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述职报告 篇一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审专家:
大家好!我是XX村的第一书记,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在驻村工作中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自我驻村以来,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我与村两委班子紧密合作,充分发挥我的优势,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取得了如下成绩:
一、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调研和分析,我发现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传统的农业种植业,收入有限。为了增加村民的收入,我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我们组织了一次产业发展座谈会,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当地的资源和市场需求,决定发展蔬菜种植业。我们引进了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村民提高了种植效益。此外,我们还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生活品质。
二、教育扶贫取得明显进展。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面,我深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打破贫困的循环。因此,我积极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我们筹集了资金,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此外,我还积极组织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并组织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村民的就业能力,为他们找到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改善。在我驻村期间,我们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我们修建了水泥路,解决了村民交通不便的问题。此外,我们还修建了卫生厕所,改善了村民的卫生条件。通过这些建设,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得到了增强。
以上只是我在驻村工作中取得的一部分成绩,离脱贫攻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全力以赴,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村民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努力,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谢谢大家!
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述职报告 篇二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审专家:
大家好!我是XX村的第一书记,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在驻村工作中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自我驻村以来,我秉持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村情实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如下成绩:
一、坚持精准识别贫困户。在驻村期间,我重视贫困户的识别工作,深入了解了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和数据核实,我们对贫困户进行了重新评估,确保了扶贫政策的精确施策。我还积极推动建立了贫困户台账,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更新。
二、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在驻村期间,我们注重发展村里的特色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我们组织了一次产业发展座谈会,征求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我们积极引进了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村民提高了种植效益。此外,我们还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三、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面,我在驻村期间积极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我们筹集了资金,改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此外,我还积极组织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并组织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村民的就业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驻村工作中取得的一部分成绩,离脱贫攻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村民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努力,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谢谢大家!
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述职报告 篇三
为切实抓好“第一书记”选派,铜仁市按照“六个精准”,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准选派2446名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着力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空心化、边缘化、弱势化问题,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摸清“三个类别”,在“需”字上精准。
一是为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充分利用“村情信息库”的基础作用,针对性地从经济部门选派1551名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做到全覆盖,实现因村施策、对症开方、精准帮扶;二是为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针对年初各地评议出来的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情况,从市、县党群部门选派227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把脉-开方-护理”三诊法推动软弱涣散村转化升级,把“后进”变为“后劲”,切实解决党组织引领发展作用不明显甚至软弱涣散问题;三是为民族地区村选派“第一书记”。结合铜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相关工作,选派1985名少数民族干部到民族地区村担任“第一书记”,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同时,还注重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信访问题突出村选派“第一书记”。
拓展“三个层面”,在“选”字上精准。
一是从驻村工作队中遴选。把全市2877个驻村工作组、12027名驻村干部作为“第一书记”的“遴选库”。对驻村工作组长已担任村“第一书记”的建立工作台账。对组长未担任第一书记但符合任职条件的,直接按程序明确为所驻村“第一书记”。对组长不符合任职条件和不能胜任工作的,从驻村工作组中择优选派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干部任村“第一书记”;二是从联建支部中遴选。推进“第一书记”选派与城乡支部联建工作的有机结合,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的联建村支部副书记按程序“提拔”为“第一书记”,实现从配角到主角、从“看”到“干”的转变;三是从后备干部中遴选。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等方式,选派后备干部扎根基层到村任职,切实解决“群雁高飞头雁领”的问题。
