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业绩报告范文(通用6篇)

时间:2014-08-03 02:50: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工作业绩报告范文 篇一

尊敬的领导:

我在公司工作已经一年多了,我非常荣幸能够向您汇报我的工作业绩。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团队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首先,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我深入学习了公司的产品知识和市场情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我积极参与团队的讨论和决策,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建议,并且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其次,我在销售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我通过积极拜访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成功地推动了一些重要客户的合作,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额。同时,我也积极参与了一些市场推广活动,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我在团队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与同事们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了一些重要的项目。我乐于帮助他人,与同事们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提高了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我也积极参与团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了自己的团队管理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我也会继续保持团队合作的精神,与同事们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

再次感谢您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致

敬礼

工作业绩报告范文 篇二

尊敬的领导:

我非常高兴能够向您汇报我的工作业绩。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

首先,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我积极学习公司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我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迅速学习并掌握新的工作内容。

其次,我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我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我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通过积极维护客户关系,我成功地促成了一些重要客户的合作,并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

最后,我在团队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与同事们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了许多重要的项目。我能够与团队成员紧密配合,协调各方资源,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我也积极参与团队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我将继续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努力实现公司的目标。同时,我也会继续与同事们保持良好的合作,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

再次感谢您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此致

敬礼

工作业绩报告范文 篇三

无论对于哪一个公司来说,业绩都是公司运作的核心,看重员工的业绩是企业生存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员工要想获得晋升或加薪的机会,就务必做出好的业绩。业绩包括个人的业绩、所在部门的业绩以及公司的业绩。正如一位人力资源经理所说:“员工之间收入的高低,归根结底是取决于工作业绩。”

好的业绩需要好的业绩报告来表现

公司对于业绩的重视使得写好业绩报告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好的业绩还需好的业绩报告来表现,如果业绩报告写得不好,没有突出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没有充分表现出自己业绩的全貌,就可能影响考核部门对你构成正确的评价。

业绩报告的作用在于全面、系统地反映你在某个时期所取得的业绩,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明确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总结上一阶段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一份优秀的业绩报告能够把你的业绩客观地反映出来,使你的辛勤工作有所回报,而失败的业绩报告则有可能掩盖你的实际贡献。

真实表现自己的成绩最重要

很多人在撰写业绩报告时总表现得很谦虚,尽量少写自己的贡献,甚至把自己努力取得的成绩也归功于别人。他们认为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好的,会有邀功的嫌疑,还显得骄傲自大。事实上,根本没必要对自己所取得的业绩羞于启齿,客观地反映自己的贡献本身就是一种潜力,而且公司看重的是员工创造业绩的潜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如果过于谦虚,弱化自己的贡献,不了解实际状况的主管可能很难对你作出真实的评价。即使主管了解你的真实贡献,也会认为你不够自信,连真实的汇报自己的成绩的勇气都没有,从而认为不能委以重任。因此,在撰写业绩报告时,切记不要过谦,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成绩是最重要的。

固然,要想使业绩报告赏心悦目,首先务必有好的业绩作为依托,但恰当的陈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完整的业绩报告就应包括以下一些资料:

第一,基本状况概述

首先要概述工作资料、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工作环境等。虽然这些与业绩的取得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显然如果你处于不利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也甚是恶劣的话,无疑能够使你所取得的业绩大放光彩。比如说,你的工作是处理客户投诉,这一工作的环境显然不是十分优越的,它要求员工能够忍受客户的抱怨,甚至是谩骂、侮辱。环境本身的特殊性实际上是业绩的一部分,因此就应把工作环境陈述出来,以使自己的业绩有所依托。当然,在陈述不利条件和环境时,千万不要理直气壮,不管怎

样说,这是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理解了这份工作就务必理解它所带来的特殊的工作环境。

第二,陈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陈述自己的成绩是业绩报告的重点。撰写业绩报告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突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为公司考核和晋升带给参考。

在撰写业绩报告之前应认真思考,尽可能把自己所取得的所有业绩都列出来,然后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在陈述时,首先要清楚地表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有哪些,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取得的,每项成绩的分量有多大,对企业有多大的贡献。在陈述时,必须要注意有条有理,突出重点,千万不能把各种成绩堆在一齐,让人事经理去挑选对你有利的成绩。这种做法不但加重了人事经理的工作,而且还会给人马虎、做事没条理的印象。试想,一个人连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都理不出头绪,工作时怎样能够做得有条有理呢

