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读后感(精简6篇)

时间:2019-04-08 05:38: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上学记》读后感 篇一

《上学记》是一本讲述孩子上学经历的书籍,通过主人公小明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普通学生的成长历程。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本书通过小明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小明从一开始对学校抱有抵触情绪,觉得上学很无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发现学校是一个让他学到知识、结交朋友的地方。在学校里,小明通过老师的引导,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他也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彼此互相帮助,共同成长。通过小明的故事,我意识到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次,这本书也提醒了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小明在家里得到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这成为他在学校中积极进取的动力。父母的引导和鼓励让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同时,父母也给予了他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小明和他父母之间的互动,我明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最后,这本书还让我对教育的目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小明成长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我。这让我想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坚韧和毅力。只有在面对困难时,学生才能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成长和进步。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具备面对挑战的能力,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通过阅读《上学记》,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教育的目标都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三者合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让我更加珍惜和重视教育的意义。

《上学记》读后感 篇二

《上学记》是一本让我深受感动的书籍。通过主人公小明的成长经历,这本书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学生的坚韧不拔。读完这本书,我被小明的勇气和毅力所震撼,也深深思考了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小明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他并没有天赋异禀,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逐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通过小明的经历,我明白了教育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小明在学校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小明和老师的互动,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成长。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分数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小明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秉持着诚实、正直的价值观。这让我想到,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通过阅读《上学记》,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的过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我希望能够以小明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上学记》读后感 篇三

  近日,阅读了《上学记》,印象深刻。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里,对最精彩的回忆留给了西南联大。那一代人成长在内忧外患的年代,学子的理想都很单纯,那就是赶走日本鬼子,建立民主的新中国。单纯并不代表没有生机,单纯也不是简单的代名词。建国后出身的人,特别是70后、80后,更是无法体会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情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理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从《上学记》一书中,我触摸了70年前我们中国学子的理想和追求。近百年来,伟大的中国人一直都渴望自由,渴望解放,争取民族的发展空间。有思想、有理想的人,越在艰难坎坷的环境里,越会振作精神,积极思考。像何兆武这样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我们这片古老而焕发活力的土地!你说,能不使人感动不已吗?想想前辈们舍生忘死的付出,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难道不应该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吗?我们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这更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啊!

《上学记》读后感 篇四

  何兆武的《上学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书,在于它是由何先生口述,由他人记录整理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以为是由于何先生过世了,只能有旁人代替继续写。其实不然,我想何先生是有意而为之,这种写法有一种妙处,那就是有一种亲切感,平易近人,感觉就像是和作者本人面对面的交流,听老人讲着他独有的美好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何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的上学生活了,这也是《上学记》的核心、精华所在。西南联大的学习氛围非常好。

  其一,是自由的学术氛围,当时的学生,各持己见,但是面对分歧,他们最多争辩,绝不会将情况恶化成吵架。然而,为什么会有如此自由自在的环境呢?我想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生之间的友谊良好。何兆武先生这里指出,人的创造力由求知自由、思想自由和个性发展组成,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正真的第一生产力。自由的环境造就了学术的多产!

  其二,就是西南联大的教学状况了,何先生对此有否定,但大体上是肯定的。这些教授们表现的也比较“自由”,很多教授上课不像现在的老师一样兢兢业业,讲义都不带,高兴讲到哪就到哪,更有甚者,像现在的学生一样,来上课还得看心情。我觉得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教授的个性不应该在讲台上发挥的这么淋漓尽致。

  西南联大出了很多大家,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其原因,我想有这么几点。首先,西南联大的生源较之其他大学,不能说最好,但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其次,西南联大的周边环境比较偏僻,学生们除了在学校一心向学,毫无其他去处。然后,教授们虽然有点喜欢耍性子,但他们的水平非常不错,他们能传给学生知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这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认知水平高了,在学术上才能有更高的造诣。最后,西南联大的教学规模属于小班教育,众所周知,这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利,学生和老师能处于更活跃的互动之中,很多新创意、新想法也随之迸发而出。

  《上学记》为我们了解近代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若是何先生能再写一部《上班记》之类的书讲述一下工作的生活那就更好了。

《上学记》读后感 篇五

  在电视上看到一档节目,正好在介绍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通过介绍知道这本书现在已经风靡整个知识界,想想一定很有看头,于是去书店买了这本书。

  《上学记》是部口述作品,仔细阅读《上学记》这本书后,也越发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因为是通过何兆武先生的口述,所以语言表达直白、生动、真实,描述的不仅仅是他上学的一些事情,更多的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虽说这是一段口述历史,但我觉得更象老人的自身经历,是他对当时社会的所见所闻、对当时社会的亲身感受的一个回忆录。尤其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求学经历显得格外真实。何先生在书中反复地提到“幸福”,然而实际上,何先生求学的时代,正是中国最痛苦的时代。五四退潮以后的中国是一连串的战争,烽火岂止连三月!战乱的生活是艰苦的,可是他们那一代人却处处洋溢着振奋的精神,许多人宁愿选择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不愿做亡国奴。他们自然而然把追求国家富强当作自己的理想,把民族的整体崛起看作个人幸福的基础。而我们现在对幸福的理解却总是那样庸俗现实,每天习惯于抱怨,抱怨不涨的工资,抱怨不畅的交通,抱怨不好吃的饭菜,抱怨不通情的领导,但是却从来少有人抱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太低。通过读《上学记》,我才清晰意识到曾经被自己下意识深深隐藏的挑剔和浮躁,那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便随着纸页的翻动而慢慢增加,然后感动到甚至想流泪。

  何先生在书中强调读书不一定非要有目的的去看书,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其实,求知的乐趣不正是为了更多的了解世界,读书真正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了解一件事物时,又发现了另一件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前方似乎总有未知在等着自己,越想去了解,就会发现更多的自己不了解的东西。这无穷尽的未知才是求知的乐趣,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吧。

  何先生求学历经战争年代,之后又是文革,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回忆总不尽然是美好的,可是何兆武先生依然能用轻快幽默的语言婉娩道来,让人读起来有时心酸,有时好笑,有时振奋,有时颓唐,使人仿佛也融入到那个时代,沉醉在何先生的回忆以及那一个是非年代里了。

《上学记》读后感 篇六

  这几天上班回来都会抽点时间看《上学记》,没多久就看完了。这是一本小书,类似随笔,是何兆武老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主要是讲述何兆武老教授大学时代的一些人和事。书中谈论了许多东西,谈的最多的是关于幸福。什么是幸福?何兆武老教授是这样认为的: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是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无能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在书的另外一处他又强调,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一个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越来越美好,一个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这就是他的幸福观。他的幸福观是把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起来,不光是觉得个人的前途是光明的,整个社会的前景也是更加美好的。当我把何兆斌老先生的幸福观与几个朋友分享后,他们有点不理解。

  幸福,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个人人生观的一部分。以前,没有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只是简单的想过,幸福是一种状态,必须是现代式,而不是过去式,仅此而已。至于什么是幸福,我没有想过,甚至没有想过能找个好工作、可以买房买车,这就是幸福。这些年,整个社会对幸福这个词也很关注,经常谈到幸福指数。前段时间一部电视剧《幸福来敲门》又引起社会对幸福这个词的热议。我们谈论着自己的幸福观,有人说幸福就是幸福就是猫吃老鼠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这是一种网络说法,更多还是谈及自己的生活、事业、爱情、亲情等等。

  我的幸福是什么呢?我想我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了。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上学记》读后感(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