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读后感(经典6篇)

时间:2015-08-02 08:40: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半生缘》读后感 篇一

《半生缘》是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曹雪芹的亲身经历为蓝本,描写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和人生的悲欢离合。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的意义和家族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以大观园的建造和兴盛为背景,展现了富贵人家的繁华和虚荣。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大观园的美丽和繁华,同时也揭示了其中的虚幻和脆弱。大观园的兴盛和衰败,正是家族荣辱的缩影。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家族,我们虽然没有大观园那样的财富和地位,但家族的兴衰也会直接影响到每一个成员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家族的团结和和睦,共同努力,才能保持家族的繁荣。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个性鲜明。贾宝玉是一个感情丰富、善良纯真的人,他的一生被命运捉弄,最终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贾母是一个慈祥和善的长辈,她以家族的利益为重,但也时常被亲情所困扰。黛玉则是一个痴情而自卑的女子,她的一生都在追寻爱情和自我价值。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我仿佛亲眼见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阅读《半生缘》,我也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贾宝玉在梦中看到了自己的前世和来世,他开始怀疑人生的真实性和意义。小说中的人物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和幸福,但最终他们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和悲剧的命运。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面对和应对。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是荣耀还是耻辱,都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

总的来说,阅读《半生缘》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通过这部小说,我对人生和家族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继续影响和启发更多的读者,引起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思索。

《半生缘》读后感 篇二

《半生缘》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通过描写家族的兴衰和人生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读完这部小说,我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深深打动,也对人生和家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以大观园的建造和兴盛为背景,展示了富贵人家的繁华和虚荣。大观园的建造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大观园的兴盛并没有持续太久,它最终被命运所击败,成为了一片废墟。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我们所追求的财富和地位并不能保证我们的幸福和安全。相比之下,家族的团结和和睦更加重要,只有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和支持,才能真正带来幸福和安宁。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各异。贾宝玉是一个感情丰富、善良纯真的人,他的一生都被命运捉弄,最终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他的爱情和友情都受到了挫折和磨难,最终他只能在病榻上度过短暂的一生。黛玉则是一个痴情而自卑的女子,她对贾宝玉的爱情和对自己的价值都充满了矛盾和痛苦。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思,人生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和适应,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

通过阅读《半生缘》,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小说中的人物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和幸福,但最终他们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和悲剧的命运。这让我意识到人生并不总是公平和美好,但我们可以选择怎样面对和应对。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是荣耀还是耻辱,都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

总的来说,读完《半生缘》让我对人生和家族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这部小说,我理解到了人生的无常和脆弱,也认识到了家族的重要性。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继续影响和启发更多的读者,引起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思索。

《半生缘》读后感 篇三

  半生缘读来让人心是揪着的,刚开始的世钧、叔惠、和曼贞其实都在生活的洗刷下褪去了原本,他们都回不去了。

  世钧和曼贞最早也是因为叔惠才认识的,那时的三人组里世钧总是沉默的,而叔惠特别善于交际,曼贞又是那样的活泼。三人相处来倒好像世钧是那个可有可无的人。然而又是世钧在中间起到了很好的调节。刚开始一度以为叔惠是和曼贞很适合的,包括最后也抱着这样的期望。世钧的退缩妥协其实在刚开始作者便表露出来了。一直不敢向曼贞表露,躲的远远的,即使在知道了曼贞也是喜欢自己的时候,也是那样扭捏说着:“要知道是这样,即使别人抢了去,我也要去抢过来的”。

  可见世钧是畏惧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然后选择逃避的。世钧内心是深爱着曼贞的,但他可以说更深爱的是自己,把自己放在了曼贞的前面的。对于他放弃工作回南京工作也是作出了决定辞职后才告诉曼贞的。

  想来就觉得世钧那种性格的人怎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还从没有想过同曼贞商量下。连作者好似也惊奇给他拉来了外衣,这样也可以为曼贞分担些,可以借用家里的钱来解决他们婚姻。世钧又怎可能不了解曼贞,她是绝不愿意这样的。然而他依旧这样做了,也只是事后去告诉了曼贞。想来当初他为了工作和父亲生气跑出来工作,现今又选择去回不正是他性格使然嘛。他对曼贞的爱也是深切的,纯洁的,但他从没有真正走进过她,没有懂她。两人因为曼璐吵架,然后再也没有相见,直到十几年后各自经历生活的顛沛流离再相见已经再也回不去了。两人从没有相到曼璐导致了他们吵架,最终也使得他们两个彻底分离。