工作业绩报告范文 篇四

今年以来,我始终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紧紧抓住站支线设备质量、道口安全管理“两条主线”,做到双推进、双提高,时刻把职工的疾苦和冷暖挂在心头,团结和带领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眼睛向内,狠抓基础管理,造就了一支能吃苦、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使车间各项工作迈上了崭新的台阶。

一、强化安全管理车间安全形势基本稳定

1、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为此,我把“安全”二字贯穿于生产工作的始终。首先,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对上级有关安全的文件、通知、会议精神,逐字逐句、不折不扣的执行。对上级阶段性安全活动,始终坚持活动开始有安排布、有细化措施,活动中有检查、有问题库、有整改落实情况及阶段小结,活动结束后有总结提高,做到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推进;车间每周一召开交班会,总结上周安全工作,提出本周安全工作要点,会后车间发督办通知,监督落实。

2、加强安全教育。

利用宣传栏、横幅等阵地,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事故案例宣讲、看宣教片、违章职工现身说法等方式,让职工加深印象,真正从灵魂深处受到教育、启发。车间组织干部经常到包保工区针对段有关两违通报召开专题分析会,组织职工对照学习,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3、加强现场作业盯控。

安全上的关键时刻、关键部位、关键问题,我坚持做到亲临现场、亲自部署、亲自解决。如:道口铺面大修、清挖非法道口、我一直坚持在现场盯控。对车间的安全问题隐患,能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稳妥改进。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到了认真督促整改,严格进行考核,反复抓、抓反复。

二、紧抓两条主线圆满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1、站支线设备管理

对于铁灵黄支线设备,我都做到“二亲自一过问”,亲自检查设备,做到心中有数;亲自安排布设备整治工作;经常过问设备整治进度、质量。

针对支线工区普遍存在的作业标准低、作业质量不高的情况,车间下大气力进行了校正。

首先,从更新养修理念入手,车间将近年来上级关于“零误差、零缺陷”等七大理念的论述装订成册,要求各工区职工特别是工班长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车间干部下工区检查现场作业程序和质量是否符合单项线路作业标准、记名修和记名检制度是否落实等等,四、五、六月份连续三个月的维修任务完成相当好,无论作业项目、作业质量、人员素质,都比以往有较大改观,均得到段维修验收组领导的一致好评。

其次,加大检查考核力度。车间成立了设备检查组,对工区作业进行不间断巡回检查,发现工区不按标准作业,要求立即整改,同时纳入月度考核。

第三,由于历史原因,支线设备底子差,历史欠账多,车间利用自身优势,对一些不放心设备、关键设备进行了集中整治。同时,从车间抽调了部分机具及对讲机充实支线工区,加强工区自身设备整治能力。

通过一年多来,车间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车间管内设备质量大打加强及提高。多次得到段验收组的好评。

2、道口安全管理

我车间管内有人道口7处、监护道口28处,因此,抓好道口安全是车间安全工作的“重头戏”。首先,车间根据道口分布特点,经段同意,分别设了新下陆、大冶、灵乡三个监护道口工区,强化了专业管理、理顺了关系,从组织上保证了道口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多次开展专项行动,对道口设备、作业标准化等方面进行集中整治,“硬件”方面,修缮了道口房屋,对道口铺面、栏杆、栏门等设施进行了整修,排除了隐患;道口房内安装了摄像头,增强了对违章违纪行为的监控;“软件”方面,通过治理,道口工、监护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显著增强,道口工、监护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关心职工生活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职工是一切工作的执行者和最终落实者,因此,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至关重要。

前一段由于xx地区分房问题,部分职工思想情绪不稳定。我和总支书记

一起,深入班组,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分析职工思想波动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做好解疑释惑工作,打消职工的思想顾虑。由于我们工作方法对头,职工情绪虽然有些不稳定,但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我充分利用施工间歇、走区间、查道口的机会,与职工接触、促膝谈心.了解职工的困难情况,车间实事工程为职工解决力所能及困难。今年来,为各工区维修了热水器、补充了部分炊具,保证职工下班有热饭吃、有热水洗,对偏远工区的房屋进行了修缮、补充添了部分办公生活用品。职工家中红白喜事、生病、小孩上大学等遇到困难时,都能够及时得到车间救助。特别是职工生病住院,我都坚持亲自上门看望,做到“人到、情到、礼到”。高温时节,我还带领车间干部,备好西瓜、矿泉水等到生产一线慰问职工。

