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一
人才市场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人才市场建设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才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调查范围涵盖了不同地区和行业的人才市场。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经过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人才市场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人才供需不平衡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人才供应过剩,而在另一些地区和行业,人才供应不足。这导致了人才流动性差、就业难度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人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信息不对等和信息不准确的现象,使得人才市场的效率低下。
其次,人才市场建设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政府在人才市场建设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打击虚假招聘和人才市场乱象。其次,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市场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人才市场的发展和优化。
最后,人才市场建设需要加强企业的责任和社会的参与。企业在人才市场建设中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加强对招聘流程的规范和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准确性。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人才市场建设中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人才市场建设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但也存在着许多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市场的发展和建设。
人才市场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二
人才市场建设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建设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才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的人才市场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首先,人才市场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人才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不仅需要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才,还需要技能型劳动者和创新创业人才等。其次,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求职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市场,使得求职难度增加。另外,人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信息的不对等导致了信息不准确和信息不全面的现象,使得人才市场的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和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的信息平台,提供准确、及时和全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求职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更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
其次,加强人才市场的培训和服务。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加强对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服务,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招聘和就业服务。
最后,加强人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政府应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打击虚假招聘和人才市场乱象。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人才市场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人才市场的发展和优化。
综上所述,人才市场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但也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市场的发展和建设。
人才市场建设的调查报告 篇三
人才市场建设的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既体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与人才市场建设的调查报告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公文网!
篇一:
人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重要的要素市场,是人事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人才市场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事人才服务水平。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资源的作用将日益凸现,人才配置的市场化趋势也将日益突出,加快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一、___人才市场发展现状
___人才市场成立于1993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市场体系。我们制定了《___县人才市场章程》、《___县人才市场管理办法》、《___县开展人事代理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开展了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人事考试、人事代理、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多项服务;建立了人才信息库和拥有15000多册档案的标准化档案室,开通了___人事人才网站。人才市场的成立和发展,促进了___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了人才竞争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但从总体上看,___人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市场作用发挥不够,人才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依附行政性服务比重较大,市场化业务比重较小,整体服务及信息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才交流场所建设不到位。这些与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人才市场建设的总体设想
按照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使人才市场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基本思路是:通过完善政策法规,营造公平透明、竞争有序、规范运作、恪守诚信的市场环境;通过建立行业分市场和乡镇人才服务站,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带动市场功能的提升;通过强化硬件建设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市场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加快人才市场建设的主要措施
1、完善人才市场政策法规。制定完善人才流动、人才招聘、人才派遣、档案管理、人事考试等政策规定,在完善原有政策基础上,制定《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指导意见》、《___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意见》、《___县人才市场分市场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两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教育、卫生人才分市场的职责,发挥其服务本行业的优势;成立乡镇人才服务站,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服务网点建设,逐步形成以县人才市场为核心,乡镇人才服务站、行业分市场、人才中介机构为网点的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
