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读后感范文 篇一
第一篇内容:《论语》的智慧与人生启示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及他们对于人生道德、伦理和政治的思考。读完《论语》的译注,我深深被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所折服,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人生启示。
首先,《论语》中的智慧让我意识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治理好家庭和国家,首先要修身齐家。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追求物质和外在的成功,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论语》中的智慧提醒我们要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要有自律、自省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以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只有通过个人的不断完善,我们才能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次,《论语》中的智慧让我明白了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方法。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即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这个原则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益,要关心他人的感受,要善待他人。与他人相处时,我们应该注重沟通和理解,要以善意和宽容对待他人的言行。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实现和谐共处和合作共赢。
最后,《论语》中的智慧给我带来了对人生的一些深刻思考。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他认为学习是一项持久的、不断进步的过程。这让我明白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没有终点。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同时,我也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实践和行动。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和成果。
通过阅读《论语》的译注,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们的言行和教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通过学习和理解《论语》,我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人生启示,这些启示将指引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地前行。
论语译注读后感范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论语》的道德教育与个人成长
《论语》是一部经典的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通过阅读《论语》的译注,我对其中的道德教育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论语》中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孔子提出了“君子修身,以立其志”这一观点。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和追求,首先要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纯正的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困难,只有通过道德教育和修身养性,我们才能坚守底线,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影响。
其次,《论语》中强调了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成长。孔子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他认为学习是一项持久的、不断进步的过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成长。这让我明白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最后,《论语》中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他认为我们要与他人友好相处,要关心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只有通过理解和关心他人,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和谐共处和合作共赢。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我们应该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阅读《论语》的译注,我深刻意识到了道德教育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道德的修养和个人的自我完善,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和成长。同时,我们也要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论语》中的智慧将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地前行。
论语译注读后感范文 篇三
最近我在读《论语》的时候按自己的理解先译一下,再结合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最后读完论语有了以下感受和想法:
全书共20篇,采用语录体,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它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路的率直鲁莽,子贡的聪颖善辩等等,每个人物描述地都十分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在于刻画人物方面,在内容上也让我获益很多。20篇中将“学”放在首篇,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教导我们要善于学习并且多加思考。“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是关于知道的真谛。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这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要善于反省,取长补短,并且要多向优秀的人学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教育了我们要孝顺父母,尊重师长,诚实可信,多学习知识。
在八佾篇中提到了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我想和大家更深一层来探讨这句话,鲁国大夫季桓子在自己的庭院中演出了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之舞”,违背了礼的规定,引起了孔子的极度愤慨才说出了这一番话。但站在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季桓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敢于冲破礼制观念的束缚,不仅敢“八佾舞于庭”还敢摒弃雅乐欣赏民间流传的俗乐,这也造就了后来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从此礼乐制度成为历史的陈迹。
论语译注读后感范文 篇四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别说里面的资料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确,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论语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说的话。背论语,真是受益匪浅。
8月8日,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有一个环节,是有2008个人在击缶,他们一边击缶一边诵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当时,我大声地跟着背,我弟弟则在一旁跟着小小声的背。
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并且都是精华。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华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尝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没用。两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中的道理就是:见到品德高尚的热爱学习的人,我们就应当像那种人学习;见到品德低下,不热衷于学习的人,我们就应当问问自我有没有像那种人那样。有时候,我们考试成绩下来了,考了95分,自我感觉不错,因为还有好多同学排在我后面呢。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明白这样是不会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华,在我们此刻那么发达的社会都那么需要它。
论语的资料实在太深奥了。一时是理解可是来的。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慢慢的体会到它的精髓。
论语译注读后感范文 篇五
孔子说:善人,我不能看见了;能看见有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本来没有,却装作有;本来空虚,却装作充足;本来穷困,却要豪华,这样的人便难于保持一定的操守了。
我们都希望和有操守的人交往做朋友,因为他们有原则,不会为了名利而丧失底线。但是,人们不会主动说,我是有操守的或我是没有操守的,只能靠自己去分辨。
孔子告诉我们,那些“装”的人,通常难于保持操守。为什么呢?操守在原文中用的是“恒”字,意思是长久。长久的人是不会为了虚名而做表面功夫,因为装的了一时,装不了一世。如果只是为了某种情况,去装一时,那他就不是一个长久的人。
有人说:我们不要做那种一根筋,要灵活,要因时而变。这就涉及到哲学问题了,适度原则告诉我们,凡事不能走极端。我们说的恒、长久,也是在相对正确的方向上的恒、长久。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常说日本人一根筋、不知变通,中国人灵活,然而现实是人们都愿意买日本制造的产品。
顺便问一声,同等价位、同样功能的商品,你会买哪家的呢?
论语译注读后感范文 篇六
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一下在距今如此遥远的时代,就有人能发出如此真确的主张。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错,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子的思想,何愁无法在这世上立足?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集齐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告诉读者大大小小做人的道理。虽然孔子的政治道路不是那么的理想,但是他的教育事业还是十分成功的。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