通过努力,车间干部和职工队伍上下团结,心齐气顺,车间各项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防护员违章作业、道口惯性违章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暴露出了我在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虽然进行了几次集中整治,情况有所好转,但在标准化作业的落实中,以及在车间的精细管理上,与其它兄弟车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自己将以这次干部述职为契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先进看齐,确保黄石重点车间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工作业绩报告范文 篇五

一、财务业绩报告两大难题解读

(一)非常损益的确认与报告

何为非常损益?我国会计制度规定,非常损益指的是“非经常发生的、计入损益的重大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损益,包括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和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等”。非常损益是否应该计入企业收益,传统会计理论对此争论不休,主要有两种观点:当期营业观和损益满计观。当期营业观认为,只有“正常”经营所产生的变化才是相关的。收益的计算必须特别强调“当期”和“营业”两个方面。只有管理上可以控制的价值变化和事项,以及当期决策所产生的结果才可包括在收益的计算之中。如果净收益仅与当期正常的可控经营相关,那么,它与其他年度、其他企业的比较就更有意义。而且,管理上的相对效率在这里反映得就最为明显。

这不仅有利于反映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对投资者的决策也更为有用。损益满计观则认为,收益表中所计列的收益数量,应该既包括正常的营业收益,也包括非常损益。其理由主要有:第一,当期营业观下必须对“正常”营业活动和“非正常”营业活动进行区分,但是,到底怎样的发生频率才算“非正常发生”?究竟哪些项目才能归为非常项目?对于这些问题实践中很难给出一个量的限定。不同企业的划分标准存在着很大分歧,这些分歧会使各个企业所计量的收益在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使用计算出来的净收益缺乏可比性。第二,计算净收益时忽略不计某些特殊事项或前期调整的借项或贷项,则每年的收益数字就有可能被企业管理当局操纵或修匀,这已被众多事实所证明。第三,囊括当年确认的所有借项和贷项的收益表更易于编制,更易于为使用者所理解。第四,非营业性活动可能也受到管理效率的影响,以企业连续的整个历史经验为基础,对经营效率和对未来经营成果的预测可能比当期营业观更为准确。

从FASB提倡的财务报告内容质量来看,损益满计观比当期营业观提供的财务业绩信息确实更为有用。损益满计观可以防止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使提供的信息更具有可靠性。至于相关性,由于包括非常损益的企业收益范围更大,如果分别列示正常营业收益与非常损益,理应具有更强的相关性。但是,从财务报告表述质量来看,笔者认为,损益满计观并没有解决非常损益的报告问题。

将非常损益计入收益后,如果不将营业收益与非常损益分别列报,显然不利于使用者对企业未来收益进行预测,也不利于使用者对企业经营效率进行评价。这样虽然提高了可靠性,但大大降低了相关性。如果将营业收益与非常损益分别列报,则仍然遇到非常损益与正常营业收益的区分问题,它与采纳当期营业观所碰到的问题是一致的。换言之,传统会计理论可以解释损益满计观比当期营业观更为有用,非常损益应该计入企业收益,但并没有解决非常损益如何列报的问题。

根据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财务报告表述最重要的质量就是透明度。按照透明度的要求,企业必须清楚、确切地表述与投资人相关的信息,把这些信息综合成一个描绘企业经营真相与诚实财务状况的图像。从行为意义的角度上看,会计人员和管理当局的评判标准也不可能适用于全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特定需要。因此,企业如何划分正常收益与非常损益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必须让投资者知道企业是如何划分正常收益与非常损益的,而且,还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让投资者可以按照他们各自的需要重新进行划分。如果对当期不同性质的收益进行了充分揭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或许会比会计人员及管理当局作出更为恰当的分类。笔者认为,企业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在财务报表中分别列示正常收益与非常损益,然后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划分正常收益与非常损益的标准。并且,为了使投资者能够按照他们各自的需要重新进行划分,企业还必须根据重要性原则,分别披露各项金额较大的正常收益与非常损益。

(二)未实现利得的处理

未实现利得,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未实现损益,其处理分歧来源于收益计量的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争论。资产负债观主张,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而净资产又是由资产减负债而得,所以,收益等于“(期末资产一期末负债)一(期初资产一期初负债)”。当然,因所有者的投资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而造成净资产的减少,不包括在收益之中。这样,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确实增加了,就应该作为收益的内容之一予以确认。收入费用观则认为,必须先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入和费用按其经济性质上的一致性联系起来,确定收益。因此收益的确定公式就是“收入一费用”。

