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推荐3篇)

时间:2019-02-07 08:17: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 篇一

在幼儿园的观察中,我选择了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作为个案对象。小明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家庭条件较为普通,父母都是上班族。通过观察和交流,我发现小明在个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与其他孩子的互动中,小明表现得较为孤僻。他很少主动与其他孩子交流,更多的是一个人玩耍。当其他孩子邀请他一起玩时,他通常会回避或拒绝,显得不太愿意与他人合作。这可能与小明的个性有关,但也有可能是由于他缺乏自信或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其次,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小明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当老师给他提出要求或规定时,他往往会表现出不耐烦或抗拒的态度。他可能会表示不愿意做某个任务,或者不愿意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这可能与他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的教育方式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他对权威的不信任。

另外,在学习上,小明的进步较为缓慢。虽然他参与了各种学习活动,但他的学习成绩相对较低。他在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他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比其他孩子落后一些。这可能与他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的学习资源不足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他对学习的态度不积极。

针对小明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首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合作游戏和团队活动来促进小明与其他孩子的互动。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他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和沟通,并培养他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其次,可以通过与小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改善他与老师的互动。老师可以采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来引导他,让他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同时,老师也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制定一些适合小明的教育方式,让他在学习中感受到支持和关爱。

最后,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来帮助小明提高学习能力。为他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根据他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让他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总之,通过观察和分析小明的个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来帮助他克服这些问题。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小明可以逐渐克服自身的困难,取得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 篇二

在幼儿园的观察中,我选择了一个名叫小红的女孩作为个案对象。小红是一个四岁的孩子,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母都是高收入的职业人员。通过观察和交流,我发现小红在个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与其他孩子的互动中,小红表现得较为霸道。她喜欢支配和控制其他孩子,经常以自己的方式来安排游戏和活动。当其他孩子不按照她的要求去做时,她会表现出不满和不耐烦的态度。这可能与小红在家庭中得到的过度关注和溺爱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她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其次,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小红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情绪。她经常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很少主动去解决问题。当遇到一些困难时,她会迅速寻求老师的支持,而不愿意独立去尝试。这可能与她在家庭环境中过度依赖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她缺乏自信和独立性。

另外,在学习上,小红的能力较为出色。她在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她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和运用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她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比其他孩子进步较快。这可能与她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的良好教育和学习资源有关,也可能是由于她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努力。

针对小红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干预。首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合作游戏和团队活动来培养小红与其他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她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和沟通,并培养她的协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其次,可以通过与小红建立独立性和自信的师生关系来改善她与老师的互动。老师可以给予她一定的自主权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她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来增强她的自信心,让她懂得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挑战来促进小红的发展。为她提供一些适合她水平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她能够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制定一些适合小红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让她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总之,通过观察和分析小红的个案,我们可以了解到她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来帮助她克服这些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合作、独立性和自信的师生关系以及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挑战,小红可以逐渐克服自身的困难,取得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 篇三

【#亲子教育# 导语】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用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今天©为您带来了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三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一】

  案例:早晨幼儿陆陆续续的开始来园了,来得早的宝宝已经开始玩角色游戏了,有的宝宝在抱娃娃,有的宝宝在扮演医生,心晨宝宝蹦蹦跳跳的走进了活动室,她最喜欢娃娃家了,直蹦娃娃家,一眼就看中了徐尖宝宝手中的娃娃,就把娃娃抢了过来。徐尖眼看着娃娃被心晨抢走了,急的哭了起来。我走过去问心晨:“娃娃刚才是谁在玩的呀?”她说:“娃娃是我的。”尖儿急着说:“是我在玩的,心晨来抢了。”“心晨肯定是觉得徐尖抱娃娃太累了,所以想帮帮忙是吧?”听我这么一说,心晨就说:“是的,我来抱一会,等会再给你抱。”这么一说,尖儿也不再争着要抱娃娃了。两个人一个抱娃娃,一个忙着做饭了。

  分析与措施:

  心晨宝宝对自己的东西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占有欲比较强,小班孩子又缺乏和别人交往的意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去抢过来,所以这也是多数幼儿的现象,也是导致幼儿发生争执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我也多次和家长沟通,希望在家的时候也能正确的引导宝宝和伙伴玩耍时能一起分享玩具,让心晨宝宝体验到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篇二】

  案例背景:

  A是班级里的小男孩,来幼儿园一年都不到,长得很帅气,有时俨然一个大男孩,人也很聪明,但话不多,还有让老师苦恼的是:他很多时候比较懒,睡前不愿意自己脱裤子,醒了更多的时候等老师、阿姨帮他穿裤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饿他连喂自己吃饭都懒得动手,做操时只要老师不扶着他做,他也懒得动手动脚,活动时,只要是需要动手稍微有点麻烦的事情,他宁愿坐在一旁看看,仿佛他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激情。

  案例描述:

  情境一:“老师好!”门口A进来。“你好!今天真棒,来得早起来了。”老师一边摸着A的头,一边对他说,“想玩哪个区角,自己选一个进去玩吧。”他选了娃娃家,在里面玩得很开心,又是烧菜,又是做饭,还躺在靠垫上蹭来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时间,老师铃鼓响起,“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后来搭火车,我们要准备下楼做操了。”可他还在玩,老师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来了,我们要准备下楼了。”可他还在继续玩,老师走过去,对着他说,他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没有整理的意思,来到自己的鞋子旁边坐着,但是就是没有动手穿,然后看看老师。老师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师说:“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后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会穿的哦?”他没反应,然后老师又说:“A再不整理,等下我们就都下楼了,就不等你了。”他见老师这么说就象征性的拿了几个玩具放好,这时一位小女孩进去帮他整理,他就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没有穿“我不会!”A说。“不会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师说。A点点头,老师一步步告诉他,他今天穿的鞋子应该怎么穿,并一步步帮他穿上一只,另一只让他自己动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场上,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和着音乐做早操,虽然有些孩子的动作也不是特别标准,但是一个个都是一副认真的样子。这时,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师开车开到他的面前:“A小司机当好了吗?”说着老师扶着他的手开着,他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任何感觉的让老师扶着他开,开了一小会,老师放开了他,继续开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后他又是呆呆的站着懒得动手了。老师叫他:“A,小手举起来了,变成小猪了吗?”

