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篇一
标题:大学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及挑战
大学就业指导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活,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然而,大学就业指导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和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等。本文将探讨大学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大学就业指导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提供实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技巧,大学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此外,大学就业指导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以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然而,大学就业指导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使得大学就业指导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使得某些职业岗位消失,而新的职业岗位则不断涌现。因此,大学就业指导需要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并调整指导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大学就业指导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都有所不同,因此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会有所不同。大学就业指导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职业规划和指导方案。然而,由于学生数量庞大,大学就业指导往往难以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大学就业指导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大学就业指导应与就业市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学生。其次,大学就业指导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最后,大学就业指导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在线职业测试和职业咨询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综上所述,大学就业指导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它也面临着适应就业市场变化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挑战。通过与就业市场保持密切联系、与企业合作以及运用科技手段,大学就业指导可以克服这些挑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篇二
标题:大学就业指导中的关键要素及有效实施策略
大学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活的重要环节。然而,要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并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成功,有一些关键要素需要考虑。本文将探讨大学就业指导中的关键要素以及有效实施策略。
首先,职业咨询是大学就业指导中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与学生进行个人面谈和职业测试,职业咨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并为他们提供适合的职业建议。职业咨询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机会,从而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其次,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并了解职场文化和职业要求。实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进入就业市场的机会,并帮助他们建立职业网络。
此外,大学就业指导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通过提供课程和培训,大学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这些职业技能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并满足职业市场的需求。
为了有效实施大学就业指导,需要采取一些策略。首先,大学就业指导应与学术课程相结合,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技能培养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次,大学就业指导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并邀请企业代表来校园进行职业讲座和招聘活动。最后,大学就业指导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在线职业咨询平台和虚拟招聘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综上所述,职业咨询、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职业技能培养是大学就业指导中的关键要素。通过与学术课程相结合、与企业合作以及利用科技手段,大学就业指导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成功。这些关键要素和实施策略的结合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活。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篇三
摘
要
: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实现智能化的发展,这种环境背景下,要想获得好的就业,就需要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明确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的变化情况,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给予大学生科学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能够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光彩。本文就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其实就是政府的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以及下属的人才市场、高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存在着同质化的、程序化的特点,当前就业
市场逐渐实现信息化,并日趋完善,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是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种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就业指导方法,使就业指导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的单位更广,发挥的作用更大。
二、移动互联时代对大学生群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机遇。学生生活层面。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群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使用到互联网,比如学生之间的日常休闲娱乐、出行订票、网上订餐等,[1]使用互联网能够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互联网的应用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这种变化是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而且在大学生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群体也开始应用互联网,使其应用更加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学生思维模式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等也逐渐开放,相比于上一辈,他们的思想认识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问题的看待和处理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化也涉及他们的职业观念,学生在就业时自我认识比较强,他们知道只有强化自己的素质水平以及实践技能才能够被社会所接纳,[2]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需要高校就业指导的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审视,对其就业指导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与设计,了解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进行就业指导。知识获取渠道层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旧是阅读,新媒体时代,阅读逐渐发生成为立体化的阅读方式。[3]新媒体时代,阅读注重将文本和读者作为中心,传统的阅读方式注重的是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采集与发布,新媒体时代注重的是读者参与到阅读中,并实现良好的互动,实现参与性的阅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是一种“浅阅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量逐渐增多,大学生要想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一般不会深入的阅读,只是浏览性的阅读。“浅阅读”通常是由于学生的兴趣引起的,学生更加注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对于阅读的实际效果以及知识性内容并不重视。此外,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还呈现出“杂阅读”的现象,[4]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化的阅读速度逐渐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并且网络上的阅读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局限,使得读者阅读的内容比较宽泛,甚至出现一些低俗的阅读内容,影响读者的阅读品味。总而言之,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也使得就业指导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战。第二,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容易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体主义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泛滥。此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不良的黄色信息以及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使得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倾向出现偏差。