主张资产负债观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认识:第一,按资产负债观确认的收益属于经济收益,是企业的实际收益,它既考虑交易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因素的影响,比按照收入费用观确认的会计收益更加全面,对使用者更为有用。第二,资产负债观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只要企业的净资产确实增加了,就应该作为收益的内容之一予以确认。这样,传统的历史成本模式下受实现原则所限制而不能确认的很多内容,如物价变动或自创商誉而导致企业资产或盈利能力的实质上的变化,在资产负债观下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收益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资产负债观碰到了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资产负债观下必须采用现行价值对企业资产进行计价。例如,澳大利亚学者钱伯斯()所提倡的“脱手价值(exitvalue)”会计模式。但现实中的现行价值难以寻找,即使找到了,其可靠性也非常差。更重要的是,在资产负债观下,只能求得企业的收益总额,无法得到企业收益的各个组成部分信息。这样的收益数据对使用者基本上没有使用价值。

收入费用观下必须通过确认收入和费用来确定收益,因此可以得到各种性质的收益明细数据,这些明细数据比一个收益总额无疑更为有用。这是收入费用观最大的优点。然而,由于收入和费用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的交易和交换活动所确定的数据,因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成为收入和费用确认的较为现实的属性。但是,如前文所述,当今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历史成本原则使得大量缺乏客观证据的事项,却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极为有用的信息,不能确认为损益。此外,收入费用观强调收入和费用必须匹配,配比原则是收益确定的核心,而那些不符合配比原则要求但又会对企业的收入或费用产生影响的项目,将作为跨期项目暂记到资产负债表中去,等到下一个会计期间再将其逐步转入收益表。比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各种待摊费用、递延支出、预计收益等。这使得资产负债表成为前后两期收益表的过渡或中介,大大降低了资产负债表的有用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收入费用法与资产负债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收入费用法可以得到更为有用的收益明细数据,而资产负债法得到的收益总额却更为相关。收入费用法与资产负债法计算的收益总额的差异就是未实现损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既使用收入费用法又计算未实现损益,也即采用介入收入费用法与资产负债法之间的一种方法,则可以同时获得收入费用法和资产负债法二者的优势,还可以弥补收入费用法的两个缺陷。由于传统上我们一直采用收入费用法,后来基于谨慎性原则,各国会计准则都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也即确认未实现损失,因此,我们现在的焦点实际上就是未实现利得的处理。然而此时仍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方面,计算未实现利得时,仍然碰到难以对企业资产采用现行价值进行计价的问题。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下(FASB概念框架),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确认未实现利得,得到的信息不可靠;如果不确认未实现利得,得到的信息缺乏相关性。实务中,一个折中的做法是只确认部分相对较为可靠的持有资产的未实现利得。如FASB曾规定可销售证券和交易性证券期末都必须按现行市价计价。另一个传统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收益确定后该如何在报表中进行披露。关于未实现利得的处理,还有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未实现利得将来实现后是否应该进行重分类调整。英国的准则(ASB)是禁止这样做的,而国际会计准则(IASC)和美国的会计准则(FASB)没有禁止。禁止重分类调整主要是考虑到未实现利得既然确认,那就应该属于企业的收益,将来即使实现了,也仍然是以前持有期间的收益,如果进行重分类调整,势必模糊收益的性质。而重分类调整的支持者则认为,未实现利得与已实现收益的性质不同,专门列示过去确认的未实现利得在当期实现的数额,可以增加收益信息的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笔者赞同这一看法,按照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表述质量(SEC模式),财务报告必须展示给投资者一幅企业经营的真实图象。因此,企业必须诚实地披露当期已实现利益中过去已经确认为未实现利得的部分。

按照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财务业绩报告最重要的是能够诚实、充分、不偏不倚地披露企业的经营成果,展现给投资者一片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图像。由此,企业应该在报表中分别列示企业传统的净收益和未实现利得,前者包括已实现的收益和按照稳健原则提前确认的未实现损失,后者是当期还未实现待将来再实现的企业收益。根据财务报表内容质量的要求(FASB模式),企业可以仍旧只确认部分资产的未实现利得。但是,按照财务报表表述质量的要求,企业还必须依据重要性原则分类别在附注中详细披露企业资产的未实现利得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资产所采用的资产计价属性;企业选择资产计价属性的理由;按所采用的资产计价属性,资产的现行价值金额;资产的未实现利得金额以及将来可能实现的时间与数量分布。总之,关于未实现利得的报告必须使得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重新计算企业的收益。

