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旗谱》读后感【精简3篇】

时间:2018-09-05 08:41: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关于《红旗谱》读后感 篇一

《红旗谱》是一部以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奋斗为主线,以红旗为象征的小说。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震撼和感动。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被小说中描绘的人物形象所打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工农兵人物,他们有各自的个性和命运,却都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小说中的主人公杨子荣,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但他具有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始终站在革命的前线。还有杨子荣的妻子红云、战友刘伯承等等,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我感受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力量和无私奉献精神。

其次,我被小说中的情节所吸引。小说以中国革命战争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经历展现了革命的艰辛和曲折。比如小说中描写的东北抗联的斗争,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苦难和坚持。同时,小说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智慧和勇气,让我对党的领导和军民团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我被小说中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观所感染。小说以红旗为象征,寓意着革命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念。通过红旗的传递,小说传达了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追求。同时,小说中也强调了团结和友爱的重要性,让我深刻认识到,在革命斗争中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读完《红旗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部小说,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和英勇事迹。同时,我也从中汲取到了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对于团结友爱的重要性的启示。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们伟大的革命历史。

关于《红旗谱》读后感 篇二

《红旗谱》是一部以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战争中的英勇奋斗为主线的小说,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在这篇读后感中,我想重点谈谈我对于小说中描绘的英雄形象的感受。

小说中的英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革命事业甘愿付出一切。比如主人公杨子荣,他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但他在革命的道路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身红旗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人只要有信仰和信念,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还有杨子荣的妻子红云,她同样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妇女,但她在丈夫参军后毅然决然地跟随他,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这些英雄形象的塑造,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力量和无私奉献精神。

同时,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他们的坚定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理想和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同时,小说中的英雄们也展现了团结和友爱的重要性。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深刻认识到,在革命事业中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读完《红旗谱》让我对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和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说中的英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给了我很多启示。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工人阶级的英勇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我们伟大的革命历史。

关于《红旗谱》读后感 篇三

【#读后感# 导语】《红旗谱》这部书主要讲了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的变迁,深刻的描述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的曲折历程。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读后感频道!

【篇一】关于《红旗谱》读后感


  阅读《红旗谱》,自己好像回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因为《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反应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矛盾老先生曾称赞过这部作品:“《红旗谱》是里程碑的作品,《播火记》也是里程碑的作品。《红旗谱》揭开了悲壮的中国农民斗争史,是一部撼动人心的作品。《红旗谱》再现了那个军阀混战、日寇侵华的危急年代,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农民真实而又复杂的各种形象。”

  所以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前,我先了解了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才知道为写《红旗谱》,梁斌曾“三辞官”:第一次是辞新武汉日报社长之职;第二次是辞中央文学研究所机关支部书记之职;第三次是辞天津市副市长之位。梁斌辞官的初衷只有一句话:不写好《红旗谱》,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于,共计120万字的《红旗谱》三部曲长篇画卷,即《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问鼎文坛。梁斌的脾气很倔,倔得硬气、刚烈。“*”期间,他被造反派批斗。有人问他《红旗谱》是不是大毒草,是不是“王明左倾”路线。梁斌坚决回答:不是。一次,有个造反派叫他站在高凳上,一脚踹倒凳子,将他重重摔在水泥地上,问他承不承认,梁斌爬起来依然坚决回答:不是。平时没事梁斌就爱和老百姓聊天,门口卖菜、修鞋、拉煤的无不说“梁老是个大好人”。

  遇到不平事,梁斌定要管。有位革命老同志的遗孀生活比较困难,有关部门说,老同志去世了,以后不会常来了。老太太找到梁斌哭诉。梁斌火了,马上质询那个部门负责人,事情很快便解决了。梁斌一生最珍视的莫过于他的手稿。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纷纷逃跑,梁斌却冲向书房,“我的手稿!我的手稿!”他不顾一切地喊着,将手稿紧紧搂在怀中。当时书柜里还有他多年收藏的近300幅珍贵名画,但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只有手稿。梁斌写了《红旗谱》,《红旗谱》中也写着梁斌的一生。作者不是在创作文学作品,而是用自己的亲眼看到过的事件来告诉大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且最终一定会获得胜利。

【篇二】关于《红旗谱》读后感


  回忆刚结束不久《红旗谱》的话剧展演,心中的激动之情仍未退却,想想朱家,为保护土地,保护农民利益,三代人民前赴后继反抗地主冯家,纵使一死有何惧,当真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红旗谱》是我国当代优秀作家梁斌先生所作,满腔的爱国热情,多年的斗争经验,丰富的农村阅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农村革命的巨幅画卷。这其中的《红旗谱》便是经典中的经典。