老师扶着他的手夸张的做起来,他就跟着老师的手动起来了,但是当老师离开后,他又停了,对此老师显得有些无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师讲了嘟嘟熊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完后,老师问孩子们:“老奶奶为什么喜欢嘟嘟熊?还夸奖他。”有孩子很快的说:“因为他会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带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爱劳动。”“对呀!所以老奶奶喜欢他,还夸奖他。那我们也要学嘟嘟熊,以后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懒,要不然没有人会喜欢你的。”“A是吗?”旁边的一位孩子马上说:“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点点头。

  情境四:

  有天起床,所有的孩子都已经穿好鞋子了,只有A还坐在他的鞋子旁边等阿姨出来帮他穿。一会,阿姨出来,老师对阿姨说:“阿姨,不要帮他,他会习惯的。”然后,阿姨没有帮他,他继续坐着,老师走过去,“我们今天来给你得小脚丫找家好吗!”老师把自己的鞋子脱去,“这个是它得家吗?”“不是!”“那它得家在什么地方?”“这里!”“那赶紧让它进家门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A的不良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从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对于小孙子是宠爱有加,每天吃饭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场地,他从来都不习惯自己整理玩具。就这样,什么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并逐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对于他的每个眼神总能很快的心领神会,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难怪A经常说自己不会但也懒得问。

  2、教育效果经常不明显的原因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也会运用故事、榜样激励、说理、看图等策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有时也会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比如有时教师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任务,仅仅只是用了语言的提示让A把自己的玩过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却没有交给他应该如何整理,这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对于一个在家一直有人帮他做事的A来说也许是有难度的,可能根本没有人告诉过他应该要怎么拿怎么放,放哪里。而有时教师也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对于A来说也许只是对于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并非从内心有所触动,因而也达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长辈们对于独生子女得溺爱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动手的机会,正是这样才让A变得如此的依赖他人。要是他发生根本性得改变必定需要一个很长得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家长得配合,教室要及时得指导家长的工作,要让家园真正能达到很好得共育,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让5+2=7而不是小于7,为孩子创造良好得家庭环境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2、淡化说教,创设更加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去教育孩子,运用好游戏得方式

  在我们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语气去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要总习惯于把现成得东西告诉孩子,要倡导以人为本,更多得运用游戏为孩子创设有趣得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

  3、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室应为幼儿学习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室要观察幼儿、了解孩子、同时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世界。而教室仅仅作为他们参加获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4、找到孩子得兴趣点加以引导

  都说兴趣是得老师。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得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得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提高孩子对于参与活动得兴趣。

  【篇三】

  案例描述:

  活动时,常常会有小朋友叫道:老师皮皮抢我的玩具了:老师“皮皮打我了:……学习活动时,他总是一个人跑来跑去,小椅子一刻也坐不住,为此,我们对他做了一天的活动跟踪记录,希望以此我们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和这些事情的原因所在。

  早上来园时,小帅带来了一个玩具,马上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只见皮皮走过去,一把夺过小帅的玩具,就自己玩起来,小帅见了要立刻抢回来,于是,两人你争我夺,都不肯松手,我走过去蹲下来说。皮皮:你想玩这个玩具是吗?皮皮点点头,那么,玩具是小帅带来的,你应该怎么跟他说呢,皮皮看看我,又看看玩具,对小帅说,让我玩一会好吗,小帅听了松开了手,一起玩吧。我鼓励道。两个人听了都跳起来,开心的玩起了玩具。

  分析:

  1.皮皮自我为中心的的倾向很明显,自己的玩具只会自己玩,而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皮皮从小帅手里一把夺过玩具,是因为他喜欢玩这个玩具,自己也想玩,便采取了最直接的方式-----从别人的手里抢来了自己玩。

  2.皮皮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可能与成人的过多关注有关,他已习惯于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一旦别人不注意他,他就会感觉不被重视,就会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包括侵犯行为),以引人注意。同时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不敢接近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新的攻击性行为来吸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教育措施:

  1.幼儿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可能和成人一样能用比较适宜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幼儿只是想和别人表示一下友好,可是他们的动作给人家的感觉就像是想侵犯别人,幼儿年龄小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更多的只能依赖于动作,造成了许多理解上的偏差:

  2.转移关注点:放大和鼓励进步,皮皮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失控的行为,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过分的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是绝不会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当他稍微的有些进步的时候,我便马上加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

  3.如果发现皮皮出现攻击性行为就果断的制止,并边示范抚摸对方的手臂或其他部位说;如果你喜欢小朋友你可以抚摸他的手臂:或者轻轻的拍拍肩膀:示范后,请皮皮像老师一样做。并肯定的说;对;要轻轻的抚摸,才表示你喜欢他。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