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前分析报告范文【经典6篇】

时间:2015-03-09 02:22: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化学课前分析报告范文 篇一

题目:新型材料——碳纳米管

一、引言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报告将对碳纳米管的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结构

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管状结构,具有一维纳米尺度。根据其结构形态的不同,碳纳米管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由一个个碳原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而成,形成一个空心的管状结构;而多壁碳纳米管则是由多个碳纳米管同心排列而成。

三、制备方法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弧放电法和碳热还原法等。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是较为常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适当温度下,将碳源物质与催化剂共同注入反应器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碳源物质发生热解反应生成碳纳米管。

四、应用领域

碳纳米管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使其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碳纳米管在电子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可以作为高性能的导电材料,用于制备纳电子器件。其次,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特点。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制备传感器、催化剂和生物医学材料等。

五、结论

综上所述,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其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碳纳米管在电子、能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化学课前分析报告范文 篇二

题目: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分析

一、引言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研究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分析,可以揭示反应的发生原理和过程,为合成新型化合物提供理论指导。本次报告将以苯酚和溴化亚丙酮反应为例,对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反应机理

苯酚和溴化亚丙酮反应的机理如下:首先,苯酚中的羟基与溴化亚丙酮中的亲电溴原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亚丙酮中的羰基受到负电荷的苯酚中间体的攻击,形成产物。

三、机理分析

在苯酚和溴化亚丙酮反应中,苯酚是亲核试剂,因为其羟基上的孤对电子对具有亲核性质。而溴化亚丙酮则是亲电试剂,因为其溴原子带有正电荷,具有亲电性质。在反应进行过程中,亲核试剂的亲核攻击和亲电试剂的亲电离子形成是反应的关键步骤。

四、机理验证

为验证苯酚和溴化亚丙酮反应的机理,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分析。首先,将苯酚和溴化亚丙酮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并在适当的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机理相符,则可以证明该机理的正确性。

五、结论

通过对苯酚和溴化亚丙酮反应的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揭示有机化学反应的发生原理和过程。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对于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合成新型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分析是有机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化学课前分析报告范文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

1、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教学难点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五、实验原理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 Cl2 > Br2 >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 H2O === HX +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 ClO3- >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六、仪器与药品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12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七、实验内容

(一)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① 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Cl-、Br-、I-的还原性

①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试管口。

③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I晶体,再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醋酸铅试纸检验试管口。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溴、碘的歧化反应

① 溴的歧化反应取少量溴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② 碘的歧化反应 取少量碘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四) 卤素合氧酸盐的氧化性

(1) 次氯酸钠的氧化性

取四支管,均加入溶液,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的KI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溶液,3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浓盐酸,4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

观察各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2)KClO3的氧化性

① 取两支管,均加入少量KClO3晶体,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搅拌,观察现象,比较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O3晶体,加水溶解,再加入溶液和CCl4,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3mol/L的H2SO4溶液,观察CCl4层现象变化;继续加入KClO3晶体,观察现象变化。用电极电势说明CCl4层颜色变化的原因。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五) 氯化氢HCl气体的制备和性质

① HCl的制备取15 ~ 20g食盐,放入500mL圆底烧瓶中,按图1-1将仪器装配好(在通风橱中进行)。从分液漏斗中逐次注入30 ~ 40mL浓硫酸。微热,就有气体发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

② HCl的水溶性 用手指堵住收集HCl气体的试管口,并将试管倒插入盛水的水槽中,轻轻地把堵住试管口的手指掀开一道小缝,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自水中取出,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管中的溶液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试HCl的pH。

③ HCl的鉴定 在上述盛有HCl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 白烟实验 把滴入几滴浓氨水的广口瓶与充有HCl气体的广口瓶口对口靠近,抽去瓶口的玻璃片,观察反应现象并加以解释。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化学课前分析报告范文 篇四

一、本学期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本学期重点工作与措施

1、学习:钻研教材是首位,把握准教材是每位老师应具备的能力。在活动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有侧重点的组织老师学习化学新课标和化学中考说明,经常对照,加以改进。备课组各位教师均要参照下述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再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课堂教学要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做到程序要规范,环节要紧扣,知识要落实,能力要提高。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要优化教学过程,还能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模拟实验、提高视觉等,还能进行辅助学生总结和反馈检测。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备课: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定于每周一的上午第三、四节课为集中备课的时间,每次课安排好中心发言人,该老师应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每位教师能根据每一节的教学重点,制定出较为详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备好教学过程,坚持备课组内互相听、评课制度。

3、做到每节课后及时交流课堂上感受。

4、各位教师相互勉励,取长补短,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及论文的撰写

化学课前分析报告范文 篇五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化学课前分析报告范文 篇六

??实验名称:排水集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的不易容于水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

??实验步骤:①检----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③夹----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④点----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取----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⑦灭----熄灭酒精灯。

??实验名称:排空气法

??实验原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仪器药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导气管,集气瓶,试管

??实验步骤:把集气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气体的导管放入瓶中,此时还要在瓶口盖上毛玻璃片,当收集满的时候把导管拿去,然后盖好毛玻璃片即可

化学课前分析报告范文【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