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地区新农村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一、引言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部分,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某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索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在调查的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2.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一些农民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在调查的地区中,资金投入仍然不足。这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善。
2.农民素质和意识有待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意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解决方案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补贴政策,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2.提高农民素质和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意识,增强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感和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引导农民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五、结论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某地区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新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农民素质意识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和意识,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对某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成功案例的概述
通过对某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1.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在调查的地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政府的积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农民的积极参与:在成功案例中,农民起到了积极的主体作用。他们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3.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在调查的地区,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农民通过合作组织共同发展农村产业,提高了自身的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
三、成功案例的启示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政府的积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2.农民的积极参与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意识水平,增强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和支持。
3.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四、结论
通过对某地区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农民的积极参与以及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可以借鉴和参考这些成功案例的经验和启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篇三
1
、社会参与。各级政府应重点发挥好引导作用。优化投资环境。要加快农村产业通道、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大力整治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地方恶霸势力插手新农村建设等现象,为社会资金进入新农村搭建绿色通道。搭建对接平台。要广泛开展村企结对、部门帮扶等活动,为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搭建载体。要精心策划和包装好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引入工商资本投资兴建。要及时向社会发布农村投资信息,帮助各类社会资本确定投资项目。完善激励政策。社会资金兴办各类公益事业,应给予减免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对村企结对帮扶贡献较大的企业,尽可能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产业补贴等方面给予照顾倾斜。对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有功人员和单位,应给予相应的物资、政治和精神奖励。(使用热度:855人次)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篇四
会同是一个山区农业县。近年来,我县把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主线来抓,着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公路建设需地方配套建设资金,但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造成巨大的配套资金缺口。今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需财政配套493万元,到目前仅到位45万元,工作难以运转,举步艰难,使生活本就相当困难的农民群众承受了沉重的配套资金压力。
2、缺专业技术人员。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材匮乏,特别是造价方面人材奇缺。虽然我们仅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取消了双休日,超负荷运转,还是满足不了当前交通项目建设点多面广的需要,形成了小船不可重载的局面,亟待充实交通专业技术人员。
3、部门配合协调难。个别单位仍存在关卡林立、收费名目繁多,不按政策办事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工程施工进度,影响全县交通项目的争取。
三、对策建议
1、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当前,我县财政困难,无法拿出更多的钱从事交通事业建设。我们只能抓好项目包装,抓好项目申报,从上争取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我们一定要按照超前性开发,前瞻性储备,战略性部署的思路,切实加强交通项目的论证、筛选、包装和储备,积极向上申报,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计划笼子。对于没能进入上级计划笼子,且有招商价值的项目,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积极向外推介,最大限度地吸引非公有资本进入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农村公路建设,关键在落实资金。国家对于农村公路的补助经费极为有限,路基、路面等主体工程需要由地方自筹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来完成。要创新融资理念,拓宽融资渠道,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用于通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己的路、自己修的意识,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损害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广泛发动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移民、转移支付资金捆绑使用,集中财力修建公路。同时,建议省、市加大后发展山区发展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减轻当地配套资金压力。