3、加强地区、行业间的市场合作。促进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贯通,形成信息互通、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人才大市场。
4、推进人才市场职能的转变。积极发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流动党员管理、人才公共信息发布、公益性人才交流等项公共服务,满足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求。
5、加快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办好___人事人才网站,开设网上人才市场,推进人才市场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建立专业化的动态人才信息库,重点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高层次人才库、高技能人才库、各行业拔尖人才库、在外工作的___籍专家信息库;建立人才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及时反映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情况,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6、创新人才服务内容和手段。在做好现有服务项目的同时,大力拓展具有市场前景的新型服务,完善人才招聘、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才培训等传统业务,开拓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人事考试等新兴业务;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完善原有的“人才服务月”、“与企业结对联络”等项特色服务,积极探索更为贴近用人单位的新的服务方式。
7、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市场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导向作用,引导毕业生选择正确的就业期望值,鼓励毕业生到民营经济组织、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改进考试办法,提高考务水平;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为其提供档案管理、合同鉴证、工资核定、转正定级等全方位服务。
8、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人才服务中的作用。联合劳动保障部门成立全县人才劳务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加强监督指导,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沟通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人才市场与其他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在行业人才技能培训、技术交流、信息收集以及消除行业无序竞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实和完善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
9、加快人才市场硬件建设。目前___人才市场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与县劳动力市场差距很大,制约了人才交流活动的开展,必须加快建设,迎头赶上,以提升人才市场竞争力。
10、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按照建立高标准人才
篇二: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既体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服务经济、推动城镇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是政府应有的责任。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当前服务福鼎工业经济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作用,根据政协XX市常委会的工作安排,政协社法委成立调研组,于今年6-8月份,由蔡梅荣副主席带队,对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展开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就业中心、福鼎工业园、龙安管委会、龙安劳动保障所、福鼎职中及桐南社区等单位召开多场座谈会,实地察看每月28日劳动力供需见面会、市人力资源职业介绍一条街、职中实训楼、工业园区部分企业和市人力资源市场及劳动保障服务大楼选址,多方了解求职者意向及工业企业用工现状,广泛听取各界人士对人力资源
市场建设的意见建议,研讨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及规范管理等事宜。调研组成员还于8月中旬前往温州、龙港、晋江、广州等地,考察学习当地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这一战略性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人力资源市场现有构架。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由市级综合性服务机构(包括XX市人才交流中心和XX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街道(乡镇)社区基层服务窗口(包括17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14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等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各服务机构采用多种形式促进我市企业与劳动者实现用工和就业对接。市劳动保障部门深入企业收集缺工岗位,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从2015年3
月起,每月28日在市体育馆举办大型劳动力供需见面会;还经常与各乡镇联合举办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整合民间职业介绍机构,弥补每月一天的大型供需见面会在对接方面的不足,今年5月份,市劳动保障部门投入40多万元在市区繁华地段建成人力资源职业介绍一条街,设立户外信息滚动屏,24小时不间断发布用工信息。目前已有10家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成立的民间职业介绍机构入驻,逐步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从分散场地到相对集中、从无序中介到规范引导、从单一形式到常态运作的转轨。——人力资源市场的用工情况。全市总人口有57.3万人,城镇人口19.8万人,农村人口37.5万人,全社会从业人员30.1万人(其中一产12.7万人;二产企业1700多家,用工6.4万人;三产企业9800多家,用工10.9万人)。
(1)园区、项目区用工情况。我市工业园及龙安、铁塘里、水井头、岙里、贯岭、白琳金山等六个项目区共426家企业,员工总数约2.6万人,平均每家企业超过60人;规模以上企业264家平均用工超过100人。
(2)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情况。2015年我市城镇新增劳动力5030人,就业4800多人,除部分转移到外县市就业和无就业意愿者外,实现就业的大都集中在第二产业(1200多人)和第三产业(2000多人)。
关于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3)外来人员就业情况。全市外来务工人员8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区、项目区和餐饮服务业。(其中:化油器、食品加工、光学仪器、石板材等企业外地与本地员工比例为2:8;pu革、泵阀、摩汽配等企业比例为9:1;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有1000多人)。
——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特点。从产业结构看,二、三产业用工需求占据主体地位,未来几年将是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从求职人员类别看,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登记人员中,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所占比重较大,是今后就业的主要群体。从文化程度看,由于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大专以上的求职人员数量增多,初、高中毕业生求职人员求职相对困难。从求职人员与企业的适应性看,由于求职人员中技能人员较少,不适应企业岗位需求,造成虽然企业岗位需求数量多,但与求职人员对接成功相对较少。今后我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更为明显,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紧迫性凸显。从外来务工情况看,近年来虽有大量外来人员到我市务工,但极少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大部分仍沿用老乡带老乡、亲属带家人、朋友带朋友的就业模式,造成劳动力流动无序等问题,给企业稳定用工带来影响。