二、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阐释

什么样的财务报告是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即评估财务报告质量的标准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什么。FASB主张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是提供对现在的、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它认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信息质量为相关性与可靠性。而Levitt在《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的演讲中则提出会计准则必须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为目标,认为诚信、透明、公允、可比和充分披露等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质量要求,这同FASB提出的信息质量标准不尽相同。沿着这种理念,美国多个会计专家与职业团体开展了财务报告质量评估问题的重新探讨,并提出了评估财务报告质量的不同框架。虽然这些不同质量评估模式对财务报告的具体质量标准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都认为:强调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标;突出财务报告内容的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把财务报告披露形式的质量放在显要的位置。

在国外认真研究的同时,国内学者也在积极探索。葛家澍、陈守德(2001)认为,在资本市场中,最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就是股东,即投资人。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主要面向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还是主要面向保护股东,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是,财务报告的质量首先取决于财务报表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于表外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的质量。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图像,它还有一个应当如何表述才能成为完整的图像的问题。

由此可见,列维特所提倡的、众多支持者共同发展的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化比FASB规定的财务报告质量标准更广泛,适用面更宽,层次也更高。我们将这些质量评估模式蕴含的共同理念称为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该理念主张财务报告质量包括两个部分:财务信息内容的质量和财务报告表述的质量,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财务信息内容的质量主要根据FASB的模式,财务报告表述的质量则主要依据SEC模式。SEC模式认为,财务报告表述质量就是透明度,具体包括中立性、清晰性、完整性、充分披露、实质重于形式以及可比性等标准(葛家澍、陈守德,2001)。也就是说,财务报告必须诚实、清晰地反映企业真实的全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图像;在反映过程中,必须不偏不倚,客观地充分披露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更重要地是在充分披露的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可比的(包括横向可比与纵向可比),其可靠性至关重要。

工作业绩报告范文 篇六

近年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等,使得会计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走向公允价值,出现了大量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项目(如持有利得或损失)。而传统业绩报告即损益表以实现原则为基础,反映的只是以净收益表示的已确认并实现的财务业绩,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业绩,因此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组织纷纷提出改革措施,认为业绩的概念是一个全面收益或综合收益的概念,本文以此为基础来讨论如何完善企业业绩报告。

一、全面收益的含义

全面收益(亦称综合收益)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原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要素》中就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这一概念,并把它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

1.净收益与全面收益。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NO.130)《报告全面收益》对全面收益概念和净收益概念进行了区分。根据SFASNO.130,净收益与全面收益都是由收入、费用、利得、损失要素构成,但全面收益包括的范围比净收益要广,净收益被归为全面收益的一个组成部分。

SFASNO.130列举了根据现行会计准则予以确认的属于全面收益但不属于净收益的项目,如外币折算调整项目、可销售证券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等。SFASNO.133《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会计》的颁布,又增加了新的全面收益项目:现金流量避险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包括对预期的以外币标价的交易进行避险的衍生工具上的利得或损失。这些项目都是未实现的。因此,按照实现原则,它们都不能够包括在净收益中。为了便于区别,SFASNO.130将包括在全面收益之中但不列入净收益的项目,统称为“其他全面收益”。

2.公允价值计量与全面收益。从SFASNO.130《报告全面收益》中列示的其他全面收益项目,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项目都是由于脱离历史成本计量而采用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现行价值计量形成的。而会计确认的过程至少有两个阶段:一是初始确认,即在项目取得或发生时将数据输入会计系统进行记录和报告;二是再确认,即对初始确认后的项目,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项目的初始确认与再确认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在初始确认时,采用现行价值与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得出的结果常常是相同的。历史成本代表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是经济业务发生时的现行价值,但初始计量后即成为历史价格;在再确认时,现行价值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初始计量之后,即使所持有的资产没有发生变化,但如果通货膨胀、技术更新、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使得资产的现行价值发生变化,并且如果这种变化符合会计确认的标准,那么,在报告期内就必须进行重新计量,结果也就必然产生未实现利得或损失。

