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实用6篇)

时间:2015-06-06 02:44: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篇一

在读完《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书中所描述的教师们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经历所感动。这本书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群教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所追寻的梦想和执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教师们都是那些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普通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但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就了一份令人钦佩的教育事业。他们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每一个心灵。他们不满足于教育的常规,而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教育的现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在书中,我被教师们的付出所打动。他们不仅在教学上有所创新,还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关爱学生。他们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他们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教育的社会责任。他们的付出是无私的,他们的关爱是真挚的,他们的努力是不懈的。

同时,书中也描绘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之路。他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他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更新教材和教具,提高教学效果。他们还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深入探索教育领域的前沿,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我们还需要担当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使命。我们要用心去理解每一个学生,关爱他们的成长,引导他们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追求卓越。我们要用爱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每一个心灵。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思考。我将以书中所描绘的教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教育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追求教育的诗意生活和专业成长吧!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篇二

读完《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师的职业魅力和人生价值。书中的教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执着,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教师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他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对教育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关爱。他们跟随学生的成长轨迹,用耐心去引导他们,用智慧去开启他们的心灵。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塑造学生的品格。他们的存在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同时,书中还展示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之路。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不停地学习和探索。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他们不断创新,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不断反思和总结,用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教育观点。他们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职业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感染他们,用智慧去开启他们的潜能。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教育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我将以书中所描绘的教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世界。让我们一起追求教育的诗意生活和专业成长吧!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篇三

  “我国中小学教师缺乏的主要是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言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富,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的高远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极端一点,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

  以上是《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中的一段话,读到时令我心痛和深思了良久。或许其言辞的尖锐也刺痛了你的心,觉得所指太失偏颇。但痛定思痛,平心静气地想想,身处如今这样一个浮躁功利的时代,现实其实真的在把我们的文化和思想一点点击垮,不是缺乏,而是丢失,不是没有,而是忘了。该如何去改变?我想,作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其实我们也都在努力地追寻了,懂得好好去珍惜了,力所能及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让“‘教育’少一些浅化、庸俗化的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让我们自身拥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谈谈我在近年教学中所作的一点探索和实践。

  人美版第五册有一节课叫《怪兽》,当它成为一节美术课的课题时,该如何去诠释和演绎呢?

  怪兽,是一个现代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熟悉,是因为现在太多有关国外的怪兽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已充斥和冲击着孩子们的生活,甚至有些怪兽还成为了孩子们膜拜的对象。陌生,只是因为远离得太久。孩子们不知道,在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怪兽早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祈福事物,它远比外国文化中的怪兽出现得早,更比那些凶猛、恐怖的外国怪兽亲切可爱得多,其内涵更丰富、更具价值。

  通过对教材、课标的深入研读,我得出了这样一个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着重以下两点思想的融入:

  1.拓展审美。让学生学会对表面看似凶猛、丑陋的事物探究其本质,看到它独特的美。在生活中学会不以貌取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2.拓展视野。现代儿童,是动画片、游戏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快餐文化、外来文化影响很深。通过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摒弃外来文化的糟粕,学会沉淀,潜移默化中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把美好祝福送给每一个人。

  诚然,这些美好的想法的实现是需要过程的,但我就是这么去做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画动物比赛”和“变魔术”环节,教师通过把学生画的动物进行错位组合,在黑板上快速“变”出了一个奇怪有趣的形象,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而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其实是对本课学习难点的巧妙突破,学生在一个直观生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怪兽创作的基本方法:把不同特征的动物进行巧妙组合。“猜猜它是什么?”我的话音刚落,“怪兽”,孩子们的反应也快极了。带着对“怪兽”更大的好奇和充满探究的心情,孩子们满怀兴趣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接着,通过“认识中外怪兽”、“寻找怪兽特征”等环节使孩子饶有兴趣地了解了“镇墓兽”等等怪兽文化,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分析那些或头顶尖角、耳朵大大或身形奇异、背长双翼的怪兽。尤其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其实也是怪兽之一后,他们不仅耳熟能详地纷纷介绍龙的特征,并且对怪兽产生了美好而深厚的感情,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此时,我不失时机进入了“赏析怪兽作品”环节,与孩子更加深入地探究怪兽的表现方式、变化规律,启发儿童抓住动物形象特征进行组合创造怪兽。随之进行的“谁的年兽最特别”环节,一幅幅想像独特的年兽作品纷纷诞生。因为此时的孩子,心中已经装满了自己的“年兽”,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可爱或威猛的丰富多彩的“年兽”,他们都在把自己美好的新年祝福带给大家,他们也已经从学习过程中最初热情的好奇者成为了积极主动的创造者,从盲目的“奥特曼迷”变成了有思想、有正义感的“龙的传人”。

  整课教学,通过运用新颖感人的教学设计,营造了愉悦宽松的教学气氛,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纷纷大胆想像,主动创造得以不断引发。与此同时,我和孩子们也在这一次小小的“文化传承之旅”中进行了最快乐和美好的精神洗礼……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篇四

  读完肖川先生所著的《教师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发现此书其实就是写给处于特殊时期的像“我”这样的老师看的。

  首先,书中探讨了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我想,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不同种类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一定能从这个行业中找到专属于这个行业的幸福感。

