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法律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互联网公司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中国政府提出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计划。本文将研究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互联网公司的影响,以探讨该法律对保护个人信息和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公司、影响、作用
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律的出台将对互联网公司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旨在研究这种影响。
一、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背景和意义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维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制定的法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已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常见行为。然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也随之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风险和不便。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旨在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规范互联网公司的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互联网公司的影响
1. 数据采集和存储: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互联网公司对个人信息的采集和存储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严禁擅自获取和滥用个人信息。互联网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管理。
2. 个人信息使用和共享: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使用和共享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互联网公司在使用和共享个人信息时,必须取得个人的明确同意,并明确告知个人信息的用途和范围。同时,互联网公司应当建立个人信息使用和共享的记录和追溯机制,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3.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互联网公司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互联网公司需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个人信息的加密、备份和防护,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
结论: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对互联网公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公司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规范自身行为,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同时,互联网公司也可以通过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增强用户的信任和满意度,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2. 张三.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互联网公司的影响[J]. 法律评论, 2021(2): 45-52.
辽宁大学法律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侵权行为也日益增多。为了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研究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以探讨如何有效打击网络侵权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和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网络侵权行为、法律规制、打击、维护、合法权益
引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侵权行为变得更加容易和普遍化。网络侵权行为不仅对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也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为了有效打击网络侵权行为,中国政府加强了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本文旨在研究这种规制。
一、网络侵权行为的特点和种类
网络侵权行为是指在互联网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网络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全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常见的网络侵权行为包括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网络诈骗等。
二、中国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规制和打击。其中,最重要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网络侵权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为打击网络侵权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如何有效打击网络侵权行为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侵权行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执法力度:政府和执法机构应加大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网络侵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形成威慑力。
2.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跟进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时修订和补充法律条文,保持法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网络侵权行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侵权行为的认识和警惕,增强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论:网络侵权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有效打击网络侵权行为是维护网络秩序和保护网络用户合法权益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提高公众意识,可以有效打击网络侵权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和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4. 李四. 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J]. 法律评论, 2021(3): 67-75.
辽宁大学法律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辽宁大学法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法律硕士(JM)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法律问题研究
作 者:
年 级:
专业方向:经济法
指导教师:
论文类型:专题研究
第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法律问题研究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资金,由贷款人(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即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委托贷款由于涉及委托人、贷款人与借款人等多方当事人和委托、借贷、担保等多种法律关系,基于其关系的复杂性,理解并研究其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对正确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依法保护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的资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从委托贷款分类、法律特征、法律关系的性质等基础理论入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法律制度、商业银行、监管部门这三方面提出了一点建议,以完善委托贷款法律制度。
第二、本选题所涉及的法律规定综述
根据查阅到的相关法律规定可看出,对委托贷款业务管理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现行的主要依据是《贷款通则》的有关委托贷款的规定,但《贷款通则》的相关规定过于原则性,并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特别是对于新发展起来的业务比如集合委托贷款很难实施有效的管理;我国关于委托贷款纠纷的处理依据散见于一些部门规章或司法解释,法律层次较低,增加了金融机构办理委托贷款业务的风险。
第三、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你个人拟形成的新见解
根据笔者所搜集和整理的资料,涉及委托贷款的文章大多只是从某一方面对委托贷款进行理论上的阐述,朱克鹏《关于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中的若干法律问题》一文中,对委托贷款的法律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商业银行开展委托贷款业务应注意的法律问题;仇京荣先生主要是从委托贷款合同的角度来阐述委托贷款各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刘凌燕《浅析商业银行企业委托贷款风险》一文中从资金来源、资金用途、法律关系、商业银行等各个角度探讨了商业银行开展委托贷款业务的问题与风险,并从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法律层面提出来相应的对策;张学文在《委托贷款及其法律责任探究》一文中主要探讨了委托贷款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他认为应该依委托合同的一般原理并以违约损害的过错归责原则为基础来确定委托贷款各方的责任。很少有文章对委托贷款进行细致全面的研究。
本文拟形成的新见解为建议从法律层面明确委托贷款业务的法律性质是一种间接代理关系,所谓间接代理,是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利益而为法律行为,使该法律行为的后果先对自己发生,再转移于他人的行为。委托贷款行为完全符合间接代理的法律特征,明确委托贷款行为的性质,对于正确处理委托贷款纠纷意义是重大的。
第四、论文的结构、基本框架、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等
第一部分 论文结构及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拟参考资料(书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来源
1、张惠英.委托贷款的价值、法律性质及若干实务问题[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仇京荣.委托贷款合同中的法律问题[J].中国律师,1998(6).
3、张学文.委托贷款及其法律责任探究[J].河北法学,1998(6).
4、江赛民,苗文.委托贷款中债权人认定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1).
5、朱克鹏.关于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新金融,2001(4).
6、刘凌燕.浅析商业银行企业委托贷款风险[J].现代企业教育,2010(3).
7、魏仕光.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及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2009(5).
8、陈巧玲.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J].知识经济,2010(18).
9、张蓉.商业银行集合委托贷款现实分析与管理建议[J].西南金融,2005(8).
10、沈寅.委托贷款合同纠纷若干法律问题初探[J].上海金融,1992(9).
11、刘培森.委托贷款合同纠纷主体及其民事责任的确认[J].山东审判,1997(5).
12、徐莹.委托贷款的特点及风险防范措施[J].理论界,2007(5).
13、张胜男.委托贷款法律风险的分析[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7(7).
14、董碧仙.委托贷款行为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法律适用,1997(12).
15、罗敏,侯双梅.委托贷款业务的现状及规范对策[J].
南方金融,1996(1).16、贾衍.应加强委托贷款的管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3(1).
17、张晓哲.委托贷款协议性质及其相关问题[J].人与法.2003(9).
18、彭纯,胡月晓.解析委托贷款的契约安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