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解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研。本报告将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行业现状
农产品加工行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产品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总产值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2. 技术创新成果丰富:农产品加工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利用高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精细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二、发展趋势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农产品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产品多元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种类、更高品质的农产品加工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2. 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加工行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保意识,推广绿色加工技术和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染。
3. 创新驱动发展:农产品加工行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三、建议
基于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财税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2. 增加投入力度: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加大对科研技术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3. 加强合作交流: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解决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促进行业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农产品加工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我们相信,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农产品加工行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二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行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了解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报告将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总产值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农产品加工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1. 产能过剩:随着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一些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等原因,面临着生存困境。
2. 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工艺、设备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
3. 品牌建设不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些企业对品牌建设不重视,导致产品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较小。
三、发展建议
基于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创新能力: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
2. 提高产品质量: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加强生产工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等措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 加强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应重视品牌建设,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等方式,提高品牌竞争力。
4. 加强行业协作: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加强行业内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行业面临的问题。通过组织行业协会、开展技术交流会等方式,促进行业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农产品加工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我们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农产品加工行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三
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了全面掌握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为实现“保增长”夯实基础。近期,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带领市委农办、经济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部分镇(办事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部分镇(办事处)负责人、企业老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当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优先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围绕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势头。截止底,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21家,从业人员7192人,资产总额24.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从业人员6413人。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上交税金5515.9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加工产值23.4亿元,上交税金3574.6万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成了一批优势主导产业。
经过近年来的调整和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蔬菜、食品、水果、木材、饮品、饲料、纺织、白酒等十大类农产品加工行业,其中粮食、油料、纺织、白酒、饮料5个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63家,创产值7.49亿元,占加工总产值的21.4%。
(二)培育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坚持引进与培育、改造与创新相结合,引进新上或改制发展了“蒙牛乳业”、“亚源乳业”、“新世纪食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部分企业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初见成效。
全市拥有“蒙牛”牛奶和冰淇淋、“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长坂坡”大蒜、“慈化菜”、“仙草”大米、“楚田”大米、“关公坊”系列白酒、“六粮国宴”、“三峡人家”苕酥、“仙人掌”茶等1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品牌所占份额达30%以上。清平猪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管理;凤凰山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金水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基地和王店镇柑桔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民创业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激发了部分有意投资者的热情,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日趋活跃。
(五)农业产业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产业化的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强化了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带动发展了一大批与龙头企业关联的板块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车间。仙草米业采用“订单农业”方式,在全市建起28万亩优质稻基地;天阳食品在王店村建立了5000亩的红薯基地;新世纪食品公司继续采取“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方式,通过提高朝藓蓟收购价格来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基地面积。
(六)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前景看好。
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攀大附强、借船出海”,转变经营策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步伐,改变传统的加工方式,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升产品加工档次,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新世纪食品投资1000万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可新增产能3000—5000吨,使公司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以上,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2亿以上。翔鹤食品计划分割肉猪18万头,比上年增加4万头,2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即将投产,计划在宜昌、当阳建5家专卖店,开发终端市场。金桥油脂投资1.2亿元,兴建占地200亩、仓储位达8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储。关公酒业万吨原酒生产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并开发了“关公典藏”、“关公家宴”、“中国红”等系列瓶装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澳利龙饮料和亚源乳业公司与太子奶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新上太子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亚源乳业在中部六省订货会上签订了6000万元的销售订单,是去年的20倍。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
虽然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规模以上企业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企业个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
加工企业64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12.3%;共培育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分别占加工企业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的5.6%、45.3%,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同时,因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类同,削弱了全市的整体竞争力,一出现市场不稳定,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就面临着停产的危险。,油菜籽收购价格从最初的2.8元/斤下降到1.6元/斤,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油料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大部分企业停产。(二)从事农产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
虽然我市部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改步伐,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改进,但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
我市虽然培育了“凤凰王”金水柑、“春之源”食用油等几个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但因有些地方和企业经营者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创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让农民合理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中的利润,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我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新世纪食品采取“三包”方式发展朝鲜蓟基地、仙草米业和龙之泉采取“订单农业”方式分别发展优质稻和红薯基地等,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典型,但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多数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加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市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刚刚起步,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