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篇一:探讨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包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鼓励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改进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创新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学习绘画、设计等艺术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美术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造诣,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美术作品时,需要对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这种批判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 鼓励学生的实践经验
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艺术创作过程,积累实践经验。这种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然而,目前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开放性和多样性
部分大学美术教育课程过于注重技法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应更加开放多样,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和实践。
2. 缺乏实践机会
部分大学美术教育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增加实践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艺术创作过程。
为了改进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美术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实际创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美术教育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结论
通过对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探讨,本文认为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等改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 大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2, 1: 25-30.
[2] 刘红霞. 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 中国艺术教育, 2015, 6: 32-35.
大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 篇三
大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美术生一门艺术,当代的艺术教育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大学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美术课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美术课的教学符合时 展的需要和人们在审美中促进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关 键 词:美术;教学;审美;多元化;研究;发展
作者简介:王博(1981—),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现就读于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
在21世纪,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它有着无穷的魅力。既能使人感受到它的存在,又能让人体会到它的情感,使人真正地感受到美的存在。与此同时,美术与教育领域自身的发展也不断对美术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加强美术教师的职后学习和进修当然也是美术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要求我们每一位美术专业的教师都要能够用艺术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意识,最终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但是,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却多置美术之美育功能和任务于不顺,只施以临摹写生的纯技能练习的应试教育;而小学美术教育又多是片面夸大稚拙童趣的艺术性,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使“稚美”思想垄断整个小学发展阶段,造成儿童的审美素质和创造能力的长期“低幼化”。以上所述的“有术无美”的功利主义教育和“有美无术”的自然主义教育其本质都是一种和全面发展相悖的'、残缺偏窄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和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创作)→观察等”的循环渐进过程。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形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也违反了学习规律。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和发展的审美定位
1、美术的教育目的和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和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靠于过程。假如说美术表现和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和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和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
2、美术的学科特征和发展作为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学科,美术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和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非凡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和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
4、美术的素质教育和发展作为普及型立体型的美术素质教育,围绕发展的核心表现出以下征摘 要:①科学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即向学生实施具有辅德、益智、健体(心)的美术“双基”,具有全面整体的、优化结构的、层次递进的、有序发展过程的教育,②实效性--因材施教和以点带面的统一,即以因材施教为根本,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全局性教育效应;③创造性--主体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即充分发挥教学双方的主体能动性,做好相互间的合作和配合、促进教学活动从不适应向适应方面发展;④规范性--有一定的教育评量体系和活动,即对学校美术教育实施综合评估并纳入教育、管理常规,根据甘一世纪学生美术素质的综合要求和表现,建立健全一整套过程和结果并重的美术活动的评量规则,并使之在实践中应用化;⑤发展性--以人为全面发展和“教育是基础生产力”的统一为宗旨,即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审美方面的生产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的教育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能运用美术语言手段去感受、理解和创造美的教育目的。
二、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功能,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探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和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和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功能显著、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和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和创作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和展赛机制。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和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和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和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希望、困惑、机遇、挑战并存的世纪。新世纪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守旧的知识、思想和教法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其制胜的法宝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量的增加,还要有面的扩展;备课时既要吃透教材,又要不断思考、创新,甚至超越教
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