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龙脊梯田作文600字(经典6篇)

时间:2019-04-06 08:49: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桂林龙脊梯田的壮丽景色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其中,桂林龙脊梯田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农耕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桂林龙脊梯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是中国最著名的梯田之一。这片梯田建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龙脊梯田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形状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山脊上,令人叹为观止。

梯田是农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产物。龙脊梯田共有数千级梯田台阶,从山脚一直延伸至山顶,形成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每一级梯田台阶都严格按照地势高低建造,形成了一道道层层叠加的绿色阶梯。当阳光照射在梯田上,金黄色的稻谷在微风中摇曳,犹如一片波光粼粼的黄色海洋。站在梯田之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桂林龙脊梯田的美景四季皆有不同,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春天,稻苗抽穗,梯田如同一片翡翠绿色的海洋;夏天,稻浪翻滚,梯田宛如一片波涛汹涌的绿浪;秋天,稻谷成熟,梯田变成了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冬天,梯田铺上了一层洁白的雪,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壮丽的景色,桂林龙脊梯田还有独特的农耕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当地农民的传统农耕表演,了解到他们世代相传的农耕技艺和生活习俗。游客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农家菜肴,领略到真正的农家风味。这里的农民勤劳朴实,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片美丽的梯田,也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了农耕文化。

总之,桂林龙脊梯田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农耕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你会被大自然的魅力所征服,体验到与农民共同劳作的乐趣,感受到和谐共处的美好。无论是想欣赏美景,还是了解农耕文化,桂林龙脊梯田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篇二:桂林龙脊梯田的文化传承

桂林龙脊梯田不仅以其壮丽的景色闻名,还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这里的农民世代相传,将农耕技艺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代表。

龙脊梯田是中国最著名的梯田之一,也是中国梯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梯田建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这里,农民们世代相传,将种植稻谷的技艺传承下来,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耕系统。在他们的努力下,桂林龙脊梯田成为了一片宝贵的农耕遗产。

桂林龙脊梯田的农耕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农民们在梯田上栽种稻谷,每一步都有着讲究。从耕地、选种、施肥到田间管理,他们都有着独到的经验和技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农民们熟练地耕种田地,驾驭着耕牛在梯田之间穿梭。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片美丽的梯田,也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了农耕文化。

除了农耕技艺,桂林龙脊梯田还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当地农民会举行盛大的梯田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平安。在这一天,农民们会穿上传统的农民服装,手持祭祀用的五色丝线,排成队伍沿着梯田上行,进行祈祷仪式。这个活动不仅是对农耕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农民们对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崇拜。

桂林龙脊梯田的农耕文化也吸引了很多学者和艺术家的关注。他们在这里寻找灵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梯田成为了他们的创作题材,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农耕文化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桂林龙脊梯田的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桂林龙脊梯田不仅以其壮丽的景色吸引着游客,还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这里的农民世代相传,将农耕技艺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代表。来到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梯田景色,还可以了解到农耕文化的魅力。桂林龙脊梯田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片农耕文化的瑰宝吧!

桂林龙脊梯田作文600字 篇三

去年暑假,我去了广西龙脊梯田。之前我在巴厘岛见过梯田,那次只觉得在台阶上种庄稼很有趣。这次的所见让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我们乘缆车到达山顶。首先扑面而来的是植物散发的特有的清香。与我们大北京的空气截然不同,令人活力四射。其次,我粗略地看了一下龙脊梯田,发现它大得很!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脉个个都呈现阶梯状。上面种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令人叹为观止。从侧面看它像是楼梯上铺着绿色的地毯,非常漂亮。再次,我们走进了梯田仔细看,发现每个台阶约30厘米,里面还有约5厘米的睡去,用来浇灌庄稼。随后,我又发现它神奇的灌溉系统:最高层的水渠里的谁顺着坡道流了下去,到了每一层的水渠中教官这一层的农作物。这里的地势与华北的平原地区不同,华北地区适合种植庄稼而这里的丘陵地带不适合种植庄稼。而从秦朝起,人民就造除了这种梯田,何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

自然景物固然壮丽,但如果结合人们的劳动与智慧,会使它变得更加蔚为壮观!