三、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第一,指导模式缺乏创新。通常来讲,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主要是就业信息的获取、面试指导、人才招聘会以及就业报告会等。[5]就业信息的获取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样化的方法获得就业求知的信息。面试指导就是为大学生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指导学生的面试行为。人才招聘会就是邀请企业到学生举办招聘会。就业报告会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与就业有关的专题报告会。这些方法都是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这些方法虽然对于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活动的指导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学生在就业指导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传统的就业指导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导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千篇一律,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就业指导提出的要求。第二,指导内容过于单调。对国家的就业政策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面试以及信息获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高校会为学生讲解国家以及地方的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落户政策等,为靠公务员、村官以及事业单位的学生梳理流程。[6]此外还有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面试着装以及沟通等内容指导。这些就业指导内容只能解决就业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就业方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就业指导内容应更加宽泛,传统的就业指导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新时代学生在就业时不再一味地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他们想自主创业、出国深造等,如果就业指导内容依旧局限于考试上的指导,会使指导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第三,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是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近些年来,高校加强对辅导员依旧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教师队伍的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目前教师队伍达到的能力水平还不够。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缓慢,而且比较单一,简单的培训一下辅导员之后,其就变成了就业指导人员,这种能力水平的教师是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的。需要指导教师能够科学的、充分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四、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第一,创新就业指导方法。新时期,为达到理想的就业指导目标,实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创新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其中“第三屏”就业指导方法称为正确之选。“第三屏”与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有区别的,将手机作为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第三屏”已经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7]也是大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第三屏”的积极作用,将就业指导与互联网相结合,促进就业指导的有效性,能够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准确性的指导。同时将手机作为主要的载体,在就业指导中进行“第三屏”信息化建设,实现就业指导的微信、微博等软件平台的建设,这样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会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关数据等信息进行及时了解,能够对就业理性地对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为就业做好准备。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努力实现“第三屏”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使就业指导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第二,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新形势下,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科学的指导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导内容,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更加青睐于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传播方式,愿意从手机中获得丰富、趣味性的信息,喜欢碎片式的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8]对于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内容的丰富与更新,不能只是单纯的对国家的就业政策、现状以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学横村官的考试流程等进行讲解,这些枯燥的内容与时代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新时期,学生更愿意听到的是高校对于未来就业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第三,重视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团队建设,强化其能力水平。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水平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能力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能力水平,积极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培训,使其更好的了解、参与和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他们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就业指导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以及线下的求职招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高效的就业指导。
五、结束语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逐渐广泛,对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移动互联时代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此高校应明确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点,加强“第三屏”信息化建设,丰富和更新就业指导的方式与内容,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使得传统的就业指导不足得到弥补,使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失业情况等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亮、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60—62、
[2]陈璐、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4):36—40、
[3]贾杏、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新举措[J]、当代职业教育,2015(07):102—105、
[4]薛泉祥、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33):74—76、
[5]刘陈姣、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探索[J]、亚太教育,2016(08):31—32、
[6]薛超,王志涛、移动互联在高校就业服务中的应用初探[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03):89—91、
[7]张涓、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139—140、
[8]张海燕、利用微信平台开展高校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0):77—79、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篇四
摘要
: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数量等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但是受到就业指导课的教材单一,教学内容空泛等因素的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效益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就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效教学;路径
高校开设大学生指导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让大学生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调整,为大学生提供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就业中的权利,不要盲目的为了工作而放弃自己的权利、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就业形式的分析,促进大学生积极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且适当的为大学生讲授一些就业的方法以及自己进行创业的途径,以便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的能力、近几年迫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1、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虽然很多高校都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是在认识层面上对就业指导课却并不是特别的重视,甚至认为该课程并没有设置的必要、主要是因为在一些高校中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单纯的认为是一种社会实践课,认为平时已经开设了实践活动的课程与该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复性、还有的高校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仅仅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帮助大学生完成就业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准备工作,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一些知识讲授,几节课就完成的,一定要提高认识将大学生就业长久的抓下去、
