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篇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通过给青年写信的形式,传达了对青年的期望和教育。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每一封信都有着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但它们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思想:青年应该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努力进取。在鲁迅先生笔下,青年被描绘成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理想的一代,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本书中,鲁迅先生还对青年的学习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告诫青年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思考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是培养自己的最好途径。他还鼓励青年不要追求虚浮的名利,而是要追求真理、追求卓越。
通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智慧和深沉。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能触动人心。他的思想深邃而真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关注个人的成长,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命运。他希望每一个青年都能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有理想和目标,不能止步于表面的功利,要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和成就感。我也明白了自己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而言之,读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也启发了我对社会和国家的思考。我将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青年,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篇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是鲁迅先生给青年写的一系列信件,内容丰富,触动心灵。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收获良多。
鲁迅先生在这本书中以平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给青年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告诫青年要坚守真理,不被虚伪和伪善所蒙蔽。他鼓励青年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追随,不被传统和权威束缚。他强调了勇敢和坚韧的品质,认为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这本书中,鲁迅先生还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他指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呼吁青年要关注社会,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参与改变社会的行动。他对文化和教育也提出了一些观点,认为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他呼吁青年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思考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读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智慧和胸怀。他的思想触动人心,他的语言深入人心。他对青年的期望和教育,让我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有理想和目标,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动摇。我也明白了自己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我也学会了如何思考和判断,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我将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青年,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也对社会和国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篇三
这两次的文章推荐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来拜读。但是谈读书里的第一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是我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我没有决心。有了决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会把读书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能每天坚持了。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减不下肥来了,原来是我没有下定要减肥的决心,也没有拿出要减肥的魄力,更没有做到所谓的坚持。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原来平时老是觉得无聊的时候,漫无目的地看着网络的各种是是非非时,也可以把这种漫无目的转变为自己的饶有兴趣。人的心智空间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占满了,那么你就不会被不良嗜好所影响。如果说我现在还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那么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当然我们平时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总是有各种大理想,大的抱负,但是扪心自问,这些都只是空口而谈,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又有哪些呢?可能这个问题又回归到了其所说的决心问题上吧。
读到一谈读书,觉得文字颇好理解,并且都会有上句话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后读到二谈动,同样的感觉,特别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装饰,现在一谈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较好,用字谨慎云云,其实对于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一说到底的文章,一遍读过,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义,不需要像散文那样来回斟酌了,不过或许正是如此才显示出了中国文字的精神吧。
虽然这十二封信我没有完全读完,但是我会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读得,虽然里面有些章节感觉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也希望群里的'朋友们能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地读读这十二封信,不是希望你们来完成某些任务,而只是希望你能从中发现某一个触动你内心深处的句子足已。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篇四
读书甚少,偶尔得知朱光潜先生,遂购来几本其作品。近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此为作者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信。虽过去近百年,但今读来仍为之共鸣。作者用这十二封信,推心置腹,对青少年正遇见的、很关心的话题,读书、作文、升学等等,抒其意见,用浅析的语言娓娓道来。
劝青年多读书,每天那怕读三五页,几年读下来,收获也非常可观,所谓积少成多。直言,能不能读课外书,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世间许多成大业者,其学问多在忙碌中做成。有了读书的兴致,就有可能在纷扰的诱惑中,多出一份抵制的力量。要读书,则应读有价值的书。读无价值的书,或许无害,但浪费了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劝青年在好动的天性之中,要培养能静的能力。静的修养,能让人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大帮助。常言说,冷静处事,于静中才能思考出妥当的办法。
劝青年无论是选课,还是择业,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与兴趣资禀相近,可以发挥个人的才告,效用于社会。无论是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不是顶顶重要的事。人生最重要的事,应该是生活,享受生活。享受,不是颓废,不是享乐主义,而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做学问为事业,而忘却了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意义。不应当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而应当亲近自己的兴趣。一味地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及自身兴趣的人,对于生活的真谛并没有很好地领悟到,对于生活的乐趣也就并没有很好地体会得到。实际上,对于事业和学问,兴趣能帮其很好地助推其升华。
劝青年在基础求
学阶段,于读书时要广开宽度,不必一味求专。没有足够的宽度,就形成不了专而深的精度。学知识,须知学问是有机的系统,学科之间常息息相通,牵此而动彼。譬如,文学中史学、生物、哲学等知识,如果只想通一窍,而置其它于不顾,那只能走向一窍不通的结果。
上次看见六六写的一篇文章,提到一个在国内读完初二而后随父母赴英读书的孩子,谈到了中英教育差异。记得这孩子谈了三点最大的不同:一是中学基础学知识求宽度,不求深度,哲学,心理学等等都要学,还有诸如裁缝等选修课。二是注重求学能力培养。这女孩说,不要认为国外读书很轻松,实际上比国内更累,因为老师追得很紧,留下的作业,得查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才能完成,学习到半夜是常事,但累而不郁闷,每完成一个项目,心中油然而生成就感。三是自信心的培养。这女孩在国内读书时成绩不拨尖,而不大受老师待见。后初到英国,语言能力弱,一度认为兴许长大后只能从事粗糙的体力劳动,但老师和同学们,夸她,帮她,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来英国三年时间内得到的夸奖比前十几年加起来都要多得多。待到六六问她今后的大学目标时,她微笑而又坚定地说,考牛津,当然是牛津,因为她优秀啊。
在其中一篇《谈在卢浮宫的一个感想》中,作者结尾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因为我知道,我们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这番话,过去近百年,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耐苦,应该说这样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扭转和改变。甚至可以说,更为严重。
昨天去听课,讲者头衔为北大客座教授,讲解《弟子规》。听了一天课,感觉犹如街头摊贩在吆喝得起劲,却又实在又无货可售,其动作神情堪比传销者,信口开河。今再听某大学历史系教授讲国学,感觉实在很有收获,肚里有货,出口自然有据有观点,是兜售学问者不可比者,可见在其学科领域,还是费了功夫。能不能耐住,是不是在认真做事,随着时间过去,其功效就像女人怀孕一样,终究会显现出来。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作者用这十二封信,告诫青年朋友眼光要年得长远点,务一求短期效应,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学会生活,忽随了世俗图近利。虽当初为写给青年所用,但今读来仍受益。读后,推荐杜同学可一读,不知有兴趣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篇五
有感而发吧,我看了这本书后,总想写点什么。
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
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激情,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少了遇事冷静从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
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
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
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
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