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论文 篇一
引言:
术后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切口部位在手术后发生的细菌感染,是手术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基层医院是社区居民就医的主要场所,然而,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本文将分析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以期为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
原因分析:
一、手术操作不规范
手术操作不规范是导致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手术条件相对较差,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切口处理不当等,从而导致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
二、医疗设备不完备
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相对简陋,无法提供高效的消毒和灭菌设备。一些医疗设备的消毒不彻底,或者无法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容易导致手术切口受到污染,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三、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的免疫力、疾病状况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也会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细菌,而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由于身体状态不佳,术后切口愈合较慢,容易引起感染。此外,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也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如不勤洗手、不按时更换伤口敷料等。
四、医疗管理不规范
基层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医务人员缺乏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视,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此外,医疗管理中缺乏规范的消毒制度、手术操作规范等也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结论:
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手术操作、医疗设备、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医疗管理等方面。要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水平提升,完善医疗设备和消毒灭菌设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医疗管理规范。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论文 篇二
引言:
术后切口感染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本文将从患者的个人卫生习惯、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医疗设备的消毒灭菌以及医疗管理等方面对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
原因分析:
一、患者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一些患者在术后切口护理中存在一定的个人卫生习惯问题,如不勤洗手、不及时更换伤口敷料等。这些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容易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细菌容易通过手部接触和伤口污染进入切口。
二、医务人员操作技术不规范
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无菌操作不严格、手术切口处理不当等。这些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手术切口受到污染,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
三、医疗设备消毒灭菌不彻底
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相对简陋,无法提供高效的消毒和灭菌设备。一些医疗设备消毒不彻底,或者无法满足手术操作的要求,容易导致手术切口受到污染,增加感染的风险。
四、医疗管理不规范
基层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医务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缺乏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视。此外,医疗管理中缺乏规范的消毒制度、手术操作规范等也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结论:
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医务人员操作技术、医疗设备消毒灭菌以及医疗管理等方面。为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需要加强患者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完善医疗设备的消毒灭菌措施,加强医疗管理规范。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论文 篇三
基层医院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论文
摘 要: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基层医院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率。方法:对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层医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营养状况、术前吸烟、术后剧烈咳嗽、手术操作、手供室管理、电刀使用有密切关系。结论:虽超长使用抗生素并不降低切口感染。改善切口缝合技术、严格的无菌管理、积极的手术前准备、关腹前分层切口清洗、肥胖患者避免开腹时使用电刀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关键词:基层医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原因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1]。为研究影响基层医院切口感染各因素的关系,合理使用抗生素,笔者对598例腹部手术病例中发生切口感染的107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11年5月收治腹部手术患者598例,病种包括: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胆囊切除术、肠破裂修补术、阑尾炎切除术、疝修补术、剖宫产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均采用硬膜外麻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后均经验性使用抗生素7 d以上。发生切口感染107例,本组病例发病率为17.88%。其中一类切口17例,二类切口38例,三类切口52例。患者情况:年龄10~52岁。无内分泌疾病合并者。其中营养不良17例,术后咳嗽26例,肥胖64例。术中使用电刀82例,手术室供应室改善后共作193例手术,其中感染17例,感染率为8.8%。
2 结果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本组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07例,切口感染率为17.88%,全组患者均经验性使用抗生素7 d以上,切口感染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3]。特别是一类切口感染率超过0.5%。一二类切口感染率达51.4%。手术室供应室改善后感染率为8.8%。从统计结果看,发现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与营养状况、清创缝合、缝合技术、电刀使用、手供室条件有直接相关。
3 讨论
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及其对策。
3.1 营养状况:本组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组感染率为2.83%,肥胖组感染率为16.67%。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既会影响到手术本身,还会影响到术后切口的愈合;术后有部分患者因禁食及手术创伤反应不能或不愿意摄取食物,同时术中、术后的出血,使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从而造成术后免疫力下降,切口感染极易发生;肥胖患者因脂肪层厚、缝线增多,切口处血管被横断发生切口感染的机率较大。
3.2 腹壁切口清洗与修整:切口的感染程度与切口细菌的.数量和活力有关,所以切口的清洗缝合显得特别必要。首先对切口进行反复冲洗,减少细菌的数量,关腹时生理盐水反复分层冲洗腹壁切口。我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高达40%更应引起重视。剖宫产术后因羊水及其中的胎脂、胎粪等污染,更应反复清洗。同时对因手术牵拉、钳夹等原因而致的无生机的脂肪组织的切除也是预防切口感染重要的一步。不修剪切口污染组织特别是无生
机的脂肪组织,术后仍可导致切口液化甚至感染[4]。3.3 切口使用电刀:电刀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但切、凝同时局部高电流极易造成组织烧灼伤。切脂肪层时,由于脂肪组织供血较差,对热敏感,反复电凝后易产生液化坏死,导致切口液化、延期愈合[5]。使用电切、电凝时要快速利落,不可随意加大功率反复电灼。严格按电刀调节程序进行操作。
3.4 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与时间:本组显示有经验医师缝合切口的感染率为7.3%,而由低年级医生或实习学生缝合的切口,切口感染发生率升高(14.2%),表面上与缝合人员有关,其实质是与缝合技术有关,在切口缝合过程中,如果残留无效腔,易于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合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条件;同一部位反复进针、出针,极易导致皮下脂肪液化,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易发生线结反应,致局部炎性反应,并增加了缝线沾染的机会,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皮肤缝合时切口对合不良、打结过紧可影响切口的血液循环,使切口延迟愈合,增加感染机会等。
3.5 吸烟与术后咳嗽:有吸烟者术后咳嗽发生率为24.1%。多数发生切口感染的吸烟者为吸烟时间长、烟量大的病员,突然戒烟后呼吸道分泌物骤增未能及时完全排出易并发肺部感染,术后咳嗽切口反复弛张影响愈合。因此,腹部手术患者应在术前2周戒烟,术后护理要合理翻身拍背咯痰,雾化吸入化痰;术后使用多头腹带减轻腹部切口张力。
3.6 严格的手术室管理:基层医院因手术室条件简陋和管理粗糙,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我院新手术室建设后,一切均按院感要求及手术室管理制度执行。手术感染率人从19.7%下降到8.8%就是有力证明。严格的手术室管理,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标准的物品消毒管理是降低医院手术要口感染的重要基础。
基层医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还与手术技能欠熟练、时间长、无细菌药敏试验等诸多因素有关。必须针对个体进行全方位预防,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管理,降低院内感染,从而达到减少使用或只预防性使用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张 彦,查 红,戴志鑫,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J].西南军医杂志,2001,3(4):4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3] 何瑾玢,李 卿.101例普外手术术后感染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2,12(2):111.
[4] 严金燕,贾 氢.外科手术切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2,30(4):39.
[5] 张 波,张 翔.高频电刀切割、止血时对腹部手术切口的影响[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