桂林龙脊梯田作文600字 篇四

入秋了,秋的主色调——金黄,开始染遍乡间田野。我来到桂林龙胜平安村龙脊山,看那依山而造、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的梯田,宛如一条条金色的龙盘旋在山上,又如一层层金色的波涛在群山之间连绵起伏。这天地间劳动的产物,是那么的壮观,那么的秀美。

龙脊梯田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山势陡峭,最宽处不过十米,窄处尺余。由于气候关系,一年只耕种一次水稻,春天,农民开始往梯田灌水育苗,梯田波光粼粼;夏天,梯田翻滚着一道道绿波;秋天,金黄的稻田层叠而上,宛如一座座金塔。每一个季节,龙脊梯田呈现不同的色彩和景致。

我站在金色的稻浪中,躬下身子,捧起一小撮颗粒饱满的稻穗,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飘散着特有的芬芳。不远处,另一片晚稻田洋溢着碧绿,与足下的金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俯视山脚下,一条小河清澈碧绿如玉,不急不缓地流淌,蜿蜒伸向远方。微风拂过,水面上漾起层层涟漪,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闪烁,满河生辉。沿岸是翠生生的竹林,一座别具一格的小竹亭点缀其中,充满了大自然清新活泼的气息。

更远处,星星点点、古色古香的木寨楼是一户户人家,已是黄昏,袅袅的炊烟在屋舍盘旋,这人间的烟火传递着生活浓郁芬芳的气息,漂泊在外的游子,如果看见这炊烟,定会思念故土和亲人。天际远处,是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傲然挺立,似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了一切世俗的纷扰。淡蓝的天空浮着朵朵白云,让我感到释然的自由和无限舒畅,乡间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啊!

世界是那么大,乡间风光无限,还是这安宁质朴、美丽和谐的乡间,最能给予人心灵的自由和慰藉。

桂林龙脊梯田作文600字 篇五

从桂林城出发,折而往西,前行几十公里,便到了一片苍苍茫茫的大山里,山不再是桂林城附近状如窝窝头样的的小山包,而是高大、雄浑、连绵起伏,逶迤不尽的大山,山势险峻,山形巍峨,上面各种树木枝繁叶茂,密不透风,保持着几千万年来的原生态,车沿着两山之间的河谷踽踽而行,山路弯弯,峰回路转,越往上走河流越发湍急,前几天刚下过雨,河水浑浊,山间湿气氤氲,不时有水从石缝间渗出,汇成涓涓细流,从高处飞流直下,撞在凸出的石块上,飞珠溅玉,哗然有声,行车一个多小时,车在半山腰骤然停下,龙脊梯田不经意间呈现在眼前。

正是下午,天气时阴时晴,太阳偶尔从厚厚的云层中露出脸来,阳光洒在层层梯田之上,蔚为壮观。山不是一座山,是成片的山头,高的近千米,从山脚下开始,梯田层层而上,一直逶迤到山顶,梯田里种有水稻,正是秧苗疯长时节,远看一片翠绿,田垄间杂草青青,在山间的凸凹处,无法平整土地的地方,则是大片的树木,蓬蓬勃勃,形成一大团一大团的墨绿,在山顶或者半山腰处,有苗族山寨,黄墙黛瓦,叠床架屋,整个看上去,翠绿、浅绿、墨绿、鹅黄、青黛,五色杂陈,美伦美央,给人视觉上以极大的震撼,而这一切,远非天工,尽在人事,让人不由得不惊叹瑶族人民惊人的创造力。

从下车的地方到山顶有两个选择,一是坐缆车,一是步行,为了体验一下龙脊梯田的美景,我们选择了步行,有瑶族妇女背着背篓不时过来,问需不需要服务,她们大都个子矮小,黑黑瘦瘦,颧骨高耸,嘴唇厚实,一头黑黑的长发,盘起来缠上头锦,据说她们一生只剪一次头发,长发可以给她们带来财富和好运,全身能暴露在身体外面的部分,如手上、脖子上、耳垂上则佩戴着各种银饰,因为长期在山上生活,日常应用的所有物品都要下山去背,长此以往,练出了一副好筋骨,善于负重,一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瘦瘦小小的妇女可以轻松的背负五六十斤重的东西爬上千米的高山,而我们空手前行都气喘吁吁,中间还要歇息好几次。

沿着青石板小路拾阶而上,中间要穿过一座瑶寨,瑶寨大都木质结构,两三层高,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这家的屋顶与那家的庭院平行,而那家的庭院又成了别