3.资本保持概念与全面收益。所谓资本保持,是指只有在资本已得到维持或成本得以补偿之后,才能确认为收益。根据资本概念的不同,又分财务资本保持和实物资本保持。收益是扣除业主交易的影响后,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主要分歧在于期初与期末净资产采用何种标准来量度。FASB指出,贯彻实物资本保持概念,要求存货、厂房、设备及其他财产按照其现行成本计量,现行成本的变动应作为“资本保持调整数”,直接列入权益,不作为资本所得。而财务资本保持概念则不要求采用特定的计量属性,价格变动的影响包括在资本所得内。FASB所定义的全面收益是以财务资本保持概念为基础的。FASB认为,采用财务资本概念可以保证财务报表之间的相互勾稽。而且,FASB在论述计量单位时强调,除非通货膨胀率增大到偏差程度无可容忍时,否则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各种项目,将会继续使用名义货币单位计量。由此可见,全面收益一般是指名义货币的财务资本所得。企业从开始到结束整个期间内的全面收益就等于其现金流入与现金支出的差额。

由于全面收益确认了一部分尚未实现的收益,因此,有人批评说,按照全面收益分派股利和缴纳税金不能非常有效地保全企业的实物资本。但这并不能成为未实现收益而拒绝确认其为全面收益的理由。因为分派股利、缴纳税金以及保全实物资本基本上是属于财务决策的内容,而不是会计的职责。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首要任务是真实、全面、公允地报告企业当期各种交易、事项或情况的财务影响,以提供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而这正是全面收益的计量目标。要做到这一点,现行价值计量似乎比历史成本计量更具有优越性。

二、全面收益报告形式的选择

1.全面收益现行的报告形式。从英国、美国、新西兰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颁布的有关财务会计准则来看,对全面收益大致采用两种报告形式。

一种报告形式是两表法,即除传统收益表外,增加一张业绩表或在权益变动表内报告其他全面收益。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1992年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报告财务业绩》中,规定企业编制“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表”。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表与全面收益表两者格式基本相同,都是从传统收益表的净收益开始,增加除净收益以外的全面收益项目,包括固定资产重估价、外币报表换算差异、持有用于销售的长期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差异等,最后报告全面收益总额。IASC修正后的财务会计准则第1号也允许企业编制“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表”,或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其他全面收益,但不要求报告全面收益合计总额。英国的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表、美国的全面收益表以及IASC的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表都被称为第二业绩表或第四报表。新西兰只允许采用权益变动表报告其他全面收益。另一种报告形式是一表法,即扩展损益表。美国FASB在SFASNO.130中也允许企业编制扩展损益表,即在损益表的净收益下,列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最后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2.全面收益信息应当以使用者易于获得的形式报告。从IASC以及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准则可以看出,他们要求采用的全面收益报告方法并不一致。首先,权益变动表的主要目的是报告净权益的变动,如果将财务业绩信息与接受所有者投资及对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的信息混在一起,会使会计信息的明晰性受到影响。其次,第二业绩表,即英国的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表、美国的全面收益表,尽管它对传统损益表起到了补充作用,但是,在传统损益表中详细报告净利润,而在第二业绩表中报告其他全面收益的做法,与报告目的相悖;而且两张业绩报表同时存在,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因为重视了一张表而忽视另一张表,因此应该在一张财务业绩报表中报告净利润与其他全面收益信息,同时取消损益表和第二业绩表。

笔者认为,应当在业绩报表中而不应当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及其组成,赞成在与损益表合并的一张报表中报告。首先,这与全面收益计量的性质是一致的,构成全面收益的所有项目无疑都是对企业财务业绩的计量,目前被划分为净利润的组成项目与其他全面收益项目并不存在概念上的差别。其次,可以保证业绩报告的完整性和可比性,由于其他全面收益项目与净利润项目对于计量一个企业的财务业绩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如果统一要求企业将所有的全面收益项目列示在同一张报表中,可以使得业绩报告更加完整,而且,尽量减少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也有助于增加信息的可比性。再次,可以提高其他全面收益项目的透明度,便于使用者对全面收益信息进行分析利用。如果允许企业选择在业绩报告中报告或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其他全面收益,那么,许多企业可能选择在权益变动表中进行报告,从而降低其他全面收益项目受重视的程度。最后,可以避免在实务中出现两种业绩报告——全面收益表和损益表,防止误导使用者的决策。

工作业绩报告范文(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