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篇一
在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温度的重要性。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位老师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正关心学生的教育者是如何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的。
这位老师名叫张老师,他不仅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他用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用关怀和鼓励来激发他们的潜力。他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教育者的使命是如何伟大和重要的。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应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用心去教育,才能让教育真正有温度。
这本书还让我深思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才能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对自己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责任感更加强烈。我希望能像张老师一样,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我希望能给学生带去温暖和正能量,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有温度的教育。
总之,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和温度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用心去教育,才能让教育真正有温度。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以这本书为榜样,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篇二
《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示。通过讲述一位关心学生的老师的故事,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这位老师名叫张老师,他以关怀和鼓励的方式教育学生,用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他不仅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了真正的教育的温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用心去教育,才能让教育真正有温度。
这本书还让我思考了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教育,怎样对待老师的关心和教导。我们应该珍惜老师的付出,用心去学习,用行动回报老师的关爱和教育。
通过这本书,我对自己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责任感也加深了。我希望能像张老师一样,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我希望能给学生带去温暖和正能量,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有温度的教育。
总之,通过阅读《做有温度的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和温度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用心去教育,才能让教育真正有温度。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以这本书为榜样,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篇三
近日读方华校长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其实有些感同身受。不管是方校长提到的教育是什么,还是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还是在讲述做有温度的乡村教育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其实和我们还是有不谋而同的地方的。然而,对于我来说,很多理念还达不到方华校长的高度,从方华校长的一篇篇文章中也只能感悟到一些,有些内容真正要做起来或进行改变确实还存在很多的困难。
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温暖”一词,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那句“让我们温暖的绽放”。怎么让教育变得有温度,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温暖,我想,不是简单的喊句口号而已,而是应该在属于自己学校的教育理念下,给孩子更多可能的实践,让教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教育,而是如方校长所言:“教育还应有一些更深、更长远的看不见、摸不着、一时发现不了甚至永远都无法量化和具体化的东西。”
在方校长的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王崧舟老师的那句: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慈悲应从心起,教育也是如此。而现在的很多时候,教育变得有些急功近利,变得有些让人看不清楚。我想,对于教育,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怎样才是好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对学生有用并能影响学生的教育。
在方校长的文章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教学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学生喜欢老师开始。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学生喜欢学校开始。”这话说的一点儿不假。还记得在东小交流快结束的时候,和几个学生在办公室闲聊时,一个姑娘对我说道:“陆老师,我们原来的数学成绩不太好,你知道为什么你教了我们以后我们的数学成绩变得很好吗?”回问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喜欢你呀,所以喜欢数学呀。”一句“喜欢你”,瞬间融化了我的内心。是呀,我们的教学希望不就是希望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得到他们的认可,继而让教学这个事情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吗?
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教育会像种子一样,埋在人的心里,等到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适宜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另外,在方校长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们叙事者团队的影子。“有希望就有动力,有风景就会行走。让教师知道前方还有更好的风景并且不是他们一个人在行走,这样,教师的职业倦怠或许就不会来得比较早、比较急。”我们的团队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了一群人在共同行走,才造就了现在的叙事者望亭团队,才有了为之共同努力的动力。
当然,方校长的很多文章都是站在了校长的角度在思考与评述,对于我来说还是有很多触及不到的地方,也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我们需要追寻的目标,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付诸实践并为之努力的事情。愿,我们的教育有爱、有温度。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篇四
初读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方华老师所著的《做有温度的教育》,感悟他的“做”而论道,爱不释手。
在他的笔下,看到了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的情怀,对教育的期许。读完之后,意犹未尽,忍不住再读一遍。
重温之时,感受方华老师笔下的教育的美好愿景,也构建了自己心目中教育的三重美好愿景。
教育,给孩子更多
方华老师说:“教育只能给人启迪,而不能让每个人都成功,但它会像种子一样埋在人的心理,等到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适宜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是呀,什么教育可以让每个人成功呢?不过都是在为孩子提供一些成长的舞台和机会,就连磨难都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营养品。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是唤醒。”
恰好也说明教育不是将学科知识或者人生哲理强加于学生,而要要去启迪学生,唤醒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给予他们成长的动力源泉。
正如方华老师在书中所说:“教育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培养人!”既是培养人,就不应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他们都应有被教育的平等机会,他们都应该是被教育的对象!
