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调查报告【经典3篇】

时间:2017-04-02 07:38: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辽宁省民生保障与改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调查,分析了辽宁省民生保障与改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在医疗保障、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收入差距扩大等挑战。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

一、引言

近年来,辽宁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与改善工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民生问题在辽宁省仍然存在,如医疗保障不完善、教育资源不均衡、就业压力加大等。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辽宁省民生保障与改善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

1. 医疗保障

辽宁省在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不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其次,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医疗资源不均衡,城市医疗水平相对较高,农村地区医疗条件较差。此外,医疗费用过高也是一个突出问题,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 教育

辽宁省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较为落后。其次,教育质量不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此外,高等教育的就业压力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就业

辽宁省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大量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压力增大。此外,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也亟待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不畅,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

4. 社会保障

辽宁省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完善,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逐渐增大。其次,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有待提高,一些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仍面临着社会保障的缺失。

三、问题分析

辽宁省民生保障与改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医疗保障不完善,教育资源不均衡,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辽宁省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建议

为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辽宁省民生,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对医疗保障的投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2.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3. 加大对就业的支持,鼓励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和支持。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率,特别是对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的保障。

五、结论

辽宁省民生保障与改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辽宁省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调查报告 篇三

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省一直保持财政支出七成左右用于民生。今年,财政用于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民生投入,占总支出的比重接近80%。

  2016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直领跑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其中,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4700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0420元,增长6.7%。

  更难得的是,辽宁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前三季度,全省环境质量达标率达78.9%,同比改善3.4%。生活饮用水达标率达96.9%。

  这一组组温暖人心的数字背后,是百姓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创业做“乘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经过几轮的笔试、面试,大学生宋立强终于找到心仪的工作,沈阳一家知名的上市企业与他签订了工作协议。

  “选择留在沈阳就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能把所学知识贡献给这座城市。”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期待。

  宋立强所在的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共有527名应届毕业生,截至目前,已经有114人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率达21.6%。机械学院副院长张娜告诉记者,由于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才需求减少,就业工作略显艰难。但学校早谋划、早动手,从目前就业率看,仍好于去年同期。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周一通报”制度,将就业工作目标纳入工作实绩考核体系,实行通报、问责和约谈,省大学生就业局局长刘铸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大学生的稳定就业。

  提前启动高校毕

业生就业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一项项惠及高校毕业生的好政策密集出台,正点亮几十万大学毕业生的新希望。

  省就业局统计,截至8月末,全省举办近4600场招聘会,提供了57.7万个就业岗位信息,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16%,在辽就业率为63.36%; 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2.1万人,就业率为93.71%。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仍要“快马加鞭”。

  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指引和路径设计,为扩大就业畅通了渠道,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为此,我省将监测企业户数从1200户扩大到5000户,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薪酬变化和用人数量变化作为失业监测的重要内容,并规定一次性裁员超过200人必须上报。

  从去年开始,沈阳市就已经在全市选取了10家企业试点,向不裁员少裁员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去年10月份申请了稳岗补贴后,12月份就得到补贴130万元。

  为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符合条件的离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对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实施“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使34.3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稳定就业。安置零就业家庭1217户、122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一面是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找岗位,一面还要做大创业的“乘法”,一人创业带动一群人就业。截至9月末,全省创业孵化基地达336家,入驻企业9520户,带动就业8.8万余人; 扶持创业带头人1.1万人,带动就业6.7万人。

  好政策激发出活力,全省就业人数不降反升。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1.9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民生保障加强,“幸福指数”攀升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的心头之痛。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破解这道难题。

  11月初,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记者遇到正在开药的张桂芬老人时,她高兴地介绍医改带来的实惠:“政府现在的政策真是好,看病、买药省了一大笔钱。”

  在农村,69岁的西丰县房木乡农民刘云鹏参加的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他告诉记者:“我患心脏病多年,属于特病报销范围。按照政策,不仅可以在定点医院报销80%,还可以进行二次报销。算下来,自己掏的钱并不太多。”

  困难群体的保障如何呢?“我们家的低保又涨了,现在每月能领700多元钱。”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街道低保户韩铁男心存感激。不仅有低保金,韩铁男还开始享受当地针对低保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政府给掏钱,为他瘫痪在床的儿子上了医疗保险,“孩子出生就是重度脑瘫,有了医保,真是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啊!”

  以2015年4月1日我省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为基点,医改工作全面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95家县级公立医院和36家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1%。

  2015年12月,省政府出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方案,明确参保人因患大病而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按规定支付后,由大病保险对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费用补偿不设封顶线。到“十三五”末期,最终实现全省农村全部参合农民大病保险起付线调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内。

  今年,一个个利好消息接踵而至。2016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全口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和60%,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

  按照6.5%的总体水平,我省为601.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提高了基本养老金标准,并同步提高了86.7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新增加的养老金已于今年9月底前发放到位。在普调的基础上,适当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倾斜照顾。

  投入带动消费,反哺经济发展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也牵动着省委、省政府的目光。

  作为率先在东北乃至全国进行棚户区改造的省份,辽宁棚改的脚步从未停歇。1至9月份,全省棚改开工13万套,棚改货币化安置9.64万户,货币化安置比例达74.2%,超过国家要求年底前达到50%以上的目标;棚改房基本建成13.45万套。

  对来沈阳打工近20年的福建人陈顺平来说,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棚改房,而且孩子今年还在沈阳参加了高考,并被辽宁的一所高校录取,可谓喜上加喜。

  为促进教育公平,我省认真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有近30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

  新常态下,民生投入更有反哺经济发展之效。百姓殷实的家底,促进着消费市场的繁荣。

  今年国庆黄金周,全省消费市场增势强劲,1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增长8.8%,各地旅游市场火爆,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2.9%。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交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都呈现积极向好的局面。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预计突破50%,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

  我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支点,是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相互拉动、彼此给力的新印证。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凸显的正是新常态下省委、省政府的民生定力与民生情怀。

辽宁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调查报告【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