人家的风景,路没有北方乡村中那种横平竖直的街巷,沿着房屋的自然走向,曲曲折折,曲径通幽,通常在没路的地方穿过一家的庭院又豁然开朗,天猛然间下起雨来,石板有些湿滑,偏偏台阶越发陡峭,背着有些重的包裹,渐渐力不从心,赶忙到一家居民的廊檐处避雨歇息,浓云在对面的山峰处翻卷,又快速的移动,忽然一道阳光从云峰中透出,周边的云层染上了金黄色,而其他的地方依然浓墨重彩,阳光瞬间消失,乌云又重新笼罩了山峰,白云苍狗,大开大阖,瞬息之间,气象万千。

雨收云霁,继续前行,过瑶寨,路变为平整的公路,虽然依然呈爬坡状,但感觉轻松了不少,前行几公里,到一歇脚处,一亭翼然,四面环廊,亭下是陡峭的山谷,丛丛茂竹就生长在峭壁之上,它们一纵纵、一簇簇,紧紧拥抱在一起,高大笔直,有好事者在竹子上刻有留言“某某驴携某某猪到此一游”,一朵橘红色小花附着在树杈上,纤弱、娇柔、在风雨中微微颤动。亭子里有卖竹筒饭的,将新鲜的竹子砍了,竹肉挖出来呈中空之势,将糯米,腊肠,猪油放进去,封上芭蕉叶,细火煨烤,十几分钟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大米和竹子以及腊肠混合起来的清香,吃起来,糯软可口,别有一番风味,最好吃的还是粘在竹筒壁上的那一层饹馇,硬硬的,脆脆的,几乎可以当点心吃。

继续前行,于黄昏时分终于到达山顶,今晚就入住这里的瑶寨,瑶寨从正面看,只有不多的几座,但它们勾肩搭背、高低起伏,廊腰缦回,暗通款曲,沿山势居然蔓延到与之相连的另一座高大的山头,粗略估算有数公里之长,极尽曲折之能事,中间青石板小路,干净整洁,有黑衣皂裙的瑶族妇女不时走过,看到我们大都停下脚步,和善的开口问好,有些奇怪的是,在这里很少见到明眸善睐的瑶族少女和精壮的瑶族汉子,大都是些中老年妇女,她们几乎个个都是刺绣能手,家中摆满了各种自家纺织印染的粗布,粗布上刺有各种吉祥的花卉图案,价格也很公道,而一有闲暇,她们便会去山下做挑夫,大概一次能挣三五十元。

又下雨了,雨势渐渐增大,我们坐在廊檐上喝茶,听着哗哗的雨声,看着外面氤氲一片的天空,感叹老天爷对我们的厚赠,假若晚来十分钟,我们便会困在瓢泼大雨里,浑身淋个精湿,哪还有现在这样怡然自得的心情。回望山下,依然有游客形同蝼蚁,络绎不绝的爬行,而在更远的山峰,云雾缭绕,忽隐忽现,有一个山头,山顶处是一处平地,瑶寨就建在山顶,从我们这里望过去,几乎可以平视,山间层层梯田,山上屋舍俨然,掩映在绿树丛中,如梦似幻,仿佛仙境一般

住所旁有条水沟,水流从上面的山上汩汩而来,又欢快的奔下山去,梯田从水沟里开个小口,灌溉完后又顺着地势流向下面的一层,就这样由上而下一层层浇灌,完全不用人去看护,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令人叹服,据说,瑶族人原居中原,五胡乱华时期为躲避战乱才迁入西南部的重重大山,为了生存,他们在和大自然的搏斗中,巧妙的发明了这种梯田,我目前所看到的这一片山头由来已久,从元到清,历经了六百多年,数代人薪火相传,辛勤劳作,才有了目前这个规模,称得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但是瑶族儿女要感谢他们的祖先,即便是我们这些不远千里从黄河流域来的游人,也要感谢他们,没有他们的刀耕火种,胼手胝足,怎么会有这么一幅美丽的画卷!