——工业企业缺工情况。目前,我市大部分工业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工,缺口总计大约5000人(其中30家合成革企业平时平均缺工30人,生产旺季平均缺工70人;175家化油器企业,平均缺工20人;茶叶加工企业平时每家平均缺工20人)。从今年我市第四季度新投产企业情况来看,企业用工难问题将会加剧(如秦屿水井头意迈达鞋业有限公司一期投产,需要员工2000人;贯岭项目区摩汽配企业投产5家,需要员工1200人;明年春节后还有一批企业进入试投产,即将面临新一轮用工需求)。
二、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问题
1、市场起步晚,发育慢,缺大型固定有形市场。虽然我市目前已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但无法适应目前我市工业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求。刚建立的职业介绍一条街,存在规模小、档次不高,人员素质偏低,服务不够到位,缺乏帮扶支持等问题。无法吸引来自各地求职者,满足不了企业用工需求。每月28日的大型招聘会,受时间、场地、职位等限制,服务功能不足。
2、市场供需脱节,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离。由于两个市场分离,影响了整个人力资源的有效统一配置,致使职业教育与用工培训无法跟进开展。加上当前就业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就业形式日益灵活多样,市场双向选择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流动性增大,给人力资源市场带来了新课题、新思考与新要求。
3、政策配套不到位,管理和保障体制滞后。我市至今未制定出台扶持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等的政策措施,职能部门服务不够到位,企业用工方面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务工者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子女教育等方面缺乏有效保障,导致企业用工流动性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后,来自云南、贵州、四川、安徽等地的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就业,将进一步加剧我市企业用工紧张状况。
4、技能要求高,用工缺乏长期规划,导致企业招工难。经济的发展带动用工数量剧增,由于技能人才短缺,行业内部争夺工源、互相挖人情况加剧,有些企业,因此在生产旺季时无奈退掉部分订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同时相当多企业只愿招熟练工而不愿招普工,不重视职工培训的投入,用于职工培训的经费远低于国家标准,不重视用工环境的改善,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以及用工难、招工难问题。
5、社会浮躁现象明显,求职期望高,满意就业难。一方面是人力资源求职期望与自身素质不相称,众多80、90后求职者无专业技能,又怕脏、怕苦、怕累,对劳动报酬的`要求不切实际。根据调查,我市合成革企业一般操作工月薪约1800元,技术工可达3000-5000元;化油器企业月薪约1500元,服装、茶叶加工企业月薪也有1200元以上,且大多企业在食宿方面也有一定补贴,但这些仍无法吸引本地年轻的求职者,他们宁愿从事服务行业,也不肯往工业企业务工。另一方面是已就业人员不满足工作现状,每月28日进入劳动力供需见面会的500-600人求职者中,相当部分属于已就业的企业流动职工,这种现象无形中增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据劳动部门统计,2015年我市全年共有12600多人次进场求职,其中实现就业只有4882人次,仅占38.5%。2015年至2015年三年间,每月28日供需见面会出现对接成功率越来越低现象,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对策与建议
⒈抓紧建设有形的人力资源市场。霞浦、福安等地目前均在抓紧筹建人力资源市场,我市应加紧推进此项工作。2015年,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已确定在新坝亭电大上首划出5亩地作为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服务大楼建设用地。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将人力资源市场与劳动保障服务大楼列入福鼎实施“五大战役”项目之一,拟定了建设计划。市政府应加强协调力度,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五大战役”任务分解表,协调劳动保障、财政、发改、建设、国土、桐山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及时做好征地、红线图、立项、设计、资金筹措等前期工作,确保人力资源市场及劳动保障服务大楼建设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⒉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要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基层平台的作用,做到劳动保障事务所人员、编制、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市人事、编办、劳动保障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市政府2015年第二次常务会议关于“原则同意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自收自支在编工作人员列入市财政核拨,分期分批予以解决”的会议精神,尽快提出工作方案,解决劳动保障基层平台人员入编、市财政核拨问题。二要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招工信息网站作用,开展地区协作,扩大交流范围,与外省劳动力输出地区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吸引更多外地务工人员来鼎就业。三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统筹管理。确立人力资源服务业相对独立的地位,结合机构改革,增加人员编制,设立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承担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规划制定与实施、行政许可、市场监管等职能。
⒊建立健全扶持政策措施机制。要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统筹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用工信息网络,加强用工管理,维护务工人员权益;建立健全职业中介发展长效机制与引导扶持措施;制定推广人力资源服务业服务技术标准;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培养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队伍;建立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导向的调节措施和发展政策,整合用人单位、求职者、职能部门、非营利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实行供求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调节措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要积极介入与宣传引导,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大力培养一线工人,保障用工环境。加快工业园区(项目区)金融、通信、餐饮、超市、幼儿教育和廉租房等基础设施配套,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福鼎职业中专是我市唯一一所省级重点职业中专,长期以来成功打造了音乐、幼教、烹饪等专业品牌,培养出来的学生供不应求。为了适应我市“工业立市”战略发展的需要,建议职中在保留原有的品牌教学外,应该多开设与我市工业企业相对接的专业。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学校发展举步维艰,负债高达700多万元,空有一栋3000多平方米的实训楼,却无力购置相应的设备、设施。建议市政府加大对职中的投入,帮助减负卸重,引进优秀师资,把职中建成名副其实的一所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学校。引导包括福鼎职专在内的全市各所职业学校主动接轨市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企业沟通,积极探索开辟企业用工培训基地,组织举办“加强班、重点班、普通班”,不断提高培训实效,为企业及时输送急需的人才。同时,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职工培训投入,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培养、提高技术工人数量。
⒌引导外出人力资源回鼎就业。根据市有关部门估算,我市近年来约有9万多名农村富余人力资源和城镇新增人员外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打工。这部分人员外出就业,虽然减轻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但也给我市企业用工等方面带来不利因素,尤其是外出务工后,这部分人员接受了更新的就业观念,具备了一定的从业能力。积极引导、鼓励外出人员回鼎就业,应作为我市“工业立市”战略发展的策略之一,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回乡外出务工人员到我市工业企业参观,动员他们回到我市企业就业,为我市工业企业新一轮生产发展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