3、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养护管理是体现、发挥、强化道路服务功能的重要保障,是维护、保证已有资产的重要措施。要严格按照公路法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通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落实好养护资金和人员,切实做到有路必养,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xxx门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认真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能,督促各行政村养护好公路,保证每条农村公路发挥应有运输效应。
4、加大组织领导力度。要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由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乡镇与村组签订目标责任状,对当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村组干部的主动性。要安排得力的力量专抓通村公路建设,具体抓好落实,千方百计解决好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篇五
(一)科技调查报告的定义和作用
科技调查报告是针对科技领域的某一事物、某些现象或某些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认识之后所写的一种报告性文书。科技调查报告要陈述事实、列出数据、分析特征、把握规律,是一种将叙述、说明、议论多种方式融为一体的实用文体。
科技调查报告的作用是为科技领域的决策、管理、研究等提供参考资料。
(二)科技调查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
科技调查报告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文体,它或者针对科技领域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力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针对科技领域里的某些情况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力求对其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科技调查报告所提供的材料、数据、意见、建议,往往会对科技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数据性
科技调查报告对情况、现象和问题的揭示并不是主观印象式的陈述,而是要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提供大量确凿的数据,把认识建立在大量事实材料和科学分析归纳的基础之上。大量来源可靠的数据使调查报告显得内容充实、真实可信。
3.及时性
科技调查报告是针对当前科技领域里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而进行调查、写作的,它在时效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当前的社会是瞬息万变的,科技领域也日新月异。如果调查和反映内容已属时过境迁,其意义和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三)科技调查报告的写作
1.标题
科技调查报告的标题有三种写法。
一是直接由调查课题和文体名称组成标题,如《光电技术产业动态调查报告》。
二是用提问的方法拟制标题,如《cad能够帮助我们干什么?》
三是正副标题写法,正标题用来陈述事实或提出疑问,副标题写明调查课题和文体名称,如《无证造缆车,六成不合格——对×市七家游乐场游览车质量的调查》。
2.导言
导言是科技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用来简明扼要地介绍调查展开的背景,交代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范围、方法等,阐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3.主体
主体是调查报告中是篇幅最长、内容最重要的部分。对基本事实的叙述,对各种现象的统计和分析,对特点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都是在这一部分中进行的。
科技调查报告的主体要分出不同层次进行撰写,每一层次可以有一个小标题,也可以用标序码、层间空行、段首关键句提示等方式显示层次。
4.结语
科技调查报告的结语,也就是全文的结尾部分,它可以用来概括全文的中心观点,可以用来预测未来、提出希望,可以用来作些补充说明。
【 例 文 】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与实践
——关于南平市“科技xxx制度”的调研报告
科技部赴福建南平调研组
20__年5月25日
【摘 要】 “科技xxx制度”,是福建南平市地方党委和政府为探索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在干部交流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与实践。南平市通过大批机关和事业单位有特长的科技人员直接下派到农村一线工作,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求为农民提供服务,把科技直接导入农村基层,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科技xxx制度”不同于“科技下乡”和“科技进村”活动,把短期行为转为长期行为;不同于科技副职,把对基层的行政领导转为直接的参与农村生产实践;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把生产咨询行为转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和面向市场需求的经济行为;不同于“定点扶贫”,把农村的脱困解难转为示范带动;不同于机关的“分流下派”,把干部的“被动”锻炼转为主动发展,使广大科技干部的人生价值得到最直接的具体体现;也不同于简单的技术服务,把个别项目的个别行为转为依托农村科技大户和农村行业协会,注重农产品品质、品牌、专利和标准,兴办农村龙头企业,实现了产供销的集成运作和系统运转。通过综合调研我们认为,在闽北贫困山区实行“科技xxx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和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带动了当地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市场资源的进一步作大,实现了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xxx”,使当地农民尝到了用科技增收快、增效快、致富快的甜头,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基层xxx,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具体实践,是在地方农村经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的新生事物,是一种适合于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破解“三农问题”的一项创举
1.积极探寻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南平地处闽北山区。建国以来,南平一直是福建的经济重地。南平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近年来,随着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长期统购统销环境下形成的闽北传统农业面临着重大挑战。原有的单一以粮林为主的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减缓,农民收入增幅下滑,局部地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农村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农业成本提高,卖难问题加剧。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农业和非农业的收入落差增大,一部分农民抛荒土地,外流发达地区,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空缺。
南平“三农”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农民科学
2.积极探索把科技直接导入农村的新途径
南平市推行科技xxx制度,就是把大批科技人才派到农村,在科技与农民之间建立起一个直接联系的机制与平台。1999年2月,首批225名科技xxx进驻215个行政村。这些科技xxx主要来自市县两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有涉农部门干部、农业科研院所和乡镇农技站,一般任职时间为1~3年。这其中不少人员,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只是普通干部,他们比农民科技、文化、政治素质高,派到农村后就好像进入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找到了干事业的舞台,发挥了超乎预料的作用。三年多来,已先后分四批选派2238名科技人员,进驻1364个村,覆盖了闽北85%以上的行政村,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浪潮。
南平实施科技xxx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步推进的过程。其主要做法:
一是实行双向选择,寻找科农的结合点。(略)
二是创建利益共同体,科技进大户,形成龙头企业示范。(略)
三是高位嫁接,重心下移,成果转化一步到位。(略)
四是建立保障机制,解除科技xxx的后顾之忧。(略)
五是小农经济与集约化联动,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略)
二、“科技xxx制度”“特”在哪里
经过调研和实地考察我们认为,南平市推行“科技xxx制度”,“特”就特在制度、机制和途径等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1.特殊的抓法(略)
2.特殊的政策(略)
3.特殊的使命(略)
4.特殊的地位(略)
5.特殊的工作方式(略)
6.特殊的效果(略)
三、启示与思考
1.在落后地区把资源做大,在农村基层“筑巢引凤”,使科农携手,实现了“双赢”。(略)
2.突破“三部曲”,三个资源一起抓,以人力资源重组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略)
4.机制重于技术,防止市场失灵,激活农村经济细胞,做到系统有效。(略)
5.在农村播撒科技种子,把点的技术固化转为面的技术辐射,是新时期农村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使命。(略)
6.通过农村基层社会组织资源的重新整合,巩固和稳定党的基层xxx,是我国结构性稳定的前提,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略)
四、西北地区推行“科技xxx制度”刻不容缓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西部的经济发展与西部稳定问题密切相关。同志最近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机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出一条西部大开发的新路子。”
西北五省区是我国最大的贫困、半贫困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区,那里的农村经济能否通过引入科技实现较大发展,闲置的科技人力资源能否通过科技xxx制度得到盘活,特色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系统建设能否同步进行,是新时期的重大政治问题。根据调研,我们认为南平科技xxx制度是在革命老区、闽北贫困山区进行的一场制度和机制创新,是我国由“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时期在地方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的新生事物,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意义,可以在西部进行“移植”和试点。下一步,我们建议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宣传福建省南平市推行科技xxx制度的经验。
2.科技部将选择西北地区条件适宜的地区进行试点。并在进一步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示范推广。
3.认真贯彻《20__~20__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关于西部地区人才政策、人才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等精神,在促进西部人才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积极鼓励东部地区科技人才以科技xxx的形式向西部选派和流动。
4.目前,西北地区正在积极制定有关实行科技xxx制度的试点方案。拟于下半年在西南地区试点,进而辐射到整个西部地区。科技部应对试点进行政策上的指导。与此同时,对西部科技xxx制度试点地区和城市给以一定的经费支持。
5.把西部地区科技xxx制度试点建设纳入科技部整体工作:一是将其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予以部署;二是将其纳入“科技条件大平台”建设予以支持;三是结合西部地区科研院所转制,鼓励科研院所转制过程中科技人员下派到农村生产一线,实现科农携手。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篇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最近,根据县委安排、县政协组织了专题调查组深入蒲吕、岚峰、安居、白羊、西河五个乡镇,通过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走访等形式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及建议报告于后:
农村改革已走过了20年光辉历程。它给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根据调查,我们认为,目前农村的主要矛盾一是农业生产水平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矛盾;二是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矛盾。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
一是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农副产品价格政策、干部政策还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有的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土地续包,让“耕者有其田”,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但以后30年人口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涉及到土地使用权流转,如何有利于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如何发挥善经营、懂技术、有经营资本的土地经营者的作用,让土地产生出巨大的开发潜力,这就亟待出台土地流转的具体政策。
目前,农副产品价格存在的诸多问题。总体上是价格偏低、高投入、低收入,甚至增产不增收,安居龙兴村、西河三善村抽点反映出农、副业收入只占农村经济收入的10%~30%,伤农民种田积极性。粮食收购普遍存在压级压价、种子价格不稳,如今年稻谷种子又增为元一公斤,比临近县偏高;仔猪、肥猪价格呈撬撬板状,且一直偏低;蚕茧经营公司中间环节增加了费用。使厂家、茧农两不愿,且比县外价格高,质量低。如今年春茧收购价为每公斤12元,烘干后交给厂家为48元,比外地每公斤高10余元;农民反映农用物资质量差、价格高,虽是统销物资,仍有区域差别和质量差别。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不够。村、社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不高,且青黄不接;县、乡、镇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抓得不够,要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所具备的经营、科技才能相差甚远。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突出特色不够。产业化程度不高,基地建设还没形成规模,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不够好,还没完全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名牌产品,已有的茧丝绸产业现已危机四伏。据调查,安居蔬菜基地,土地面积规模大,但品种单调,特色菜不多,经营粗放,辅助设施不配套,生产和销售脱节,营销渠道不畅,没有产生最佳效益;白羊镇的山羊基地规模小,种养数量少且分散;西河镇的母、仔猪基地优良品种不多;旧县的柑桔基地,品种老化。
四、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与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差距较大,现状堪忧,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严重干旱就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水利设施老化,病害工程多,抗灾能力弱;二是机器设备陈旧老化,基础设施条件差;三是水土流失严重,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四是农业管理机构、服务体系不稳定,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困难多,阻力大,力度弱,有些基层农业服务组织已出现“断线、人散”的瘫痪状况;五是农资供应渠道比较混乱,储备量少,品种不全,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五是涉农部门为农服务宗旨观念不强,部门利益、局部利益有碍农民利益。为农业生产服务不够,包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特别是每年对农业的投入太少,有关资金迟迟不到位,使计划的“两高一优”农业项目落实得太少,有关涉农部门对强化农业的宏观管理和农技推广服务不够好,在抓重点、带一般,搞试验示范上,与农民共同探索农业的新路子尚有差距。这些矛盾的出现和存在,及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应引起重视。为此,我们建议:
一、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全面深刻领会“xxx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从思想上、认识上为今后农村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建设一支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有文化、懂技术、能带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切实改变在农村工作中,一般号召多,结合实际具体指导少,下基层、走马观花多,解决实际问题少等不良倾向,并对乡镇进行有重点的考核,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三、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抓好单一的种养结构向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转变,分散独立的小生产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原料型农业向发展深加工的农业转变,粗放型向集约,特别是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实现第二次飞跃。充分发挥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是解决农产品进入市场难,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农业经济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经济发生“质”的飞跃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县委、县府及时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围绕“水产、茶果、蔬菜、畜禽、蚕桑、粮食”六大产业,建设10大基地,发展特色经济,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乡镇也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建产业基地,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基地建设发展势头较好,但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定产业要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山则山、宜水则水,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土质、气候等特点和资源优势,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以种养殖业为主,以种养业带动加工业和其它各业的发展;丘陵地区应充分利用山资源,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以林业为主发展生态农业,既扩大绿化面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又可带动草食性牲畜养殖业的发展;矿产丰富的地区,应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带动运输业和大农业的发展;自然景现、人文景观占优势的地区应以旅游开发为主,综合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决不能脱离实际,见别人上什么项目好自己也跟着上什么项目而造成损失。
2、基地建设要统一规划,科学论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不能盲目上马,要立足优势,高起点、上规模、上档次、突出特色。切忌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导致基地建得多而产业品种雷同的也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要注意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名、优、特、新、稀产品,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改良品种和栽培技术,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和附加值。
4、不能只抓发展、不抓服务。要加强社会化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政府要尽快建立信息服务中心,要有专门从事研究市场动态、收集科技、市场信息的人员,及时向农民发布、传递科技、市场信息,要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的恢复和有线电视、通讯电话的发展,保证信息畅通。同时,在报刊发行中要多向农民推荐传递科技。市场信息的报刊杂志。保证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及早调整经营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减少经济损失。
5、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切实抓好产品市场的建设和新产品的营销,努力实现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要尽快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相应的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继续探索“基地加农户加公司”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的路子,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上大力培植“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体系和运行机制。
6、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抓经济收入的同时,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无粮不稳”,增粮、增收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前提下,突出林、牧、副、渔、加工等各业结构的调整。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能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化和农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一是与农科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加强协作,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是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到农村落户。三是充分发挥各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把农校作为培养农村科技人才的基地,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养“土专家”。四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村,采取“赶科技大集”,发放科技资料、现场指导等形式宣传,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同时切实落实农技人员承包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责任制,促使农技人员把工作落到实处。五是进一步在政策、资金、技术上向专业大户、科技“明星”倾斜,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以培植一户,带动一片,发展一片,发挥影响全县的示范效应,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五、要尊重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生产,发展经济,决不能以行政命令定项,定指标而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新村的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政府要大力宣传,着力引导、科学规划。规划要多尊重农民意愿、习惯,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要以方便农
民生产和生活来发展。
六、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要突出重点,保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不能撒“面面药”,这里投一点,那里投一点,结果收益不大。在做好各种用于农业投入费税收、管、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投资渠道,坚持“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给予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农业,增强农业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