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实践的活动方案 篇一
社会的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供一个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我们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内容
1. 预备阶段: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将组织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目的,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培训,如社交礼仪、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培训。最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2. 实践阶段:在实践阶段,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帮助老人、义务劳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不同方面,了解社会的组织和运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反思阶段: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讨论。学生将分享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通过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三、活动计划
1. 时间安排:本次活动计划为期一个月,每周安排一次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半天。
2. 资源准备: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将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将联系社区和老人院等相关机构,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合作。其次,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我们将准备一些必要的物资,如礼物、食品等,以便在活动中使用。
四、评估与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与总结。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反馈,我们将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并总结活动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的活动方案,我们相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社会的实践的活动方案 篇二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我们制定了以下计划。
一、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内容
1. 基础知识教育: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培训,如社会科学、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培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组织和运作。
2. 社区服务: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清洁环境、植树造林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不同方面,了解社区的组织和运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社会调研: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如走访企业、采访社会人士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培养他们的调研和分析能力。
三、活动计划
1. 时间安排:本次活动计划为期一个学期,每周安排一次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一天。
2. 资源准备: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将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将联系社区和相关机构,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合作。其次,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我们将准备一些必要的物资,如调查问卷、采访设备等,以便在活动中使用。
四、评估与总结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估与总结。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反馈,我们将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并总结活动的优缺点,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的活动方案,我们相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社会的实践的活动方案 篇三
关于社会的实践的活动方案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以张志勇同志在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为依据,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决定分学段,分主题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通过开放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我们相信随着一系列活动的不断展开,孩子们创造性的火花将会不断迸发,再加上教师给予的各种帮助,学生既能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又能体验到研究性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我们深信综合实践活动会成为一种催化剂,它将促使课程发生质的变化,使教师开阔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走出封闭的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并快乐着。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来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我校确定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情怀,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对自然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轻松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己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方法
(1)亲历亲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
(2)自主发展。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的活动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他们有权利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
(3)探索发现。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参观、访问、考察、实验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储备,诱发探究动机。探索发现的过程是内容与方法交织的过程,是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的过程。
(4)交往合作。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这种活动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社会多方人员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
四、具体研究任务与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根据本地、本校情况,确定本班活动主题。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2、各班上交班级活动方案和小组活动方案。
3、组织方式:
中年级由教师、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采取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高年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教师或家长适时引导,在活动策划和总结时采用集体交流讨论的形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根据方案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指导督查服务。
2、举行课程实施研讨活动,总结交流经验,在探索总结推广中不断提高教师指导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征集综合实践活动课优秀案例,并组织老师学习。
2、进行第二轮的研讨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撰写相关心得或论文,推广先进经验。
3、整理活动中收集的各种资料。
五、操作内容
(一)搜集整理信息
1、搜集科学信息。搜集科学信息是学生学会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主题,如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先确定自己知道哪些食品属于垃圾食品,然后让他们通过上网、调查等方式收集该垃圾食品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等有关资料,再用各种表达方式汇报他们的成果。
2、现场考察。把学生带到某个现场,从参观者的角度考察现场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教师应该关注学校周围新发生的与科学教育相关的事件、工程、环境问题等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教学。如:带学生到交通主要路口,观察车辆运行情况。
观察时要注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还应该注意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记录、测量工具的运用相结合。对观察的目的性和观察程序也应该给予具体的指导。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
(二)初步分析和处理信息
学生能够从在校内外观察,思考,收集到的信息,尝试运用调查,考察,文献收集等基本信息工具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并进行信息交流。初步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尝试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信息的海洋里汲取营养,并能提出独立见解。能够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部门进行联系,沟通,并学会在活动中自我管理。
五、采取措施
1、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坚持就近原则。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主题、课程资源的不同特点与学校现有的条件,尽量采用参观、访问
、调查、实验、测量、采访、宣传、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2、根据活动内容和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组织形式学生按计划进行活动,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始终关注活动的开展。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必须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感受、收获等内容的文章。统筹考虑时间。学校每月将对学生撰写的活动感受和收获进行评比,每年级评出优胜奖10名,每名优胜者给班级加2分。
