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的读后感800字 篇一
在读完《杜甫传》之后,我深深地被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所感动和震撼。这部传记以生动的笔触和精彩的描写,展现了杜甫的一生和他对于社会的关注与反思。
首先,我对于杜甫的坚持和追求深感敬佩。杜甫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而他却始终保持着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对于真理的追求。他不满于现实的黑暗和腐败,用自己的笔触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公和苦难的关注。他的诗作充满了对于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于社会问题的批判,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反响。杜甫的坚持和追求,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启发,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我对于杜甫的诗歌表达深感震撼。杜甫的诗作充满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世事的洞察。他以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将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理解融入到每一首诗中。他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杜甫的诗,仿佛让我置身于他笔下的世界,感受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无尽关怀。他的诗作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思考,让我明白了诗歌的力量和价值。
最后,我被杜甫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的人。他以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敬仰。他坚持正直和真诚,终身不变。他对待朋友和家人都充满了关爱和责任感,尤其是在逆境中,他展现了极高的勇气和坚韧的意志。杜甫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感钦佩和敬仰,也让我明白了做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杜甫传》,我对于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他的诗歌和人格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影响。我希望能够借鉴杜甫的坚持和追求,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像杜甫一样,保持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于真理的追求,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
《杜甫传》的读后感800字 篇二
在阅读完《杜甫传》之后,我感到非常震撼和受益匪浅。这本传记详细地介绍了杜甫的一生和他的诗作,让我对于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我被杜甫的生平经历所深深感动。杜甫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从小就饱受艰辛和困苦。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和放弃,而是以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通过自学和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杜甫的奋斗精神和顽强的毅力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鼓舞,让我明白了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我对于杜甫的诗歌表达深感钦佩。杜甫的诗作充满了对于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的关怀和批判。他以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生困境的理解融入到每一首诗中。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于社会问题的有力呼唤和批判。通过阅读杜甫的诗作,我对于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也对于诗歌的力量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我被杜甫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的人。他坚持正直和真诚,对待朋友和家人充满了关爱和责任感。尤其是在逆境中,他展现了极高的勇气和坚韧的意志,从不放弃对于理想和追求的追求。杜甫的人格魅力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和启示,也让我明白了做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杜甫传》,我对于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入和真挚。他的生平经历、诗歌表达和人格魅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影响。我希望能够像杜甫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像杜甫一样,保持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于真理的追求,用自己的诗歌创作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杜甫传》的读后感800字 篇三
以前读人物传记,总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深刻的兴趣。但我的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后来,他困守长安达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堪回首的岁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几乎是历尽艰辛,才逃到凤翔。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营救好朋友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被贬于四川。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的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他长期沉沦于下层,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凶残,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杜甫最为著名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三吏”、“三别”,他对自己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暂且不说杜诗之精粹,我认为杜甫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能令人震动的是“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所有的苦难。他这样博大的胸怀以及宁苦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学习么?杜甫并不完全是严肃的,他也有风趣的一面。绝句漫兴九首中对于惜春之情,反用恼春、怨春的口气道来,别有特色。更难的可贵的是,杜甫善于发现贤才,我想其若是知晓自己仍能为国效力,也当是会“白发生黑丝”的吧!
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无愧于独立天地之间的诗圣之称。读完《杜甫传》,深深地感动,在因雨而显得略微清冷的天气里,心依旧有一股暖流涌动……
《杜甫传》的读后感800字 篇四
羡慕和向往李白的谪仙风度、洒脱赤诚,但更敬佩杜甫的忧国忧民、大气博爱。
杜甫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我曾想过,倘若杜甫不是出生于一个官僚家族,倘若他没
有熟读诗书,而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井之家,那么凭着双手辛勤劳动,或许杜甫一生还能多吃上几顿饱饭,晚年也或许不至于那么凄凉吧。可我又想,在那样一个乱世,像杜甫这样的官僚世家子弟,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他又是一个有名气的诗人,尚且落魄至此,若是做个普通老百姓,恐怕多半也就是他笔下“三吏三别”中人物的下场,甚至更凄惨吧。
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杜甫就是杜甫,家世、才华和当时的社会共同造就了一个诗圣,一个独一无二的杜子美。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读杜甫的晚年,耳畔仿佛响起了这熟悉的歌词,歌声凄婉,闻之动容。
流亡天涯,衣食无着,举目无亲,故交不断丧亡。天下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亲友故交;放眼望去,身在他乡,尽是陌路,我不识你,你不知我。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人生在世,无论多么艰难的日子,也会因为有亲人和朋友的存在而变得容易坚持一些。相反,即使富可敌国,却举目无亲,没有一个知心朋友,那再富足,又有何意义呢?当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最害怕听到的消息恐怕就是亲朋故旧的`死讯了吧。
56岁的杜甫,一身是病。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不断地缠绕着他,牙齿落了一半,耳朵也聋了,眼也花了,花白的头发也快掉光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
57岁的杜甫,耳聋了。客人和他谈话时需要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右臂偏枯了,写信需儿子代书。丑陋而衰老的容颜受尽幕府中官僚的冷淡。他有时去拜访他们,扶杖步行,传达不肯通报,想乘轿子,又没钱去雇。
他人生最后一年半的岁月大部分是在一只小船上度过的,因为陆地上再没有了他的安身之所。最糟的时候,他整整五天没有吃到一点点东西。公元770年的冬天,这个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死在了湘江上的一只小舟中。他死后,家人无力安葬,把他的灵柩厝在岳州。
读完了杜甫悲剧的一生,心情无比的沉重,眼前仿佛浮现了诗人病卧孤舟的凄凉景象。
然而就是这个凄惨可怜的人,却留下了珍贵的史诗“三吏三别”,留下来《春望》《赴奉先县咏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名篇。就是这样一个凄惨可怜的人,临死之前仍不忘忧心百姓的疾苦,担心国家的命运。
杜甫,始终是值得我们景仰的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伟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