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鲁迅博物馆观后感【经典6篇】

时间:2018-08-07 02:31: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北京鲁迅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北京鲁迅博物馆,这是一次极富教育意义和艺术魅力的参观之旅。通过观看和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我深感他的伟大和他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在博物馆的入口,我看到了一尊鲁迅先生的雕像,他面带微笑,目光坚定,仿佛在告诉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为社会进步而努力。进入博物馆后,我首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展览。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的展示,生动地展示了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学术成就和社会活动。我看到了他的家书、手稿、照片等珍贵文物,这些都是记录着鲁迅先生一生的宝贵资料,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的生平。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展览。展览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被他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人民命运的关注所深深震撼,也深感他的思想仍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一些鲁迅先生的艺术作品。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扎实的绘画功底,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法和画作。我特别欣赏他的书法作品,那种独特的气韵和墨香令我陶醉其中。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艺术天赋,也表达了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也更加感受到了他的伟大和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和艺术作品仍然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当铭记和传承他的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鲁迅博物馆观后感 篇二

北京鲁迅博物馆是一座充满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博物馆,我有幸参观了这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在这里,我不仅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成就,也感受到了他对社会的深刻关怀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进入博物馆,我首先参观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展览。通过展示他的家书、手稿、照片等珍贵文物,我对他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成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秉持着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以笔耕不辍的精神坚持不懈地为社会进步而努力。他的精神和品质令我深感敬佩和钦佩。

在参观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展览。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我了解到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民命运的关注。他以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深刻见解,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民的苦难,他的思想仍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他的批判精神和对人民的关怀令我深受触动,也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改变社会的渴望。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鲁迅先生的艺术作品。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扎实的绘画功底,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书法和画作。他的书法作品独具魅力,那种独特的气韵和墨香令我陶醉其中。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也表达了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参观北京鲁迅博物馆,我深刻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和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和艺术作品仍然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当铭记和传承他的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面对当下的社会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进步而努力。

北京鲁迅博物馆观后感 篇三

  今天我们小组组织参观了鲁迅博物馆,出发前,我就已经激动万分了。

  其实很早就在课本上读过鲁迅的文章,但对于鲁迅先生,更多的是在历史教科书上的认识,知道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但终归是课本上的认识,敬畏心十足。记得当时读他的文章,有极大的震撼,但震撼之余,就少了几分平易感。

  这一次去鲁迅博物馆,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原来他们这般伟大的人物,也有生活的烟火气,让我从尊敬变成了热爱。这段时间重复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又多了一些思考。鲁迅书写的种种事物,反礼教、解剖国民性、提倡白话、反对强权等等,当时也有许多人在写,但我唯独对他的文章“情有独钟”。

  通过这次参观鲁迅博物馆,我对于他的小说集《呐喊》也有了新的认识,小说中所描绘孔乙己,华老栓等这些底层平凡的人物,因为封建观念戕害,或人的思想麻痹无知,或社会风气腐朽败坏,最终走向死灭的命运。这样一个一个的故事揭露出当时的黑暗,也在不断呼唤着人们觉醒。他们都在铁屋子里,面对着精神逐渐麻木的大众,鲁迅希望通过这些文章唤起这些沉睡的精神。

  一个批判者,写出力透纸背的文学,唤醒一个时代。

北京鲁迅博物馆观后感 篇四

  今天7月8日,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参观了位于阜成门的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是基于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扩建而成的,位于阜成门东大街的一条小胡同里。胡同非常普通,和北京其他的胡同没有什么区别,以至于我们路过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竟然走过了,要不是有同学以前来过提醒我们到了,我们决不会意识到在这样普通的一条胡同里竟然曾经住着一位让亿万中国人民铭记的“脊梁”。

  纪念馆的风格给人一种老北京四合院的感觉,中式,又很平民化。一进门就看见了一小片草坪中有一尊鲁迅半身像,用的是白色的大理石,雕的是大家最熟悉的那一个形象:一寸长的头发根根树立着,小撮胡子,和略现疲惫但非常坚定的眼神。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必做的便是找景观照相,我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但这次当我站在雕塑前面对镜头摆出笑容的时候却心虚不已。不难想象:站在这样一个灵魂面前,背后有如此的目光审视着自己,感觉就像把手放进了真理之口一样,让你不得不反思自己过往的一切。

