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及重庆渔业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四川及重庆渔业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对于四川及重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四川及重庆地区的渔业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渔业资源概况
四川及重庆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根据我们的调查,四川地区有大大小小的湖泊、水库和河流达到3000多个,其中一些湖泊和水库具有较高的渔业资源潜力,如九寨沟、黄龙等。重庆地区则有长江、嘉陵江、渝水等重要河流和大大小小的水库,提供了丰富的淡水渔业资源。
二、渔业发展现状
在渔业资源的基础上,四川及重庆地区的渔业发展较为良好。渔业生产形态多样,包括养殖业、捕捞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养殖业以淡水养殖为主,主要养殖品种有鲤鱼、鲫鱼、鳜鱼等。捕捞业以渔船捕捞为主,包括渔网捕捞和渔具捕捞两种形式。水产品加工业主要以鱼类加工为主,包括鱼粉、鱼油等。
在渔业生产方面,四川及重庆地区的渔业产量稳步增长。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四川地区的渔业产量年均增长率为5%,重庆地区的渔业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同时,渔业收入也有所增加,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四川及重庆地区的渔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渔业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给渔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其次,渔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捕捞技术,限制了渔业产能的提升。此外,渔业市场开发不足,渔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益不稳定。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修复和保护湖泊、水库和河流生态系统。二是加大渔业技术培训力度,推广先进的养殖和捕捞技术,提高农民的渔业生产能力。三是加强渔业市场开发,建立健全的渔业市场体系,提供稳定的市场收购价格,增加农民的收益。
综上所述,四川及重庆地区的渔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我们相信,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先进技术和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四川及重庆地区的渔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四川及重庆渔业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四川及重庆渔业情况调研报告
一、两地渔业基本情况
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渔业大省(市),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居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第三位。
二、主要措施与特点
四川省和重庆市渔业主管部门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分别提出了“努力构建西部渔业强省”和“渔业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渔业“转变、拓展、提升”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促进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特点:
一是争取和落实惠渔政策有新突破。四川省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省水利厅及时召开全省水产工作会议,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省财政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水产良种补贴和技术培训,并建立水产科研创新机制,开展水产育种攻关,有力地带动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重庆市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渔业规模化养殖补助(试行)办法》,集中运用农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给予补助
,引导和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受到渔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二是开辟渔业投入渠道有新进展。重庆市利用本地资源特色优势,吸引资金开发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黄颡鱼、翘嘴红等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观赏鱼养殖已发展成为打造郊区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四川省利用中西部结合带的地缘优势,积极引进资金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预计全省今年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许多养殖户也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一些丘陵地区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稻鱼轮作,成为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
三是建设生态渔业有新思路。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西部渔业的`基本要求。两省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工作。重庆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水面大量增加的机遇,积极探索并科学规划三峡水库渔业的发展思路与措施,努力实现发展渔业生产促进库区移民增收和保护水库生态环境的协调并举。同时,为减轻工程建设对长江渔业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水产原良种场,储藏、研究和保护长江特有鱼类资源,并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和环境监测,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切实保护三峡生态环境,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四川省结合地方实际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从今年开始逐步取缔施肥养鱼,并积极推行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方式,建设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