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开题报告 篇一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4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亿。糖尿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研究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迫切需要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其他相关因素,分析其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为糖尿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指数、家族病史、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信息。同时,我们还将分析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以建立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的模型。
本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糖尿病预防的科学依据。通过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其他相关因素,我们可以确定哪些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从而提出预防措施。例如,如果发现某种特定的饮食习惯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那么我们可以提醒患者改变饮食习惯,减少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此外,通过建立预测模型,我们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指标,预测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从而提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首先,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发病风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中需要考虑和控制其他潜在的干扰因素。其次,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随访和观察,以确定患者的糖尿病发病情况。最后,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可能存在信息不准确或遗漏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数据清洗和分析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
总之,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其他相关因素,分析其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为糖尿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的负担。
糖尿病开题报告 篇二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糖水平。然而,现有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糖尿病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寻找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我们将通过对大量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同时,我们还将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验证这些基因变异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发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例如,如果发现某种基因变异与胰岛素分泌能力的下降有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或药物干预来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首先,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和遗传基础仍然不完全清楚,因此在研究中需要考虑和控制其他潜在的干扰因素。其次,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随访和观察,以确定患者的糖尿病发病情况。最后,由于本研究涉及大量的基因组数据和实验操作,需要具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总之,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寻找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遗传基础,我们可以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和个体化的方法。
糖尿病开题报告 篇三
该文为关于患者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与护理指导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可作为社会心理学专业患者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患者及胰岛素及糖尿病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我院三年来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除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外,对不同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接受各种不同心理指导后,病人血糖及其它各项监测指标控制良好,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 键 词 】
糖尿病;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由于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疗法,患者必须终身治疗,而造成了患者心身的痛苦,因此,糖尿病又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参与其发作并影响它的病程和预后.如何让患者终身系统的治疗及作好自我管理,心理治疗和护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发病后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十分复杂,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恐惧、焦虑不安甚至绝望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药物治疗往往效果达不到最好,还要配合心理治疗和护理,并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中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360例,其中男207例,女153例,男女比例为1.3:1,以年龄段分11岁~20岁3例,21岁~40岁114例,40岁以上的243例,有并发症者156例,无并发症者204例.
2.主要心理表现
2.1震惊 医生明确诊断后,患者会因自己患上糖尿病表现出一种惊讶,不知所措的状态.
2.2焦虑恐惧 对糖尿病知识认识不准确,认为这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且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由此产生一种焦虑、惊恐不安的情绪.
2.3拒绝或满不在乎 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不断地复查,或认为自己一般情况良好,症状轻,对身体影响不大,拒绝饮食改变,不重视治疗.也有部分患者认为口服用药即可控制血糖,怕产生胰岛素依赖,拒绝胰岛素治疗.
2.4悲观、失望、厌世 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很难根治,并且需要终身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会产生一种悲观情绪,少数患者甚至表现为抑郁,产生一种厌世轻生的想法.
2.5内疚 由于身体患疾病,照顾家庭的能力下降,而治疗又需要钱,造成经济上的拮据,家庭生活质量不如以前,对社会尤其是家人产生一种内疚心理.
2.6家庭支持欠缺 部分患者因为家人的不理解、不配合,对婚姻、家庭生活的信任度下降,与亲人无法沟通,常感到非常的孤独无助.
3.心理护理的实施应用
3.1护理人员要善于运用人际沟通手段,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交往,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指导其自我调节,平静接受患病事实,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
3.2对刚入院的患者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主动行入院介绍,并行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鼓励其室外活动,缓解焦虑、恐惧心理.
3.3根据患者知识层次不同,耐心解释,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语言要通俗易懂,使患者从心理上相信医生的诊断.对满不在乎的患者要讲清药物、饮食及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意义,加强其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于部分患者行操作性指导,如诺和灵的自我注射,先采用示范方式,然后手把手指导,直到完全掌握.
3.4尊重关心患者,告诉患者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病情虽不能根治,但可以很好地控制.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提供患者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意志坚强、乐观开朗、病情控制很好的患者现身说教,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5取得患者信任,通过宣泄法使患者宣泄情绪,告知患者只要很好的药物、饮食控制,仍可以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生活、学习.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可以通过减免费用,募捐等方式适当缓解其经济压力,使患者在一个愉快的心理状态下系统治疗.
3.6常与家属沟通,让家属明白亲人的关怀与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以取得家属的配合,监督患者的饮食控制,与患者一起共同战胜疾病.