夜幕完全黑下来,屋内灯光亮起来,一种温馨的、犹如家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天的奔波终于结束,心情一下放松下来,我们住的瑶寨早已改造成家庭旅馆,一楼是餐厅,二楼、三楼住宿,所有的建筑材料全部是木头和竹子,走起来吱吱作响,由于山上所有的食材几乎都来自数公里外的山下,靠人背马驮上来,所以菜价有点不菲,一盘简单的土豆丝也要二十多元,一盘所谓的山地鸡则要一二百元,菜谈不上美味,倒是这里的酒有点特色,几个大缸里放置着他们家自酿的米酒,有各种度数,我们分别品尝了一下,二十多度的喝起来就像糖水,淡的几乎没有一点酒味,三十多度的勉强称之为酒,依然绵软无力,五十多度的酒劲似乎有了,但口感却有些涩滞,应该是发酵时间不够,勾兑水平也有待提高,突然想到,当年武松景阳冈打虎连喝十八碗,喝得好像就是这种低度数的米酒,当时佩服的五体投地,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

酒足饭饱,夜已沉沉,别人都上床歇息了,我却无丝毫睡意,蹑手蹑脚下楼,推开屋门,走到庭院里,对面就是黑黢黢的大山和混沌一片的夜空,四周山上有灯火的地方那是瑶寨,星星和月亮都挡在厚厚的云层之上,雨好似停了,但蛙鸣却越发响亮起来,加上各种虫声唧唧,在寂静的大山里仿佛一场动物界的大合唱,此起彼伏,曲调悠扬。

在这样的地方面对这样的场景,人几乎一下就会从浮躁中静下来,心似古井,我在想,我们不过是匆匆的过客,来这里偶住一晚,感觉很好奇很兴奋,视这里为世外桃源,但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经年累月,每天面对的就是这般孤寂的大山,长夜漫漫,青灯孤影,他们是怎么熬过这些悠悠的岁月?尤其是在古代,出行不易,信息全无,他们穷其一生的活动范围可能也就是周围这有限的几座大山,每天就这样孤独的,寂寞的守着这漫山遍野的梯田,听着蛙声一片,一个人的心灵得有多么坚强才能在此厮守一辈子啊?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寨子里没有如花的少女和阳光般的少年,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而这里的生活确实很无奈。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百代者,光阴之过客也”,从哲学上讲,世间万物都是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尽可能的抓住有限的生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些,像瑶族人这样,用几十代人的光阴孜孜以求,愚公移山般劳力于眼前这座座大山,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无奈,同样的岁月,不一样的人生,大自然对他们更苛刻一些。

人总是不知足的,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可能会伴随一生,由此便带来焦虑、失落、压抑等各种负面情绪,但在此时此刻,面对这一片沉寂的、地老天荒般的大山,我忽然有所感悟,人真的应该学会知足,学会感恩,如果上帝把我们投生在这一片茫茫的大山里,我们不也得像他们一般孤独寂寞的度过一生吗?

桂林龙脊梯田作文600字 篇六

没有塔可以通天。山顶是我们可以仰望的风景。

那藏在云海中的梯田被整齐叠放这里已近千年,在斗转星移中,依然不改的是它那春绿秋黄的容颜。

记忆中应有,花褪残红,燕子低飞,梅子黄时雨。可古老的村庄,人声鼎沸,听闻不到柴门犬吠,水车依呀,只有红院高墙、四处招摇的海报,与历史默默相对。

庭院四周,没有桂花与修竹,没有吊兰、瓜架,也没有老人在午后的阳光里摆弄发黄的古书、古琴。路上没有牧童,也看不到有人用慈祥面容晾晒桃花源里的恬静与安乐。人们请客吃饭,兜售特价商品,用商人的眼神揣摸游客的心思与家底。

小孩不再上学。路上见到的背包人不是奸商就是驴友。他们急匆匆地进山、出山,并不为探亲访友,只为利益或到此一游。他们所做的短暂停留,只不过是把这里的宁静偷走。

山,仿佛还是从前的山,不过参天的古树已经没有;水,依稀还是往昔的清流,但不再有鱼虾巡游。一条晃眼的马路盘旋而上,似乎要穿越云天,闪闪的白光分外炫人眼目,却无法让人看见岁月的厚重与朴素。山寨的白天和夜晚,在热闹中浮躁,在浮躁中凄凉。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盛开过鲜花,曾经逗留过月华,曾经传唱过无数遍清风明月,九月桑麻。

很难接受,这不分昼夜的万家灯火,竟不是庆贺丰收或团圆,觥斛交错,只是灯红酒绿,上演新版的纸醉金迷。

传说中,这里可住过八仙,可抚养过山水和田园诗人!他们弥留时留下的话语,还鲜活如从前:道不可告,告即不得。

时光不会倒流,这里不再有动人的风景。

行走在山寨放着寒光的石板路上,除了无法排除的失落,我只能盼望,在突然的某一个角落,能意外捡到一点一蓑烟雨、两袖清风的记忆,安慰自己不虚此行。

桂林龙脊梯田作文600字(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