  其实打一开始曼贞便和世钧讲到过了姐姐,这些好似不愿向他人提及,即使三人中的叔惠曼贞也没有提起过。当再次换做从世钧口里谈到姐姐曼璐的时候,竟成了他们的抉别。

  世钧是在曼璐将红宝石戒指送还他之后离开了上海,他还以为她同豫谨结了婚,然后匆匆忙忙回去赴了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宴。其实当初也有和丁小姐结婚的可能,甚至是其他几个表姐妹。只是正好那段时间出现在他身边的是石翠芝罢了。实在有些不解世钧并没有亲口听到曼贞决绝的话,便能抛去之前的一切。结婚当晚世钧和翠芝都知道他们走错了,可已经没有后悔了。

  其实这样或许才是注定最好的归宿,起码生活上是幸福的,只是各自心里备受煎熬罢了。曼贞始终在等他,最后那封情书中曼贞说得我想你知道,无论何时,总有个人在等你。她等来了世钧,可是也是她说得:“我们不可能了“。其实他们倒真的回不去了,世钧知道了自己真正的内心。倒好希望他们两个和叔惠、翠芝那般,从来没有真正走近开始过这段感情,便不必承受这薄薄的半生缘的煎熬。

《半生缘》读后感 篇四

  初读她的书便被她所描绘的语言、情节、文章的脉络深深吸引,看着她写的书就好像在听她讲述自己悲凉的一生,这有着一世才华一世悲凉的才女,精妙的语言技巧让我猜不到结局只能跟着她向前走…向前走…于朦胧之中揭开神秘的面纱,于情节之中触感伤怀。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 时间无涯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 也没有晚一步, 刚巧赶上了, 没有别的话可说, 惟有轻轻地问一声: “噢, 你也在这里? ”她笔下的爱情故事的开头就是这样可以带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与萌动,就这样用文字寥寥数笔拨动你的心弦,听她娓娓道来,跟着她去品味这爱恨情仇、这伤别离、无限心酸悲凉汇聚交织的一生。

  最喜欢她笔下的那个叫家茵的女孩儿也喜欢她笔下每个人物的姓名,惊叹于她所勾勒的人物形象并展现出来的赤裸裸的人性。莫桢和世均、翠竹和叔惠、莫璐和豫瑾…明明情投意合琴瑟和鸣的两个人却因为姐姐姐夫设计的圈套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抱憾终生,知道了结局又怎么样呢?终究还是回不去了,翠竹和叔惠也是彼此爱慕互为知己的两个人,但因为世俗的观念阴差阳错也没能在一起,莫璐的冷漠与人性的丧失、豫瑾的善良无疑被她刻画的淋漓尽致,每个人物的出现都在为后文作铺垫,一环扣着一环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小说里人物的相遇大都以美好开始又以悲剧收尾,命运里的兜兜转转也和她们每个人都开了一场玩笑,每个小人物的命运都与那个时代摆脱不了干系,封建旧社会的腐朽与压制、不平等的社会观念、当时的政治形势都是造成悲剧的源头。

  读着读着就发现这满纸都是萧索,满篇俱是悲凉,该是怎样的人生?能让人寂寞到如此的地步,只能遁进回忆中寻找已逝的温情在文字中诉说这满世荒凉。她的文字让我惊叹于她的倾世才情,又感叹她的悲凉人生。生活在如今岁月,现世安稳,没有旧思想的束缚,每个人都渴望早日得到属于自己的爱情,感觉部分现代人对于感情的观念过于激进化,总是脑袋里天天想着盼着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但那毕竟可遇不可求,不如好好生活用心生活,好好感受自己未知的生命,对未来抱有无限的期待,说不定在感知美好的瞬间就能遇见一个合适的人,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就恰好地问一句:“咦,你也在这里。”从前慢,一生只爱一个人,所以慢慢来,我们又不赶时间。带着爱去生活并学会去感知爱,因为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终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半生缘》读后感 篇五

  刚上班的那一年,一个同事和我一起参加自考,她很喜欢张爱玲的作品,《半生缘》就是她推荐给我阅读的。我那时因为要看书备考,而这篇小说篇幅太长,怕浪费时间,于是就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一遍,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基本上没有看就归还了。大概只是记得开头和结尾。那时还是太年轻,没有阅历,所以不会感同身受。

  一本好书在不同的阶段阅读,内心会有截然不同的触动,而《半生缘》就是这样一部很有时代感的小说。去年我买了《张爱玲作品集》,一直都没有完整的时间去读完它,直到放了暑假才静下心来读完了。后来看了林心如和谭耀文主演的电视剧《半生缘》,故事很长,有三十多集,所以想要看全不大可能,只有最后一集我在电视上和网上又看了几次,大结局是这部电视剧最出彩的地方,网上有评论说因为饰演了顾曼桢,从此观众们认可了林心如的演技。这一集的台词基本上就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张爱玲小说中的原话,的确很好。