如果孩子是花,我们就静待花开;如果孩子是草,我们就期待坚韧;如果是树,我们就渴求茁壮。我们不能强求所有的孩子都开出花来,因为有的孩子是树,是草或者其他。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生命状态,我们对他们应有不同的期待,也应提供不同的舞台。
就像教学中的众多孩子一样,有的孩子品学兼优,勤学善思;有的孩子默默无闻,学习一般;有的孩子调皮捣蛋,寻衅滋事;有的孩子勤奋努力,自卑忧伤。
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个性。面对本不相同的他们,作为教师的我不应要求他们每人都要达到我整齐划一的要求!而要针对他们的个性,他们的学习状态,他们的学习处境,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的舞台,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成长的空间,都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可能。
就像方华老师所说:“教育应给孩子一个美丽的期待。”我们应让孩子感受到教育给他帮助的力量,给他的成长创造机遇,而不是扼杀,不是打击!
教育,教己育人两不误
方华老师说:”只有教己才能育人。教己不仅是自我成长的需求,更是对学习价值与学习使命最好的诠释。教育更多的功能在于帮助与启迪,应先由向内教育,这样才有向外教育的可能与基础。”
陶行知老师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是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老师自己不好学,又如何能教学生学习呢?
一个自己不爱阅读的老师,大谈阅读的好处,激情满怀的鼓励孩子阅读,这样的教育是否缺少说服力呢?一个老师自己不守时,却要教孩子们有时间观念,他们是否会信服呢?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对老师的言行示范重要性的一种诠释!
由此联想到自身,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人民教师,更是应该以自己的良好言行影响这群不断成长和发展中的孩子们。
倘若我要求他们具备时间观念,我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老师;倘若我要求他们要信守承诺,自己一定也要做一个一诺千金之人;倘若我要求他们遵守规则,自己一定也要“言必信,行必果”;倘若我希望他们心怀感恩,我一定也是一个投桃报李之人。
正如《礼记》所说:“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懂得教育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教育别人。
目前的自己,是一个正处于不断反省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一个阶段,做着坚持的这件小事。
一方面希望自己努力提升,让自己成长的步伐追上孩子们离开校园的速度,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向他们提供更多成长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身为人师,依旧热爱学习的'态度的行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够带动他们和我一起坚持!很幸运,有些孩子已经开始和我一起坚持,但是在教己育人的道路上,我还需要让自己更加优秀,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教己是为了更好的育人,也是为了自身向上的渴望。面对不断成长和发展变化的孩子们,不变化,怎能跟上孩子们变化的步伐呢?
教育,家校携手促成长
方华局长说:“家校间没有“主角”,只有“主导”。教育孩子如同开一家股份公司,家长是公司的董事长,学校是公司的CEO;家长是公司的终生持股人,学校是公司的阶段持股人。所以学校和家长是合伙人。”
家长和学校作为辅助孩子成长的强大的两股力量,各有侧重,也相互影响和支撑。只靠单一力量,无法提供给孩子较好的成长空间。
学校作为相对专业的教育机构,在教育方面有着一定的天然优势,应该要主动跨出一步,和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这个社会上,不乏有许多非教育专业人士的家长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时候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沟通的大前提一定是:学校和家长是平等、相互尊重的。无论是学校和家长都应该牢记:孩子的成长是双方共同的美好愿景,在这样的共同目标之下,沟通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现实中,家校的合作仿佛总是受挫连连。
这不禁让我想到班上孩子们背后的家长们,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无比关心,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这两种家长截然不同的态度常常让我一边欣慰,一边心塞。
正如方华老师在书中所讲,作为相对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应该主动跨出第一步,架起和那些需要沟通的家长之间的桥梁,让学校和家庭关于孩子的信息可以交换得更加及时,以便双方都可以及时对症下药,从而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的营养品。
在架起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之后,家长要了解孩子学校的学习状况,学校要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状态,双方各取所需,再在各自的教育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带着共同的愿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双方只有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能实现这美好的愿景!
教育路漫漫,我愿以“给学生更多可能”为目标,“教己育人”为信念,“家校携手促成长”为桥梁,去践行那可以“给学生更多可能”的教育!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篇五
有爱、有温度的房子,才是家。同样,有爱、有温度的校园,才是学生温暖的家。一个有爱、有温度的老师,才是温暖的老师。而我,想成为这样温暖的老师。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是我校“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为学员推出的人手一册的一本好书,此书作者方华老师,以深厚的语言功底向我们谈了他的教育观。这本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我觉得我要想做好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得向他学习,尤其要好好看看他的书,这对今后的工作一定有帮助。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老师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认可,接纳与爱,老师的爱才有意义和价值。
说实话,我是一个特别急躁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我来说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也是我这一生的必修课。课堂上,我总是常在强调“不要惹我生气,我的忍耐心是有限的”“上课不认真,就给我站到后边去!”每每看到学生被震慑的眼神,主动坐直的身体,我为保证了课堂纪律而欣喜。可当我读完了这一段话,我开始反思,我这样做对吗?合适吗?我清醒的认识到学生们不是机器,哪个孩子不调皮呢?