1.2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创新度不高虽然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课,但是都是各个学校自己安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更没有统一的教学目的,还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而且在讲授的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讲述为主,缺乏学生互动的过程,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尽管开设了这个课程,但是大学生却不能从该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任何有用的知识、而且开设的课时也比较随意,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
1.3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上来说,讲授的内容还停留在对就业形式的分析,如何选择职业等的范围,内容过于陈旧过时,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的一些需要,总是进行一些空泛的理论讲述,而忽略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大学生都需要不同的就业指导、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缺少个性化和多样性,应该努力扩大教学范围,将大学生的能力测试,职业规划等内容纳入课程范围之内,提高该课程的实用性。
1.4就业指导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的广泛,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礼仪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该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有很高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中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知识体系,而且由于高校的教师长期没有与用人单位有接触,也会导致在就业指导的时候由于知识的过时而导致指导的效果不理想、为了让大学生指导课开设的有意义,国家特别规定该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咨询师的资格、但是由于职业咨询师在我国才刚刚兴起,人才的缺口还非常大,远远不能满足各大高校对于职业咨询师的需求、所以很多高校对于该课程的设置还是由本校的教师来兼任,由于这些教师没有专业的职业咨询知识和经验,仅凭借自己的一些工作经历来讲授,很难保证课程教学的效果。
1.5就业指导课德育教育效果不高由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内容仅仅局限与就业的技巧等应急的方案上,而忽略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了眼高手低的情况,只想着要求工资待遇,双休等的要求,而忘记了任何工作都需要自己的付出辛苦的劳动,导致了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用人之间的一些矛盾,出现了待遇好的单位挤破头,而待遇一般或者是二三线城市却出现人才缺乏的情况、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路径
2.1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的指导队伍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所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就是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的教师、而教师的专业能力又直接关系到该课程的讲授效果、所以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的就业指导的教师队伍,对于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高校要加强对于本校的就业指导的教师进行培训,丰富这些教师的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并且让这些教师更多的涉猎一些关于就业心理学,公共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使得这些教师能够更加有效的解答和梳理大学生对于就业所存在的种种疑问和迷茫、并在这些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中进行选拔,选出一些有志向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愿意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让这些骨干教师来带动其他的教师共同进步和提高、其次,积极聘请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人,经理等涉及招聘人才的管理人员到高校做就业指导的顾问,让大学生可以获得关于就业指导的一些更加专业的回答,而且可以更多的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可以有意识的来培养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缺点,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都有一定的清晰的认识、高校还可以定期的举行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讨会,让一些专家与大学生进行直接的对话,提高其面试时的经验。
2.2以全过程就业指导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丰富复杂的课程,由于在我国这门课程才仅仅是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这方面的教师进行刻苦的钻研,以便建立一套完整而全面的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包括毕业生在就业之后的任职情况进行收集,明确毕业生在就业和就业初期最容易遇到哪些问题,需要哪些帮助、还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和招聘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企业更看中大学生的哪些素质,需要怎样的人才、这些信息的收集都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我国就业形式,本专业就业情况,包括大学生能力的分析,职业的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就业指导课对于大学生的实用性、这两方面的努力都可以为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该仅仅在快毕业的时候才开设,而是应该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然后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长期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
2.3通过互动式教学提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的丰富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的教学、由于就业指导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使得单一的教师的讲解模式不能完全的满足大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需要,尤其在一些公共礼仪,人际关系这样的问题上,要尽可能的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值得学习的良好的榜样,也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礼仪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演讲,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可以更多的在课堂上运用情景模拟来进行教学、比如,将大学生就业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拿来当作案例,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个情景进行模拟,可以模拟面试的过程,也可以模拟入职后的一些场景,让大学生对于就业时的情况有个更加真实的体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体验,让大学生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避免将社会想象的过于美好、总之,教师要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来让学生参与到就业指导中,真正在这门课程中有所收获、而且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对大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因为专业不同在就业指导上运用的方法必然也存在着差异、还有对大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认真分析和解答,除去大学生对于就业的困惑、
2.4实施校企合作提升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性高校要积极利用校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的机会,增加大学生对于企业的了解,对于自身专业的认识、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也可以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方便大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时的择业选择、而且在校企平台上,大学生可以得到企业中的专业人士的知道,更清楚的了解工作岗位的职责,有效的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社会需要的经验和能力、高校还可以积极主动的走出去,去了解与自己所设置专业相关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情况和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培养,包括思想上的教育也包括专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企业请到学校中来,让企业中的专业人士来为大学生讲解有关职位的技能需要,通过学生与企业的之间交流,让双方都对彼此的需要有所了解。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必须要从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提高就业指导的教师的能力,丰富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为大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并且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企业了解大学生对于职业的发展要求,也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需要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篇五
摘要:
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内涵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实现途径,以期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具有必须的借鉴好处。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表现为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与高校无效供给、社会有限需求与高校过多供给的矛盾。实践证明,靠高校、政府或者企业等单方面的发奋来解决这一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务必建立高校、政府、企业联动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内涵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是指高校、政府、企业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与制度约束为基础,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供需平衡为导向,共同承担职责,加强优势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过程和方式。其内涵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共同体的重构。在此构架下,高校、政府、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目标一致、职责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就业工作实现高校、政府、企业一体化整合,充分加强和发挥政府的桥梁、激励与导向功能,促使各方利益与职责的有效联接。三是透过联动实现大学生就业平衡。高校根据社会的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用心吸纳大学生。