  电视剧的第35集大结局中,叙述了曼桢和世钧,叔惠和翠芝的重逢。我欣赏翠芝的处事方法:她见过叔惠解开心结之后,很快回归家庭生活。世钧试探的问翠芝:“你幸福吗?你并不欣赏我的性格?”翠芝不可能不知道她丈夫的事情,但是她平静地回答:“我幸福呀,你幸福了我就幸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而这时大贝、二贝说梦话,他俩终止了谈话回房间哄孩子,并为孩子掖好被子。这时,翠芝很及时的说了一句:“你还是个好父亲”,世钧顿时无语,把在曼桢那里许下的承诺都咽了回去。她的机智和聪慧拉回了世钧游离摇摆的心,真是个聪明的女人。[由整理]

  曼桢和世钧的会面就要感伤的多,曼桢是一个理智的女人,她对世钧没有期待,她觉得老天可以安排这样的一场会面已经是很奢侈了。她只是想要把当年没有来得及说的话讲给世钧听,把误会解释清楚罢了。她知道,这一次的会面之后就是永别了。电视剧增加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人潮汹涌的路口,曼桢拉着儿子静静地看着世钧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她的视线中逐渐远去,真正的从她的生命中完全退出。这个处理过渡的很自然,比小说的结局要更清晰。人生总是有很多事情让人无能为力,谁都不可能操控命运的手。还将旧时意,惜取眼前人。在朦胧的泪光中我仿佛依稀看见曼桢牵着儿子荣宝的手微笑着走向新的生活,人只要认真的面对生活,前方总是还会有无限的可能和美丽的风景。

《半生缘》读后感 篇六

  “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的震动,她的头已经在他的肩膀上,他抱着她。”

  十几年的天各一方,两个相爱的人,最初的爱早已不复存在,横亘在两个人之间的不仅仅是各自的家庭、孩子、更是各自的经历和岁月,难以逾越。曼桢那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饱含着多少心酸和无奈啊!

  总是愈相爱的两个人,愈难以走到一起去。越是爱的纯粹,爱也愈脆弱。当初,世钧也曾经因为曼桢的突然失踪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是真也不能说就是竭尽了全力吧。尤其是,他最后仅仅是在怀疑曼桢和豫槿结婚的情况下,就开始结交翠芝了,他始终没有(在当时说也算是没敢)真正去做过核实。光凭这一个细节,就很是佩服作者,把人物的行为与其性格贴切、吻合到了极致。以世钧白开水似的人物性格来看,结局也只能是这个样子了,若再多做一点什么,那也就不是世钧了吧。

  曼桢也是因为听说世钧已经结婚,又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也是对感情的心灰意冷,她最终嫁给了鸿才,过了一段麻木的日子。直到后来发现鸿才另外还有一个女人,这对曼桢来说,反倒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解脱吧,曼桢又打定了离婚的主意。整个故事中间还穿插着翠芝与淑惠的感情,就像曼桢与世钧两个人感情线上的枝枝叉叉,但是每一笔,每一个细节,又都是主干上必不可少的点饰,累而不赘,条缕分明。这里体现出的不仅是作者构思、写法上的高妙,更是她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和熟练把握。

  每个人物在感情的处理方式上,都淋漓尽致的表现着其性格特征。就拿曼璐来说,细细分析一下,她虽然做出了伤害妹妹的不可饶恕的事情,但其实她也是命运最最悲惨的一个,也很值得同情。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早早的牺牲自己去做舞女是一方面,另外她在感情上的遭遇也是一方面。她嫁给祝鸿才,祝鸿才却惦记上了自己的亲妹妹曼桢,就连早年和她有过婚约的豫槿,后来也喜欢上了曼桢。而她自己呢,却因为早年的遭遇,连一个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生育了。甚至曼璐对鸿才前妻的女儿,她原本也是想要对她好一些的,可是祝鸿才反倒一味的责难她。种种生活的不幸逼迫着她,让她的心里和行为不断扭曲,最后至极端的爆发,完全合情合理,让人恨,也让人同情。

  总之还是要说,作者对人性认识的深度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可能亦和作者的人生阅历相关,但更重要的,我想还是在于一个人对生活感受力的强弱。聪慧,阅历,文采,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成就一部丰厚的文学作品。

  喜欢张爱玲,喜欢从她的作品里散发出来的那种淡淡的、冷冷的、直指人心的味道。

《半生缘》读后感(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