  南开大学演绎的话剧《红旗谱》起于朱老巩护钟,虎子远走和归来之后与冯兰池的斗智斗勇,终于反割头颅的胜利。南开学子们用他们精湛的演技,完美的表演,为我们再现了朱老巩护钟的决绝之心。文中朱老巩在油灯之下磨刀霍霍,不为屠戮,只为保护那四十八村的古钟。不让冯兰池的*计得逞。

  朱老巩的勇气之心堪当嘉奖但论到实际作用却不甚有用,淳朴的他被一招简简单单的调虎离山计所蒙骗,竟至钟毁人亡的悲惨结局。其实,读到这我深深的明白,即使没有这招调虎离山计,这古钟也终究会被冯兰池损毁的,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朱老巩势单力薄,无人相助。那时的农民还抱有幻想,只想简简单单过日子,他们的要求竟低至只要能生存,便决计不会反抗。这让我想起那篇文章,在《故乡》中鲁迅先生写到:“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

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可以看出,闰土已经被生活摧残的相当苦痛。文中又写到:“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句话更是实实在在的写出了闰土的生活的无奈和凄凉,但是他没有放抗的心,而是将生活的希望给予神佛之上,可气又可悲。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朴实无华的农民只要有一丝生活的希望,他们宁愿受些委屈,也不会去打破这微妙的平衡。

  看着爹爹被气致死,姐姐被辱自杀,30年后的虎子,不,朱老忠带着满腔的愤恨回来了,他懂得,和地主不能妥协,只能反抗。他更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他明白,空有一身蛮力,不会运用头脑始终还是会被地主欺负,闯关东的他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他也练就一身的本事。他常说:“走着瞧,出水才看两腿泥哩!”在他的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被逼上梁山,最后宁死不降的林冲,也看到豪气万千赤手空拳搏恶虎的武松。他就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的化身,他的儿子大贵因为冯兰池被抓了壮丁,他恨,咬牙切齿地恨,直到,他们遇到了贾湘农,他们知道了革命,他们的生活才又充满了干劲,*地主,这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梦想。报仇雪恨,告慰一家的在天之灵。

【篇三】关于《红旗谱》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红色经典励志小说——《红旗谱》。

  红旗谱主要描述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的贫困老百姓在朱虎子的带领下与恶魔地主冯兰池、日本鬼子做艰苦斗争的感人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朱虎子等贫困老百姓不畏强暴、不畏权势、不怕牺牲与恶魔地主、日本鬼子做顽强的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的那种坚强的信念。在学习中只要我们树立起信念就能把学习搞好成绩也会渐渐提高。在生活上我们也要有信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畏缩,因为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有了信念,你就会勇往直前。在社会上我们也要有朱虎子他们那种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勇敢面对,才能战胜挫折,取得胜利。

  让信念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我们的执着追求换取丰厚的回报,让我们的祖国在我们的信念和追求中越来越富强。

【篇四】关于《红旗谱》读后感


  《红旗谱》这是我国作家梁斌先生所写的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由于是一次读完作品,所以明显仓促,何况本身对这类小说带一些成见,虽然读时尽量避免,但仍然花费了许多时间。

  《红旗谱》通过在*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闪烁着夺目光彩的“这一个”,是长篇小说园地中不多见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另外,综合作品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充满浓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广背景等,该书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

  从父辈的严老祥和朱老巩再到子辈的严志和和朱老忠,无不折射出同乡人,建立在友情之上的同乡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鲁迅对瞿秋白的真诚剖析,而严老祥和朱老巩、严志和和朱老忠不单单是经历了我们现代人中非常“不显眼”的“富贵”,更是共同经历了数不尽的“患难”。

  从整本小说来看,我觉得像是在回忆一件事。就如,开篇所说的“那时小虎子才十几岁”,“二十五年后的一个春天”等,我觉得作者是站在时间轴的末端来写这部小说,像是在回忆那些事那些情,却不失当时时代的先锋力量;在彷佛在审视着所谓的“命运”,好像第一代人、第二代人都在经历着似曾相识的坎坷。两岁的距离并不远,却猛然懂得搁在脑子深处的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每当我们往后看一次,所呆想的,不管是一句歌词还是一个字,都是那样的揪心。眼里看着墨黑的字,感受到有时代痕迹的家庭、朋友、爱情、家乡,抹去那小说中感动的情节,凸显出那种时代的“悲”,或许那是我心中的自己对生命的“悲”吧。

  《红旗谱》这部革命著作给我感触颇深,它不仅反映了历史,更给了我们深刻的历史反思。


关于《红旗谱》读后感【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