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读后感 篇一
《屈原投江》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讲述了楚国大臣屈原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
首先,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思考。屈原是一个忠诚的臣子,痛心疾首于国家的内忧外患。他为了挽救楚国,不惜献计献策,但他的忠诚和努力最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面对国家的沉沦和民众的苦难,他选择了一死以谢天下。这个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人对国家的深情厚意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让我思考到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从小事做起还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可以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屈原在遭受了种种不公正待遇后,选择了自杀。他的选择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压力,但是我们不能轻易放弃,更不能选择自杀这样极端的行为。我们应该学会坚持和积极面对困难,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坎坷。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关爱他人,多一些理解和宽容,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人性的光辉和善良是可以战胜世间的黑暗和冷漠的。
最后,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对文学的思考。《屈原投江》作为古代文学经典之一,通过讲述一个人物的悲剧故事,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和思考。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来展现作家的思想和情感。通过阅读《屈原投江》,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它可以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总之,《屈原投江》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国家和民族、人性和文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奉献是多么宝贵和可贵的,同时也明白了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不能放弃,而是要坚持和积极面对。这个故事让我更加热爱国家,更加珍惜生活,也更加热爱文学。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学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引导和启发人们,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屈原投江》读后感 篇三
读了林汉达写的《屈原投江》,我深有感想。楚怀王听内奸的话,把自己的命都丢了,楚顷襄王做了王之后,不但把屈原的官职抹掉,还重用了内奸,公元前278年,秦国把楚国的国都打下,屈原知道楚国没救了,就投江了。
我觉得屈原这样做是错的,他犯了两个错误,第一,直接指出楚王的错误,楚王听了肯定不高兴,也不会听取他的意见,相比《不受蒙蔽》中的琴师,跟屈原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他用弹琴的道理指出了齐王不管国事的问题,劝服了齐王,把国事治理得井井有条。换一种表达的方法,有时会更有用的。第二,他跳江是错误的选择,这时候,他应该到列国去,请求列国的国王重用他,侧面救国,而不在那儿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楚王,因为这时候楚王什么都听不进去,到时什么都晚了。
我认为楚王也不对,他跟齐桓公一样,齐桓公固执已见,讳疾忌医,楚王也一样,不听取忠臣的劝告,只听内奸的话,从这故事中,我明白一个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微杜渐。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为什么这时候,楚国没有其他的忠臣帮助屈原,难道当时就只有屈原最爱国吗?在我反复阅读这后,才发现大臣们都变成内奸小人了,楚国的民心也变了,特别是在楚国被秦国打败了以后,逃的逃
,躲的躲,这时的楚国已经是个废国,屈原知道楚国没有救了,就投江自杀了。
林汉达爷爷的故事就是那么生动有趣,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历史,还让我们学到了怎么组织语言。
《屈原投江》读后感 篇四
最近,我读了一篇司马迁写的名著——《史记》。其中,我有一篇记忆深刻的故事:《屈原投江》。
《屈原投江》,这讲的是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当时,屈原的国家快灭亡了,于是,爱国的他,便向皇帝传上了他的几个改革方法。不料,皇上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反而将他降了职,屈原十分愤怒。过了一段日子,他们的国家国土沦落,屈原满怀悲愤,投江自尽了。人们非常怀念屈原,他们怕小鱼吃掉了屈原的尸体,便每天往江里仍粽子,这便成了现在的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很是感动。屈原的这种爱国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么?故事中,屈原向皇上提出他的改革方法,昏庸的皇上居然不知采纳,还降了屈原的职,能不让他愤怒么?尤其是最后国土沦落,这让爱国的他怎么接受得住?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位爱国诗人表示无限的敬佩。
联系现在想一想,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我们的爱国之情不能变,我们也不用向屈原一样,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这就是我们爱国的表现。
《屈原投江》读后感 篇五
读了《屈原投江》这篇文章后,我知道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由于奸臣谗言而屡遭放逐,但他的爱国之心不变,所以最后他不愿朝秦暮楚投江自杀了,他以死捍卫了他的'操守,表达了他对楚国的忠诚热爱。
从屈原身上我看到了高尚的操守与忠贞。虽然屈原遭到流放,但他仍不能忘怀于国家,他挂念皇上,抨击奸小,希望国君醒悟,重振楚国国威,他通过诗歌创作,反复倾诉自己的衷肠,屈原曾说过:“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刚洗了发的人一定要弹一下帽子,刚洗了澡的人一定要抖一下衣服。作为人,谁又会以清白的身体去接受外物的污染呢?我宁可投身江水葬身鱼腹,怎能让世俗的尘垢来玷污我洁白的操行呢?”这句话使我感触很深,是啊,一个清白的人为什么要让世俗的尘垢来玷污呢?
同时在这篇文章中我不仅看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还看到了那时期昏君当道,众多官员的无能和嫉恨,在他们的魔爪下,有多少像屈原一样的伟人遭到摧残呢?在那时期又有多少人能出污泥而不染呢?
我鄙视那些奸臣,因为自己的无才而摧残有才华有知识的人,正是有了他们,所以那时的社会才会变得那么不堪,屈原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源远流长,会被后人一代代歌讼,而那些奸臣也会被人们记住,记住他们的无耻行为,让后代们唾弃他们。
《屈原投江》读后感 篇六
楚国大夫屈原被楚王给革职了,并被逐到湘南。屈原要气疯了,他不吃不喝人也瘦了很多。他姐姐劝他不要那么伤心,还说他脾气太耿直了。
屈原在这期间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发现他们有付出却得不到收获。面对这种悲惨的景象他就做了一首长诗叫《离骚》。每天晚上他都睡不着。十几年过去了,楚王还是没用召他回去。有一天屈原的一个朋友来看他,并让他到别的国家去,不要浪费了他的才华。可是他一定要留在楚国。公元二百七十八年,秦国派大将去打楚国,并攻下了楚国的首都。屈原知道后伤心的大哭,当时他已经是一个62岁的老人了。最后他就在五月初五抱着石头跳下了汨罗江。附近的人去找他,结果没找到,就把饭撒到水里,年年都这样。以后,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改成粽子,划小船改成赛龙舟,把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最后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
读着读着,我感受到了伟大的爱过大诗人的作为,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动了我,而楚王把忠臣革了职却重用小人,楚国灭亡也是早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