追求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建筑艺术的特征还包括材料运用。建筑作品的材料选择和运用对于整体的艺术效果至关重要。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和纹理,通过对材料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运用,可以创造出独特而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材料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其耐久性和可持续性,以保证建筑作品的长久保存和使用。
最后,建筑艺术的特征还在于空间布局。建筑是空间的艺术,通过对空间的布局和组织,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室内外环境和体验。空间布局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活动习惯和情感需求,通过合理的分区和布局,使得建筑空间更加舒适和宜居。同时,空间布局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来营造出层次感、节奏感和动态感,增强建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综上所述,建筑艺术具有功能性、形式美、材料运用和空间布局等特征。这些特征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建筑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独特性。通过对建筑艺术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作品的美学价值,为建筑设计和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筑艺术特征分析论文 篇二
建筑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魅力。通过对建筑艺术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的创作意图和审美价值。
首先,建筑艺术的特征之一是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作品需要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与自然景观或城市风貌相互呼应。建筑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氛围,通过建筑的形态、材料和色彩等方面的设计,使得建筑作品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的效果。
其次,建筑艺术的特征还包括创新性。建筑作品的创作需要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传统的束缚。建筑师通过对建筑形式、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创新,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形象。创新性的追求使得建筑作品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性,能够引领建筑设计的潮流和发展。
此外,建筑艺术的特征还体现在人文关怀方面。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需要关注人们的需求和体验。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们的舒适性、便利性和情感需求,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人性化设计,创造出舒适、宜居的建筑环境。人文关怀的体现使得建筑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具有更好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最后,建筑艺术的特征还在于艺术表达。建筑作品不仅仅是实用性的建筑,更是艺术的表达和创作。建筑师通过对建筑形式、色彩、材料和光影等方面的处理,创造出富有艺术感和表现力的建筑作品。艺术表达的追求使得建筑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体验,成为城市景观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建筑艺术具有与环境的融合、创新性、人文关怀和艺术表达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建筑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创作意义,成为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艺术特征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作品的艺术魅力,为建筑设计和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筑艺术特征分析论文 篇三
建筑艺术特征分析论文
建筑是有实用功能的物质财富,建筑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技术性与艺术性结合到一起的一个艺术门类,其内涵非常丰富,因而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认识、评价自然也难以统一。艺术有共同的特征,但每一门类的艺术又有各自的特征,认识、欣赏建筑艺术,首先要分析它独有的特征。
一、实用性。
不言而喻,绝大多数建筑首先都是为人“用”而不是为人“看”的,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人流活动时的许多使用要求。建筑的实用性决定了建筑艺术审美评价不能套用其他门类艺术的标准,它首先必须满足实用要求。如果实用的功能很差,就会大大降低艺术水平。不能设想一所通风不良,朝向不好,格局紊乱的住宅会给人以美感,相反,如果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就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感。建筑的实用性就是艺术的基础,而且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
二、群众性。
任何建筑都要经过最广泛的群众评议,它采用什么形式,它的形式美不美,艺术水平高不高,都不能由建筑师说了算,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就是经过三代建筑师,修改了许多方案才完成的,它真实记录了一个时代人民群众普遍的审美倾向。所以,建筑可以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地区风格、民族风格、类型风格,但很难有特殊的建筑师风格。
三、纪念性。
建筑是很贵重的巨大触目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它就要长期保留下去,事实上就成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纪念碑。罗马广场、巴黎铁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有许多数不清的古城市、古村镇、古地段,当初它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是专门的纪念建筑,但到了后来,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遗物了。建筑的这种纪念性,使得文物建筑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今世界各国大力提倡保护古建筑、古城市、古地段,主要原因就是发挥建筑的纪念作用。
四、正面性。
建筑基本上是由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即使配上壁画、雕刻,也很难具体叙述出某一题材的内容情节。它只能正面的反映生活,而不可能出现什么悲剧式的、讽刺式的、漫画式的形象,昨天是迷信的宗教寺院,今天就可能是人民的博物馆;以往是帝王的宫殿庙坛,现在就是群众的文化宫;天安门本来是帝王皇城的正门,现在则是国徽的图案;万里长城本来是民族交往的障碍,是刀光剑影的战争产物,现在却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闻名世界的游览胜地。这种内容和形式几乎可以无限适应的特点,正是它的正面性、抽象性的必然结果。这一点说明,建筑遗产中人民性的精华很多。
五、空间延续性。
人们在任何一点上欣赏建筑,感觉都是不完整的,必须从远到近,围绕建筑走一圈,再到室内走一圈,才能获得完整的感觉。拿北京那个简单的四合院来说,要先穿过胡同,进大门,绕影壁,过前院,再进垂花门,走过抄手游廊,才能进如正房;而正房又有明厅暗房,房中又有前灶后炕。这样一个欣赏过程,不是可有可无,可长可短,而是掺杂进了时间的因素。于是,由空间到时间,由静态的三度实体到动态的四度感觉,在这个时空的交比过程中,人们获得了审美感受。所以,优秀的建筑都十分重视空间的序列展开,尽量延长欣赏者的时间流程,用时间来烘托空间。
六、环境特定性。
建筑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它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许多还主要依靠环境才能构成完整的形象。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必须放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中,才有永恒的性格,如果搬到了中国的江南水乡,效果就立刻改变。欧洲的哥特教堂,必须在中世纪狭窄曲折的街巷中,才能充分显示沸腾向上的气势,如果放到纽约的摩天大楼中间,就变成小玩意了。建筑的这种环境特定性,决定了建筑艺术的创作必须从总体出发,不能任意“自我表现”;也决定了建筑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必须是由全体至个别,有宏观到微观。
七、艺术综合性。
建筑艺术的感染力,主要来源于环境、序列和建筑本身的比例、尺度、韵律,同时还可以借助其他门类的艺术给予加强,有时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雕塑、绘画、园艺、工艺美术,以致音乐都能融合到建筑艺术中去。比如,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取胜,造成群体序列的性格和序列展开的效果,也往往要依靠这些附属的艺术,如华表、石狮、象生、灯炉、屏障、碑碣等。中国古代建筑单座造型规格简单,为了突出建筑内容,也常用壁画、匾联、碑
刻雕塑来加以说明。八、象征表现性。
古典美学家直接把建筑作为象征性艺术的代表,主要原因是因为建筑的内容与形式相互适应的范围很大,而且形式的表现力很强。如果某种特定的形式与人们对某些事物内容的认识发生了对应联系,它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超过任何一种其它艺术。比如中国的天坛、祈年殿就非常恰当地表现出古代人们对“天”的认识。天坛以圆形为基本构图形式,蓝色为基本色调,柏树林为基本背景,利用地形将主体建筑的基底抬高,又配以各种祭祀使用的灯、灶、台等小品,还使用了与天候有关的数字和象征“天”的“阳”数,是一个象征性很强而造型很美的艺术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