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漫笔读后感【精选4篇】

时间:2017-02-09 09:49: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西湖漫笔读后感 篇一

《西湖漫笔》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这个美丽的地方充满了向往和敬意。

这本书以漫画的形式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作者通过画笔将西湖的山水之美、建筑之美、人文之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一页都充满了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西湖之中,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

除了美丽的风景,书中还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西湖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写作题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书中的漫画生动地描绘了历代文人墨客在西湖畔吟诗作画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怀和才华。同时,书中还介绍了西湖周边的名胜古迹,例如雷峰塔、苏堤、断桥等,让我对这些景点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通过阅读《西湖漫笔》,我对西湖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西湖充满了向往,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个美丽的地方。我相信,一定有一天我会亲自来到西湖,亲眼目睹这里的美景,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

西湖漫笔读后感 篇二

《西湖漫笔》是一本以漫画形式展现西湖美景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湖的美丽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西湖的魅力充满了向往。

这本书以生动的漫画形式展现了西湖的山水之美。每一页都充满了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西湖之中。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湖的湖水波光粼粼,听到鸟儿的鸣叫声,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温柔。书中还展示了西湖周边的建筑风景,例如雷峰塔、苏堤、断桥等,让我对这些景点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除了美丽的风景,书中还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西湖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写作题材,书中的漫画生动地描绘了历代文人墨客在西湖畔吟诗作画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怀和才华。同时,书中还介绍了西湖的传说和故事,例如白蛇传、孤山寺等,让我对这些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阅读《西湖漫笔》,我对西湖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西湖充满了向往,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个美丽的地方。我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自来到西湖,亲眼目睹这里的美景,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

西湖漫笔读后感 篇三

  偶然,读到了宗璞的《西湖漫笔》。《西湖漫笔》主要讲述了西湖的景色,以绿和变为主要内容,读完之后不得不感叹西湖风光的美丽,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景象了。

  西湖的绿给人的印象很深刻,绿的自然、绿的洒脱、绿的野、绿的闲、绿的夺目绿其实没什么可稀奇的地方,可绿的不俗气、不重复,每个地方的绿都能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那就是稀奇了。作者说,绿是生命的颜色。说的没错,在大自然当中出现最多的颜色莫过于绿了,所以说绿是生命的颜色,也是大自然的象征。

  西湖的荷叶十分有名。多少诗人拜在了她的荷花裙下。作者说,杨柳很嫩,很亮,很鲜。但比起杨柳那弱不经风、惹人怜爱的模样,荷花要显得坚强、持重了许多。虽然两种植物的模样和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是想告诉人们那茁壮的生命力。

  西湖也是四大传说之一的许仙和白娘子的相遇之地。西湖见证了他们传奇般伟大的爱情。也只有西湖这样的人间仙境才能配得上许仙和白娘子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

  不知不觉中,这篇文章已经在我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了。我闭上双眼,感觉已经到了西湖,好像伸出双手就能触摸的到。我仿佛看见了苏堤和白堤。在这里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杨万里的千古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幻想着能跟那些诗人一样,一起摇曳着小船感受着湖面的微风,顿时感到惬意不已。我缓缓的睁开双眼,有些舍不得,舍不得离开美丽多情的西湖,只想一辈子待在那儿,享受着诗情画意的生活。其实我很佩服宗璞,佩服他细心观察的心。但愿有一天,我也可以像宗璞那样享受这风景,享受这生活。

西湖漫笔读后感 篇四

  《西湖漫笔》系当代作家宗璞写于1961年的名篇。古来写西湖的名家圣手何止千万!此文又有什么特点呢?细细读来,使人感觉到文章主要描述了两个字绿和变。显然写绿是为了衬托写变,写变才是表达中心;没有绿的描写,变就成了空中楼阁,而没有变的点化,则绿也就成了过眼浮云。所以,如果说写绿是绘景的话,那写变才是所要寓喻的深意,作者高明就高明在对绿的描写不只是写它的色相,而是展现它的神韵,写出它是生命的颜色,是茁壮的生命力。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地。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无疑,所述都是写景,但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文章都表现出把深意寓于胜景之中的特点,前者只是着意描写了这几处的树、苔、荷叶,后者也仅仅是简略的从自己的感受上写了所见绿意的不同,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最终推出:变得快,变得好,变得神奇的赞叹!