4体会
通过以上心理护理措施,接受者占85%,不接受者占15%.接受人群中血糖控制良好,未发生并发症者占88%,而不接受人群中血糖未有效控制,未发生并发症者占63%,这些数据说明了心理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延长生命、减缓并发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情绪变化会使体内某些激素大量分泌,这些激素的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的反复,形成病理、生理、心理间的恶性循环.心理护理对于疾病的发展与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善于应用人际沟通手段与交流技巧,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与患者双向交流,建立一种合作或参与型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5.护理指导
5.1 定期监测血糖,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严格按医嘱用药,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
5.2 正确合理饮食调配,控制热量,合理配餐 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食量.一天中进食次数和主食量,可根据病情.活动量和用降糖药物情况来调整.可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若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在两餐之间及睡前加餐.加餐量从三餐主食中减下1/3量,加餐可吃面包、鸡蛋、豆腐干、花生米等,以防止发生低血糖.
5.3 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活动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与爱好,选择活动方式,如体操、打拳、慢跑、打球等,老年人以散步为宜.活动时不应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受能力,同时注意不宜空腹运动,应补充少量食物,如一杯牛奶.几块饼干,否则易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并随身携带糖果,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食用,并停止运动.尽可能在餐后1/2-1小时参加运动,此时血糖较高,且不易发生低血糖.注射胰岛素的老年人,应避开高峰时间进行活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工型糖尿病病人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并于餐前注射胰岛素,避免运动时增加胰岛素的吸收速度而发生运动后低血糖.
糖尿病开题报告 篇四
关键词
肝源性糖尿病 护理
肝脏由于其实质性的病变,导致糖代谢紊乱而诱发糖尿病(DM)的发生。1906年,Narmyn将这一类由慢性肝实质损害所继发的糖尿病定义为肝源性糖尿病(HD)。2011年2月~2012年4月收治肝源性糖尿病患者64例,给予饮食、用药、心理、皮肤及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2年4月收治肝源性糖尿病患者64例,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26~78岁,平均54.3岁。其中乙肝后肝硬化37例,慢性乙型肝炎24例,丙型肝炎3例,既往均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以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C肽浓度正常为其特点,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腹胀等,而无明显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大多有慢性肝病史,之后出现血糖升高。
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在糖尿病发生之前或发病同时有明确的肝病史;②无糖尿病既往史和家族史,无妊娠、应激等因素;③有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病毒学标志物阳性和影像学检查的证据;④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11.1mmol/L;⑤排除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等疾病及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降压药、避孕药等药物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治疗转归: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以治疗肝病为主,患者经过积极的护肝、退黄、支持治疗,并根据病情辅以降糖治疗。降糖药物首选胰岛素,轻症者或无明显胃肠道症状者也可酌情用糖苷酶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大多随着肝病的好转血糖随之下降,少数因肝病恶化,血糖有较大波动,多死于肝衰竭及肝病并发症。
护 理
饮食护理:肝病患者多有消化道症状,在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对肝病病情较轻、无明显厌食、纳差的患者,应根据糖尿病病情计算每天的总热量,限制过多热量摄入。对肝病病情较重、食欲明显下降同时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按时按量进食,护理上加强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如有食道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应选用适宜的高纤维膳食,指导患者吃一些少渣、无渣、刺激性小的低糖食物,要细嚼慢咽,以免造成消化道出血。
用药护理:注意肝功能变化,密切观察出入量,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发生低血钾和低血糖。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每次应改变注射部位。在出院前教会患者自己注射和保管胰岛素。以及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讲述该病的病程规律,以便使患者安心配合治疗。应告诉患者糖尿病会随肝功能的好转而缓解,让其放下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皮肤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穿宽松的衣服、鞋袜,经常洗澡更换内衣。绝对卧床患者可用棉垫或气圈保护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注意严格无菌操作,胰岛素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局部红肿硬结。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告之患者低血糖表现是特别重要的;对肝病较重而又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三餐之间或睡前可以适量加餐,对肝功能损害较重者,血糖不能降得太低,空腹血糖在7~8mmol/L即可。
健康教育:
出院后定期复查肝功能;坚持服药及定期门诊复查;合理饮食,禁烟戒酒;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低血糖的主要症状及处理办法,使他们对低血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识别能力,并及时进行自救或通知医护人员,指导家属和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及正确注射胰岛素;教育患者注意预防各种感染。
讨 论
肝脏是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各种肝脏疾病均可使肝脏受损,引起机体的糖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约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3]。通过对64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明确了加强肝功能和血糖的检测与坚持治疗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自我监测能力,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这样不仅利于疾病的控制,又可防治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戴青,贾文梅,王力.肝硬化并发糖尿病胰腺超声改变的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6):464-465.
2 李月娥.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614-615.
3 张霞,沈鼎明.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