  再向前便是纪念馆的主体建筑了。一座庄重的中式建筑,踏进大门,迎面的是两面浮雕,雕的是鲁迅小说里的情景,有百草园,有三味书屋,还有一面是一组镏金的行书。纪念馆分两层一层地上一层地下。馆藏依时间顺序排列着各件藏品,有鲁迅的手稿、三味书屋的桌椅板凳,鲁迅收集的古董,鲁迅的写字台、摇椅,还有他用过的日历,这些物件被复原了原貌,看起来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细细品味的是鲁迅的故居:一座别致的小四合院。青砖绿瓦,带门槛的木质大门上的油漆已经剥落,门里有两棵白丁香树开的正是时候,小院里飘着丁香的淡淡香味,很清雅。正北房和西厢房是锁着的,但通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老旧的家具,上面落着淡淡的浮尘。正当我看着北房里的家具时,一个声音打断了我,回头一看,是一个中年女人蹲在南房门里,在脸盆里洗着抹布,“东厢房没锁你进去看看吧!”她说的那么自然让我觉得她就住在这个小院里一样。其实她是一名工作人员,在他的故居里,工作员也完全没有其他馆里的循规蹈矩。

  出了四合院,这次参观结束了,我们又走回了那条胡同里。

北京鲁迅博物馆观后感 篇五

  在寒假期间,我抱着缅怀革命文人,继往开来的心态,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它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的,不仅是文章、语言,更多地是精神和灵魂得感动。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无人能及的是他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带来的革命,谁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其中有一件展馆是专门介绍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爱情经历的。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从1923年起,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执教期间,鲁迅发现许广平是最敢于淘气和放肆的一个。她坐在第一排,好提问题,有时竟会打断鲁迅先生的话。是她的聪明、才气以及肯动脑筋的好习惯打动了鲁迅先生,使鲁迅对她颇怀好感。后来与许广平相识、相知,并彼此倾心爱慕。

  鲁迅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父亲过世得早,从小是母亲带大的。从小是母亲带大的。所以当他得知母亲骗他回国娶亲的真相后,也没有拒绝,他说过,他说过,与朱安结婚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在娶儿媳妇,“我只能好好地保养她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于是和朱安的名义婚姻一直持续到了鲁迅去世。

  鲁迅的伟大体现在他的爱国上。他曾经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并为此而奋斗着,弃医从文是他意识到从精神方面改变国民的重要性所做的决定,为此迈出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当封建制度死灰复燃时,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有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这段时光中,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忠实伴侣许广平。可以说,正是有了许广平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先生在“在上海”,也是生命的最后9年时间内,留下了浩卷繁帙的文学作品。

  鲁迅,这个名字永远烙印在我心里,每当听到这个名字,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有幸能够参观鲁迅纪念馆,兴奋之情难以言说。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朴,他把他的一生致力于唤醒国民、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之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北京鲁迅博物馆观后感 篇六

  今天,我参加党的活动-----参观鲁迅博物馆。我的心情很激动以至于久久不能平静。

  静静地走进鲁迅博物馆的展览厅,站立在先生的遗像面前,用心去体验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去感受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勇气,看着用实物和图片记述的鲁迅战斗的历程:从绍兴到南京,再到东京......到最后的逝世地上海,先生战斗的足迹在我面前展现出来,我思潮起伏,心绪难平,不禁为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所叹服。

  在展厅里,鲁迅博物馆的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鲁迅先生生前的许许多多的事迹。鲁迅——他伟大的精神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鲁迅笔耕一生,战斗一生,始终为人民,为民族,为真理而战,他是一面鲜艳的战斗旗帜,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吃人的本质。揭露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精神创伤。祥林嫂,华老栓,孔已己......鲁迅对民族与社会的清醒认识和批判,恰恰反映了对民族的关心和热爱,"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深厚民族情结的最真切的写照。

  鲁迅先生给我们年轻的一代树立了一个榜样。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给人们指引方向。先生在几十年间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给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指引人生的道路!甚至生活在现在这个繁华由高科技和网络组成的现代化社会的我们也能感觉到鲁迅先生的余热和精神!在他的书中我很清楚地了解到,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他写的全是讲真话的书。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进步。他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他的每篇文章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他的确是把心交给读者的。人们说他的笔像刀一样锋利,但是他对年轻人却怀着无限的好心。鲁迅先生生前还经常介绍青年作者的稿件,拿出自己的稿费印刷年轻作家的作品。他长期生活在年轻人中间,同年轻人一起工作,一起战斗,分清是非,分清敌友。先生爱护青年,但是从不迁就青年。先生始终爱憎分明,接触到原则性的问题,他绝不妥协。这些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年轻的一代学习和借鉴吗?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地了解到鲁迅先生生前也曾经历过许多困难,所有人的不理解,甚至污蔑和诽谤。但所有的困难,一切的一切也不会阻止他始终不停脚步地向着真理前进。

  这难道不是我们当今现代人应该学习和坚持的信念吗?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去用心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古人、中国的领袖,反思当代中国、当今社会、反思自己,因为只有很好地了解过去,才会更好的创造未来!

北京鲁迅博物馆观后感【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