  古人曰: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今以《西湖漫笔》观之,确实如此。

  附:拓展内容

  《西湖漫笔》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游记散文,写于五六十年代之交。这篇散文使她第一次在散文界获得了承认。杭州西湖是江南风景佳丽之地,多有名篇吟咏于它。当时初露头角的宗璞,却能在名家名篇之前泰然处之,毫不怯弱地写出了崭新的文字。字里行间透出她对西湖美色不敢造次的庄重感。

  原文

  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的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一到这些名山大川异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然而在足迹所到的.地方,也有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我才能理解,欣赏的。正像看达芬奇的名画《永恒的微笑》,我曾看过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过多少遍之后,一次又拿来把玩,忽然发现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是这样无以名状的美,只觉得眼泪直涌上来。山水,也是这样的,去上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过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琮净,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静。一会儿摇船的姑娘歇了桨,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见她向水中一摸,顺手便带上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她自己只微笑着,一声不出,把鱼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连连说,这怎么可能?上岸时,又回头看那在浓重暮色中变得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湖水,惊叹道:“真是个神奇的湖!”

  我们整个的国家,不是也可以说是神奇的么?我这次来领略到的另一个字,就是“变”。和全国任何地方一样,隔些时候去,总会看到变化,变得快,变得好,变得神奇。都锦生织锦厂在我印象中,是一个狭窄的旧式的厂子。这次去,走进一个花木葱茏的大院子,我还以为找错了地方。技术上,管理上的改进和发展,就不用说了。我看到织就的西湖风景,当然羡慕其织工精细,但却想,怎么可能把祖国的锦绣河山织出来呢?不可能的。因为河山在变,在飞跃!最初到花港时,印象中只是个小巧曲折的园子,四周是一片荒芜。这次却见变得开展了,加上好几处绿草坪,种了许多叫不上名字来的花和树,顿觉天地广阔了许多,丰富了许多。那在新鲜的活水中游来游去的金鱼们,一定会知道得更清楚吧。据说,这一处观赏地带原来只有三亩,已有二百一十亩。我和数字是没有缘分的,可是这次深深的记住了。这种修葺,是建设中极其次要的一部分,从它可以看出更多的东西……

  更何况西湖连性情也变得活泼热闹了,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满湖的笑,满湖的歌!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泼热闹的。两三人寻幽访韵固然好,许多人畅谈畅游也极佳。见公共汽车往来运载游人,忽又想起东坡的一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形容他在密州出猎时的景象。想来他在杭州兴修水利,吟诗问禅之余,当有更盛的情景吧。那时是“倾城随太守”,这时是每个人在公余之暇,来休息身心,享山水之乐。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

  希腊画家亚伯尔曾把自己的画放在街上,自己躲在画后,听取意见。有个鞋匠说人物的鞋子画得不对,他马上改了。这鞋匠又批评别的部分,他忍不住从画后跑出来说,你还是只谈鞋子好了。因为对西湖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这篇小文,很可能是鞋匠的议论,然而心到神知,想西湖不会怪唐突吧?

  赏析

  《西湖漫笔》显示了作家写景文字的基本风格:重视客观对象的精微体察,描摹真切,情感内敛,语言简约隽永,尽量使你在客观的对象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审美的愉快。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西湖之美,这种美有来自表面的风景之美,也有附着在西湖身上的内在美。对西湖本身的描写可以说是本文最富有文采的地方。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在倒数第二段,作者将西湖比拟成人,用到了“满湖的笑”“满湖的歌”“西湖的度量”等一组拟人手法,使读者对西湖的美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同时也会产生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之情。至于反问修辞,本段的最后一句用到了。“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一句话使读者不得不对西湖更加倾心。

西湖漫笔读后感【精选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