坚持“三个原则”,在“适”字上精准。
一是坚持因村选人。坚持“党务干部派弱村、经济干部派穷村、政法干部派乱村、科技干部派产业村”,并根据乡镇党委和村支“两委”的“订单”需求,促进“第一书记”配备更趋合理;二是坚持因人定村。由“第一书记”填报“志愿书”,充分尊重“第一书记”的“乡愁”,结合“第一书记”的
.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实行因人选村、原籍优先,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真正实现“专业”对口、“情感”对路;三是坚持统筹选派。科学统筹“第一书记”选派与深入推进“民心党建”工程,并与干部驻村、城乡支部联建、“双千双助”、“两个遍访”、计生卫生帮扶、综治维稳等工作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多头交叉、多地帮扶、扎堆帮扶等问题。
落实“三个责任”,在“干”字上精准。
一是落实党建责任。与选派的“第一书记”签订党建“责任状”,确保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全部转化升级。并要求“第一书记”认真践行“杨再炼工作法”,心绘干群关系“连心图”、尺绘同步小康“路线图”、足绘服务群众“联络图”,推进“民心党建”工程深入实施;二是落实发展责任。围绕“33668”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落实“第一书记”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和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责任,实行“双诺制”,由“第一书记”向组织和群众作出发展承诺,并把履诺践诺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落实为民责任。使“第一书记”成为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员、群众事务的代理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在做群众工作时要“认得到路”、“叫得出名”、“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成为“五分钟干部”、“十分钟干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
建立“三套措施”,在“管”字上精准。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市县党校、党员教育短期实训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任前培训、集中培训和普遍轮训,切实加强“第一书记”党务、政务、村务知识的学习提升,迅速实现角色转变,全面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健全管理办法。落实区县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的共同管理责任,并明确派出单位要每月听取“第一书记”工作汇报,每季度到村调研,指导促进工作;三是完善考核制度。采取日常考核、半年述职测评、年终述职测评、民意问卷调查、工作实绩考察等方式,对“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考核。
完善“三个保障”,在“推”字上精准。
一是健全机制保障。用好考评“指挥棒”,把“第一书记”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和单位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并把“第一书记”的任职作为评先选优、提拔使用、评聘职称、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强工作保障。工作上对“第一书记”实行“五个保障”,即由选派单位参照差旅费管理办法,给予“第一书记”相应的住宿、伙食、交通补助,安排定期体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待遇上对第一书记实行“三个不变”,即“第一书记”在村任职期间,原单位人事、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三是强化督促保障。把“第一书记”工作督查与监督检查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结合,作为党委、政府督查室的重点督查内容。同时注重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加大对“第一书记”工作的报道宣传。
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述职报告 篇四
沙湾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组部、中央农办和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要求,择优选派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因村制宜“派”。按照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牧区工作、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的要求,严格把关、好中选优,从各县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优秀干部中选派,有农村牧区工作经验或涉农涉牧方面专业技术特长者优先,择优选派212名干部到全县212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确保了选派干部全覆盖。在选派人选确定上,充分考虑各村实际情况和选派干部的学历、经历及能力特点,坚持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责。
贴近实际“训”。紧贴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重点围绕深入学习党建专业知识、涉农涉牧政策、法律法规、扶贫攻坚、“十个全覆盖”等重点工作相关的内容,组织全体驻村第一书记轮训了一遍。同时,县委还拓宽培训锻炼形式和途径,通过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教授讲学、参与重点工作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下派书记的培训和锻炼力度,不断提高了他们精准扶贫工作的能力水平和全面掌握群众工作方法。
主动作为“干”。一是重点帮助推进软弱涣散级党组织转化升级,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着力促进班子团结、增强组织活力、提升工作水平,努力把软弱涣散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二是重点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强牧、惠农惠牧、富民富牧政策,带领村开展“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作,协调落实金融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重点协助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是全面推广运用嘎查村民主管理“532”工作法,健全和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构。
健全机制“管”。明确选派干部由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严格落实共同管理责任,通过采取定向抽查、电话督查、随机抽查以及征求乡镇主要领导意见等方式,随时掌握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出勤及履职情况;建立工作保障机制,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必须驻村工作,由各乡镇创造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选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落实交通费、伙食补助费等费用,并坚持做到驻村期间,原单位人事、工资和福利待遇三个不变。同时注重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沙湾县电视台和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宣传报道。
强化管理“考”。第一书记参加派出单位年度考核,由组织部根据嘎查村评议结果和各乡镇党委考核建议提出意见。任职期满,派出单位会同组织部进行考察,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后果的及时调整和处理。对派出单位的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一同进行,作为评价派出单位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