  在工作中,我始终告诫自己,我要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服务到底,我要保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在从事教师行业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经历着挫折,经历着烦恼,经历着无奈,因此,我犹豫过,畏惧过,退缩过。我曾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段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情绪低落。在那个时期,我无法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而被一些负面心情牵绊着,纠结着,这样的心情不断地反复。直到看到这本书,肖川先生指导我们: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努力;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存在下去……我想,教师这个职业确实跟别的职业不同,我们经历的过程比别的职业丰富得多,因为我们接触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对象在变,经历在变,感受也在变。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为自己寻找一份真正的职业幸福感,让自己能幸福地工作。然而,只有工作幸福了,生活也才会幸福,因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工作。

  所以,我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幸福、创造幸福的教学生涯。我对自己说,幸福来源于一个教师的方方面面,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充实自己的幸福之路。

  首先,只有素质高的老师才可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享受教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所以,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但是,即使哪天做得不够好,我们也要对自己抱一颗宽容的心。其实,对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对自己宽容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所以,我要学会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对自己多一份宽容。

  其次,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有思想的,所以,学会跟学生友好地相处,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走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再者,对幸福的界定要明确。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我们不能要求得太多,我们要为自己创造力所能及的幸福。有些人以金钱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有些人以生活安逸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而也有些人,把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

  我想,我很简单,只要我能按时处理完当天的工作,对学生永远用一颗赤诚的心、仁慈的心去对待,加上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篇五

  拿到《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理论类书籍,随手翻看,才知道是教育随笔,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共鸣。若不是要写读后感的话,读起来应该更加轻松,当然也许并不会去读。无论是作为工作要求,还是案头随手翻阅的文字,反正读了。

  第一辑是诗意地生活,第二辑是教师的解放,第一辑给我的最多感受就是要善待自己,第二辑就是要提升自我。下面就诗意地生活谈谈善待自己。

  并没有细读,只是觉得第一辑的文字更道出了目前一线教师的心声,没有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让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岗位一样被平等看待,甚至替一线教师叫屈。在阅读《生命的境界》一文时,善待自己这个词蓦然从脑海中跳出来。一直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的诗句从道德上绑架了教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都不好好对待的人怎么有力量去善待孩子?文中提到生命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的人;摆脱了生存危机为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永恒而不懈努力的人。对于第二类人由于道不同而不置可否,对于第三类人则是发自内心的用崇拜的眼神仰望。由于生活的原因,曾经有一个阶段自己属于第一类人,书中说到要一个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去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不仅是强人所难,也是残酷的,不人道的。

  如果由于意外的原因,教师必须为了生计而忙碌,此时更需善待自己,别让所谓的崇高压倒了自己。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你才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对于学校,若你的身体不好了,你的岗位可以让另一个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取代;对于学生,会有另一个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老师去教他们。唯有教师自己是品尝没有善待自己的苦果的人。善待自己才能有能量去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上周人民医院的医生给我们做的讲座中多次强调一个人的心理对自己的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整好心态,自己并不是救世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不必太当一回事。管理好情绪才能客观冷静地面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至于怒发冲冠。

  善待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是对有超强内心的人来说的,要不世界上就没有那些。

  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的新闻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若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而为,则已经对得起所谓的良心饭。社会道德绑架的压力余威仍在,教育部门为了政绩而向下施加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学生家长举报投诉的压力,加上部分不和谐的家庭压力,若没有学会自我减压,那对自己的身心都是弊大于利,何来笑着面对每个孩子?

  特别欣赏肖川说的这句话:善待自我,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对别人也会比较苛刻。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篇六

  “诗意生活”在封面标题中被放大,极为醒目。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教师会有诗意的生活?怎样才能体验到这种诗意的生活?带着这种好奇与冲动,我翻开了这本书。作者那质朴的语言,那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无不让我由衷的钦佩。《生命的境界》、《诗意的生活》、《六个“讲一点”》等文章,我都反复进行了阅读。作者在散淡的言谈中,让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广阔而深邃、诗意而温暖的精神世界。

  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我很赞同肖川博士的观点。以我个人的看法,教师的诗意,在于真心关注和热爱教育,在于富有激情充满真情,在于从平凡的教育生活中看到精彩、看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需要、看到教师在促进人的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当教师以欣赏者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时候,看待学生的生命之树神奇成长的时候,当教师把批改作业、认真备课当成一项事业的时候,教师这一职业也便赐予我们诗意。

  季羡林先生说过:“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还有句非常好的话说道:“真正的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力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的人相处。”我欣赏自己的工作,每一天都认真的备教辅改,用一颗真心一片真情把点点滴滴的工作做好,乐在其中,无怨无悔。我觉得自己教书育人,就是一种幸福!我们老师,对“幸福”的要求非常简单--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就可以品出增补的滋味;一朵鲜花,一片绿叶,就可以闻到幸福的气息;一幅图画,一段文章,就可以读出幸福的甜美!

  要想有诗意地栖息于教育,我认为教师应从心理上修养自己。

  肖川说得好:“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在多大的范围内、多大的程度上给人以积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生命的的价值就是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知识、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既然做了教师,就应该要有淡泊名利的良好心态,就应该要学会摆脱名利的束缚,就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你是鱼儿,就不要羡慕天空;你是鸟儿,就不要痴心大海。既然做了老师,你就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牢骚满腹,不要说工作平凡、生活辛苦。其实,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你就不平凡:把简单的工作做好,你就不简单!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愿和老师们一起勤奋工作,积极向上,以阳光的心态,追求生命境界,演绎诗意人生!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39%未阅读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