3、活动结束后,个人写出活动小结与活动的感受,活动小组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班级、学校内外的交流。反参加学校的交流,奖班级5分。
4、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3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少一次扣班级10分,小型活动应周周有。根据活动的社会反响情况将对班级组织的活动分一、二、三等,各奖5、3、1分。
5、每月每班至少上交作品具体指标:
班级活动方案;1份
小组活动方案:5分
学生活动反思:10份
学生活动总结:10份
班级活动总结:1份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二)
为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广大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活动主题
今年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活动内容
今年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 四个一 ” 。
1.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场所。通过参观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举办夏令营、 “ 革命圣地游 ” 、 “ 红色旅游 ” ,考察城市、农村建设成就,浏览 “ 血铸中华 ” 、 “ 民族魂 ” 爱国主义网站等多种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参加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立足于所在社区,开展敬老爱幼、助残帮困、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道德实践,接受社会公德教育。
3.为回报父母、长辈做一件实事。通过为父母、长辈做饭、洗衣、整理家务,或过生日等多种形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4.学习一项生产生活技能或自理自护知识。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学习生产劳动、工艺制作、日常生活实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学习自我保护、生存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社会适应能力教育。
三、活动原则
组织学生开展 “ 四个一 ” 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就近就便的原则,立足于学生所在社区、乡村,便于学生广泛参与;(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可以个人分散活动,可以就近自由组合活动,也可以由学校出面组织一些集中性的重点活动;(三)力所能及的原则,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要以学生可以做到为前提,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四)保障安全的原则,要教育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落实保障措施,认真负责地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要把 “ 四个一 ”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摆上日程,制定方案,尽早部署,确保活动顺利实施。把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实好,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计划,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学校要把 “ 四个一 ” 社会实践活动布置给每一位学生,并就开展好这项活动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切实做好动员工作。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要予以适当的记载认证。要努力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使学生完成 “ 四个一 ” 活动内容,真正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突出重点,以点促面。各地要围绕 “ 四个一 ” ,结合本地实际,设计和开展一些集中性示范性的重点活动,吸引带动学生广泛参与。特别要突出活动主题,有重点地组织一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的团队,集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组织记者深入报道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要通过工作简报等方式,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工作经验,推动 “ 四个一 ”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在开学后专门组织一次班会或团会,交流活动经历和体会。通过校报、校内广播站、校园网等多种方式,展示本校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使更多的学生受到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的具体目标:
开展本活动有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树立当代中学生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明确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关注家乡、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比较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的对象、人数和需求、条件分析:
本活动以高一年级学生(约1200人)为主,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活动所需要的初、高中相关知识,经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科学研究方法等知识培训,各学科的探究性教学,初步具备了开展活动的.相应能力。从以往的经验看,学生参与活动有很高的热情,家长也能理解和支持。暑假时间较长,有利于学生完成选定的实践活动。我校曾经连续两年组织过其他实践活动,有成功经验。有一支热心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科技教育氛围浓厚。有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科学院参与发动和组织。有市科协、教育局、科技馆、电视台的热心支持和指导。
三、活动内容:
本项活动由系列活动组成。包括:
1、小课题实验研究。应从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定一个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写出实验报告,附加反映实验过程的照片、图片或样本等支撑材料。小课题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第一,小课题实验名称、课题成员、指导教师;第二,实验假设;第三,实验过程及具体操作叙述;第四,实验结果分析即结论。如:测定土壤肥力实验,要利用所学知识,深入田间地头测试,要求写出土壤肥力测试报告,并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宣传农用安全知识。搜集相关材料,通过办宣传栏、发宣传单、讲座等形式,开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农药农肥农膜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要求有活动计划,事后写出宣传活动总结,附加原始的宣传材料。注明作者班级姓名
3、农具小发明。运用所学的知识,围绕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一些器具的缺陷进行改进,体现小巧特点。要求制作成实物模型,附加文字说明,注明作者班级姓名。没有条件到农村的同学也可以围绕居民生活中的问题选择其他发明。
4、设计创新方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改善农家生存环境,美化居民生活,促进家乡发展与进步。如:农村小区绿化设计、农家庭院设计、改水改厕方案、村级道路设计、沼气池的设计等。没有条件到农村的同学也可选择其他创新方案。要求有较详细的设计图和说明,注明作者班级姓名。
5、写一篇调查报告。围绕你所深入的乡村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要通过数据分析现存的问题,所提建议要有较深入的论证分析,有可行性的具体措施。调查报告一般应包括:第一,课题名称、作者或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第二,课题提出的理由或背景;第三,课题实施获得的事实、数据及分析;第四,结论及建议。
6、学一项民间特色技艺。传承我市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要靠我们年轻一代去学习、继承乃至发扬光大。如窗花剪纸、刺绣、打草鞋、做鱼面(锤鱼)、做肉糕、鱼丸子、豆折等。要求必须有反映你在学习传统技艺过程中的真实照片或录象(数码或普通相机均可)。在照片反面贴纸条注明作者班级姓名。有些传统技艺还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究其奥秘,写出相关的科学小论文,如“甜酒的做法”、“麻城老米酒与白酒的区别”、“麻城鱼面的产业化前景”等。
7、制作一个科技网页。 以反映家乡科技进步、宣传环境保护、破除封建迷信、农村新风貌等内容为主题。作品可用U盘下载提交或用电子邮件发至*******注意注明作者姓名、班级。
8、画一副反映家乡进步的画(或科学幻想画)。画纸一般不得大于四开,科学幻想画强调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注明作者班级姓名。
每位学生必须在上述活动中至少选择一项开展活动,第1、2、5项活动可以由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每个小组人数最多不得超过6人)。
四、活动的难点、重点问题
1、活动的难点在于选题和制定实施计划。
2、活动的重点在于实施阶段的监控和收尾阶段的指导。
五、活动过程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年5-6月)
(1)召开全年级学生暑期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动员会。
(2)利用高考放假、研究性学习课时间组织和辅导学生选题、成立活动小组、制定活动实施计划。
(3)各班就暑期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礼仪、任务要求等)。
2、实施阶段(暑假期间)
(1)印发一封给家长的公开信,交学生带回,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根据不同小组活动的内容要求,预计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如开介绍信、提供摄影、摄像、文字打印等物质支持等等。
(3)辅导教师、班主任要与学生保持通讯联系,随时关注活动的实施情况。
(4)辅导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修改、完善、总结活动成果。
3、总结评价阶段(20**年9月)
(1)组织学生整理科技实践活动成果,对活动进行总结,写出活动体会。
(2)以班为单位对进行交流,推荐优秀活动成果参加全校评选。
(3)每班制作一块科技优秀实践活动成果展板,面向全校集中展示交流。
(4)全校评选出优秀活动成果并予以表彰。设优秀个人项目一等奖5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30个,鼓励奖50个,优秀辅导教师奖5个,组织奖8个(以班为单位),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5)推荐优秀活动成果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6)与麻城电视台合作,制作反映暑期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题片,在麻城电视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