于是,我尝试着改变一些,课堂上语气尽量温和点,微笑多一点......不得不说,的确有些改变,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本学期的一节随堂课,当天有雷校长、李金彩老师来听的我上的——《刷子李》这堂课,学生的积极活跃出乎我的意料,一改往日的死气沉沉,我十分惊喜,也万分意外!雷校长告诉我,这一定跟你上课时的仪态有关,因为这一堂课,我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是啊,在学生眼里,老师的微笑对他们而言,是接纳、是鼓励、是赞许。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自己的肯定,自然而然反馈给老师的,便是积极和主动。权衡利弊,微笑一下又有何妨?多些微笑,少些狭隘,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也会变得慷慨大方,真诚善良。
我希望能按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通过书上的习得,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成为一个温暖的老师,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篇六
入职近三年,这学期我与这本《做有温度的教育》结缘,刚拿到这本书我被“温度”两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有温度的教育”?于是携着疑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有方华老师这些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等。这些文章有的是从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还有的是介于两者之间。《做有温度的教育》,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教育确实需要点“温度”。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孩子在爱中接受教育,方华老师的观点让我在教育工作中豁然开朗。
读完这本书,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该如何做个有温度的教师呢?面对小孩子,首先需要一颗爱心,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教师所必要的吧。如果没有一颗爱心,即使学识再渊博,学历再高,也很难成为一个好老师。幼师的工作,与别的老师不同,需要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孩子的个性与发展的速度都不相同,所以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就像对待不同花期的花朵一样,细心呵护,耐心引导,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绽放绚丽多彩的美丽。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教师有温度,孩子才会有温度。“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幼儿园的孩子在不需要考虑升学压力的条件下,我们正好可以慢慢和小朋友们一起感受人生的风景,让孩子们的童年不管是严寒酷暑都处在温暖里。有温度的教育,与“爱”这个字离不开,而如何“爱”也是一种智慧。而这方面不仅需要用心去经营,还需要智慧的方法去爱孩子,促进孩子各方面平衡发展。
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懂得让孩子们的活动具有趣味性,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游戏。幼儿园孩子们还不太了解知识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只有孩子们觉得有趣了,他们喜欢了,才会乐于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而他们只有在幼儿园的活动中玩的开心、学的快乐,才会慢慢的感受到温度和快乐。
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微笑、说话柔和、多于孩子沟通。即使幼儿园的孩子现在还不太懂事,但只要你对他露出一个微笑,他就会很开心;只要你用柔和的话语和他们说话,他们就会更靠近你;只要你多与他们呢沟通,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多让人惊奇的表现。所以我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我的孩子们能靠我近些,再近些。我希望他们能对我敞开心灵之门,我愿意做一名有温度的教育者,让温暖和爱的阳光般充满每个孩子的童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做教师就做有温度的教师,做教育就做有温度的教育。正如李镇西所说,大多数老师将教师作为一个谋生的饭碗,更高尚、层次更深的就是把这种职业当成了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希望我能做那个最虔诚的信仰者,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渗透在教育中,让孩子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感受爱,发现爱,创造爱!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有温度的教育者,让孩子们在有温度的教育里快乐成长!
《做有温度的
教育》读后感 篇5
方华说:“做教育,有时波澜不惊,有时候如十面埋伏;有人看似闲庭信步,有人却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爱、慢、欲,是他的教育三字经”。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不是只爱听话的学生,爱自己喜欢的学生,而是爱全部的学生。接纳所有的学生,我们当老师的不仅教学生知识还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我们要从帮助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心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她是充满真诚的爱,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在前者关系建立基础上再引导孩子学习,我深信只有孩子爱上老师才会喜欢这门课,老师在教育中应尽最大的可能去帮助学生,引导唤醒,激发每个学生不断成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方华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是让孩子接受18岁的教育,还是享受80岁的教育呢。读到这里我在反思自己经常会说“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都听不懂呢”。教育是静等花开,是润物细无声。因此课堂我再也不害怕孩子学不会,相信只要孩子态度端正,教师慢慢引导,正如方华老师所说“教育的真正价值好似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施所需之肥,与阳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帮助种子生长”。
教育是“欲”的体现。教育是让学生有“欲”。“教育不是教诲,也不是给予,而是复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个性化工作”这一句话再次敲醒我,我们一节课并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让学生会做题就达到目标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每节课堂氛围宽松,激发孩子求知欲,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对知识、文化充满好奇,甚至着魔,相信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有学习动力,就无需我们苦口婆心的告诫、劝说、甚至威逼了。
爱是教育的起点,慢是教育的规律,欲是教育的条件。老师只有慢下来,对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帮助,相信孩子只有被爱包围着,孩子成长才是快乐的,只有点燃孩子心中对未知的欲望,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