二、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实现
(一)加强三大主体整合
1.构成校企联盟
企业透过设立大学生奖助学金、创新基金,以及开展与高校合作办学,加大对人才培养的介入力度,增强大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透过建立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接收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激活企业学习创新的氛围,为选拔所需的人才带给机会。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加强高校与政府合作
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职能,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高校应善于将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转化为自身的办学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为政府排忧解难,保障政府重点工程、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需求。
3.用心推进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
高校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企业应及时向高校反馈人才需求与要求,用心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加用心、有效的作用;政府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规划,对高校和企业进行人才的联合培养与使用带给科学化的推荐与制度化的扶持。
(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条件
1.拓宽办学主体来源
普通高校应立足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扎根区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精英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要拓宽办学途径,以地方为主,社会与企业参与,争取海内外各界支持,鼓励有资质的个人或民间团体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2.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应开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和研究中心,引导和鼓励具备相应规模和条件的企业兴建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或者与高校共建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用心吸纳大学生参与就业前培训和实践锻炼。要充分利用高校、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专家、领导、企业家、知名人士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课程建设,加强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带给创新创业条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
应建立社会化的高效就业人才市场和人才测评机构,完善就业预警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人才为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机制,推进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改善制度环境,强化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保障体系
1.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联动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体系。要在《就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出台针对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明确高校、政府、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并根据财力状况确定各自的资源投入强度与方式。二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联动实施状况的执法力度。要完善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执法依据,明确执法目标,强化执法程序,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执法中的重要职能作用,切实推动高校、政府、企业各自职责与功能的依法发挥。建立由高校、政府、企业代表组成的大学生就业联动争议仲裁机构,主动协调三方责、权、利的不平衡、不对等现象,用心处理各种利益纠纷与矛盾。三是增强法律意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新的职责、利益协调机制,有关方面应加紧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高校、政府、企业就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自觉增强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法制意识。
2.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调控优势,发挥在大学生就业联动中的推动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合作。政府应将企业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纳入统一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体系,拨划专项经费给予支持。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确立与建设要采取项目申报制和评估制,对考核合格的基地,给予建设企业税收减免、项目支持、贷款担保等优惠配套政策。同时,用心开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估,实现资源投入与大学生就业挂钩。加强对创新教育的投入力度,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氛围。为到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落实待遇,增加柔性发展机会。
大学就业指导论文 篇六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人们越来越关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课;问题;对策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的渠道,但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一、就业指导课程模式现状
在1995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要求高校在大三或大四的时候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并明确将该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就业指导主要涵盖三门课程――就业指导、生涯发展以及创业教育。为了加强就业指导的连续性,全程就业指导课程要求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
1.课程开设不均衡,没有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大学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重要转折点,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正确认识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开展就业指导课和创业教育课。而目前,就业指导课较为成熟,生涯发展课日趋完善,创业教育课急需加力。
2.课程安排随意性大,规范化制度不完善。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没有统一规范化的要求,导致学时不一,学期不一,学生不一,机构不一。学时不一即有的学校是32课时的课程,而有的民办院校却没有相关安排;学期不一即有的高校开设七个学期的就业课程,而有的高校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就业课程;学生不一即有的高校面对本科生和专科生,而个别高校还面对研究生;机构不一即管理部门有些混乱,有些高校是就业指导中心主管就业指导课程,有些是社科部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等。
3.授课方法单调,缺乏个性化辅导。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内容枯燥,针对性不强。或者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就业指导讲座,以灌输为主,缺少反馈,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辅导。
4.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对就业指导人员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必须是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和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而在我国,教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队伍规模和整体素质却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缺少学科专业依托。
三、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几点对策
2.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素质,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高校应该重视对就业指导师的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的素质。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还应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此外,高校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来学校担任学校的就业指导师,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3.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首先,就业指导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规划、职业发展等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还可以进行预约咨询,咨询可以以面对面或网上咨询的形式展开。
参考文献:
李琦.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